
刘备借荆州打一歇后语
1、此时孙刘之间开始了利益上的交换,孙权上表汉献帝,让刘备成为了荆州牧,也就是在名义上拥有荆州的控制权。而刘备则表孙权为徐州牧,让孙权有了北进徐州的借口。周瑜久攻不下的南郡,则是在孙刘两军的合作下拿下来了。此时真正意义上的“借荆州”诞生了,刘备亲自前往京口,也就是孙权的驻地面见孙权,让孙权把南郡借给他。(刘备借荆州打一歇后语)。
2、周瑜将长江以南的地区(当指长江以南的南郡领土)分给刘备。刘备将军营设在油口(湖北省公安县,油水注入长江处),并把那里改名为公安。
3、开战之前,甘宁请求先夺取夷陵(湖北省宜昌市,属南郡),切断曹仁右臂。周瑜同意。甘宁率数百人抵达夷陵,又招募战士凑了千把人,固守夷陵。
4、刘备有没有过借荆州(或者说江陵)这回事吗?是值得探讨的。江陵怎么会转到刘备手中呢?没有确切记载,只能试着猜一猜。一种可能是刘备当时已经为此作了些补偿,也就是刘备交给孙权一些他自己占领的土地,以换取江陵,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也符合情理,因为刘备的占据的夏口在刘备取得南郡江陵这段时间,到了孙权手上,历史上并未见有孙权派兵取得此地的记载、但史书上没这样记载,只能存疑。
5、赤壁之战后,曹操的主力北撤,将主要的防御力部署在南郡的江陵以及南阳郡的襄樊两地。此时周瑜率领的孙吴军队进攻曹仁驻守的南郡与南阳郡两地,特别是在南郡两军相持了很久。而刘备则趁此机会,拿下了荆州南部的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并以四郡的兵力补给,逐渐壮大。
6、衣赐履说:此处当真有趣。孙权本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讨虏将军是杂号将军,车骑将军是重号将军,刘备表孙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在将军序列和行政职务上,都是质的飞跃。但是,我们说但是,皇叔的老辣在这里充分显示,孙权手里,徐州的土地,几乎一寸都没有,刘备表孙权领徐州牧。为什么?因为孙权领了徐州牧,还好意思再要荆州牧吗?我们不作恶意的判断,假设刘琦不是非正常死亡,那么,刘琦死后,谁能够当荆州牧?
7、刘备和孙权都是赤壁之战中的胜利者,作为孙刘联盟的双方,对无主之地荆州显然都拥有获取权。但战前双方并未就荆州归属问题有过协议,因此对荆州归属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双方在荆州问题上都有自己的优势。
8、鲁肃奇怪地问道:“刘皇叔何事这般伤心?”诸葛亮代他答道:“我家主公本想奉还荆州,可自己又无立足之地。想派兵去取了西川,再还荆州,又怕你们不允许,伤了孙、刘两家的和气。因此,主公左右为难,十分伤感。”
9、诸葛亮道:“鲁公差矣!我是说今冬借了明冬还,并没有写几年几月几日借,几年几月几日还呀?”鲁肃仔细一看,发现借条上果然没写年、月、日,知道自己上了当,气得语无伦次地说:“我……我上了你们的大当啦!”
10、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夺取益州。孙权得此消息,立即表示要收回南郡。但是,南郡对刘备集团的战略意义是至关重要的。若无南郡,被南郡隔断益荆联系的荆南四郡如同鸡肋,更无法实现《隆中对》里孔明提出的“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构想。
11、长沙郡不是刘备的地盘儿吗?孙权从长沙郡划出一片儿来,搞了个汉昌郡,凭什么?
12、孙权一方的优势在于,曹操北撤后,荆州的重镇南郡还在曹军大将曹仁控制之下,周瑜带领一路人马,经过一年苦战,方才占有南郡。
13、接下来曹操头脑发热,发动赤壁之战,想要一统江东。孙权和刘备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背水一战,与曹军展开殊死搏杀。最终意外地逆转战局,以弱胜强,击败了曹操。曹操势力范围被迫向北方收缩,退出荆州。
14、转眼,到了公元209年年底,周瑜围攻南郡一年有余,杀伤曹军甚多,曹仁终于扛不住了,弃城撤走。
15、刘表死前,曾调其长子刘琦镇守江夏,之后刘琦和刘备合兵一处共同抗曹,江夏成了刘备的落脚地。而荆南四郡,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个郡的太守分别是刘度、赵范、金旋、韩玄,他们名义上服从汉朝中央政府的领导,实际上处于割据自立的状态。
16、这样做万万不可!您(孙权)固然神武盖世,但曹操那厮的势力实在太大了,我们无法单独对抗他。
17、《三国志·周瑜传》载,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
18、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占据南阳郡、南郡、江夏郡北部。刘琮以荆州南部四郡投降曹操,从而荆州归曹操,刘琦与和刘备在一起占有江夏重镇夏口,孙权占据江夏郡江南大部。
19、但是,但是,我们好像还是闹不清刘备究竟借了哪里诶,呵呵。
20、刘备得了益州,孙权就派人去讨还荆州,双方为此剑拔弩张,关系紧张。曹操进取汉中,刘备担心丢掉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也担心自己难以打胜,于是两家重新划分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这样,刘备不仅“还”掉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也算公允,吴人却趁关羽北伐,偷袭荆州而整个取之,反捏造“借荆州”一说,来增加占有荆州的合法性,这些都是东吴君臣的狡辩。
21、从史书记录来看,孙权让周瑜把南郡地界儿上的,长江以南地区,划给了刘备。刘备的治所公安,就在南郡南部。好,荆州七郡,曹操一个多(南阳郡、南郡北部、江夏郡北部),孙权不到两个(南郡、江夏郡各一部分),刘备四个多(江南四郡,南郡南部,可能还包括江夏郡的一部分),然而,刘备觉得地盘儿不够用,竟然亲自跑到京口去见孙权,要求更多地盘儿。
22、《三国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吴录讲,刘备对周瑜说:
23、在周瑜和曹仁死磕的同时,刘备也没有闲着。他先是上表举荐刘琦继任荆州牧(按照当时的习惯,只要一经举荐,不管得没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被举荐人都可以立即出任被举荐的官职),随即又以刘琦的名义,通过软硬并施的方式将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一举收入囊中。而后,刘备认为桂阳太守赵范不太可靠,就以赵云代替赵范为桂阳太守,其余三郡的太守则没有更换。
24、实际上当时南方四郡有多少人口也是个未知数。虽然在东汉顺帝时期四郡有280万人口,但是在80年后的三国时期能有多少呢?只知道280年时整个吴国一共才230万人口。
25、孙权应该知道如果动粗,他是保不住江陵的。当时刘备驻公安,在长江南边,距江陵很近;张飞是宜都太守,在江陵西边;关羽为襄阳太守,驻长江以北。这简直是对江陵三面合围之势。江陵东部的土地,也并不尽在东吴手中。原刘琦驻夏口(现汉口、汉阳一带)也在刘备手中。这样,刘备则对江陵可以四面合围。东吴虽可用长江水道与江陵联络,不过,相对于东吴主力军队驻地,江陵颇为窎远。
26、再到后来,李傕、郭汜把持朝政,升刘表为荆州牧(刺史只掌一州监察权,当然乱世之中有些刺史兼管了本州军政,朝廷也奈何不得;州牧则掌一州军政大权)。由此可见,到了这时,荆州正经的“主人”是刘表,他不仅有汉朝中央政府的任命,更是一直都在荆州上班,这和刘备那个有名无实的“豫州牧”是完全不一样的。
27、 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28、如今,如果您迁就他,割让土地来资助他创业,让这三个人整日聚在一起,又都安放在边界疆场,恐怕是蛟龙得到云雨,终非池中所容纳得了的!
29、为了彻底消灭刘备势力以及消除江东孙权隐患,曹操在没有十足准备下出兵攻打孙刘联军,结果遭遇了赤壁之战的惨败。赤壁之战后,曹操仅保留了襄阳郡和南阳郡,剩下的南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都丢了。但是作为赤壁之战主力的孙权只得到了半个南郡和半个江夏郡,其他四郡全被刘备给控制了,孙权难免不开心。
30、依我愚见,现在较好的计策就是把刘备迁置到吴郡,为他修建豪华的宫室,多给他一些美女及他喜玩的东西,以此满足他的耳目享受,让他玩物丧志。
31、另一种可能是孙权为了自己的大利益,而放弃了江陵。当时,孙权为了抗曹,不得不依重刘备。因为一是曹操虽经赤壁之败,实力仍然强劲,此时曹操一把战线东移至江淮合肥一线,东吴无法单独对抗,二是东吴新得荆州,恩信未洽,在荆州的人望和号召力上不及刘备,三是利用刘备在荆州的声望,借地于刘备有利于多树操敌,减轻东吴的抗曹压力。
32、《三国志·孙权传》载,备领荆州牧,屯公安。
33、也就是说,刘备借荆州,可以理解为,就是借了包括治所江陵在内的南郡。
34、鲁肃被诸葛亮迎进门后,屁股还没坐稳,就见刘备呜呜地哭了起来,哭得十分伤心。
35、早在赤壁之战前,周瑜便向孙权阐述了自己的战略方针:攻取荆州,兼并益州,而后消灭盘踞汉中的张鲁,连结马超等陇西势力,一旦时机成熟,即从汉中、襄阳两个方向出师北伐,则天下可定。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周瑜的眼光,这个观点颇似一出东吴版的“隆中对”。
36、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孙权的妹妹才思敏捷,性情刚猛,颇有乃兄之风。孙小姐带了一百多个侍婢当陪嫁,个个赛过张伟丽。皇叔每次和孙小姐说个私房话、做个私房事唔的,这些个侍婢全都手执钢刀利刃在旁伺候,搞得皇叔心头惶恐,冷汗淋漓。
37、另,孔明是军师中郎将,赵云是偏将军,仅就官职而言,孔明低于赵云。孔明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后勤工作。
38、作者:林森,字天俊。鱼羊秘史签约作者。网络新锐通俗历史作家,擅长用故事刻画、分析历史人物及事件,著有《谁将主宰未来天空》《金戈铁马之两宋烟云》《盛世余光》等历史、军事类专著。
39、衣赐履说:我们再看一下荆州七郡的情况:南阳郡是曹操的;南郡,曹、孙还在死磕;南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全都归了刘备;另外还有一个江夏郡,之前的江夏太守是刘琦,理论上,江夏应该是刘琦(刘备)的地盘,但曹操到荆州之后,也任命了一个江夏太守文聘,孙刘联合之后,东吴在江夏也有驻军,所以,江夏的归属还不好说。
40、可以作为下一步进军巴蜀的基地,为日后占据巴蜀、汉中,形成南北对峙打下基础;
41、赤壁之战后,刘表的长子刘琦尚在,刘备顾全大局,建议仍然让刘表的后人刘琦担任荆州刺史。刘琦不久后病死,“琦死,群下推刘备为荆州牧”,荆州士民主动推戴刘备为荆州之主,因此刘备获取荆州,并非借之于孙权之手,他完全有这个资格占领荆州,问心无愧。
42、吕范也劝孙权留住刘备。但孙权认为,曹操雄踞北方,正应广揽英雄豪杰,故没有接受周瑜和吕范的意见,没有扣留刘备。但孙权也并没有答应刘备“都督荆州”的要求。
43、在晋江民间流传一句歇后语,“刘备借荆州——带朝”。其故事出自《三国演义》。刘备,系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玄孙,人称刘皇叔,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创建者。早年,刘备驻兵新野。荆州是刘表(字景升)的城池。刘表去世,长子刘琦远在江夏,其妾蔡夫人立次子刘琮为主。不久,曹操引百万之众下江南,刘琮将荆州等郡献与曹操,却被曹操杀害。而刘备在曹兵追杀下,弃新野,走樊城,最后逃到夏口。后来刘备联合东吴于赤壁打败曹操,乘机占据了荆州。因此东吴派鲁肃前来欲讨还荆州。鲁肃道:“……幸得东吴杀退曹兵,救了皇叔,所有荆州九郡,合当归于东吴。皇叔夺占荆襄,使江东空费钱粮军马,而皇叔安受其利,恐于理未顺。”孔明答曰:“荆襄九郡,非东吴之地,乃刘景升之基业。吾主固景升之弟也。景升虽亡,其子尚在;以叔辅侄,而取荆州,有何不可?”结果双方协定:待公子不在,即还荆州。不久,刘琦病亡。鲁肃又来欲讨还荆州。刘备立纸文书,暂借荆州;表示若图得西川,那时便还。后来,刘备并吞西川,荆州却仍不归还。这就是歇后语“刘备借荆州——带朝”的由来。“带朝”,闽南语,即永驻不移,也就是暂借变永久的意思。
44、有点儿不对劲儿吧?孙刘联合,把曹操赶跑了,孙权出的人多,出的力多,出的资源多,刘备整个儿一个搭顺风车的,但是,孙权现在毛也没得到一根,刘备已经至少得到了四个郡。
45、公元210年,刘表原来的部属,有很多投奔刘备。刘备认为,周瑜拨给他的土地太少,不足以容纳自己的部下,就亲自到京口(孙权总部,江苏省镇江市)面见孙权,请求把荆州全部交给自己管理(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
46、荆州不是一座城池,而是很大一块地方。东汉划天下郡国为十三个州,荆州便是其中之它包括荆南四郡,即长沙郡(今湖南东北部)、零陵郡(今湖南西南部)、桂阳郡(今湖南东南部)、武陵郡(今湖南西北部),和荆北三郡,即南阳郡(今河南西南部),南郡(今湖北西部)及江夏郡(今湖北东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稍有实力的州郡长官无不位列一方、割据自守。
47、鲁肃返回东吴后,把刘备借荆州的事讲给孙权听了。孙权起初不肯。鲁肃反复解释说:“自古以来荆州都是兵家必争这地。现在我方的形势是北临曹操,南有刘备,如不借荆州,伤了和气,一旦曹、刘联合进攻我们,岂不腹背受敌?我们决不能因小失大呀!”
48、孙权见他言之有理,又还有借据在手,于是便答应把荆州借给刘备。
49、而周瑜一生也致力于达成这个计划,甚至在他死前不久,还专程去拜见孙权,请求由他和奋威将军孙瑜(孙权堂兄)一道,率军西征刘璋与张鲁,得到了孙权的首肯。但没想很快,此次西征因为周瑜之死而宣告流产。
50、这三个地方,都没说是孙权上表刘备为荆州牧的。我们只能说,司马光想当然了。这个荆州牧,是皇叔自己弄来的,让手下推举的,孙权已经是徐州牧了,没办法反对而已。
51、其次,刘备究竟借的是哪里?顺着史书的思路,孙权手上是南郡和江夏郡的大部分地区,周瑜死后,孙权任命程普为南郡太守,说明,南郡还在孙权手上。但鲁肃接替周瑜之后,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三国志·鲁肃传》载:
52、而“借地盘儿”这种事儿,在历史上,更是少有,作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竟然答应了,从哪个角度讲,都讲不通嘛。
53、东吴的鲁肃基于战略考虑,竭力劝说孙权将东吴占据的荆州南郡“借”给
54、所以,至今还广泛地流传着“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话把。
55、然后任命新职位给关羽、张飞,把他们二人分开,安置在不同的地方,派遣像我这样的人挟制他们,迫使他们与我们一道作战,倘若如此,大事即可成功。
56、曹操进取汉中, 刘备担心丢掉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也担心自己难以打胜,于是两家重新划分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这样,刘备不仅“还”掉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但实际上依然没有还出本来的南郡。
57、对于南郡江陵的地理位置,南宋吕祉在《东南防守便利》中论到:不守江陵则无以复襄阳,不守江陵则无以图巴蜀,不守江陵则无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则无以固长沙。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认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也。
58、事情是这样的:公元208年,曹操在北方基本平定的情况下,准备率领大军南征刘表。同年刘表病故,曹操大军攻占新野,荆州新主刘琮投降。当时除了江夏还掌握在刘琦手中,荆州大部已经被曹操控制。
59、为了实现战略目标,他主张和刘备联合。在那个时候,只有和刘备联合才可能和曹操对抗,单靠孙吴自己是不行的。但是他仍主持由刘备手中夺取了荆州三郡,争三郡成功了,而且孙刘联盟也没有破裂,这正是他高明之处。接替鲁肃的吕蒙应是东吴四大都督之中,最没用战略眼光的武将,而偷袭荆州南郡却造成孙刘联盟的破裂。鲁肃如果还活着,他有可能反对偷袭荆州(江陵)。刘孙两家大兴兵,曹魏渔人得利,有着极大危险性。从长远利益看,偷袭对东吴也并不真正有利,如果刘备过分削弱,只能龟缩于西南一隅,那么东吴也只能偏安东南,“以图天下”的战略目标就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