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柏庐治家格言翻译
1、如果家中人人关系融洽,即使是吃不上饭,也有高兴的事情;国学的学**完毕,即使口袋里面没有什么钱,也自得其乐。
2、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
3、朱柏庐《治家格言》是我国古代一部出名的格言体家训,也是继《颜氏家训》之后传播最广、影响较大的一部家训,并成为与《三字经》《百家姓》等齐名的蒙学课本。清人严可均指出:“其最传者《治家格言》,江淮以南皆悬之壁,称‘朱子家训’,盖尊之若考亭(朱熹)焉。”戴翊清则评价说:“柏庐先生《治家格言》久传海内,妇孺皆知,固‘六经’、‘四书’并存不朽。”因此,系统梳理和探究《治家格言》的传播与接受,对于中国传统家训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等,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4、 (解读):小商小贩,肩挑贸易,冒严寒酷暑,十分辛苦,资本很小,获利甚微,仅足糊口,你再占他便宜,于心何忍?因此要公平待人,不占小便宜。看见穷苦的乡亲邻里,你应该多加关心照顾,尽力救济体恤,对弱势人群应该有一颗同情怜悯之心,有助人为乐、关爱奉献之行。立见消亡
5、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6、要做到勤劳,首先要有深谋远虑。应该早处理的事务,应该早置办的东西,一定要提前就想着处置。如果事到临头才去处置,一定会仓皇着急以至于手足无措,总是要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和钱财。其次要晚点睡早点起。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晚上到半夜再睡觉,这样一天就好像多出了半天。如果睡得早起得晚,一天就只剩半天了。且不说奖励勤劳惩罚懒惰原本就是自然之理,就是在具体事情上的得失差距,也已经很明显了。最后要能够耐得住烦难受得了辛苦。如果酣不住烦难受不了辛苦,在一个地方没有做到周全谨慎,就会在一个地方上有损失浪费。事情需要亲自去做的,就一定要亲自去做;需要在一天中做完的,就一定要在一天中做完。人们都以为亲自去做劳苦的事是对自己的毁坏,却不知道这正是成就自己的方法。(朱柏庐治家格言翻译)。
7、这句话出自于《朱柏庐治家格言》,常常用来警示物资的来之不易,呼吁人们珍惜所得的物资。
8、(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9、 (译文):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10、(解读):这一条道出传统中国人的思想:作什么事情都不要招摇,低调一些,实用就很好。
11、主持家道定要防止争吵讼告,讼告会导致凶险的祸患;处世为人要戒除多说话,言多必失。
12、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13、 (解读):嫁女儿要选择品质好的女婿,不要要贵重的聘礼.娶儿媳要求端方的淑女,不要计较厚重的陪嫁。这两句话都是让后人在嫁娶时,重德而勿重财。
14、翻译: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乱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与肩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15、凡事先要准备,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16、(2)瓦缶:瓦制的器具。珍馐:珍奇精美的食品。
17、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要清扫院落,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就休息,把门窗都关好,一定要亲自检查一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碗粥一碗饭,应当考虑它们是来之不易的.(衣服,布料上的)半丝,半缕线,一定要想他们来的是很困难的。宜未雨而绸缪(chóumóu修缮的意思),毋(Wù)临渴而掘井。较好未雨绸缪,不要到了渴了才想起来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自己生活养身时定要勤俭节约,而请朋友的筵席上不要吝啬。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xiú)。如果用的器具干净整洁的话,即使是瓦做的也比金玉为材料的要好;如果吃饭吃的少而精的话,即使是普通的蔬菜也是珍馐美味。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不要盖奢华的房屋,不要谋取肥沃的田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bì)美妾娇,非闺房之福。三姑六婆那些人,她们实在是荒淫和盗贼的媒人(这里不是"三姑六婆,而是指一些爱搬弄是非的女人,象水浒里面的王婆);美丽的婢子漂亮的妾,这并不是家内的福气。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童子和仆人不要选面貌俊美的,妻妾一定不要浓装艳抹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然离我们遥远,但是祭祀的事情不可不诚心;子孙即使是愚钝,经书也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平常做人修身定要品质淳朴简约,教育子孙定要用好的方法。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不要贪图以外得来的财富,不要和过量的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xu对别人同情)。与那些挑着扁担做小生意的人做买卖,不要占人家的便宜;见到贫苦的亲戚或者是邻里,要多加体恤安抚。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chuǎn违背),立见消亡。如果为人刻薄主持这个家的话,天理是不会让你九享福气的;如果违背伦常,乖戾叛逆的话,马上就会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对于兄弟叔侄,要多多安抚贫寡;长幼内外,应当家法严格。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听从妇人的言论,溺爱骨肉,这哪是大丈夫的作为;偏重钱财,不孝父母,不是人的子孙行为。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lián嫁妆)。嫁女儿要选择品质好的女婿,不要要贵重的聘礼;娶儿媳要求端方的淑女,不计较厚重陪嫁。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看见富贵的人就生出陷害之心的人,是最可耻的;遇到贫穷的人故意作出不可一世的人,是最卑贱的。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主持家道定要防止争吵讼告,讼告会导致凶险的祸患;处世为人要戒除多说话,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性禽。不要依仗着势力就去凌辱威逼孤弱的人;不要贪于嘴上的享受就恣意屠杀牲畜。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性格乖僻自以为是,后悔的事情和失误肯定会多;颓废懒惰自甘现状,家道是难以成就的。狎昵(xiánì亲近)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与那些恶少交往,久而久之一定会被他们拖累;与老成的人交往,如果碰到急的事情可以依靠他们。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zèn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不要轻信别人的谗言,要想象是不是别人的污蔑,应当忍耐多思考;因为事情互相争吵,要想象是不是自己的不是,要平心静气再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帮助别人的事情别再整日耿耿于怀,受到别人恩惠一定不要忘记。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做什么事都要留出余地,取得成功就要适可而止。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人家有喜庆的事情,不可生出妒忌的心理;人家有祸患的时候,不要有幸灾乐祸的情绪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有善心一定要让别人知道,不是真正的善心;有恶心怕别人知道,这就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见到美色而起淫心,报应就会在妻子女儿身上;藏匿怨心而暗箭伤人,祸患就会延及到子孙。家门和顺,虽饔yóng飧sun不继(吃了上顿没下顿),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囊nāng橐tuó(一种口袋)无余,自得其乐。如果家中人人关系融洽,即使是吃不上饭,也有高兴的事情;国学的学习完毕,即使口袋里面没有什么钱,也自得其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读书是以学习圣贤为志向的,不是仅仅为了科举考试;作官的时候心里要有国君和国家,哪里仅仅计较自己的家庭。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守住做人的本分安于命运,顺从时令听从天意;如果做人是这样的话,可以说很臻美了。
18、待人办事没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务不要另立私法。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妒忌贤才和嫉视有能力的人。不要声言忿愤对待蛮不讲理的人,不要违反正当事理而随便伤害人和动物的生命。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
19、做好事想让人看到,不是真正地做好事;做坏事怕人知道,便是做非常坏的事。
20、0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21、 (注释):狎昵(xiánì):过分亲近。
22、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chuǎn),立见消亡。
23、(解读):这句话是说,应当趁着天还没有下雨,先修缮好房屋门窗;不要到了口渴想喝水时,这才去挖井。绸缪,比喻事前作好准备工作。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两句是告戒子弟做事情不能“急来抱佛脚”,一定要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这很值得我们今天处事时作借鉴
24、(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25、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子。
26、《陕西省紫阳县青君堂朱氏家训》――朱清莙/编撰
27、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28、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著有《治家格言》、《愧讷集》、《大学中庸讲义》。
29、(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30、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31、童子和仆人不要选面貌俊美的,妻妾一定不要浓装艳抹。
32、祖宗虽然离我们遥远,但是祭祀的事情不可不诚心;子孙即使是愚钝,经书也不可不读。
33、给了别人好处不要总念着,受了别人的恩惠不要忘记。
34、出自《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
35、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36、祖宗虽然离我们遥远,但是祭祀的事情不可不诚心;子孙即使是愚钝,经书也不可不读。
37、要做到俭朴,首先要保持心态平和,能忍受气恼。因为一时间的不忿,不仔细思量,就与别人发生口角甚至动手,闹到官府那里去,事情过去之后,不仅会败坏家庭的声誉,而且可能使自己受辱。其次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来办事。
38、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39、(解读):这句是讲给别人做了好事,比如经济上接济了别人,这是一种美德、一件好事,就不应该一直去记住它。否则就好象是吝啬、心痛了。相反,受了别人的周济,就应当记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即使无力回报,也应记住人家的恩德。这是从对人、对己两方面谈施惠与受惠应有的正确态度。
40、由于《治家格言》内容贴近日常生活,语言通俗易懂,易于人们诵读和践行,正如陈宏谋所言:“其言质,愚智胥能通晓;其事迩,贵贱尽可遵行。”所以自问世以来就被人们广泛传播与接受,不仅将其作为治家和教子的规范,还借鉴其形式编写出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治家格言》及各种内容的模仿之作甚至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体——《治家格言》体。
4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2、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43、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44、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45、家门和顺,虽饔飧(yōngsūn)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nángtuó)无余,自得至乐。
46、原文: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47、如果用的器具干净整洁的话,即使是瓦做的也比金玉为材料的要好;如果吃饭吃的少而精的话,即使是普通的蔬菜也是珍馐美味。
48、做什么事都要留出余地,取得成功就要适可而止。
49、 (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最容易诱人犯错;贪图女色,并不能带来家庭幸福。
50、朱用纯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
51、(解读):这里不是三姑六婆,而是指一些爱搬弄是非的女人,象水浒里面的王婆。(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52、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tui2)堕自甘,家道难成。
53、(解读):这里不是三姑六婆,而是指一些爱搬弄是非的女人,象水浒里面的王婆。(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54、《劝言》分为孝悌、勤俭、读书、积德四篇,篇幅稍大于《治家格言》,是朱柏庐对治家、修身、处世之道做出的更加具体的阐发,可以视为《治家格言》的补充。朱柏庐认为,孝悌是人的本性,只要遵从内心对父兄的敬爱,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即可;勤俭是人立身的根本,只有首先做到勤俭,才能进一步做到孝悌,做到礼义;读书应以修养人格为主,讲究词章追求功名为辅,不能本末倒置;行善积德应出干人本来就拥有的恻隐之心,而不是为了追求富贵的回报。《劝言》篇幅短小,无单行本。这里选译所依据的,是线装书局20xx年出版的《五种遗规》(清陈宏谋)中的内容。以下11-15条是选自《劝言》的内容。
55、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钰;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56、(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57、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58、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59、译文: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60、狎昵(ㄒㄧㄚˊ ㄋㄧˋ)(7)恶少,久必受其累。
61、(9)匿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62、朱柏庐《治家格言》采用了传统的韵文表现形式,句式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所以后世出现了不少借鉴其形式而创作出的《新治家格言》。如近代出名出版家张元济先生认为朱柏庐《治家格言》虽为世传诵,但有些思想已经脱离了现实社会,于是便“揆度时事,补所未备,兼仿其体”,撰写了一篇《新治家格言》。张元济《新治家格言》以“改造旧家庭,适应新社会”为宗旨,剔除了朱柏庐《治家格言》中一些过时的陈腐观念,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时代需要融入了一些新的思想元素,如要注意卫生保健,“体肤毋任染污,汤沐必具;精神务期活泼,运动宜勤”,“饮食不求丰美,而营养不可不良;卫生具有常识,可以防病于未病”。提倡男女平等、自由交往,“婚嫁各由自愿,而男女双方,要当共保贞操”,“两性无妨交际,宜宽内外之防”。强调移风易俗、改革陋习,“逮居亲丧,毋徇俗尚,麻衣草屦,何必墨守古风;礼忏诵经,亟宜革除陋习,厚殓非礼,还防盗贼生心;入土为安,休信堪舆谬说,火葬最为解脱,公墓亦可安宁”。反对等级观念、破除职业偏见,“四民无分阶级,先除贵贱之见”,“勿谓小人斯劳力,唯工业始足兴邦;勿谓好汉不当兵,唯公勇真能卫国”。推崇民主法治,“国家有我一分子,民主无任再落伍。在选举场中,勿为威胁利诱所动;至会议席上,却以心平气和自持。不事d争,尊重对方意见;取决公论,服从多数主张”,“行动固可自由,必须遵奉国法”。主张世界大同,“四海皆兄弟,愿世界进于大同;五福攸好德,即禽兽亦当恩及”等。由于张元济的《新治家格言》切合了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所以受到人们称赞,出名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曾评价说:“昔在明末,有朱柏庐撰《治家格言》。举凡修身齐家、匹夫匹妇可行之事,皆言之甚悉。其后盛传于世,几乎家喻户晓,于三百年间化民成俗,不无小补。顾适用于三百年前因时立教之语,多不切于今日;其所未及,有待补苴。近世学者张元济,于是仿其体制,增其未备,述为《新治家格言》一篇,凡今日行己饬躬所宜讲求之事,莫不涉及,信足为修身齐家之矩矱也……张氏知古知今,故多新进之论,循是行之,亦可以寡过矣。”
63、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chuǎn),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lián)。
64、(译文):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65、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66、(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67、(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68、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bì)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69、《治家格言》以通俗易懂的格言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儒家有关治家、修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其中讲述的许多道理都源自朱用纯的亲身经历与人生感悟,如经过明清易代、父亲殉难的大变故之后,朱用纯及其家人遇到了很大的生存困难,“播迁流离,备极艰苦。迨兵戈既定,始得返其旧庐,而家徒壁立”,甚至于“箸头几脚靡有遗者”。在这种情况下,朱用纯只好与妻子陶氏一起“白手营家”,自己在外授徒赚取微薄收入,妻子在家纺织补贴家用。他后来曾回忆说:“用纯脩脯所入,未足供甘旨,辄倾女工以继。”甚至“每当灯残月落时,犹闻纬车剪刀声不辍”。不仅如此,每一件事情都需悉心筹划,方不至陷入困境,即“贫家作事,全贵预图”。正是亲身经历过这样的苦难,朱用纯深知生活之艰辛,所以谆谆教导子弟要勤劳节俭、珍惜财物、未雨绸缪。《治家格言》云:“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羞。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也就是说,只有靠勤劳节俭与筹划得当才能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而不至于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
70、绝版档案,难得一见的中共夫妻老照片!
71、男尊女,女尊男,男女平等;夫敬妻,妻敬夫,夫妻恩爱。
72、(注释):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73、与那些恶少交往,久而久之一定会被他们拖累;与老成的人交往,如果碰到急的事情可以依靠他们。
74、(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75、 (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76、自己日常的用度,一定要俭省节约,宴请宾客也一定不要作乐无度忘乎所以。日常所有的器具要朴素而干净,瓦做的酒器胜过金玉的酒器;吃的东西要简单而精致,园子里种的蔬菜胜过珍贵稀奇的食材。
77、译文: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78、勤之为道,一要深思远计。事宜早为,物宜早办者,必须预先经理。若待临时,仓忙失措,鲜不耗费。第二要晏眠早起。侵晨而起,夜分而卧,则一日而复得半日之功。若早眠晏起,则一日仅得半日之功。
79、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80、(解读):这一条道出传统中国人的思想:作什么事情都不要招摇,低调一些,实用就很好。
81、翻译: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