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家小故事
1、牛顿、莱布尼兹之后是欧拉,1707年欧拉降生在瑞士一个牧师家庭,他的父亲早年在巴塞罗尔大学学习神学,受父亲的影响,欧拉自幼酷爱数学,天才欧拉13岁入读巴塞罗尔大学,主修哲学和法律,每周跟随出名数学家伯努利学习数学。15岁学士学位,16岁哲学硕士学位,之后遵从父愿学习神学,但并不成功,18岁开始其数学生涯。
2、 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1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准确。”这就是出名的“蒲丰试验”。(数学家小故事)。
3、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
4、叙拉古的亥厄洛国王委托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但是怀疑里面掺了银子,于是请阿基米德鉴定。一次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阿基米德高兴得跳起来,赤身奔回家中,口中大呼:“尤里卡!尤里卡!”(我发现了),于是便开始在大街上裸奔起来了,一直跑到家里。
5、苏步青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6、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老家在梅州蕉岭,在香港长大。父亲曾在香港香让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崇基学院任教。父教母慈,童年的丘成桐无忧无虑,成绩优异。但在他14岁那年,父亲突然辞世,一家人顿时失去经济来源。尽管丘成桐不得不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却仍然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
7、华罗庚正当他求学时,父亲店铺生意日见萧条,无力供他继续读书了,他只好辍学看柜台。他利用一本代数、一本几何、一本只剩50页的微积分开始了自学。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守着小油灯一遍遍地演算。
8、(4)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Euler,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数学家、自然科学家。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的课本。
9、较好有女数学家的,有没有MaryamMirzakhani的传记?(首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女性,斯坦福数学教授,伊朗裔,可惜刚刚英年早逝了)
10、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
11、2Graham说:“我知道一数论学家,他仅在素数的日子和妻子同房:在月初,这是挺不错的,7;但是到月终的日子就显的难过了,先是素数变稀,然后是一个大的间隙,一下子就蹦到了……”
12、再看看他们的研究领域,你或许也能得到不少灵感。阿基米德是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伽利略是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笛卡尔是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牛顿是物理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是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欧拉是物理学家、数学家,拉格朗日是物理学家、数学家,高斯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柯西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哲学家、数学家、zz家。从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除了数学家的身份,他们都有物理学家的身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我们前面提到了与哲学的关系之外,另一个领域我们还没有探讨,那就是天文学领域,无论是伽利略还是牛顿,或者高斯,柯西,他们都是在天文学领域有很高贡献,这一点让我想起了天文学和哲学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向外看”的思想,哲学是这样,天文学也是这样,说得更好听一点,他们抬头看天,其余领域埋头看地,这绝不是盲目的抬高他们的地位,在社会进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加速引擎,而要能从宇宙中看到规律,必须突破向“下”看的习惯,要学会向“上看”,准确说是“向外看”,这两种思维模式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一个人一生的贡献的大小是息息相关的,而总结他们的经验,你会发现,他们都是吸取前人所有精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巨人,要知道,一个人纵使拥有高斯这般天才般智力,如果不站在巨人肩膀上继续,终其一生也不可能完成一个很小领域的工作,人类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到今天,留下来的智慧宝库是无穷尽的,仅凭一人之力是不可能与之抗衡的,个人的力量再大,和整个人类文化史来看,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就算不由你完成,也必有其他人代替你完成,所以,考虑到人一生的生命有限性,人一生的精力有限性,明智的选择是用自己的优点与他人展开搏斗,而不是拿自己的弱点去与人抗衡,这是不理智的选择,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这也是认知自我很重要的一部分,认知自我和认知世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认知自我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认知世界,使之更有效,认知世界又帮助你更多方位的认知自我,简明的讲,人生最主要的是抓时间,除了时间,效率决定成效,效率来源于对自我认知的多少,这一切,导致你最终对认知世界的广度与深度。
13、1830年法国爆发了推翻波旁王朝的革命,法王查理第十仓皇逃走,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浦继任法王。当时规定在法国担任公职必须宣誓对新法王效忠,由于柯西属于拥护波旁王朝的正统派,他拒绝宣誓效忠,并自行离开法国。他先到瑞士,后于1832~1833年任意大利都灵大学数学物理教授,并参加当地科学院的学术活动。那时他研究了复变函数的级数展开和微分方程(强级数法),并为此作出重要贡献。
14、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鉴定它是不是纯金制的,且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
15、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
16、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17、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18、当时已经有了地球半径、日地距离等准确的数据可供计算使用。牛顿向哈雷证明地球的引力是使月亮围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也证明了在太阳引力作用下,行星运动符合开普勒运动三定律。(数学家小故事)。
19、莱布尼茨1646-1716年德国律师、哲学家、数学家
20、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他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
21、最后,也是该结束这篇文章的时候了。最后我还想说几句:
22、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23、微积分的创立是牛顿最卓越的数学成就。牛顿为解决运动问题,才创立了这种和物理概念直接联系的数学理论,牛顿称之为“流数术”。它所处理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切线问题、求积问题、瞬时速度问题以及函数的极大和极小值问题等,在牛顿之前已经有人研究了。但牛顿超越了前人,他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对以往分散的努力加以综合,将自古希腊以来求解无限小问题的各种技巧统一为两类普通的算法——微分和积分,并确立了这两类运算的互逆关系,从而完成了微积分发明中最关键的一步,为近代科学发展提供了较有效的工具,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
24、直到16岁时,拉格朗日仍十分偏爱文学,对数学尚未产生兴趣。16岁那年,他偶然读到一篇介绍牛顿微积分的文章《论分析方法的优点》,使他对牛顿产生了无限崇拜和敬仰之情,于是,他下决心要成为牛顿式的数学家。
25、拉格朗日1736-1813年意大利数学家、力学、天文学
26、费马有一个习惯,他在读书的时候喜欢把思考的结果简略。有一次,他在阅读时写下了这样的话:“……将一个高于2次的幂分为两个同次的幂,这是不可能的。关于此,我确信已发现一种美妙的证法,可惜这里空白的地方太小,写不下。”这个定理现在被命名为“费马大定理”,即:不可能有满足xn+yn=zn这就是费马对后世的挑战。为了寻找这个定理的证明,后世众多的数学家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但都败下阵来。1908年,一位德国富翁曾经悬赏10万马克的巨款,奖励一个对“费马大定理”完全证明的人。自此定理提出后,数学家们奋斗了300多年,还是没有证出来。但这个定理肯定存在,费马知道它。
27、五岁的时候,祖冲之的父亲想教他念古文,可他的背诵效率不高,这令父亲十分生气,但父亲不知道的是,祖冲之对数学与天文感兴趣。
28、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写了这样的数:50他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答案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
29、再来谈谈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这是我很早就在想的问题,到后来也越来越坚定了哲学和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数学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来罗列一下其中规律,阿基米德是哲学家,笛卡尔是哲学家,莱布尼茨是哲学家,爱因斯坦也是哲学家,或许用在这里并不恰当,但我还是想作为论证来加强观点,近代影响世界最深的当属马克思,2005年英国BBC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进行统计,马克思93%排第休谟6%排第而马克思改变世界的所用的武器正是哲学,他是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来改变人类宇宙观、世界观的,有趣的是,如果你看过马克思的故事,你会发现这里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爱因斯坦一样,他是犹太裔德国人,他同笛卡尔、莱布尼茨都曾经是律师,笛卡尔在大学毕业后就到巴黎做了律师,莱布尼茨20岁拿到博士学位后就任职于美茵茨选帝侯大主教的高等法庭,后来莱布尼茨做过公爵的法律顾问,直到他逝世,他还留有出名哲学书籍《单子论》,他还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莱布尼茨和笛卡尔、斯宾诺莎被认为是十七世纪三位最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还预见了现代逻辑学和分析哲学的诞生,我们最熟知的恐怕不是这些,而是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符号的设计,莱布尼茨被认为是数学史上最伟大的符号学者之设计的微积分符号对微积分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这些都得力于他独有的哲学思想,在他的哲学观里,他认为要发明,就要选最恰当的符号,这些符号一定要够简洁,同时又能刻画出事物本质,他认为,简洁的符号能减少人类的思维劳动,他对于简洁的观点或许和苹果乔布斯一样。而爱因斯坦,他在1905年也就是他人生的奇迹年就获得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爱因斯坦38岁,这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极力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践,并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我并不认为他的方法是切合实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像他这种类型的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者和再造者。”爱因斯坦的哲学观也表现在对战争的看法上,他一生坚持无条件地反对一切战争,爱因斯坦的反战并不停在嘴上而已,在一战后,爱因斯坦为他世界和平的梦想战斗着,他开始公开和平演讲,很自然的他成为了德国右翼分子,希特勒悬赏追杀他,爱因斯坦因此才离开的意大利,后改国籍美国。他曾说“我不信仰一个人格化的神”,他还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可囊括世界。”这句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也是由于他的哲学观,按照爱因斯坦的遗嘱,他死后并没有举行任何丧礼,也没有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保密的地方,他的哲学观使他不愿看到自己埋葬的地方成为圣地。爱因斯坦喜欢阅读哲学著作并从哲学中学习较新思想,他相信世界的统一性和逻辑的一致性。休谟对因果律的普遍有效性的怀疑也曾对爱因斯坦产生影响,那时,相对性原理已经在力学中被广泛证明,但无法解释电动力学,他认为,相对论原理是宇宙的普遍原理,爱因斯坦认为宇宙不存在静止的空间和同一的时间,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的物质密不可分,但他不能解释光速问题,这时,爱因斯坦迫切需要解决光速可变不可变的问题,以支持他的相对论,受牛顿空间影响,当时的物理学家一般都相信以太,他们相信宇宙存在着参照系,19世纪末,马赫《发展中的力学》中,批判了牛顿的时空观,爱因斯坦受此影响,也加快了相对论的建立,1905年爱因斯坦总算认识到时间没有的定义,时间与光速有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自此他彻底抛弃了空间的概念,经过五个星期的整理,爱因斯坦在1905年得以完成了狭义相对论,而这年,爱因斯坦还提出了关于光子的假设,光子假设为相对论提供了理论依据,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这也为建立广义相对论奠定了基础。爱因斯坦因时空观建立相对论力学,他的论著指出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趋于无穷大,他还给出了质能方程E=mc^质能方程奠定了原子能发展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质能方程还成功的解释了物质能量守恒定律,但他们属于两种独立的领域,质能方程说明质量不灭,而能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能量守恒,爱因斯坦再一次以清晰的逻辑阐明了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又指出了他们的不同和关系,物理和化学以各自领域最终走到了一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关于自然规律,它之所以是定律,是因为从不同的角度,最终都会得出相同的结果,就像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从运动力学与曲线切线、面积着手创立微积分一样,这或许能给科学道路上的人一些灵感。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他的相对论被普朗克发现,普朗克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很感兴趣,对相对论评价也很高,由于普朗克的推广,相对论才引起学术界的注意。1913年,应普朗克之邀爱因斯坦担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这段时间,爱因斯坦开始思考如何推广他的相对论,有两个问题是他亟待解决的,一个是引力问题,第二个是非惯性系问题,狭义相对论只适用于惯性系,1907年,爱因斯坦一次引进等效原理来帮助他解决这些问题,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成正比是他等效原理的依据,1915年11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初步建立并在1916年完成了长篇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这是相对论成熟的标志,他明确给出了清晰的细分,他把相对论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狭义相对论,二是广义相对论,只适应惯性系的相对论称为狭义相对论,适合非惯性系的称为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提出了时空弯曲的概念,前面我们讲过,他的时空弯曲的概念的哲学观点是来源于高斯以及高斯学生黎曼的非欧几何,相对论真正被认可是因为相对论被后来的事实一个个验证,这也是检验科学的较好标准。爱因斯坦的引力使空间弯曲的理论成功的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进动中一直无法解释的43秒现象,广义相对论还成功的预言了在强引力场中光谱向红端移动的现象,后来的天文学家在天文观测中观察得到的结果与之吻合,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时空弯曲还成功的预言了光掠过太阳会发生一点七秒偏转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在1919年被英国天文学家证实,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真正被确认为宇宙定律,爱因斯坦也被公认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被认为是人类思想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关于爱因斯坦的哲学观,还有一个故事,1952年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以色列正式发出邀请爱因斯坦为总统候选人,爱因斯坦自认为自己做不了总统,他另一句话“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zz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可能也赢得了后来学子对这位科学巨匠的掌声和激励,好一句方程是永恒的东西,在他的哲学观中,兴许只有自然规律才是他人生的追求,毫不掩饰的说,作为一个哲学家,爱因斯坦的哲学观对他相对论的建立起到了无比重要的作用,在爱因斯坦的科学道路上,哲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0、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
31、高斯1777-1855年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32、德国出名大科学家高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33、他的老师异常赞叹:“这些可都是数学史上最出名的难题啊,你竟然只花一个晚上就解决了一道?”而高斯解决的这道难题,就是困扰了数学家两千年之久的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问题。那一年,高斯只有19岁!
34、陈景润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他不爱逛公园,不爱遛马路,就爱学习。他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在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发现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大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35、牛顿为了验证这个发现,设法把几种不同的单色光合成白光,并且计算出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准确地说明了色散现象,揭开了物质的颜色之谜,原来物质的色彩是不同颜色的光在物体上有不同的反射率和折射率造成的。1672年,牛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皇家学会哲学杂志》上,这也是他一次公开发表的论文。
36、很有意思的是,欧拉的数学生涯开始于牛顿去世的那一年,对于欧拉这样一个天才人物,欧拉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此时解析几何已经应用了90年,微积分大约50年,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已有40年,在每一个领域之中,前人都已解决了大量孤立的问题,但是还没有像后来做的那样,对整个数学,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进行任何系统的研究,又特别是分析方法还没有被充分运用,牛顿、莱布尼茨创始的微积分基础不稳,欧拉的出现改变了源自微积分分析领域的局面。而作为一个算法学家,欧拉从没有被任何人超越。公式定理方面,几乎每一个数学领域都可以看到欧拉的名字——初等几何的欧拉线、多面体的欧拉定理、立体解析几何的欧拉变换公式、数论的欧拉函数、变分法的欧拉方程、复变函数的欧拉公式。最有意思的是,欧拉是较流行的智力游戏之一数独的开发者,数独是欧拉发明的拉丁方块的概念,在当时并不流行,直到20世纪被一位名叫戈尔德的新西兰人推广,立刻风靡。很多人说阿基米德有撬动地球的故事,牛顿有苹果,高斯少年便有天才般的计算能力,欧拉没有戏剧性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无论是七桥问题,还是彗星轨道的故事,还是数独的发明,或者他13岁就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大学生并被世界出名数学家伯努利独立关照,亦或是他古稀之年靠心算就停止了他两个学生的争执的故事,还有他双目失明口述完成一半著作的传奇,哪一个不令人印象深刻?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还是因为世人对欧拉的了解过少,对他的故事传播太少罢了。
37、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当代数学家。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
38、 数学魔术家沙贡塔娜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较新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39、(2)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
40、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
41、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
42、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