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人心静的佛语禅心短句
1、(宝藏的琢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宝藏,与佛陀无异。只是佛陀的矿山宝藏经过长期挖掘,已得宝石且不断提炼琢磨,成就了很多发亮发光的玉石宝物。
2、16)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3、失之须臾。梦幻泡影问佛: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4、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深知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无所谓失去,那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得到,而只是体验罢了。——觉乘
5、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6、弘一大师说:"恬淡是养心一法,安详是处世一法,涵容是待人一法,歉退是保身一法。"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劳神,处下者形劳而神逸。人生的苦恼是不分贵贱的,要么你去驾驭生活要么
7、鸟穿浮云云不惊,沙沉流水水尚清。任他尘世多喧嚣,静我凡心立功名。
8、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让人心静的佛语禅心短句)。
9、不要在意别人在背后怎么看你说你,因为这些言语改变不了事实,却可能搅乱你的心。心如果乱了,一切就都乱了。理解你的人,不需要解释;不理解你的人,不配你解释。人贵在大气,要学会对自己说,如果这样说能让你们满足,我愿意接受。并请相信,真正懂你的人,绝不会因为那些有的、没有的而否定你。
10、你输,我陪你东山再起。你赢,我陪你君临天下。
11、我们的心有很多种作用,这些作用一半害己害人,一半利己利人。净化自己的心就是去除掉不好的心识作用,不令恶质的作用生出来。
12、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13、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4、以忍耐了天下不了之事,以无心息人间多争之心,以不辨化天下难雪之谤。
1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6、佛法当中的善因,主要是指十善,而十善主要在于我们的动机必须是善因。例如一个不杀生,主要指的是不要有杀生的动机。我们要让自心变得寂静、调柔,不再让烦恼作主。做得到这样,就是向善。外在的装模作样、花言巧语,并不是真正的善。这是为什麽十善都会强调动机,它指的是心态的转变。
17、你的内心充满欢喜,你才能把欢喜带给别人;你的内心蕴藏着慈悲,你才能把慈悲带给别人。自己有财,才能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贪嗔愚痴,他给人的当然也是贪嗔愚痴。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18、人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
19、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20、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过去的不会再回来,即使回来也不再臻美。生活有进退,输什么也不能输心情。生活较大的幸福就是,坚信有人爱着我。对于过去,不可忘记,但要放下。因为有明天,今天永远只是起跑线。生活简单就迷人,人心简单就幸福;学会简单其实就不简单。
21、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22、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23、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24、经过人生的所有缘分,有相遇,也有错过,有尴尬,也有勇气,那些所有不经意的淡忘,就需要我们拿出勇气来忘记,生活,如一面镜子,心中有,便有;心中无,便静;心中空,便悟。学会微笑,学会面对,学会放下,让一切随心,随意,随缘。生命就是一种残缺之美,坦然面对,或许欣慰。
25、但是别忘了,即时自杀了,你也不会死的,还是要近六道轮回。
26、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2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8、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29、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
30、我们执着什么,往往就会被什么所骗;我们执着谁,常常就会被谁所伤害。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凡事看淡一些,不牵挂,不计较,是是非非无所谓。无论失去什么,都不要失去好心情。——星云大师
31、平时听一些清净的音乐,可以辅助我们的心静一些,但要想真正的静下来,还得要“理得才能真正心安”!明白多些道理心就自自然然能静下来,明白了自然不会整天胡思乱想的,那才是真正的自在快乐!
32、佛说,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3、人生其实也就是选择,有所放弃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实、饱满、旺盛。没有果敢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放弃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慧根的显现,一如放鸟返林、放鱼入水。学会放弃,才会有所收获。当一切尘埃落定,当一切归于平静,我们才会真正懂得放弃其实也是另一种美丽的收获。
3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5、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36、(四重德行)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37、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38、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39、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40、人生的目的就是,过一个有目的的人生。生活从不会抛弃人,从来都是人想抛弃生活。相信自我,什么时候都不会晚。好好去爱,去生活。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不要辜负了臻美的时光。当离所愿总是只差一步之遥时,别抱怨,及时改正自我。坚持微笑,脚踏实地勇敢向前,去除贪念,做不违心善良的自我,的自我。
41、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名人语录吧,语录具有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你所见过的语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佛语禅心语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佛语禅心语录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2、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43、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44、不要急着说你别无选择,没有什么东西是过不去的,只有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心清了,才能照见万物的实性。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汲汲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停下来笑看风云,坐下来静赏花开,定下来静观自在。
45、心量宜宽阔,不疑不贪执。守住这颗心,凡事向上看。
46、(心包太虚)能将山河大地、太虚里的任何境界都包容于心,而心却不被境所转,此即出世的精神。
47、累了,静一静,与花草凝眸;烦了,歇一歇,与清风彩蝶共舞;痛了,哭一哭,于山水自言自语。
48、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当你回归内心的安宁,不再计较得失,不再挑剔他人,便安住在圆满中,当下即是归处。人的幸福感是自己给的,内心满足即圆满;若内心不知足,就很难得到真正的幸福。所谓圆满不是没苦乐,而是苦乐随喜,悲喜随缘。
49、心静下来的时候,最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走出万千烦杂,在一亩心田上修篱种菊,细细品尝那种清淡如水的人生况味,这,何尝不是一次心灵的宿醉?
50、我们常常为错过一些东西而感到惋惜,但其实,人生的玄妙,常常超出你的预料,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一切都是较好的安排。
51、1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
52、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
53、心散乱、胡思乱想的,心就很难静得下来。只有用专心才能伏住或转变这种不良情绪,平时我们还可在心里、口上默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圣号的功德利益很大,其中一个作用就是能静心。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静念渐纯。就能快速的把乱想转变成静念相继。
54、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而当我终于老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所以,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着老死。
55、学会让自己安静,把思维沉浸下来,渐渐减少对事物的欲望;学会让自我常常归零,把每一天都当作是新的起点。遇到心情烦躁的时候,喝一杯清茶,放一曲舒缓柔和的音乐,闭眼,回味身边的人与事,慢慢梳理新的未来;或者盘腿打打坐,读读经。这些既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修行。
56、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57、23)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58、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59、在找到智慧之前得先找到快乐,找到快乐之前得先找到自己。人要寻求较高的觉悟,得先明白自己和自己与时空的关系。
60、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懂得取舍,懂得包容,懂得感恩,懂得放手。
61、10佛语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佛语有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62、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63、古人云:福祸无门,惟人所召;佛教云:有因必有果。我们无论是福是祸,都是因为我们的业力召感,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所以,我们当下无论是自己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感受,是苦的还是乐的,都是我们过去种的种子,现在的果报。因此,要想人生活得幸福、美满、快乐,就要多种善的种子。
64、所谓人生之烦恼,仍待解禅源之道理。即“… …具云禅那,翻云思维修,亦云静虑,皆是定慧之通也。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俢之名定,定会通名为禅。此性是禅之本源,故云禅源。”
65、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66、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67、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佛经》
68、(人生有三种苦)你得不到,所以痛苦;得到了,却不过如此,也会觉得痛苦;轻易地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觉得痛苦。既然,得不到、得到了、放弃时都会痛苦,何不把人生的得失看轻一些,保持一颗平常心,痛苦不就会随之而减轻吗?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得失,人生完全可不苦。
69、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70、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71、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72、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73、(自杀的罪业)自杀所犯的罪有三:杀害父母所赐的身体,犯不孝罪。造自杀罪业。犯遗弃父母、先生(或太太)和孩子的罪。
74、过客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过堂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75、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心尘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76、13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414但能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77、“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78、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当你回归内心的安宁,不再计较得失,不再挑剔他人,便安住在圆满中,当下即是归处。人的幸福感是自己给的,内心满足即圆满;若内心不知足,就很难得到真正的幸福。所谓圆满不是没苦乐,而是苦乐随喜,悲喜随缘。
79、感悟人生的佛语经典句子,见解独到,发人深省!
80、昨天再好,也走不回去;明天再难,也要抬脚继续。没有人能烦恼你,除非你拿别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没有放不下的事情,除非你自己不愿意放下。日子,过的是心情;生活,要的是质量。要懂得,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
81、内心如果平静,外在就不会有风波。7心净国土净。
82、(众生与人生)人若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众生」才需要「佛」救济,「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83、贪欲是火能焚身,瞋恨是恶能害身,痴是无明能引起五蕴炽盛而苦了身心。要终止苦而达至安详快乐,惟有消除“我”、“我所有”的意识。
84、一切皆为虚幻。我要给你一生的幸福,我要陪你一生一世,一切都是假的,所有的承诺都是那么空虚,那么苍白无力,人都不能决定自己的生老病死,又怎能决定给她幸福,陪她共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