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折柳送别的诗
1、美人欲去暂停桡,折柳赠行重握手。
2、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
3、班荆道旧身俱晚,折柳临分意重违。
4、那这首诗歌是什么意思呢?
5、百尺西楼十二栏,日迟花影对人闲。
6、折柳分青带,赠兰开紫苞。
7、确定是送别诗。只是它的着墨点与众不同而已;诗的前两句是陪衬,后两句才是表现的主体,描写的是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所传达的感情更微妙和丰富。

8、二刘三孔萧条久,直至君家擅俊声。
9、《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唐代: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0、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11、何事春江上,依依作俗情。
12、极思一见论心事,城府年来迹渐疏。
13、频向长亭折柳枝,客中送客动愁思。
14、遥疑灵鹊桥边落,暗度穿针席上来。
15、东风吹雨湿平芜,三叠阳关醉唾壶。
16、《折杨柳》一名,又见马端临《文献通考》,亦归于“鼓角横吹曲”属下。
17、长亭路,又何须回首,折柳依依。
18、军峰天际碧,云隔空同,
19、千里儒流,称觞此际,梅花三度。
20、《劳劳亭》唐代:李白
二、以酒送别的诗句
1、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2、《折杨柳》南北朝:岑之敬
3、开窗俯平湖,折柳举离宴。
4、君王游豫赏青春,折柳为弮赐侍臣。
5、婚媾騃騃难辨老,友朋往往不如初。
6、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
7、郎吟未了西湖酒,惊心又歌南浦。
8、又如王之涣出名的《凉州词》:
9、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10、雍陶听到这个桥叫的名字后,感觉很怪,于是就在这座桥上建了个驿馆,供迎送别离的客人使用,并把这个名为情尽桥改名为“折柳桥”,他还题了一首诗:
11、报答春光两鬓华,荆南二月苦无花。
12、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13、钓乡千里断消息,满目碧云空自飞。
14、草堂修旧否,得见慰平生。
15、相逢唤醒金华梦,吴尘暗斑吟发。
16、九陌城中寻不尽,千峰寺里看相宜。
17、堡迥烽相见,河移浪旋生。
18、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19、蔽棠方有望,折柳却关情。
20、书台最上,健羡一翁如许。
三、折柳送别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
1、忆作齐安别,相逢直到今。
2、凭君御沟上,试折柳条看。
3、社瓮应藏酒,秋盘好斫鲈。
4、译文:春风中一株株杨柳树,沿着御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
5、琴阮相与娱,听弦不观手。
6、赋客不来楼背隰,霸功安在戟沉沙。
7、人虽繁陌上,尘不近门端。
8、后两句抒情,侧面描写柳树已经被人折之又折,反映离别之多。而一个「苦」字,又抒发出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愁。
9、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0、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灞陵伤别。
11、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12、《题情尽桥》唐代:雍陶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13、行看紫诏求耆宿,正是霜天清晓时。
14、杨柳一枝,唯关别事。“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别虽一绪,事乃万族”。“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决之情乎?”(江淹《别赋》)唯《杨柳歌》为最。
15、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6、更有由此生发而来的敦煌曲子词《望江南》:
17、赖有枝上花,飘泊随君远。
18、此间无计可留连,枕上今宵。
19、题浣花笺当折柳,预愁船鼓转东津。
20、买笑歌桃李,寻歌折柳枝。
四、折柳送别的诗
1、岛云寒没影,江日冻生阴。
2、绿色的杨柳树夹杂在御河两岸,却遭受“攀折苦”,莫过于“别离多”;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
3、李白客居洛阳,在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写下一首诗,里面依然有“折柳”一词:
4、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5、堤边杨柳青青,枝叶茂盛繁多,千丝万缕,依依有情,它们与女子一起伫立于渡口,安静凝望远方,黯然离情。
6、吹尽落梅还折柳,新春残腊正关情。
7、秦树朦胧春色微,香风烟暖树依依。
8、佳客清明留不住,为匡庐、只在家窗里。
9、昭代才难叹,宗盟世有人。
10、诗的前两句写景,点明了送别的时间与地点。首联写远景,颔联写近景,在一近一远之中,诗人不舍的送别情绪得以渲染。
11、唐宪宗年间,还有一个折柳的典故,成都人雍陶(也有作陶雍)是一个狂妄不羁的诗人,他初到四川雅安做刺史,有一次到城外一个叫做“情尽桥”的地方,这里和长安的灞桥一样,是一个送别的地方。
12、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13、《送别》唐代:王之涣
14、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15、隋无名氏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16、折柳正当三日暮,泛舟深约九秋馀。
17、琐窗重见。桃李春风三月面。
18、三年郡政弥缝密,四海诗朋燕笑频。
19、夫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荂》,则嗑然而笑。
20、云生渡北迷行路,烟起江南认别村。
五、折柳送别的典故
1、《杨柳歌》,是汉“鼓吹铙歌”之“鼓角横吹”部的名曲。其所由来,则在先秦。
2、《塞下曲六首·其一》唐代: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3、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4、折柳西城真旦暮,镜中白发已如斯。
5、茫茫旧楚祗芳草,处处朱楼空断垣。
6、答案:B快乐积累:“折柳送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风俗,就是在与亲友分别的时候折下一枝柳枝送给即将远行的亲友,表示祝福。
7、钩窗爱日频迁坐,荫竹流泉屡满漥。
8、拍天富贵有危机,屠钓逃名未觉非。
9、几幅归帆不暂停,吴天遥望斗牛横。
10、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11、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12、折柳且堪吟晚槛,弄花何处醉残晖。
13、《唐书·乐志》曰:梁乐府有胡吹歌云:“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此歌辞元出北国,即鼓角横吹曲《拆杨柳》是也。《宋书·五行志》曰:“晋太康末,京洛为《折杨柳》之歌,其曲有兵革苦辛之辞。”按:“古乐府又有《小折杨柳》,相和大曲有《折杨柳行》,清商曲有《月节折杨柳歌》十三曲,与此不同。
14、春风先到沙头柳,柳色鹅黄映春酒。
15、逮今嘉泰归青原,侬为州民君剌史。
16、杜陵折柳狂吟,砚波尚湿红衣露。
17、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18、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之九:
19、渊明节已异,潘岳趣还同。
20、映宫墙、风叶乱飞,品高调侧人未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