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诚信的文言文故事
1、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2、A.“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晓之者”指出了杞人的无根据地瞎担心。(关于诚信的文言文故事)。
3、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4、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5、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6、《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
7、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
8、程济,陕西朝邑人,少与同窗高翔言志,翔言:“愿为忠臣。”济曰:“愿为智士。”建文初,济出仕,上本言燕王有反意,人皆不信。明年果反,人皆信服。建文特升为翰林院编修。北兵素悍,南兵节节败退。
9、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论语》十二章
10、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11、B.“目似瞑,意暇甚”通过动作描写揭示狼的狡诈。
1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C.从“一箪食”、“一瓢饮”、“饭疏食饮水”中可看出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
14、诫:告诫、劝勉。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本文是三国时期zz家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15、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扩展资料西方诚信故事
16、体裁:是短篇小说,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聊斋”是他的书房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郭沫若盛赞蒲氏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17、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18、点评:要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要以讹传讹,间接途径获得的信息可能会不可靠。
19、(7)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舍弃,丢下。
2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21、D.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
22、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3、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跟着她。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来后给你杀猪烧肉。”妻子从集市回来后,曾子就要杀掉猪。妻子制止他说:“(之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的教导,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24、商人大怒:“你一个打鱼的一天能挣多少钱呢?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知足吗?”渔人沮丧地走了。
25、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6、答:一自然段:开端:遇狼第三自然段是:发展:惧狼;御狼。第四自然段是:高潮和结局:杀狼。
27、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8、一次,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白金汉宫为正在英国访问的门德尔松举行盛大的招待会,欢迎这位出名的作曲家的到来。
29、点评:后来人们用“屠龙之技”这个成语,来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人在世上,应当学习切实可用的知识,不要把时间荒废在虚无缥缈的事情上。
30、伯乐的《相马经》上有这样描述千里马的话:“额头高高隆起,双眼像铜钱一样又大又圆,蹄子又大又端正。”
31、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32、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和行为表现出来的。
33、通过检索资料,围绕“信”这一主题对大量资料进行浏览、辨析和选择。
34、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35、(译文:褒姒不爱笑,幽王想尽一切办法想让她笑,她就是不笑。幽王设有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入侵就点燃烽火。幽王点燃烽火,各地诸侯看到烽火,以为京城有敌情,都赶来了,到达后发现没有敌人,褒姒因此而大笑。幽王很高兴,为她数次点燃烽火。后来幽王失去信用,诸侯们来的越来越少了。
36、夫 学 须 静 也 才 须 学 也 非 学 无 以 广 才 非 志 无 以 成 才
37、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38、(5)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增长才干。
39、僧笑曰:“八苦之源,皆为人也。人有欲,则有苦;人无欲,则无功。世人求有功亦求无苦,均不得,诚不知其无‘空’也。所谓‘空’者,心中之空,人中之空,世中之空,无张无敛是为空,无胜无负亦是为空。留空于心,则明得失;留空于人,则无胜败;留空于世,则无苦有功皆可并存也。破此局之道,盖留‘空’耳!”
40、一个月之后,他家的老鼠被捉干净了,而鸡也被吃光了。
41、他的儿子认为这只猫是个祸害,对父亲说:“为什么不把它除掉呢?”
42、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暴怒。
43、用一段话总结对“信”的感悟,能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观点,表达准确。
4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45、《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46、(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47、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48、A.“两狼之并驱如故”体现出狼贪婪的本性。
49、后申侯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50、商鞅为了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51、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52、当门德尔松演奏完署有自己名字的《伊塔尔兹》这支曲子时,女王倍加赞赏,说:"单凭这一支曲子,就可证明你是天才。"
53、渔人把他救上岸,他却只给了渔人十两银子。渔人说:“你刚才说的是一百两,现在怎么只给十两?”
54、国君派人问这户人家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解释说:“我们的意思是,凿了井以后,家里省出人手,便多了一个劳动力,并不是打井的时候挖出了一个人。”
55、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5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7、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