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行知简介的资料
1、1937年4月29日的信中有这样的话,“七月十七日到二十三日,可说是我们最可纪念的一个礼拜。今年是二周年了。”6月25日的信中有一首诗《江湾月怀七一七》
2、 1946年,56岁的陶行知先生仙逝,女士手书悼词
3、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wy会主任wy,兼教育wy会主任wy。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4、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接过糖果。
5、另外,信中“把你的家里的通信处告诉我。这通信的路线是不可以间断”一语与5月15日前后的信件也密切相关。4月29日信中表示:“你到家后,我想通信总是有人转交吧。”而6月15日的信又说:“知道你已经得了允许在市中心卫生局实习,……可惜你又不能去看多年不见的妈妈了。”(陶行知简介的资料)。
6、稿费的故事 一次,他得到了1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1/4给家里用?
7、官方网站丨http://www.huixuesi.com/
8、10月5日,陶行知拜会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负责人,听取关于陕北中共和八路军的情况介绍,自感“蒙其指示甚多”。
9、网.“先生—陶行知”.《人物》,2016年3月25日http://tv.cntv.cn/video/C10366/245cb5dc13d74e309f1dfc4a5a8251ae (访问日期:2016年11月30日)
10、与杜威不同,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他认为,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其实是一种“半开门”的改良主义主张,是把社会里的东西“拣选几样,缩小一下搬进学校里去”。学校里面的东西仍旧太少了,学校如同鸟笼,学生如同笼中鸟。因此需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鸟儿”从鸟笼中解放出来。“社会即学校”是指“以社会为学校”。主张必须改造传统学校,改造的依据是社会的需要。他提出的“社会即学校”就是指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改变了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使被传统学校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良苦用心,同样也值得肯定。
11、柯兆银,副编审,现任某杂志副总编辑 摄影:丛名正
12、1946年7月25日,毕生“忧天下之所忧”的陶行知病逝,给他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闻讯悲痛不已,说是中国人民的一大损失,赞“陶先生是一个无保留追随d的d外布尔什维克”。
13、对于乡村教育,陶行知曾这样说:“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在这一点上,杜威与陶行知的认识是一样的。1919年,应胡适等人的邀请,杜威曾经到访中国并做了多场演讲,其中他便提到了自己对于平民教育重要性的看法,他说:“共和国者,则必须实行平民之zz;欲实行平民之zz,非有平民主义之教育不可。”(川尻文彦,2009:147)平民教育就是一种寻求绝大部分人的解放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可以使得每个个体自立、自强、自我觉悟,又可以改变旧有的社会结构,创造一个社会上下流动的渠道,巩固当时中国脆弱的共和基础。可想而知,这样的思想对于之前仍然远在海外寻找救国良方的陶行知来说会是何等的重要,这样的思想也促使陶行知走到乡村之中,倾其一生为国家的未来储备积累人才资源。
14、章锡麟.陶行知普及教育思想初探(A).山西师大学报.1987年.第三期
15、一月一日系晓庄学校落成纪念日,将有大热闹。深望您及全家均在此同乐。幼稚园已开学,收了徒弟三人,跟着幼稚园教师学做先生,此法非常有效。时局稍静,您是可以享优先权来此学习的。
16、陶行知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他写信激励育才师生为民主斗争“再接再厉,前仆后继,屡败屡战,以底于成。陶行知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受李、闻事件的刺激又过深,1946年7月25日在上海爱棠路爱棠新村13号突然去世。惊悉噩耗后匆忙赶到,陶行知的手尚有微温。
17、“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其“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在传统教育下劳力者与劳心者是割裂的,造成“田呆子”和“书呆子”两个极端。“在劳力上劳心”是指“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的劳力和劳心连接起来。其“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行(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其“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其“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反映在课程上,就是要求以培养学生“生活力”为目的的生活课程论取代旧的传统课程论。生活课程论的主要特点是:把书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做的工具,主张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指导书代替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主张把社会之需要与能力,个人之需要与能力及生活事业本体之需要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的主要依据。
18、其“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
19、陶行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各种教育思想精华和总结自己教育实践经验,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以教育哲学原理为基础、各类教育主张为内容的生活教育学说。
20、在《嫁女儿》一诗的后记中,陶行知谈到该诗写给“广西一位出名的太太”,李宗仁夫人郭德洁;还说“内人去世,大家都瞒着我,她先得到消息,想给我做媒。”
21、再查查研究陶行知生平的相关论文,有一篇《川版新版〈陶行知全集〉考订》(刘大伟),考订出写上面这封信的时间应为1937年5月15日,当时陶行知已在美国。
22、(简介)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之一。
23、根据这个基本思想,陶行知提出教学方法改革的三条思路:第“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如何教会学生学呢?陶行知认为,一方面先生负指导的责任,另一方面学生负学习的责任。老师不要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想告诉他。通俗地说,不要把现成的小鱼给小猫,而是要“授之以渔”,教会小猫钓鱼。不要把现成的金子给学生,而是要把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交给学生。第“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学生怎样学,先生就怎样教,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也就是说,教师要不断自我进修:才可以做一个好教师,才可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总之,教学方法一定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
24、1930年4月7日,蒋介石密令停办晓庄学校。8日,陶行知起草《护校宣言》:晓庄的门可封,他的嘴不可封,他的笔不可封,他的爱人类和中华民族的心不可封。12日,由于国民d不能容忍陶行知同情共产d的办学态度以及晓师学生参加爱国运动,南京警备司令部发布封闭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布告。该校14名学生在雨花台英勇就义,牺牲时年龄较大的只有23岁,最小的才16岁。陶行知被国民d政府下令通缉。
25、对于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杜威教授认为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因此要把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学校这样的一个雏形的状态。而陶行知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改良,提出了“社会即学校”,号召自己的学生到社会中去,而不是将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微型的社会。要改变之前的只专注于书本而不注重实际的乡村教育:只教农民“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住房子不住树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网,《人物》,2016,09’33”-09’45”)。也正因如此,陶行知认为乡村师范学校对于训练乡村教师、改造乡村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晓庄师范成为了陶行知实现自己“平民教育”理想的开始。
26、“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传统学校与社会生活脱节,学生孤陋寡闻,而以社会为学校,使得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社会即学校”,还可以使被传统学校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同样也值得肯定。
27、那么,如何来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呢?陶行知在1943年月10月16日的育才学校师生大会上,发表了出名的〈〈创造宣言〉〉演说。提出教育者要研究教育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先生之较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针对师生对教育创造的畏难情绪,陶行知满怀信心地表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性之人”,只要大家去努力,创造之神一定会降临我们中间。
28、陶行知,中国近代最为出名的教育学家,先后在许多出名学府担任教授,但是民国时代的教授、学者层出不穷,陶行知与他们相同但是也不同,陶行知选择的无疑使教育者中一条劫难的路,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把西方的理论,结合中国国情,这是一个中国教育界的创举。
29、 陶行知要建立“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乡村幼稚园”。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燕子矶幼稚园运用中国的民歌、民谣、诗歌、故事、玩具及中国的民族音乐、自然风景,来陶冶幼儿;同时选用“具有普遍性、永久性”的外国材料;在教学方法上,主张让儿童自由活动,多接触大自然。
30、钟如松:福建长汀人,1948年任福建大田县县长。
31、9月15日《团结报》文史周刊第7版刊登此文
32、孩子们低着头,把一副副扑克牌放在台上,堆成一垛。陶校长用火柴点燃了牌,又温和地对孩子们说:有人说‘有劳有逸’,‘逸’就只能玩扑克?你们可以练琴、写诗、作画,也可以打球、下棋……只有多学一点本领,将来才能建设国家。时光可贵,一去不回啊!
33、(4)专业陪考,老师手把手教你搞定《综合素质》最难的”作文写作“!
34、李友梅(1903—):湖南浏阳人,晓庄学校大学部毕业。曾在准安县莲花街新安会馆创办新安小学。
35、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较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中〕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
36、第12卷后附了《陶行知西旅长编》,写明陶行知乘的是4月23日上午11时的船。不过,疗养院22日下午3时30分曾发病危通知。
37、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遭到国内民众的反对和游行抗议。一次世界大战继续在欧洲肆虐,英军的加利波利战役开始。此时的陶行知以一篇《中国运入美国物产大宗之研究》获得安徽当局的重视,顺利获得以当时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的剩余部分为基础设立的庚子奖学金,移除了他进入哥大的经济障碍。
38、亲爱的冰小姐!我得到了你的一封信,好像是得到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又好像千军万马来到我的面前,听我指挥。我的精神顿加十倍,能做十倍的事并且做得十倍的好。
39、信中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张……总之,‘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有丝毫的妥协。你若记住这七个字,终生受用无穷。‛以后,‚追求真理做真人‛七个字,便成了晓光的座右铭。
40、陶行知对《申报》革新的建树是多方面的。他不仅亲自参与其间的工作,还介绍李公朴主持《申报》流通图书馆,协助筹备创办《申报》业余补习学校;参与筹备出版《申报》丛书;支持史量才聘用黎烈文参加《申报》“自由谈”编辑工作,进一步改进“自由谈”的风格,而鲁迅、茅盾等进步人士为“自由谈”撰写的大量杂文,就是由黎烈文主编的。史量才曾评价道:“在改造《申报》上,陶行知、黄炎培出力较大,而陶先生躬亲规划指导,密切结合当时zz情况,使《申报》能完成其时代使命,实为改造《申报》的总工程师。”
41、1927年,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临近南京城下,国共一次合作处在破裂的边缘。同样是这一年,南京劳山脚下,放弃了东南大学优厚工作的陶行知创立了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重要印记的南京晓庄师范,招收农民以践行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让农民真正地学到“活的知识”而非“书呆子”式的刻板教育。在晓庄之后,以“改造社会的精神”培养学生和“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为指导,陶行知还创立了重庆育才学校以及重庆社会大学,招收当时的战时难民儿童和寒门子弟入学,以实现自己年轻赴美求学时立下的“教育救国”的宏愿,成为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不得不提到的是,陶行知所做出的种种教育改变,与其早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时所受的影响息息相关,而这也是所有研究陶行知的人必定会追溯的一段历史。
42、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wy会主任wy。
43、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
44、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是个乡村幼稚园,创办于1927年11月11日,由陶行知主办,张宗麟、徐世壁、王荆璞主持。该园办园宗旨是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
45、 陶行知主张“训练本乡师资教导本乡儿童”,乡村幼稚教师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本乡中“资质聪明,同情心丰厚之妇女”,二是乡村教师的夫人、姊妹和学生。把她们训练成乡村幼稚教师即可以为乡村妇女谋得一职业,又可以增加她们的家庭收入。
46、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意地为中国乡村开创一个新生命。”
47、王文岭:陶行知年谱长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1版
48、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和民族的解放运动,在抗日战争期间,陶行知的教育行动也没有停止,排除万难也要搞教育,先后组织、参与多个教育组织,其中,成立国难教育社最为出名。
49、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
50、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出名教育家、思想家,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之一。1915年至1917年,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攻读教育学博士。
51、《斋夫自由谈》是2010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陶行知。本书是他在担任上海《申报》顾问期间,在“自由谈”专栏中所发表的一百多篇杂文的结集。
52、《斋夫自由谈》上海《申报》馆1932年4月30日初版本
53、几个留长发的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陶校长拿起剪刀,亲自给他们剪了发,并耐心地给他们讲‚要认真做学问,不要做井底之蛙‛的道理,学生们听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