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庄子名言
1、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2、“心若”一名取自于《庄子.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经典名句之中,意指心犹如镜子。以此入名取其不忘初心、善良、懂事、聪明伶俐之义。属于一个非常有意境且好听、易读的名字组合。

3、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微语录庄子语录
4、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5、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6、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7、(翻译):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成语“白驹过隙”出此。喻:人生知促,切勿浪费。(回复“白驹过隙”可查看其成语释意)
8、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9、庄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朴素辩证法因素,其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史记》用精练的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本文精选了庄子的经典名言,加以翻译,供众多庄子爱好者学习欣赏。
10、(翻译):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
11、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12、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
1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14、避世以至于槁木死灰,如佛教成佛之涅盘,这大概是东方人的悲观主义吧?
15、(翻译):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16、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天地》(翻译):天地虽然众多,其按自性运动变化却是相同的;万物虽然众多,其循性自得却是一样的;民众虽然众多,其主宰者只有君主。君主以德为本而顺天道无为而成功。所以说,远古之君治理天下,行无为而治,顺应天道自然而已。
17、(翻译):不知道吗?人说我愚昧。知道吗?反而危害我的身躯。不行仁,便伤害他人;行仁,反而又危害自身;不行义,便伤害他人;行义,反面危害自己。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8、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19、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胠箧》
20、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二、庄子名言名句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1、较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2、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4、(翻译):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
5、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6、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7、(翻译)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8、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9、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
10、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11、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12、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
13、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庄子
14、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蝴蝶,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15、小惑易方,大惑易性。《骈拇》
16、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17、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18、天地有较大的美德而不言说,四时有明确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生成之理而不解说。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
19、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20、内容简介阅读庄子的寓言,思考庄子的精义,在幽默、轻松、自由、开阔的氛围中,透过现代社会潮流与生活实事,对照西方哲学家名句,为人生提升一股悠然的自在,用轻松的心情体验人生辗转。网上暂时还看不到TXT和电子图书,但是卖书的链接却很多,您可以自己搜索看看
三、庄子名言100句
1、释义:井底的青蛙,不可能和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士,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道,是因为受到教养的束缚。
2、(翻译):天地虽然众多,其按自性运动变化却是相同的;万物虽然众多,其循性自得却是一样的;民众虽然众多,其主宰者只有君主。君主以德为本而顺天道无为而成功。所以说,远古之君治理天下,行无为而治,顺应天道自然而已。
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4、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胠箧》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翻译):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7、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8、(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9、(翻译):现在你修饰己智以惊醒愚昧,修养自身以显示别人卑污,光明炫赫的样子就象举着日月行走一样。
10、形容女孩子有修养、能言善道、聪明伶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11、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翻译)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
12、(翻译)什么是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处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臣于从属地位的,是人道。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13、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道是不能获取的,德是不能达到的。仁可以去做,义可以所唾弃,礼是相互欺骗的。
14、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骈拇》
15、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6、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17、螳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18、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19、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20、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在宥》(翻译):什么是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处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臣于从属地位的,是人道。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四、老子名言
1、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
2、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较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4、(翻译):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5、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8、处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困穷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智慧;处在桀纣时代,天下没有通达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一切都是时运造成的呀。
9、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10、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11、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庄子·天地》
1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13、(翻译):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14、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
15、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
16、庄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朴素辩证法因素,其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史记》用精练的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习古堂国学网精选了庄子的经典名言,加以翻译,供众多庄子爱好者学习欣赏。
17、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18、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事之变,命之行也
19、臭腐复化为,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也可以变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成语"化腐朽为"源出于此。
20、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庄子·人间世》
五、庄子名言
1、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
2、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4、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6、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7、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9、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10、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翻译):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11、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他肌肤如冰雪洁白,风姿绰约如处女,不食人间五谷,餐风饮露。腾云驾雾,驱驰日月,而奔驰畅游于宇宙之外。中国社会太黑暗,所以,有同流合污之俗人,也有冰清玉洁之隐士,唯独没有敢于入世、挑战社会、进行抗争的勇士。
12、(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13、(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1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5、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16、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17、(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18、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19、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20、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齐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