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闲情记趣
1、因为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仔细观察善于联想从联想和想象中产生美好奇特的意境

2、作者具有好奇心和童趣,在虐待的同时观察蚊子的反应
3、草丛杂处,虫蚁常居壑边。争斗怡情开颜。怎让狂蟆留连。驱之还数鞭。浮生疯痴癫。此趣在心间。岁衰颓老犹少年。
4、时迁。恬然。童欢。绕眉弯。无眠。留蚊素帐徐吹烟。目遥如是飞仙。飘在天。白鹤舞翩翩。快活清唳云彩端。俺家自乐,明察其旋。
5、(活动汇总)深图少儿服务区暑期活动推荐
6、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芸说:“这样插花,能表现花在风晴雨露中各种姿态风韵,可谓精妙入神。然而画卷中也有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说:“小昆虫徘徊不定,怎么仿效?”芸说:“我倒有个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过呢!”我说:“你试说说。”芸说:“小昆虫死了不会变色,寻找螳螂、蝴蝶之类用针刺死,拿细丝线捆着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间,再整理它的脚足,或抱在花梗上,或踏在叶上,这样宛如活生生的小虫,不是更好么?”我很高兴,按她的方法去试验了,结果来看的人无不称绝赞美。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7、这里连用了“捉”“鞭”“驱”三个动词,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另外,有些词语用得也很准确。
8、以真言叙真情,从不刻意造作,也无怪此书文字称不上优美,却被后世文人推崇,传为经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乐趣,它们不一定是美好,有可能是你经历的痛苦坎坷,无心的人总会忘记过去,美其名曰继往开来,真正睿智的人会保留住过去的记忆,同时对未来张开怀抱。
9、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10、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11、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
12、及长,爱花成癣,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壁,值余幕游于外,芸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次取杜鹃,虽无香而色可久玩,且易剪裁。以芸惜枝怜叶,不忍畅剪,故难成树。其他盆玩皆然。
13、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14、搬开山,拔倒树一样向我而来,原来是一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都被他吃了。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便驱逐去别的院子。
15、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驱之别院。
16、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掉了。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17、卡夫卡:变形记(节选)
18、在闺房记乐中,沈复就讲了一个故事。他被朋友邀请去插花,回来后跟妻子就说多有趣多好玩,妻子说可惜自己是女的,没法一块去。沈复就让妻子女扮男装,第二天随他一起出门去逛,先到了水仙庙进香,碰到了一个熟识的女孩。妻子一时激动,就拍了那女孩的肩膀,结果身旁一个婢女大怒,呵斥道:哪里来的狂生,做这样的不法勾当。沈复吓坏了,正不知如何是好,陈芸赶紧脱了帽子,说道:我也是女子啊!结果几人先是一愣,随后一起大笑起来。
19、这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美文,其核心就是凸现那令人没齿难忘的童真童趣,为此,文章以儿童眼中看世界所得“童趣”为主线,按照“总—分”结构组织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
20、弗兰西斯·培根:谈读书
二、闲情记趣及长,爱花成癖
1、偷关素帐,蚊响成雷聚。
2、值余幕游于外,芸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烫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
3、把丛聚的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当做山丘,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
4、沈复就是一个“不思习上”的败家子,而陈芸则是助纣为虐的坏媳妇。尽管因此遭遇种种变故,但沈复始终不曾因自己的品行而忏悔,他自信与陈芸相亲相爱是夫妻应有之义,自信个人才性无可指责,所以他敢于敞开胸怀,坦然相陈。他或许算不上伟男子,却是一位奇男子。
5、李时珍:本草纲目(节选)
6、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7、《浮生六记》是清人沈复所著忆语体散文,六记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后二记已逸。
8、郑振铎:劫中得书记(序)
9、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0、译文:我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芸说:样插花能表现花风晴雨露各种姿态风韵谓精妙入神而画卷也有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方法何仿效下我说:小昆虫徘徊定仿效芸说:我倒有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过呢我说:试说说芸说:小昆虫死了会变色寻找螳螂、蝴蝶之类用针刺死拿细丝线捆着脖子系花草间再整理脚足或抱花梗上或踏叶上样宛活生生小虫更好我高兴按方法去试验了结来看人无称绝赞美
11、因为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仔细观察善于联想从联想和想象中产生美好奇特的意境
12、吐之烟雾,翅展白云升举。
13、点缀盆中花石,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入神。一瓯清茗,神能趋入其中,方可供幽斋之玩。种水仙无灵璧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黄芽菜心,其白如玉,取大小五七枝,用砂土植长方盆内,以炭代石,黑白分明,颇有意思。以此类推,幽趣无穷,难以枚举。如石菖蒲结子,用冷米汤同嚼喷炭上,置阴湿地,能长细菖蒲,随意移养盆碗中,茸茸可爱。以老莲子磨薄两头,入蛋壳使鸡翼之,俟雏成取出,用久年燕巢泥加天门冬十分之捣烂拌匀,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晒以朝阳,花发大如酒杯,叶缩如碗口,亭亭可爱。
14、芸尝着沈复衣冠与夫一同出游,知音相得。后芸失欢于公婆,夫妻几度受逐于家庭,二人痴情一往,略无怨尤,患难之间感情益深,然芸终因血疾频发不止,魂归一旦。因贫困,芸至死不肯就医,弥留时惟心心念念缘结来生。芸虽亡,而沈复对她的深情却无止境。
15、《浮生六记》此书为清代沈复先生之作,共六卷,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此书可视为作者自己的自传散文日记,记述着作者自己生活中的小乐趣。文笔朴实无华,用非常平淡的文字将生活中的小事情描写的生动有趣,十分的可爱。读之则为其动容。同妻子携小妹游于沧浪亭小时候把蚊子捉到账里用烟喷,想象为青云白鹤。新婚之时不久前往杭州学业,对新为人妇的陈芸思念被老师看出,遣其暂归等等。
16、➥或许你还对这些活动感兴趣...
17、本文正是通过大胆的想象,进行高度的夸张来极力张扬童趣。兼用夸张和比喻的“夏蚊成雷”,找到了蚊群嗡嗡与闷雷之间的声似,以鹤喻蚊,找准了二者体形的形似。
18、玛格丽特·米切尔:飘(节选)
19、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工费。或掘地堆土成山,间以块石,杂以花草,篱用梅编,墙以藤引,则无山而成山矣。大中见小者,散漫处植易长之竹,编易茂之梅以屏之。小中见大者,窄院之墙宜凹凸其形,饰以绿色,引以藤蔓。嵌大石,凿字作碑记形,推窗如临石壁,便觉峻峭无穷。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杆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
20、花取参差,间以花蕊,以免飞钹耍盘之病。叶取不乱,梗取不强,用针宜藏——针长宁断之,毋令针针露梗,所谓“瓶口宜清“也。
三、闲情记趣节选沈复
1、阿列克谢耶维奇: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
2、我小时候就只听人说“年年有余”、“年年有鱼”,从来没有见过鱼,很想吃鱼,那时候家里很穷,就没有吃过鱼,想象中的鱼应该是很香很香的。看到画上的鱼,有的在水里,有的在碟子里,不能给人一个味角方面的享受,吃鱼是个奢望,一直在期待能吃到,几乎都成了愿望。现在生活好了,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现在想来,小时候吃东西不管是什么都很香,过年过节能吃到很多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很是幸福。现在过个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没有小时候那么期待了,过年也不出去,一个人呆在房子看电视、玩手机,最多给亲人、好朋友打个电话,感觉很没有趣,也很憋屈。
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4、“心之所向”,眼前果然就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进而创造性地“作青云白鹤观”;我蹲在草间,观二虫争斗,兴致正浓时,竟把癞蛤蟆的“偷袭”。
5、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
6、惟每年篱东菊绽秋兴成癖。喜摘插瓶,不爱盆玩。非盆玩不足观,以家无园圃,不能自植;货于市者,俱丛杂无致,故不取耳。
7、在此期间,创作了《浮生六记》。《童趣》就是卷二《闲情记趣》中的一篇,追忆了童年富有情趣的生活,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8、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
9、话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
10、家庭之内,同行同坐,初犹避人,久则不以为意。沈复曾于七夕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沈复执朱文,陈芸执白文,以作往来书信之用。二人又曾请人绘月下老人图,常常焚香拜祷,以求来生仍结姻缘。陈芸于珠宝不甚爱惜,于破书残画反极珍视。
11、★可网上预借&快递服务
12、周国平: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13、沈从文:谁的生命可以不受时间限制
14、第三件趣事是观二虫相斗,视为“庞然大物”的蛤蟆吃掉了二虫,“我”生气,鞭数十而驱之。至此,几个分散的小故事就连缀成一个整体,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15、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16、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17、然一树剪成,至少得三四十年。余生平仅见吾乡万翁名彩章者,一生剪成数树。又在扬州商家见有虞山游客携送黄杨、翠柏各一盆,惜乎明珠暗投,余未见其可也。若留枝盘如宝塔,扎枝曲如蚯蚓者,便成匠气矣。
18、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总浮生六记分为这几卷,闲情记趣是第二卷,至今好像只剩下前四卷了
19、我闲居在家,桌上的瓶花总是不断地更换新鲜的。芸对我说:“你的插花中能够体现风晴雨露的特征,可算是十分精妙传神。在画画的技巧中有画草虫的方法,你在插花时为什么不仿效呢?”我说:“虫在插花上是会跑来跑去不听话的,怎么能仿效呢?”芸说:“我有个办法,就是怕那样的做法有罪过。”我说:“你不妨说说看。”她说:“虫子死后颜色不变,你可以捉来螳螂和知了、蝴蝶之类的昆虫,用针把它们刺死,用细丝系住虫的颈部绑在花草当中,整理它们腿的姿态,或者抱梗,或者站在叶上,就像活的一样,不也很好吗?”我很高兴,按照她的办法去做,看到的人无不称绝。如今在闺中寻找,恐怕未必有能够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了。绝。断,断绝属。一类的东西行。做善。认为是好的。
20、从初见的怦然心动到婚后的举案齐眉,从谈诗论画到赏月弄花,平平淡淡的柴米夫妻,将清贫的日子过成了一首诗。他们遭逢家庭变故,半生坎坷,颠沛流离,却一直相扶相依,不离不弃。芸娘病故后,沈复用清丽典雅之笔,作《浮生六记》六卷,以慰生死隔离之相思。《浮生六记》有着落花流水的时光散漫,庭园梦境的从容静寂,与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自晚清至今,已流传一百余年。
四、闲情记趣节选
1、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2、简媜:那人走时只有星光送他
3、人最怕的就是回忆,尤其是回忆到过去的美好。
4、“拔山倒树”,形容蛤蟆扑来的气势和力量,虽然在成人看来有违事理,但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却是自然、贴切,所以、生动,使人如见如闻。
5、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
6、我闲居在家,桌上的瓶花总是不断地更换新鲜的。芸对我说:“你的插花中能够体现大自然的气息与特征,可算是十分精妙传神。在画画的技巧中有画草虫的方法,你在插花时为什么不仿效呢?”我说:“虫在插花上是会跑来跑去不听话的,怎么能仿效呢?”
7、有的抱住根茎,有的站在叶上,就像活的一样,不也很好吗?”我很高兴,按照她的办法去做,看到的人没有不称赞绝妙的。如今在闺中寻找,恐怕未必有能够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了。
8、(活动汇总)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8月份讲座预告
9、刘慈欣:坍缩将在深夜1时24分17秒时发生
10、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1、闺房纪乐,是沈复怀念亡妻的作品,其中历数了自己与亡妻在一起时的种种悲欢故事,闲情淡淡却让人鼻酸。其中最让我有感触的一点发现就是,
12、大物虾蟆现,吞二蚁,喉咙鼓。幼稚余不惧。
13、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节选)
14、若盆碗盘洗,用漂青、松香、榆皮、面和油,先熬以稻灰,收成胶。以铜片按钉向上,将膏火化,粘铜片于盘碗盆洗中。
15、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地看。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16、果然仙鹤样,伶仃腿,娇声语,双对翩跹舞。
17、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18、《闲情记趣》是《浮生六记》的第二卷,《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一部自传体散文,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分别是一卷:《闺房记乐》第二卷:《闲情记趣》第三卷:《坎坷记愁》第四卷:《浪游记快》第五卷:《中山记历》(已佚)第六卷:《养生记道》(已佚)。
19、如“冲烟飞鸣”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鹤唳”的“唳”字,仿佛使人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
20、浮生六记,是典型的那种听说过但是没读过的书,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类似的书还有老残游记、百年孤独、文心雕龙,这些书名我都很熟悉,但就是没有读过。如果这几部作品你都读过,那恭喜你,你的知识储备一定比我高,你尽可以对我竖一个鄙视的中指,我向你深深还礼,向知识还礼。
五、闲情记趣注释
1、其实浮生六记中有一篇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咱们在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童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其实这篇文章选的位置特别精妙,这是闲情记趣最开头的地方,节选的位置是到神定,捉蛤蟆,鞭数驱之别院,接下来有一段作者的感慨,作者说奸尽杀,两只虫子打架,估计是因为图谋奸情。紧接着又讲了一个故事,说的是自己的阳物被蚯蚓咬了,肿了起来,听偏方说鸭子的唾沫可以治疗,于是就抓了一只鸭子,让它开口含着阳具。结果婢女没弄好,鸭子含着阳具就嘎嘎地叫了起来,把沈复吓得大哭。大家就把这个事情传成笑话。
2、若以木本花果插瓶,剪裁之法(不能色色自觅,倩人攀折者每不合意),必先执在手中,横斜以观*势,反侧以取其态;相定之后,剪去杂技,以疏瘦古怪为佳;再思其梗如何入瓶,或折或曲,插入瓶口,方免背叶侧花之患。若一枝到手,先拘定其梗之直者插瓶中,势必枝乱梗强,花侧叶背,既难取态,更无韵致矣。折梗打曲之法,锯其梗之半而嵌以砖石。则直者曲矣,如患梗倒,敲一二钉以菀之。即枫叶竹枝,乱草荆棘,均堪入选。或绿竹一竿配以枸杞数粒,几茎细草伴以荆棘两枝,苟位置得宜,另有世外之趣。若新栽花木,不妨歪斜取势,听其叶侧,一年后枝叶自能向上,如树树直栽,即难取势矣。
3、这是沈复写给妻子芸娘的绝美情书。
4、视桌之大小,一桌三瓶至七瓶而止,必须参差高下互相照应,以歧视联络为上。若中高两低,后高前低,成排对列,又犯俗所谓“锦灰堆“矣。或密或疏,或进或出,全在会心者得画意乃可。
5、点缀盆中花石,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入神。一瓯清茗,神能趋入其中,方可供幽斋之玩。种水仙无灵壁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黄芽菜心其白如玉,取大小五七枝,用沙土植长方盘内,以炭代石,黑白分明,颇有意思。以此类推,幽趣无穷,难以枚举。如石葛蒲结子,用冷米汤同嚼喷炭上,置阴湿地,能长细菖蒲,随意移养盆碗中,茸茸可爱。以老蓬子磨薄两头,入蛋壳使鸡翼之,俟雏成取出,用久中燕巢泥加天门冬十分之搞烂拌匀,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晒以朝阳,花发大如酒杯,缩缩如碗口,亭亭可爱。
6、只是每年篱笆东边的菊花绽放了,时间久了我的兴趣慢慢成了一种癖好。(我)喜欢把菊花插在瓶子里观赏,而不喜欢把它种植在花盆中。
7、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其中最后两记,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找不到了,所以浮生六记实际只有四记。你看留下的这四记,正好对应了咱们现代人生活朋友圈四大主题,伴侣之美、饭菜之香、老板之烦、旅游之乐。所以浮生六记是很好的一面镜子,让我们看看古人在没有发达的科技的时候,是怎么体味人生之乐的。
8、沈复(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杰出的文学家。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转于全国各地。
9、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
10、说回浮生六记,也当给没有读过的朋友们一个科普。首先,这本书为啥叫浮生六记呢?因为它真的是六个记,分别是
1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12、赫拉利:人类简史(节选)
13、(比赛信息)深圳市第七届「廉洁读书月」主题征文
14、林徽因: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15、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有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打架,正看得兴趣正浓,忽然又一庞然大物。
16、若一枝到手,先拘定其梗之直插瓶中,势必枝乱梗强,花侧叶背,既难取态,更无韵致矣。
17、伯特兰·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
18、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驱之别院。
19、明明知道这样没有办法消灭蚊子,却和蚊子玩这样的游戏
20、因为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要善于观察生活,从自然中发现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