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天门山诗配画
1、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2、尖角诗社在2022年希望为每一首诗配一个PPT,形成365首父母最喜欢的古诗词课件。课件中通过融入更多图文、历代名画、名家点评、诗词故事及飞花令等与孩子互动的元素,乐学乐教。帮助那些没有时间,不知道读哪些诗,如何讲诗的家长提供工具,帮助孩子更好、更快掌握经典。

3、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4、在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成功地再现了长江中下游天门山磅礴奇诡鬼斧神工的自然美,表现了诗人豪放、傲岸的非凡个性,流露了其一腔爱国热情。
5、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6、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7、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
8、家长: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
9、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10、让孩子们在年幼时就接触诗歌、爱上诗歌,是若虹妈妈编写这套书的初衷。为了较好地达到这个目的,若虹妈妈对书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11、一周一诗|囧囧陪你古诗游《风》
12、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13、>请你再让我上网去逛逛因为我早已失去了方向我掩饰不住的紧张深怕这宽带是好梦一场情愿就这样抓住鼠不放情愿就这样守在网中央我打开IE这扇窗问网是否懂得我心伤~。。~
14、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15、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6、画出人物的五官、帽子还有胡须。
17、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18、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19、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20、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二、望天门山诗配画手抄报
1、最后给湖水涂上青色,天空涂上蓝色的背景色,一份简单漂亮的望天门山诗配画就完成啦!
2、愿景:让每一个孩子爱上古诗文;
3、家长:后两句诗写了几种景物?
4、物:天门山,楚江,东博望山,西梁山,孤帆,日边。这首诗明显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5、做一本孩子们喜欢,能帮助孩子进步的书,是若虹妈妈的初衷。
6、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问李白说:“我朝与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门,国由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儿市瓜,不择香味,惟拣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听后大笑不止。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这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第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9、(引出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家长:瞧——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红日。多美的一幅画啊!有人说: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
11、大砍:蓝蓝的天上飘着雪花,漂亮的皮鞋露着脚丫。你我相识是个神话,请你温柔给个回答。美媚:春眠不觉晓,聊天心情好。夜来美媚声,作梦心情好。
12、家长:宝贝,知道天门山在哪里吗?为什么叫天门山吗?
13、“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14、上绘制草图,铅笔可选用2B铅笔、自动铅笔
15、儿童背诵、学习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使孩子终生受益,好处数不胜数。
1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7、(引出诗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18、新浪微博:@jonjon囧囧
19、截稿日期:2017年10月19日下午6:00
20、诗以赏心,画以悦目,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孩子们在诗中赏尽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当他们铺纸勾勒出心中领悟到的意境与生命力,诗便不再是远方,而是日常。
三、望天门山诗配画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
2、但是由于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据说是因为他并没有得到重用。
3、我使用了彩铅来画出一点层次。
4、铅笔稿完成后,可使用针管笔、记号笔、
5、首先在画面的右上角写出《望天门山》整首诗,然后在左边画上险峻的高山,山顶上有树木。
6、感谢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叔叔阿姨,他们已经把若虹妈妈编著的《给孩子们说古诗》全部音频上传到喜马拉雅FM。
7、(标题)初春小雨(唐·韩愈)
8、本次绘画所使用的马克笔色号
9、想让你家宝贝对古诗感兴趣吗?想让你家宝贝读的古诗在我们的平台上展示吗?欢迎大家把宝贝的录音按下面方式发给我们,我们将进行筛选每周挑出一位声音好听、韵律感好的宝贝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也会为宝贝的古诗配上优美的音乐哦~~
10、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11、家长:天门山将江水阻断了,滔滔的江水在这里遇到大山的阻挡,只好折往北而流。所以称“回”。
12、一周一诗|囧囧陪你学古诗《清明》
13、所选篇目,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代表性作品,尽量涵盖各种体裁、各个朝代和各类题材。同时,入选的诗歌都通俗易懂,易于孩子们理解。
14、出:突出,出现。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15、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16、《望天门山》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如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古诗配画如下:
17、手机太差,画面相当模糊。看着象是几个人在冶炼。秋浦歌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18、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据正史《旧唐书》记载,李白流放虽然遇赦,但因途中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19、小朋友们知道春晓这首古诗的意思吗?知道作者是谁吗?他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写出这首古诗吗?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中国古诗吧!
20、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四、望天门山诗配画简单又漂亮
1、绘画对象:少儿、青少年
2、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诵读专家:鲍远明(合肥广播电视研究院主任播音员)
4、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
5、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6、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李白在浔阳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7、家长:瞧,一行诗是通过写山好像是断了,让我们感受水的气势汹涌;这一行又是明明写水回,我们感受到的是山的奇险。短短两行,却蕴涵丰富,令人遐思无限,这便是古诗的精妙所在。
8、家长:是的,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
9、《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10、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两句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11、最后再用马克笔上色,马克笔上色完成后,
12、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3、家长:想一想楚江是指长江吗?
14、该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1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16、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17、(作者)李白(朝代)唐
18、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19、水彩笔勾线,勾线完成后擦除铅笔稿。
20、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五、望天门山诗配画简单又好看一等奖
1、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出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李璘的幕僚。
2、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3、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4、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
5、《望天门山》的译文是: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6、宝贝:真是山水相依,你冲我挡。
7、完成人物整体的造型,注意画出腰间的剑柄和手中的酒杯,
8、次句暗示了天门山雄视一切、镇慑洪流的威力。“碧水”写出了长江流水之澄清,“东流”是写长江总的流向,“回”字力度很强,极富动态美,既写出了长江到天门山处江水曲折回荡、漩涡丛生的奇险和壮美,又突现了天门山一段江水流向的陡然转变。正是从一个“回”字中,我们才更加深刻地领会出天门山扼江回流的雄伟气势。
9、这两天虹山油菜花和瀑布很美,在洛江区罗溪镇。周末可以爬清源山,从华大南门那边一直走,从清源山后山上去从正门下来,不用门票的。还可以去崇武古城,看看古城和海,还可以去青山湾烧烤,坐海盗船碰碰车,有个小游乐园,也有美美的海~~再然后,周末去厦门玩也是很方便的~。收起
10、用深绿色涂上阴影,然后用灰色涂山体的颜色,用黑色加深石头的阴影部分。
11、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囧囧陪你学古诗音频
12、这首诗都用白描,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见其构思高妙。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13、(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14、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
15、书中的插图,都是根据每首诗的内容“量身定制”的,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每首诗的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插图表现的是诗歌的意境,不能以其考证名物。
16、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17、望洞庭(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代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注释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18、这个边距应该是指画的重点写实部分与诗的距离。我觉得用距离来形容不太恰当,但又不知道怎么形容,呵呵,不专业。诗配画,顾名思义,现有诗,后配画。诗是主,画是宾。画不能喧宾夺主,即画不能欺诗。这样就需要让出足够空间留给诗。但这又不是一定之规,空间过大,又配不上诗了。画与诗无法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生硬的感觉。所以这个空间大小,只能用适度来形容了。呵呵我觉得,诗配画就应该诗在画里没有距离。画要将诗含在里面,诗的位置就是画的虚部,既然有诗了,就从虚变实了。所以画的布局就要重新调整,这样来说诗和画的距离就是画中虚实的距离。
19、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20、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