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人物故事李白
1、李白,青莲居士,大唐第二剑士,谪仙人,用他的一生与大唐结缘,终究是与大唐共赴,永世长眠。
2、另外,李白身上还有侠气。李白曾在诗文中多次提到自己练剑,而且据说他还杀过人,并且自称行侠仗义。《李翰林集序》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意思是他青少年时曾经杀过几个人。李白自己写的《侠客行》也曾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虽然没有明说这位侠客是他自己,但是这很有可能就是在描述他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但问题是李白真的杀过人吗?他若杀人官府为何不追究呢?(历史人物故事李白)。
3、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4、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专玩儿。他来到属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5、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6、当年的仙草兄弟高适已经投身仕途。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他和李白属于一类游子;在战乱时,高适跟随哥舒翰镇守潼关,潼关失守,领导直接消失,高适急急忙忙跑到玄宗那里,君臣相见,免不了光复河山之说。再看李白,不得不说他的zz眼光差的可以,成功拒绝了所有“合理阵容”,义无反顾为永王李璘做起了幕僚,结果永王反,李白进了“局子”。
7、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8、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李白《长相思·其二》
9、其诗风雄奇豪放、清新飘逸,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有《李太白集》。
1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1、可是事与愿违,虽然他结交了人,在游历期间也创作了很多出色的诗篇名气大涨,可是始终未得到举荐,十年的漫游导致他一无所成。无奈之下,他给韩荆州写了一封信以此来自荐,可是一直没有回信。于是写下天生无才必有用的诗句,以此来勉励自己。
12、再者因为李白活的像个神仙,居无定所,到处奔走,总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所以民间都传言:“李白是较好活着的神仙”。
13、 Nowonder,LiBaihasbeenreveredeversincehistimeasan"immortal"andalsothe"GodofPoetry."
14、那刘氏也只是贪恋李白的才华,想着终有一天李白会被人发现才能而被举荐,来个一夜暴富,自己从此也可以享受荣华富贵。
15、他又想到自己的理想实现之难,就像要渡过“冰塞川”的黄河、登上“雪满山”的太行,仕途之难,悲伤之情更甚。他深受儒家功业思想的熏陶,希望能够像姜子牙“垂钓碧溪上”得到重用,也希望像伊尹在被帝王重用之前“忽复乘舟梦日边”,姜子牙、伊尹都是帝王之师,辅助帝王造就了一个朝代的昌盛,李白在此抒发出自己希望成为古代圣贤一样的人物,得到重用,建功立业。
16、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
17、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8、才也,无非就是诗写得好,那到底多有才,才会被称为“诗仙”呢?民间有传言:李白一次出蜀地的时候,去见了当时的朝廷大臣贺知章,在途中写下出名的《蜀道难》。
19、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20、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21、 因为广交好友,他的名字很快便传到了皇帝的耳边,于是被急诏入宫,然而,当他到了长安之后,皇帝似乎忘了他,一直没有召见的消息。他精通番语,正巧番使入朝,急需人才,他便变成了较好人选,从此他步入了官场。
22、 一次,李白独自撑船在江上喝酒吟诗,忽然,一个大浪把他卷进了水底下的一个山洞里,李白如果向上游得话,还有很远的陆,因此他选取了往洞里游。不一会就来到了一个气室,里面有一个通向陆地的通道,那个通道初极狭,才通人。
23、于是,李白捧起一堆莲花,向屋外的池塘跑去,他在池边站定,扬手把莲花洒向池水中。顷刻间,奇迹出现了:只见莲花入水后,较快生出茎叶,竞相绽放。
24、说起贵妃研磨这个事,起因是唐玄宗有一天和杨贵妃在皇宫里饮酒赏花,但是贵妃却嫌弃所听的词曲都是旧的,无甚新意。唐玄宗一想,那个有才的李白不是在京城么,宣召他来填词。
25、发货方式:江苏发货,快递随机,不指定快递,疫情地区不发货。不指定快递,偏远地区上海补运费,新疆西藏港台澳不发货,一般会在两个工作日发货,周末及节假日出版社放假不发货。书籍属于特殊商品,没有质量问题,不接受退换货,请亲们慎重下单哈!
26、 李白能豪放到至臻,自然也能浪漫到至臻。《蜀道难》中他说要“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山路危险,还要与动物搏斗,“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可路途如此凶险况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所以“侧身西望常咨嗟”,李白内心的跌宕起伏,汹涌澎湃融入诗中,把我们的视觉与听觉带到蜀道的艰险之中。
27、一日,他偷偷溜出学校,闲逛到附近的村庄,发现一位老妇人正在一间茅草屋前的石磨上打磨一根铁棒。好奇不已的他上前问道:“您这是在做什么?”
28、“别笑啊,年轻人。我只要一个劲儿不停地磨,定能令铁杵成针。”
29、李白的酒品不太好,或者说太不好。他若是喝醉,连皇上都敢惹。唐代的量酒单位是小斗,一斗约合2000毫升。李白的酒量,也就那么回事儿,半打下去就开始说胡话了。
30、Lookingup,Iseethebrightmoon,
31、 时局变化令他卒不及防,唐朝开始衰弱,他的情绪也渐渐变得失落,他也因他的刚正被冷落,他选择了隐居庐山,因被世人想起再次被任用,却被安上了叛军的罪名,又因遇大赦,恢复了自由身,起起落落之后的他真的怕了,他被迫离开庐山,投靠他的族叔。最后的脚印也留在了李府。
3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3、那么这一斗酒值多少钱呢?李白自己的诗说:“金樽美酒斗十千。” 一斗是十贯,可真够贵的。开元二十八年,两京的一斛米才两百多文钱;天宝二年,市面上一匹突厥敦马是9550文。
3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35、李白看了,觉得十分恶心,便借着酒劲,把脚伸到高力士面前说:“来,给我脱靴!”高力士哪受过这种羞辱?但现在李白是李隆基面前的“红人”,高力士知道现在惹不起他,只得忍气把他的两只长靴脱下来。
36、铁棒磨成绣花针?这么相的铁棒要什么时俟才能磨成一根绣花针哪?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
37、 他说行路之难,难于上青天;他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我们眼中的诗仙。
38、放在我们这些普通人这里,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只能说明你是狂妄自大,是在等着一辈子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简直就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吧。
39、我们都知道这翰林向来都是学霸精英,高级知识分子,也是个特殊的群体。不管你在哪个等级,都很受人尊敬。李白一开始觉得没什么不妥,就一心一意施展才华。
40、开元十八年(730年),十二月,宰相李白说去世。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渴望宰相说,并结识其子张相。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是年杜甫十九岁,游于晋(今山西省处)。
41、仙人下凡。传说李白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于是孕育了李白。取李白字为太白。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
42、李白的一任妻子许蓝仙为前朝宰相之女。当时的李白雄心壮志,为早日报国入仕,入赘许家。然而,李白在婚后不久,游山玩水,十年未归,归家之时妻子已经去世;第二任刘氏和三任妻子记载欠缺,只知道李白同刘氏破裂,撰写下“会稽愚妇轻买臣”,愤然而去,而在《李翰林集序》中,也仅仅记载第三任妻子为“鲁一妇人”。
43、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44、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45、我是四年级二班的崔晓宇,我讲述的是关于李白《铁杵磨针》的故事,从这个故事里我体会到了老婆婆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精神,和李白面对问题一探究竟,肯向别人请教不断完善自己的宝贵品质。在生活中我们遇到难事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即便是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46、顷刻间,奇迹出现了:只见莲花入水后,较快生出茎叶,竞相绽放。微风吹来,花儿轻轻摇曳,阵阵清香沁入人的心脾,李白十分欢喜,刚要伸手去摸,忽然醒了过来。李白回忆着梦中的历历情节。
47、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48、有一天,他的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 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 ”于是他干脆不读了,把书一扔就溜出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