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听的词牌名
1、28:阮郎归。词牌名。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故。
2、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3、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4、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5、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6、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7、最经典、水平较高的鹊桥仙词当属秦观这首《鹊桥仙纤云弄巧》:
8、4:钗头凤。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9、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10、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11、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12、周邦彦度曲,对四声的安排有要求,安排好了音阶起伏有致,缓急有序(但是如果掌握不好四声这个词牌的词会很难听)
13、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14、水调歌头蝶恋花千秋岁引风入松《南乡子》前,常《忆秦娥》《寻芳草》回.《西江月》下答,时《念奴娇》《望海潮》.水仙子持碧玉箫,风前吹出声声慢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南浦塞姑步步娇,玉连环影西河渔父声声慢,水调歌头眼儿媚,步步娇,西江月下桂枝香诉衷情,声声慢,阮郎归时玉楼春
15、9:芳心苦。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6、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17、原为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名。调名来由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另一种说法是唐李白作应制《清平乐》三首,后来用为词调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杨宪益在《零墨新笺》中所说:“此曲乃南诏乐,因官得名;李白之有其辞,犹之有《菩萨蛮》辞也。”
18、又名“鹊桥仙令”“忆人人”“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
19、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0、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二、宋代好听的词牌名
1、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2、家族名字吗?醉卧沙场*乱世红颜*剑舞香江*水龙吟*少年游*之类皆可。可以要求具体一点,以便回答
3、(词牌由来)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鱼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部分图文来源于中国华文教育网)
4、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5、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6、2: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7、其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最为精彩,尤其“闹”字堪称炼字典范,一“闹”字则境界全出。
8、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据说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
9、48: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0、一斛珠、诉衷情、临江仙、西江月、醉太平、醉垂鞭、柳梢青、念奴娇、水龙吟、汉宫春、高阳台、贺新郎、如梦令等等。
11、37:惜奴娇。《高丽史乐志》载:宋赐大晟乐内有《惜奴娇曲破》,故此词牌名应是出自大曲。
12、唐朝袁浩登第后曾写一首《寄岳阳严使君》,里面有句“桂枝香惹蕊枝香”,词牌名就源于该诗。
13、这首词精美、婉转、动人,包含无尽相思之情。
1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感谢你每一个“点赞”和“在看”
16、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17、(词牌由来)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为名,逐渐演化为词牌名。
18、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唐则诗人济济,宋有文士跄跄,一曲词令款款如墨,令多少人魂断肝肠,而这些好听的词牌名从何而来的呢?
19、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众多。
20、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三、好听的词牌名网名
1、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2、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3、23: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4、六丑。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较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5、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6、这样的文章,不值得点一个“在看”吗?
7、仄仄平平仄仄平(其中第第五字可平可仄)。
8、32: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是中序的一章。
9、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10、提到雨霖铃这个词牌,自然会想到柳永这首千古绝唱《雨霖铃寒蝉凄切》:
11、这首词有名度很高,尤其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最为经典。
12、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出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13、词牌名。《乐府诗集》载王昭君出塞故事,说此调最早为昭君所创。调见苏轼的《东坡词》。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无情》。
14、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众多。
15、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声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6、15:六丑。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较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17、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18、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19、一剪梅适合写流动婉转的婉约词,经典作品不少,例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这里我推荐南宋蒋捷这首《一剪梅舟过吴江》:
20、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四、好听的词牌名
1、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每个美人有每个美人的命运。我们是读故事的人,在云烟莫辨里,相逢相失两如梦。多少事欲醉还休,山色有无中。
2、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3、14: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4、自然、清新、活泼的一首词,满满全是生机。
5、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6、华清引,因苏词赋华清旧事,故以为调名。此为双调,四十五字,均用平声韵,上片22字、下片23字4句3仄韵。以苏轼的《华清引·感旧》为代表,此调止此一词,平仄当遵之。“引”字,大致是较长词调的通称。
7、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8、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9、50: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10、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11、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12、52: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13、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14、代表作有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
15、临江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雁后归”、“画屏春”、“鸳鸯梦”等,是不是这些名字也都很优美动听?临江仙词牌体最常见的是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16、49: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17、定风波。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18、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
1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0、总之,词的规矩太多太复杂,也太难掌握,不是几句话说得清楚,道得明白的。因此只有在学习中慢慢摸索,逐步掌握,多思熟练。要想把千多个词牌都搞懂,除非是古人。原因在于古人从小就受到这类知识的影响和练习。而今人主要是对词爱好了,才去自学,所以挺难的。倒不如先熟悉几个词牌,掌握了它的规律,再逐渐学习,应用起来较为适用。
五、好听的词牌名和曲牌名
1、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2、(苏幕遮)我觉得这个词牌名挺好听的,也很适合当名字。我有个同学曾用它当过笔名哦,不过现在自己起了。
3、(词牌由来)“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出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眼色媚人》)。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一樽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4、(词牌由来)“青玉案”出自东汉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锦绣段”,即“锦缎”,丝织品,表面有彩色花纹。“案”指放食物的小几,形状如有脚的托盘。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6、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7、提到如梦令这个词牌就不得不提李清照,她写过两首很经典的如梦令,相对于《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我更欣赏下面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8、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9、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0、亦被称为《江南好》《望江南》《梦江南》《梦江口》《谢秋娘》《春去也》《归塞北》。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北宋起开始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
1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2、词牌名。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13、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后来因为唐代白居易曾依其句格而做《忆江南》三首,但嫌其名不雅,遂改名为《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14、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15、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16、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17、《华清引·感旧》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为是年27岁的子瞻罢凤翔任,过长安,游骊山,系咏玄宗与杨贵妃游骊山事有感而作。
1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9、(词牌由来)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琬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分离。多年后陆游沈园春游,与唐琬不期而遇。陆游“怅然久之,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据考证,《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陆游用“钗头凤”大约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自与唐氏仳(pǐ)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倏然而逝,未能白首偕老。
20、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