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慕蓉经典作品集全部
1、风雅之声(第22期)||“风雅好声音”刘剑英(席慕蓉经典作品集全部)。
2、安琪诗歌有一种标志性的急促,它的节奏是亢奋、剧烈的,仿佛被一台强悍的发动机所推搡,源源不断地输送情绪的能量。她的诗歌是喷涌出来的,有着激情澎湃、酣畅淋漓的情绪变奏。陈仲义教授曾经用“吞食了语词的摇头丸”来评价安琪诗歌的语言感觉。这种语言能量在其长诗写作中表现得像狂风暴雨,而在短诗写作中则表现为流畅的节奏,一气呵成的快感,用古典文论的术语来说,就是“文气”特别充沛。安琪的体力是为写长诗准备的,在她的短诗中,可以看到情绪冲力绰绰有余的优裕。用臧棣在《诗道鳟燕》里的话来说,这叫“用写长诗的体力来写短诗”。我们可以发现安琪经常一天写好几首诗,如2003年8月1日写了《像杜拉斯一样生活》等8首,2005年10月15日写了《内蒙古》等6首,2006年2月3日写了《比之细浪,比之一排发呆的椅子》等6首,2008年4月14日写了《花非花,树也非花》等7首。安琪的诗歌能力可以用“才大力雄”来形容。她自述:对我而言写诗是件手一伸就能摘到果子的事。她还曾与人打赌:只要写下三个字“某某某”,她就能写出一首长诗。(席慕蓉经典作品集全部)。
3、《轮回碑》是安琪诗歌实验的至臻,是其最过分实验的代表作,是拼贴的总汇,是意识喷涌、时空交错、文本嵌入、形式混搭的集大成者。我们能够看到的诗歌实验,这里一切具备。会议邀请函,公文,儿歌,对话问答,医药处方,戏仿(庞德任文化部部长的任命书),等等,生活有什么形式,写作就有什么形式,简直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虽然思路庞杂,形式花哨,但的确在气质上有着惊人的内在依据,有着不可名状的逻辑贯穿。这实在是一个奇怪的文本。细想一下,它和当代新诗里的几个实验文本有多大区别?于坚的《零档案》,西川的《致敬》,洛夫的《石室之死亡》,欧阳江河的《悬棺》,或许它更接近于庞德和艾略特?我目前的阅读还无法做出结论,只好留待以后。对于类似的几组诗歌,我感到理论和阅读上的匮乏。
4、我相信爱的本质一如生命的单纯与温柔我相信所有的光与影的反射和相投——席慕蓉《我的信仰》
5、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TheUniversityofI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zz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zz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6、其实天下的事大都象穿新鞋一样外表好看内里苦,只是局外人没有看到没有想到而已,我们只是看到表面的一切,就羡慕就眼红就向往,最是愚蠢不过的事。
7、这没有什么值得焦虑的,关键是,一个人能有自己的自由,思想的自由,爱好的自由,而且这种自由和自己的生活相一致,与社会、他人没有特别的冲突。安琪试图以她倔强的写作证明,明确的思想和观念不是诗歌较好的目的,诗歌以反映个人、抒发个人为宗旨,诗歌的确是最为个性化的东西,至于它的社会共鸣与隔世传诵,只不过是身外之物。只要一首诗真正表达了自我,受西方的影响又有何虑?写出了这样的诗句就是好样的、痛快的:“抵抗你的仰慕者,特征之一:卡夫卡的高额/甘地的不食,李白的捉月/浪漫主义的行为方式通过一首诗一篇文得到统治/隶属于谁?没有谁对我举起天空的钥匙/当我想到温暖,我肯定是赶不上微弱的清晨”,这是纯粹诗歌的思维,情绪和图景,已经够丰富的了。
8、友情和花香一样,仍是淡一点的比拟好,越淡的香气越使人迷恋,也越能长久。
9、风雅之声(第43期)||赞美的诗歌献给你们
10、旋转木马是最残忍的游戏,彼此追逐却有永恒的距离。
11、原来,原来世间一切都可伤人。改变可以伤人,不变却也可以伤人。所有的一切都要怪那颗固执的怎样也不肯忘记的心。
12、许立志,男,1990年生,广东揭阳人。90后深圳诗人,曾被誉为打工文学接班人,于2014年10月1日坠楼身亡,警方疑为自杀。
13、然后,所有的爱恋与疼惜就都从此而生,一发而不可遏止了。
14、受疫情影响,从年前开始几乎所有书屋工作都停止了,包括借阅。这不单是保护我自己与家人的问题,就像是戴口罩,这同时是为他人负责,因为我也并不能保障自己是健康的。不过现在国内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借阅的业务可以重启了,欢迎书友们屈尊前来。
15、在一个年轻的夜里,听过一首歌.清冽缠绵,如山风拂过百合.再渴望时却声息寂灭,不见来踪亦无来处空留那月光浸人肌肤,而在二十年后的一个黄昏里.有什麽与那一夜相。
16、所谓“观念性的宏大文化写作”,主要表现在2002年前的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安琪的心目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与她气质类型相对应的国内外重要诗人图谱,这些诗人,也是某种意义上她的精神导师或同类。这一时期她的主要写作动力,正是来自这类诗人的深度激发与调动。这也就是说,她一开始就以敏锐的辨识力和雄心,直取那些重要诗人给出的标高,并渴望与之并驾齐驱。
17、有些人,在我们尚没有明白他们的重要性之前,便悄悄的离开我们的世界。
18、我自己的生命,我自己的一生,也是我只能拥有一次的,也是我仅有的一件啊!那么,一切来的都会过去,一切过去的将永不会再回来,是我这仅有的一生中,仅有的一条定律了。
19、张晓风,台湾作家,曾任教阳明大学。获得过台湾中山、台湾文艺散文奖,当选过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有人因她的戏剧认识她,有人因她的小说或杂文认识她;但我们认为真正呈现她风貌的,应该是她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