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洁的名人
1、倡廉须从细微处入手,由心正身;反腐要在制度上下功夫,以外律内。
2、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3、“贪廉一念间,荣辱两世界”,廉洁好家风是中华民族出色的传统美德,如启明之星,照亮前路;又如清风朗月,润泽人心;更如沉稳泰山,令人心安。它体现了一个家庭的精神面貌,是一种价值准则、精神足印。让我们铭记优良家风,传承优良家风,为自己的人生踏出坚定步伐,让敬崇廉洁这⼀中华传统美德在我们这⼀代⼈⾝上得到发扬光⼤!
4、译文:司马光在家训《训俭示康》中说道:我本来出身在卑微之家,世世代代以清廉的家风相互承袭。我生性不喜欢奢华浪费。从幼儿时起,长辈把金银饰品和华丽的服装加在我身上,总是感到羞愧而把它们抛弃掉。二十岁忝中科举,闻喜宴上独有我不戴花。同年中举的人说:“皇帝的恩赐不能违抗。”于是才在头上插一枝花。一辈子对于衣服取其足以御寒就行了,对于食物取其足以充饥就行了,但也不敢故意穿脏破的衣服以显示与众不同而求得好名声,只是顺从我的本性做事罢了。一般的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我心里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都讥笑我固执鄙陋,我不认为这没什么不好。回答他们说:“孔子在说:‘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又说:‘因为节约而犯过失的很少’,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而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看作美德,当今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哎,真奇怪呀!”
5、比起丘橓,吕坤的有名度就高多了。这是因为他除了官员的身份之外,又有学者的身份,《呻吟语》就是吕坤的著作。
6、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之间,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正在吃斋饭。”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
7、元代设上海县尤其是明代上海县修建城墙后,上海县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县内逐步出现一些名园,其中豫园为突出代表。豫园为潘允端为孝养其父潘恩所建。潘恩清正廉洁,为民请命,力压藩王,后升任左都御史,因事被令致仕。因潘恩而建的豫园诉说着数百年的历史沧桑,展现着中国传统的出色园林文化。
8、▶巡视组进驻;一副处级干部被查;揭晓3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一周“纪”事)来了→
9、九州生气持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
10、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11、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12、他在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加惋惜。
13、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了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14、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zz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清廉节俭,正道直行,严于律己,及于家人。
15、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但正是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16、魏征于64岁那年去世了。唐太宗听到噩耗后非常伤心。他想,这样一个好臣子理应受到表彰与敬重,于是下令举行盛大的葬礼。这时又是魏夫人出来讲话了。好说:“魏征一生俭朴,葬礼排场太大,与他平生志愿有违。”唐太宗最终拗不过魏夫人,细细想来,她所说的也在情理,于是只得为魏征举行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葬礼。
17、古时,东关临池司马孟宗在外做渔官时,因妻子爱吃鱼,他便把腌鱼寄给妻子。其妻却将鱼如数退回,并附言说:“你做渔官,却把腌鱼寄给我,别人如何看呢?”为此,她三年不吃鱼,司马孟宗从此也恪守清廉。
18、廉洁自守能提升生命价值,放纵私欲是自毁锦绣人生。
19、另外人们传说: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喊,对他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知道。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如今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将夫人的话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不一样,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发不义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说完又死了。
20、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
21、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
22、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时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23、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贤臣。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美玉,把它献给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拿给玉工看过了,玉工认为它是宝物,所以我才敢进献给您呀!”子罕说:“我把不贪婪当作宝物,你把美玉当作宝物。如果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两个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吧。”献玉的人叩头,然后对子罕说:“小人怀中藏着宝玉,到哪里都不较为可靠,还是把它送给您吧。这样就可以免于被人谋财害命了。
24、新中国成立后,出任上海市长。由于战争和封锁造成的破坏,上海人民生活面临着巨大困难。说:“要靠我们d员干部自己首先紧缩,拿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精神来克服困难。”他将自己的警卫人员从16名减为6名,还带头到食堂吃大灶。
25、贪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法。安格尔
26、吕坤一生中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是他给万历皇帝上了一道奏疏《忧危疏》。万历中后期,朝中较大的事情就是立储之争。万历因为不喜欢皇长子的母亲,便不想立其为太子。他想立的是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询,于是,朝中为此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由此产生d争。吕坤做为大臣,对于万历在立储上的犹豫不决,导致的朝政混乱,自然忧心,于是给皇帝写了这份奏疏。后来,这份奏疏被人利用,写成了《忧危闳议》,为立储之争的一方说话。从而成为万历年间一个出名的案子“妖书案”。吕坤受此牵连而罢官。
27、荡两袖清风,拂去心尘坦然,树一身正气,留下口碑伟岸。
28、在当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过程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推进不想腐的重要途径之一。上海古代廉政名人事迹,以古鉴今,激励和引导众多干部群众敬仰先贤、传承美德,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29、 于成龙活了67岁,官场生涯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但是这二十多年却传为历史佳话流传至今,多次被拍摄为影视剧。19集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40集电视剧《于成龙》等影视作品,再现了于成龙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从政生涯,是具有“正能量”的历史剧。日前有消息称《于成龙》成为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该剧于2017年1月3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首播,后在四轮播出,受到各界的追捧与喜爱。接下来,大家可以先点开下面的视频,欣赏《于成龙》中的于成龙与康熙帝的经典对话,有闲暇之时记得看全集哦,这部剧定会带给你感动、震撼和思考,让你收获多多。
30、“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同志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良好的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我们要弘扬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的清廉风气,传承优良家风,坚守廉洁本色!
31、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32、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美。爱因斯坦
33、“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议厅,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34、明代的范景文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他位高权重,很多人来求他办事。为杜绝纷至沓来的亲朋好友求他,范景文特地在府门上写下6个大字:“不受嘱,不受馈”,故被百姓美称为“二不尚书”。
35、松江作为上海之根文风悠长,自孙吴陆逊始,历代名人辈出。仅明一代就有创设“馆阁体”的沈度,撰写《明日歌》的状元钱福,号称“吴中草圣”的张弼等。沈度因书法精美,被明成祖喻为当世羲之。钱福撰写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学习与工作。张弼出任江西南安太守政绩卓著,回乡后别无所带,除了书籍只有石条一块。该石被称为“廉石”,廉石现存于松江醉白池公园。
36、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老百姓)话短长。——于谦
37、俗语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封建社会,大多数人苦读寒窗,跻身仕途,无不是为了显耀门庭,荣华富贵,泽被后世,荫及子孙。在这些人面前,司马光的清廉更显可贵。
38、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
39、丘橓是山东诸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吏科给事中。在任的时候,以刚直不阿著称。明朝时期,六科给事中,做为言官,就是找人毛病的。丘橓弹劾过许多贪官污吏,其中不少是严嵩的关系。后因事被罢官时,史书说其只有敝衣一箧,图书一束而己。因为太过刚直,为张居正所不喜,万历十一年被起复任左都御史之时,以一柴车就道。进京之后,立既上书陈吏治积敝八事。
40、通过对李大钊家训的解读,可以让我们对于勤政廉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一所学校。我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我们要时刻以勤政廉洁作为行为准则,时刻警醒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做一个廉洁自律、慷慨助人的人,坚守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底线,做到周敦颐所言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做到总书记所强调的“众多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真正地用优良家风营造清廉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