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满城尽带黄金甲诗
1、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2、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唐代末年农民起义领军黄巢所作的《不第后赋菊》,原句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是黄巢在长安落第后所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菊花如同英雄人物一般的形象和高洁品格。
3、是的,如今满城的“黄金甲”不再是被称之华夏国花的菊花,而是几年前尚不有名的外来物种黄花风铃木。原产于异域中南美,上世纪七十年代始引种,黄风铃首先盛开的地方是苗圃,花开时节苗圃里像一片金色的稻田,仅仅几年就蔓延开来,遍布大城小市,一时风头无两,特别是新修的道路,中间隔离带和道路两旁都爱种上这种新贵树种,还有新修的公园和新建的小区,绵延不绝,逦迤大观。我一次见是在白云山靠近山顶公园路旁,斜坡上孤零零的一株,印象特别深刻,只是没有料到日后会风扉一时。
4、车行半小时,万顷金波花如海铺天盖地向我们涌来,路两边无尽的、灿烂耀眼的油菜花在春风里波浪滚滚,滚动了田野、滚动了山川、滚动了庄稼人勤劳如舞的脚步,也滚动得我们的车轮不再飞转,喜出望外的家人们车门未关就一个个扑向花海,尤其双胞胎小千金,急滚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5、散芳丛,清泉凝白雪。
6、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不第后赋菊》原诗:不第后赋菊作者:黄巢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7、唐末农民起义领军黄巢的作品《不第后赋菊》全诗如下: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8、这首诗靠骗就直抒胸臆,等到秋天到来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9、黄花风铃木实在是太拉风啦,一下子就成了网红树。正所谓树大招风,遭受非议一点也不奇怪,奇怪的是人们怎么不说共处共存,百花齐放了呢?去年就听说已经培育出来新一代的紫花风铃,“各领风骚数百年”,也许人们很快就会去追求紫气东来,我倒是替黄风铃的未来担忧起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老树种打不倒黄风铃,新事物呢?现如今人们的专注和持久力似乎下降得厉害,你可以形容为浮躁,但这就是执着于新潮或者时尚。黄花风铃木的不期而至,是很有点符合既传统守旧又爱尝鲜爱标新立异的老广口味的,但愿不像她的花期那样来去匆匆。
10、人淡如菊,不求富贵名利,只求此生能够在对的时间无憾绽放。
11、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12、投资将达到6亿元,超过了无极的5亿元说实话以前觉得老谋子的片子难看,后来看了陈凯歌的无极,比较下来还是愿意看老谋子的
13、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4、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15、人生何不也是如此,别太在意跋涉到目的地时,发现并没有所期待的收获。成为自己的英雄,就坚持一下,再往前走走,相信前面一定有一片金海在等你来!待你锦绣披身回走时,曾经两手空的地方,花儿已开。
16、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17、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对后世许多有志之士的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18、《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唐末黄巢诗作《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19、菊花,在秋风中开得飘逸潇洒,留给世人阵阵怡人香气。无意争奇斗艳,不争不抢,热烈而不放肆,甘做萧索秋日的点缀。
20、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二、满城尽带黄金甲诗意
1、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2、|读史|ID:dushi818
3、都说金黄色属于秋天,谓之金秋时节,是一种仓廪实的富贵色彩,象征富足。黄花风铃颠覆了这个常识。如今,金黄色也属于春天,属于早春时节。原本灰蒙蒙的冬天褪去,人们期待春意盎然、姹紫嫣红,没想到最早杀到的竟是一树金黄,霸气侧漏,这是青春和活力的写照,太不可思议了,人们还是有点懵。许多人可能不太清楚,黄巢还写了另一首菊花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嗯,青帝的这一愿望如今不是实现了吗?
4、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5、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6、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7、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
8、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
9、注释:⑴不第:科举落第。⑵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⑶杀:草木枯萎。《吕氏春秋·应同》:“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⑷黄金甲:指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
10、后来长大的我们去了很多地方,见识了很多更香更美的各种各样的名贵花草,但是随处可见的油菜花却成了乡愁的代名词,总是不由自主地跟人说起家乡遍地都是的油菜花,想念起油菜花开的家乡。
11、现在找找早些年的照片,背景大多是金黄色地毯般的油菜花,菜天相连,花天一色。所有的毕业照也都是在油菜花开时照的,三三两两要好的伙伴,一张张笑脸与花赛笑,那时候不用取景,往那儿一站,就是一副天然的美景照片。
12、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军。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
13、九月西风霜气清,舍南园圃紫云晴。
14、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15、现在,不少富了的人们进城购房居住,不愿进城的仍然一如既往地种着油菜。他们无论进城淘金,还是坚守黄土地,都传承保持着油菜花的金黄色精神,那就是只要一粒种子,再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们早没有了油锅支床头的想头,但他们的精神颜色,浸染着城郭大地。
16、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7、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18、花妆田野,果香万户,厉害了,我的小油菜花!
19、不畏风霜向晚秋,独开众卉已凋时。
20、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句董卿
1、油菜花结籽后,就要忙着收割,忙着榨油。家家户户都用头道油炸油条(馍),对于那时经常馋嘴的我们,油籽成熟也就预示着又有福利来袭啦,可以撒欢地饱吃一顿,随后就只能等着春节了。困难时期,每家只是少留一点油,大部分都变卖成钱。父辈们说,那时候他们就认为,城里人床头都支着炸馍的锅呢,想吃就炸。炸锅修床头成了他们的盼头。
2、片名《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唐末黄巢诗作《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故事也设定在那个年代。张伟平说,最早出现在美国《时代》杂志上名字叫《秋日的回忆》,后来张艺谋也提出过用《重阳》或者《菊花杀》什么的等,但是他觉得都不能体现影片的气势,毕竟这是一部6亿元的大制作,从名字上就应该让人一听就有《指环王》这样的霸气。所以片名用了黄巢的诗句。但并不是表现反唐的故事,目的是为表现片中刀光剑影、幅员千里的宏大战争场面。
3、是唐朝的黄巢的诗: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有其二: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我个人觉得这诗配这电影糟蹋了。
4、《不第后赋菊》,在五年级下册。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5、如今满城的人都去争看黄风铃,“今天你黄了吗?”就像旧时踏青看红木棉,像前些年看宫粉紫荆。也像夏天去看凤凰花,秋天看异木棉,冬天看石马桃花。今年,花城广州的街坊争相去洲头咀看的就是一树金黄的黄花风铃。于是,“新旧之争”来了,许多喜爱榕树和木棉树的老广直言不钟意,不过这不影响他们去看黄风铃,只不过一时间感情上接受不了罢了。当然了,这不正好遇上榕树砍伐事件吗,黄风铃撞到枪口上了,用时髦的说法叫躺枪,这对黄风铃不公平。
6、年代):唐(作者):黄巢(作品):不第后赋菊(内容):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7、后来,黄巢在关东大旱后,聚集了一批走投无路的饥民,与唐王朝斗争。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发动起义。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与“冲天香阵透长安”如出一辙),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8、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9、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10、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11、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12、黄巢一共写过两首“菊花”诗,另一首诗是《题菊花》:
13、是唐末农民起义领军黄巢所作的咏物诗《不第后赋菊》。
14、出自唐末黄巢诗作《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5、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16、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时百花杀。
17、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
18、车未到,桃园已入眼眸,心却凉了半截,桃林众多,并未见花。走近方见花蕾如睡眠中的婴儿,刚才车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狂欢,一下子成了面面相觑。讪讪、悻悻、懵懵中,好像这里不是春天,而是严冬。
19、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20、这句诗是唐末农民起义领军黄巢的《不第后赋菊》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四、满城尽带黄金甲诗句隐喻
1、“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2、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3、已近中午,又过中午,大家玩得乐不思蜀。大地是舞台,油菜花是翩翩起舞的演员,我们,不,天空和生灵万众,都是虔诚崇拜的观众!我感到,这花海用静谧过滤了人们浮躁的心灵,用简单涤荡了众生视野的俗尘,用金子般的颜色驱逐了天地和人心的阴霾。
4、这首诗的意思是: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之后,菊花盛开而百花凋残。冲上天空的菊花香气弥漫到整个长安城,满城都是如同金黄盔甲一样的菊花。
5、外甥女的一双宝贝妞满头大汗跑过来对我说饿了,是啊,不饿才怪呢,抬腕看表,已是下午一点,我振臂高呼:“开伙做饭啦!”
6、张艺谋导演就借用了其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其实,他正率领几十万农民起义军为困长安,诗兴大发,借咏叹菊花来形容势不可挡的义军力量,此诗妙就妙在,虽是咏菊,但全诗不见一个“菊”字,而且,透过那盛开的黄色菊花,仿佛让人看到那威武雄壮的黄金铁甲军,即将攻破长安的磅礴气势。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的一个起义军领军黄巢的一首诗中的一句,他的那首诗叫作《咏菊》,是在黄巢没有考上状元之后用菊花比喻自己的。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9、转眼又是一秋,万花已凋谢,却是赏菊好时节!
10、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当年在长安科举考试落榜之后写的《不第后赋菊》。能将花写出这样的霸气,豪杰之与文人之诗的区别一目了然。“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11、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12、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
13、没有了热闹喧嚣,大家无语、无话、无歌,可能不相信往前走会“柳暗花明”,可能大家不想惊扰酣睡的花蕾。
1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15、(作者)黄巢(朝代)唐
16、唐末农民起义领军黄巢诗《不第后赋菊》云:“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大抵是表现其起义之气势豪迈。简短,颇有气概。
17、此处的“黄金甲”,可作两解,一是如黄金甲一般的菊花,一是喻指身穿透亮铠甲的军士。如果按照第二个意思来解读,那这首诗就是一首实实在在的反诗。
18、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19、来源:镇江日报“镇江周刊”
20、张扣扣案:如果你是法官……
五、满城尽带黄金甲诗句原文
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2、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3、不第后赋菊黄巢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注释(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2)杀:凋谢。(3)香阵:阵阵香气。(4)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讲解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4、采得菊花做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5、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
6、这世界,总有每个人的专属风景!
7、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
8、我们小时候,虽然温饱解决了,但也仅仅是填饱了肚子,谁家的手头都不宽裕。照张相也要列入计划开支,所以姑娘小伙们早早选定油菜花开的时候,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拍照。
9、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0、他8岁作的这首题菊花也是豪气万千,口气很大啊。虽说黄巢仅只算是粗通笔墨,但是诗中意气豪迈,我认为算是好诗~
11、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12、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13、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14、选中一空旷地,从车上搬下来锅碗瓢盆,烧烤架和食材,捡柴的捡柴,烧锅的点火,支桌的打开折叠桌椅板凳,摆上水果。八十多岁老母亲看到这一幕,惊愕又感慨,一个劲地说:像逃荒,真像逃荒,那些年的逃荒要饭就是这个样子的。母亲的说笑,带着些许苦涩。
15、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6、父辈们种油菜不是为了赏花,是为了生计。油菜是秋季农历八九月份播种,比麦子稍稍晚一点,刚刚出来的油菜苗可以当菜吃,味道也是很美的。吃的苗多是撒播不匀、太稠密苗被拔掉的,为了来年的产量,必须“减员增效”剔除一部分小苗。
17、黄花风铃的走红,还不只是因为其状似风铃,不只姿态优雅得体,还因为花发时那一树金黄,黄得灿烂,黄得纯净,惟菊花可以媲美。如果是成片成林,一片黄金,那种金灿灿的逼人气势,就只有深秋的银杏可以比拟了。倘若放在从前,那可是皇上独享的领军色彩,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却让街坊多少有点诚惶诚恐。当年习惯去公园里赏菊的老年街坊,又有点“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恍惚。可以说,黄花风铃靠的是颜值取胜,这倒是颇为前卫的。最脑洞大开的是,有人竟然把木棉的红和风铃的黄揉合在一起,联系到当今风头无两的“番茄炒蛋”色块,那可是所向披靡的大国色彩。
18、黄花漠漠弄秋晖,众多蜜蜂花上飞。
19、第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20、回望城里,时下也有一种色彩在绽放,在闪烁,在流动,目之所及,皆有所立,那就是纯洁的白。白衣天使们站在防疫抗疫最前沿,一线,守护公众的较为可靠,关爱公众的健康,他们的色彩也一如油菜花,金灿灿,亮闪闪,燃烧生命,奉献青春,抒写人生,撒布德泽——满城尽带黄金甲。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