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花源记翻译
1、诣:到,拜访。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乃(乃大惊的乃):副词,竟,竟然。
3、原: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译:渔人一一地回答。他们就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4、异: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5、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6、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7、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
8、看你自己了,道法玩的单调,常用就2个技能,操作简单,纯输出,必不可少的。天火和纯阳PK用的最多。万金油,什么活动都有人要,不用花太多精力,也很厉害。天师现在说中后期厉害点,玩法多,操作看技术多点。厉害主要集中在70以上到89级,90以上反而没落了。主要讲的配合,跟天君能天雷咒点杀,下符也可配合战魂,苍劫阵废掉药师,天火守尸,赤血符加点血。PK要站得住,肯定比道法要花的精力多。
9、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较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10、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11、壬子八九月读书题词十五首其七靖节桃花源记
12、成语典故: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13、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众多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14、(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
15、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16、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
17、黄发垂髻(tiao):指老人和小孩。垂腾,垂下来的头发,这里指小孩子。黄发,旧指长寿的特征,这指老人。
18、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19、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20、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国、叹惋、语云
二、桃花源记翻译
1、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不足为外人道;鸡犬相闻。
2、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4、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5、古文名篇|范仲淹《岳阳楼记》全文翻译及解析,值得收藏!
6、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众多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7、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8、②得其船(找到)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9、咸来问讯:都来打听消息。咸,都。问,问候。讯,消息,这里用作动词,打听消息。
10、译文1(translatedandproofedbyRickDavisandDavidSteelman)
11、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12、”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
13、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14、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15、成语例句: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无人问津。
16、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看見壹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裏面好像有光亮。漁人就丟下小船,從洞口進去。開始洞口很窄,僅容壹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走,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這裏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那裏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
17、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18、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19、译文2(translatedby杨宪益)
20、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
三、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
1、(8)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4、渔弟渔兄不知数,满前指点安得误。峰回谷转水琮潺,到眼濛濛隔烟雾。
5、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6、遂:竟然。复:又,再。
7、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出色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8、成语例句: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9、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其中的两个:
10、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11、如果喜欢我们就请按一下分享,让TA和您一起看到我们吧
12、《桃花源记》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体。之所以说它是现实主义,是因它有条不絮地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人物、结局,一应俱全,这个寻找桃源的故事,折射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风貌。
13、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14、行:前行,这里指划船。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偏义复词,不作为中考考试内容。
15、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1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7、(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18、武陵有境问无津,陶笔花开理想春。兽类共居终掠夺,人群屯聚必王臣。
19、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20、“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四、桃花源记翻译手写
1、(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2、(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就非常吃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邀请渔人到他们家做客,摆酒杀7做饭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来了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在出去了,于是与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详细的给他们说他所知道的事,(他们)听了感到很惋惜。其他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做客,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便离去了。这里面的人对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3、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yao)的年号(376~396)。
4、《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
5、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
6、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7、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8、简单的语文|轻松的语文
9、作者: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扩展资料主旨
10、InthereignofTaiyuanofJinDynasty,therewasamanofWulingwhowasafishermanbytrade.Onedayhewasfishingupastreaminhisboat,heedlessofhowfarhehadgone,whensuddenlyhecameuponaforestofpeachtrees.
11、问津:本指打听渡口,这里是访求寻找的意思。津,渡口。
12、这个幻想中的桃花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13、成语典故: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14、旁(欲旁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旁尽,走到尽头。)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15、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16、桃花林的尽头,就看见一座山。山间有一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从小洞进去了。开始洞口很狭窄,仅仅能容下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而明亮。只见土地平坦宽阔,屋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互相通达,(村中)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见。桃花源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17、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
18、Atfirstitwasverynarrow,onlywideenoughforaman,butafterfortyorfiftyyardshesuddenlyfoundhimselfintheopen.Theplacehehadcometowaslevelandspacious.Therewerehousesandcottagesarrangedinaplannedorder;therewerefinefieldsandbeautifulpools;thereweremulberrytrees,bamboogroves,andmanyotherkindsoftreesaswell.
19、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20、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黄发垂髫,并依然自乐。”
五、桃花源记翻译注释
1、藉口重来津已迷,阮刘惆怅天台路。东风遮住洞中春,岁岁桃花笑煞人。
2、(1)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3、不足:不值得。今指不充分、不满足。属于古今异义词。
4、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
5、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6、八识归都性境真,桃花夹岸自通津。
7、“世外桃源”。(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8、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
9、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10、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1、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
12、秦人避乱晋谈元,与楚好鬼相牵连。陶公假托出世想,毛女附会升天缘。
13、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14、归去缤纷两岸,犹念当时人面,啼损隔林鹃。回首溪如练,樵径散风烟。
15、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16、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17、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
18、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译: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前进,忘记了路程有多远。
19、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20、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佁然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