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花以兰花为较佳,我喜爱兰花的幽香韵致,但是兰花的花瓣品相好到能入图谱的,实在不可多得。张兰坡先生临终时,赠给我荷瓣素心春兰一盆,都是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图谱的上等兰品。我珍爱这盆春兰,当作拱璧宝玉一般。我在外担当幕僚的时节,芸便亲自灌溉,于是兰花的花叶颇为繁茂。没两年,一天早上,这花忽然枯萎死去。后来才知道,有人想分我这盆兰花,我不许,他们便找了机会,用开水浇花,把它烫死了。从此我发誓,再不种植兰花了。

2、明明知道这样没有办法消灭蚊子,却和蚊子玩这样的游戏
3、看桌子的大小,一桌子可以放三瓶到七瓶,多了就眉目不分,好像市井摊贩上的菊花屏了。花几的高低,最重要的是气势联络。或密或疏,或进或出,全在心领神会得其入画的意境。
4、(四季花道)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5、余与芸寄届锡山华氏,时华夫人以两女从芸识字。乡居院旷,夏日逼人,劳教其家,作活花屏法甚妙。每屏—扇,用木梢二枝约长四五寸作矮条凳式,虚其中,横四挡,宽一尺许,四角凿圆眼,插竹编方眼,屏约高六七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两人可移动。多编数屏,随意遮拦,恍如绿阴满窗,透风蔽日,纡回曲折,随时可更,故曰活花屏,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随地可用。此真乡居之良法也。
6、造物之忌世间竟无一个全字。
7、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8、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
9、几之高低,自三四寸至二尺五六寸而止,必须参差高下互相照应,以气势联络为上。或密或疏,或进或出,全在会心者得画意乃可。
10、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1、“……芸曰:“今世不能,期以来世。”
12、坚持必有进步,期待遇见更好的你。
13、点缀盆中花石,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入神。一瓯清茗,神能趋入其中,方可供优斋之玩。种水仙无灵壁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黄芽菜心其白如玉,取大小五七枝,用沙土植长方盘内,以炭代石,黑白分明,颇有意思。以此类推,优趣无穷,难以枚举。如石葛蒲结子,用冷米汤同嚼喷炭上,置陰湿地,能长细菖蒲,随意移养盆碗中,茸茸可爱。以老蓬子磨薄两头,入蛋壳使鸡翼之,俟雏成取出,用久中燕巢泥加天门冬十分之搞烂拌匀,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晒以朝阳,花发大如酒杯,缩缩如碗口,亭亭可爱。
14、生平事纷乱偶得闲暇回眸带笑看
15、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驱之别院。
16、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我一定会细心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收获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17、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驱之别院。
18、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
19、在萧爽楼聚会,有四个禁忌:即谈官宦升迁、衙门时事、八股文章、打牌掷色。有犯忌的,必得罚饮酒五斤。另有四样受肯定的,乃是:慷慨豪爽、风流蕴藉、落拓不羁、澄静缄默。
20、《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集,该作品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叙述了他们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被众多学者赞誉为“晚清小红楼梦”。
二、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赏析
1、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2、(四季花道)白玉兰——世无玉树,以此花当之
3、(四季花道)花朵的表情
4、以往种水仙,没有灵璧石来点缀,我曾试图拿些有石头意思的木炭来取代。黄芽菜心其白如玉,我便取大小黄芽菜心五七枝,用沙土植在长方盆里,以木炭代替石头,与黄芽菜心对比,黑白分明,颇有意思。以此类推来处理盆景,趣味无穷,难以一一列举了。
5、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6、我闲居在家,桌上的瓶花总是不断地更换新鲜的。芸对我说:“你的插花中能够体现大自然的气息与特征,可算是十分精妙传神。在画画的技巧中有画草虫的方法,你在插花时为什么不仿效呢?”我说:“虫在插花上是会跑来跑去不听话的,怎么能仿效呢?”
7、沈复(1763~1832年)撰写的《浮生六记》,是另一部在中国插花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著作。《浮生六记》记述了沈复与妻子的生活点滴,在其中的《闲情记趣》一篇,描写了沈复在书斋中插花的情景。
8、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
9、沈复(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杰出的文学家。
10、(四季花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11、有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打架,正看得兴趣正浓,忽然又一庞然大物,搬开山,拔倒树一样向我而来,原来是一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都被他吃了。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便驱逐去别的院子。
12、若盆碗盘洗,用漂青松香榆皮面和油,先熬以稻灰,收成胶,以铜片按钉向上,将膏火化,粘铜片于盘碗盆洗中。俟冷,将花用铁丝扎把,插于钉上,宜偏斜取势不可居中,更宜枝疏叶清,不可拥挤。然后加水,用碗沙少许掩铜片,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
13、①案头瓶花不绝绝:断②不亦善乎善:好③如其法行之行:做翻译下面句子①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译文:小昆虫徘徊不定,怎么效仿?②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译文:有的抱在花梗上,有的踏在叶子上,这样好象活生生的小虫。请用简洁的言语概括选文的内容答:记述了作者和妻子装饰花瓶的事,表现了夫妻之间的伉俪情深和自得其乐的家庭生活。我们老师才讲过!!!
14、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驱之别院。(竭力为您解答,希望给予(好评),非常感谢~~)。
15、著有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六卷(后佚两卷),影响甚大,1936年林语堂曾将这部作品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
16、看到他们笑却不由想到后来的离散,竟呆住了,不忍再读。
17、蝉蝶之属宛然如生踏叶尖
18、贫士起居服食以及器皿房舍,宜省俭而雅洁,省俭之法曰“就事论事”。余爱小饮,不喜多菜.芸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盖均起凹楞,盖之上有柄如花蒂。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盏视之,如菜装于瓣中,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以随意取食,食完再添。另做矮遍圆盘一只,以便放杯箸酒壶之类,随处可摆,移掇亦便。即食物省俭之一端也。余之小帽领袜皆芸自做,衣之破者移东补西,必整必洁,色取瞄淡以免垢迹,既可出客,又可家常。此又服饰省俭之一端也。
19、陈芸是沈复的表姐,长沈复十月,二人幼即无猜,芸生而聪慧,刺绣之余渐通吟咏,沈复眷其才思隽秀,缔姻。及长,花烛之夕,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自此耳鬓厮磨,亲如形影,常寓雅谑于谈文论诗间。二人琴瑟和鸣二十三年,年愈久情愈密。
20、折弯、扭曲花梗的法子是:锯掉花梗的一半,嵌上砖石,于是花梗直的也就变弯了;如果怕花梗倒下,敲一两个钉子来固定。如枫叶竹枝、乱草荆棘,都可以这么处置。或者绿竹一竿配以枸杞数粒,或者几茎细草伴以荆棘两枝,只要位置得宜,便给人超脱世外的趣味。倘若是新栽花木,便不妨歪斜种植,取个好看的姿态,听任它们的叶子侧生,如此长一年后,枝叶自己就能向上了。
三、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感受到哪些生活情趣
1、所谓虚中有实,就是说在园林里山穷水尽的地方花心思,让人一折一转弯,而觉豁然开朗;或是轩阁里设橱柜的所在,橱门一开能通到别院,就显得别有洞天。
2、(四季花道)惜物之心,造物之情
3、Themoreyouread,themorechance
4、(四季花道)听琴,插花
5、初至萧爽楼中,嫌其暗,以白纸糊壁,遂亮。夏月楼下去窗,无阑干,觉空洞无遮拦。芸曰:“有旧竹帘在,何不以帘代栏?”余曰:“如何?”芸曰:“用竹数根,黝黑色,一竖一横,留出走路,截半帘搭在横竹上,垂至地,高与桌齐。中竖短竹四根,用麻线扎定,然后于横竹搭帘处,寻旧黑布条,连横竹裹缝之。既可遮拦饰观,又不费钱。”此“就事论事”之一法也。以此推之,古人所谓竹头木屑皆有用,良有以也。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6、我回忆童稚时候,能够睁大眼睛看太阳,明察秋毫。纤小的东西,我也必得去细细观察其纹理,所以时不时能得些意外趣味。夏天蚊子嗡嗡声如雷,我就把它们想象成鹤群在空中起舞。心意所向,就觉得看上去,蚊子真成了鹤啦;便这么昂头看着蚊子们,脖子都僵了。又想了法子,把蚊子留在蚊帐里,慢慢拿烟喷它们,让蚊子们冲过烟雾飞翔鸣动,就当作是白鹤青云来看,果然就像是鹤唳云端,于是我心情怡然,拍手称快。
7、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8、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9、如果是以木本植物这样茎干发达的花果插瓶,剪裁的法度必是先观察花枝的形势,判断其姿态,看准之后,剪去其多余的杂枝,再思考花梗如何插入瓶中。依据花形,或折弯或扭曲,插入瓶中,才能避免叶子朝背面、花果太靠边的问题。如果一枝花在手,先限定花梗是直的,取来直接插在花瓶里,势必落得花枝杂乱、花梗僵硬、花侧叶背,既难以取得好姿态,更谈不上风致了。
10、次取杜鹃,虽无香而色可久玩,且易剪裁。以芸惜枝怜叶,不忍畅剪,故难成树。其他盆玩皆然。
11、点缀盆中花石,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入神。一瓯清茗,神能趋入其中,方可供幽斋之玩。种水仙无灵壁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黄芽菜心其白如玉,取大小五七枝,用沙土植长方盘内,以炭代石,黑白分明,颇有意思。以此类推,幽趣无穷,难以枚举。如石葛蒲结子,用冷米汤同嚼喷炭上,置阴湿地,能长细菖蒲,随意移养盆碗中,茸茸可爱。以老蓬子磨薄两头,入蛋壳使鸡翼之,俟雏成取出,用久中燕巢泥加天门冬十分之搞烂拌匀,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晒以朝阳,花发大如酒杯,缩缩如碗口,亭亭可爱。
12、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芸曰:“今日之游乐乎?”众曰:“非夫人之力不及此。”大笑而散。
1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4、芸曰:“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很喜欢这本书,也曾精心写下几段读书笔记)浮生之欢事如春梦,过眼云烟。然而浮生若此,当长记之事也不在少数。一点闲情,几处月明,吟风醉酒,岂非快事!
15、作者有虐待倾向,以折磨蚊子为乐趣
16、|发送“书单”,你喜欢的各类书都在这里|
17、因为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仔细观察善于联想从联想和想象中产生美好奇特的意境
18、优游泉石,纵坎坷,箪瓢陋衣,心中快意,岂能尽言。
19、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20、《闲情记趣》是《浮生六记》的第二卷。作者以朴实的文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与愁苦两相照应,真切动人。书中描述了他和妻子志趣相投,伉俪情深,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
四、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原文
1、沈复就是一个“不思习上”的败家子,而陈芸则是助纣为虐的坏媳妇。尽管因此遭遇种种变故,但沈复始终不曾因自己的品行而忏悔,他自信与陈芸相亲相爱是夫妻应有之义,自信个人才性无可指责,所以他敢于敞开胸怀,坦然相陈。他或许算不上伟男子,却是一位奇男子。
2、初至萧爽楼中,嫌其暗,以白纸糊壁,遂亮。夏月楼下去窗,无阑干,觉空洞无遮拦。芸曰:“有旧竹帘在,何不以帘代栏?”余曰:“如何?”姜曰:“用竹数根,黝黑色,一竖一横,留出走路,截半帘搭在横竹上,垂至地,高与桌齐,中竖短竹四根,用麻线扎定,然后于横竹搭帘处,寻旧黑布条,连横竹裹缝之。偶可遮拦饰观,又不费钱。”此“就事论事”之一法也。以此推之,古人所谓竹头木屑皆有用,良有以也。
3、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芸说:“这样插花,能表现花在风晴雨露中各种姿态风韵,可谓精妙入神。然而画卷中也有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说:“小昆虫徘徊不定,怎么仿效?”芸说:“我倒有个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过呢!”我说:“你试说说。”芸说:“小昆虫死了不会变色,寻找螳螂、蝴蝶之类用针刺死,拿细丝线捆着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间,再整理它的脚足,或抱在花梗上,或踏在叶上,这样宛如活生生的小虫,不是更好么?”我很高兴,按她的方法去试验了,结果来看的人无不称绝赞美。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4、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5、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6、所谓实中有虚,就是说在不通的院落里开门洞,用竹石映照空处,看上去有空间,实际没有;也可以在墙头设置矮栏杆,仿佛上面有月台,实际只是虚设。
7、寻情寄闲,寻闲寄情,浮生之欢。
8、萧爽楼有四忌:谈官宦升迁、公廨时事、八股时文、看牌掷色,有犯必罚酒五斤。有四取:慷慨豪爽、风流蕴藉、落拓不羁、澄静缄默。
9、若以木本花果插瓶,剪裁之法(不能色色自觅,倩人攀折者每不合意),必先执在手中,横斜以观其势,反侧以取其态;相定之后,剪去杂枝,以疏瘦古怪为佳;再思其梗如何入瓶,或折或曲,插入瓶口,方免背叶侧花之患。若一枝到手,先拘定其梗之直者插瓶中,势必枝乱梗强,花侧叶背,既难取态,更无韵致矣。折梗打曲之法,锯其梗之半而嵌以砖石。则直者曲矣,如患梗倒,敲一二钉以菀之。即枫叶竹枝,乱草荆棘,均堪入选。或绿竹一竿配以枸杞数粒,几茎细草伴以荆棘两枝,苟位置得宜,另有世外之趣。若新栽花木,不妨歪斜取势,听其叶侧,一年后枝叶自能向上,如树树直栽,即难取势矣。
10、值余幕游于外,芸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
11、选自《浮生六记》讲的是盆景点缀在盆景中的花草山石,细微的景致像画的一样精细,气势大的景致可以引人入胜。泡一壶清茶,对着盆景,可以使人入神,仿佛徜徉其中,这样的盆景可以在寂静优雅的书房里赏玩。我种水仙,但是没有灵璧石,我曾经用像石头的木炭代替。芽心黄色的水仙,取大小不同的五到七枝,用沙土种在长方形的浅盘子内,用炭代替石头,黑白分明,很有意思。以此方式推类推出去,趣味很多,很难一下子都列举出来。
12、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13、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14、贫寒之士,从起居饮食到衣服器皿再到房舍,都适宜俭省而雅洁。俭省的法子叫作“就事论事”。我爱喝点儿小酒,不喜欢布置太多菜。芸便为我置备了一个梅花盒:拿二寸白瓷深碟六只,中间放一只,外头放五只,用灰色漆过一遍,形状摆放犹如梅花。打开盏看看,就如把菜装在花瓣里似的:一盒六种颜色,二三知己聚会喝酒时,可以随意从碟子里取来吃,吃完了再添。
15、沈复与陈芸的事迹在沈复的自传《浮生六记》中有详细的记述。沈复夫妇为家庭所不容,固然还有家族内部财产争夺以及小人拨弄是非、蓄意陷害等因素,但最本质的原因还是他们夫妇二人率真任情的个性作风与封建礼法相冲突。以家长和传统的眼光来看。
16、「这是好书共读陪你共读的第43本书」
17、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18、作词:乘物游心、沈行之
19、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20分钟左右,覆盖原书的第31页到第38页以及第149页到第154页。
20、原文: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五、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盆景
1、至剪裁盆树,先取根露鸡爪者,左右剪成三节,然后起枝。—枝一节,七枝到顶,或九枝到顶。枝忌对节如肩臂,节忌臃肿如鹤膝;须盘旋出枝,不可光留左右,以避赤胸露背之病;又不可前后直出.有名双起三起者,一根而起两三树也。如根无爪形,便成插树,故不取。然一树剪成,至少得三四十年。余生平仅见吾乡万翁名彩章者,一生剪成数树。又在扬州商家见有虞山游客携送黄杨翠柏各一盆,惜乎明珠暗投,余未见其可也。若留枝盘如宝塔,扎枝曲如蚯蚓者,便成匠气矣。
2、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3、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4、(四季花道)论锦上添花的“茶席花”
5、插花作品源自四季花道文化
6、《浮生六记》是清人沈复所著忆语体散文,六记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后二记已逸。
7、作者具有好奇心和童趣,在虐待的同时观察蚊子的反应
8、菊花插来,宜单数,不宜双数。每瓶只插一种品种、一种颜色更好。选用的花瓶,瓶口应该选开口阔大的,而窄小的不宜:阔大的瓶子宜于花枝舒展。无论五到七朵还是三四十朵,必从瓶口作一丛怒发竖起,以丛不散漫、不互相挤压、不靠着瓶口为较好,这就是所谓“起把宜紧”。选花之时,要选叶子不乱、花梗不太硬的,如此易于固定。固定花的针,应该隐藏起来,如果针太长的话,宁愿弄断一截,不能让针露出花梗显得难看,这就是所谓的“瓶口宜清”。
9、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
10、我与芸曾寄居锡山华氏家里,当时华夫人让两个女儿跟着芸学认字。居住在乡间,院落空旷,夏日炎热逼人。芸教她们做“活花屏”的法子,回想起来非常巧妙。有了这种方法,一切藤本香草植物,随地都能拿来使用编织,这真是乡居的较佳方法。
11、得闲无情,有情无闲,唯悲而已。
12、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所在、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着身子,和石台齐平,定神细看,就以丛草为树林,当虫蚁是野兽,把土砾凸起的地方当作山丘,凹下的地方当作沟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3、是造物者给的太多,还是干造物之忌?
14、及长,爱花成癣,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珍如拱璧,值余幕游于外,芸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次取杜鹃,虽无香而色可久玩,且易剪裁。以芸惜枝怜叶,不忍畅剪,故难成树。其他盆玩皆然。
15、(四季花道)嫣然一笑是海棠
16、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掉了。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17、沈复(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杰出的文学家。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转于全国各地。
18、(四季花道)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起源——佛前供花说
19、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
20、贫士起居服食,以及器皿房舍,宜省俭而雅洁,省俭之法曰“就事论事”。余爱小饮,不喜多菜。芸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盖均起凹楞,盖之上有柄如花蒂。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盖视之,如菜装于花瓣中,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以随意取食,食完再添。另做矮边圆盘一只,以便放杯、箸、酒壶之类,随处可摆,移掇亦便。即食物省俭之一端也。余之小帽、领、袜,皆芸自做。衣之破者,移东补西,必整必洁,色取暗淡,以免垢迹,既可出客,又可家常。此又服饰省俭之一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