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亡羊补牢的道理
1、蔡灵侯的事只是当中的小事,其实君王您的事也是如此。君王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鄢陵君和寿陵君始终随着君王的车辆,驰骋在云梦地区,根本不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心上。然而君王却没料到,穰侯魏冉已经奉秦王命令,在黾塞之南布满军队,州侯等却把君王抛弃在黾塞以北。"

2、《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一位养羊人在经历了两次丢羊之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把有窟窿的羊圈补好,羊就没有再丢失的故事。课文语句生动,深入浅出地告诉孩子一个道理“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这就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3、以读促误,交流阅读感受。
4、寓言故事道理的感悟主要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联系生活、借助上下文体会词语蕴含的情感并通过朗读来表达,从而促进对寓意的理解。从故事中悟出的道理可以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口语表达,不同经历的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感受,鼓励多元的表达,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警醒生活中的自己。
5、师:你们真厉害,现在老师想请同学起来按照排队的顺序说说这个故事,谁想来挑战,
6、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得赶快堵上那个窟窿,然后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寓言小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做错事情,最可怕的不是错误的事情本身,而是知道做错了却不及时改正。
7、《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8、在朗读感悟和讨论交流中,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道理,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的特点。
9、你的生活中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例吗?
10、例如一个事业家,因错误估计了事情的发展,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是如果他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
11、同步教材,趣闻学习,一个视频就搞定
12、从前,有一个农夫家里养了十多只羊。白天,农夫赶着羊群到山上吃草;傍晚,农夫将羊儿赶回羊圈,清点对数后,他才安心去睡觉。
13、街坊们算得上苦口婆心了,可养羊人偏偏不听劝告,这不,第二天他的羊又少了一只,大家一起读原因——“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14、我很少上低段的课,总共也就教过一次一年级,两次三年级,上这几次的时候,都还不是使用的统编教材。
15、精读课文,感悟寓言
16、再解释“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通过“左顾右盼”明白了“顾”的意思是看,全句的意思是:看见了兔子才去找猎犬,也不晚。
17、周六晚,我终于完成。对我来说,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刚开始补的时候,我有些犹豫、有些焦躁、有些苦闷,还有些许藏着的抱怨和燃烧在胸中的怒火,但最终都被心中的一个“天使”给击垮了,她不断地告诉我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要挺到最后一刻,不可半途而废,否则我就是失败者。是的,我不愿做个失败者,我选择坚持,选择前进。终于我做完了第四讲,愉悦和成就感油然而升,那种被人追着赶着的被动焦躁和苦闷烟消云散,那是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心情,一种超越自我的心境,就像妈妈说的:只要坚定地在路上,你就在成长。
18、师:为什么老师把它们放在一起写?
19、(3)养羊人怎么说的?
20、亡羊补牢的故事是根据《战国策》相关内容改写的,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
二、亡羊补牢的道理告诉我们什么
1、(道理)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不算迟;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从头做起,还不算晚。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我稍微改了一下流程,上了这节《亡羊补牢》。
4、师:我听出来了,你把“赶紧”读得特别响亮,这是为什么呀?
5、在这一节课中,她很重视落实字词,采用集中识字的方式,让小朋友把难读、难写的字反复做了梳理;讲故事的时候,她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小朋友理清了线索;寓言讲述了什么道理,她也结合生活进行了落实。
6、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车后又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从着,一味过着毫无节制的生活,不理国家政事,如此会使郢都变得很危险。
7、南辕北辙寓意: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越多,离原先的目标就越远.比喻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
8、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看这个人把禾苗都拔高之后,禾苗生长的结果如何?
9、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
10、师:“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学完了,我们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给自己警醒,今天回家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读一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11、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
12、喜欢放声大笑、不愿放弃梦想的冯老师,
13、师:养羊人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所以他没有修,紧接着第二天又发生了什么?谁来读。
14、师:这场景好熟悉啊,就发生在昨天呢!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对比朗读)
15、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16、引证解释:章炳麟《与孙思昉论时事书》: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可称晚悟。(白话文:张学良刚开始就失去土地,现在幸好坚固地守住锦州,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算得上晚到的领悟。)
17、二年级语文园地四预习学案+课时练习,快为孩子收藏吧!
18、过渡语:看来生字词难不住大家,那课文又读得怎么样呢?
19、今天我们来讲一下亡羊补牢这个故事。亡羊补牢,意思是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亡羊补牢的故事是根据《战国策》相关内容改写的,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20、——部编二下《寓言二则》(第1课时《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三、亡羊补牢的道理二年级下册
1、师:街坊都很为他着急、担心,可养羊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2、亡羊补牢意思是: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3、参考资料:亡羊补牢的百度百科
4、师:你听得一定很认真,那么“牢”呢?
5、生:我应该听街坊的话的,这样我就不会少羊了。
6、学生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寓言的故事很简单,让人一读就清楚明白。
7、第二天早上,农户准备去放羊,刚走到羊圈,他发现羊圈上的窟窿更大了,羊也少了一只。他才突然意识到昨晚可能有狼进来把羊叼走了。农夫非常心痛自己丢失的羊,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羊。看到地上的血迹后,他才明白羊是被狼吃了。好心邻居大伯知道后,忠告农夫应该赶快把羊圈上的洞修补好,否则,会有更多的羊被狼吃掉。
8、《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9、师:你们真聪明,都猜对了。那你们知道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点吗。
10、师:亡羊补牢什么意思,这会儿你们知道了吧?(羊丢失后修补羊圈。)带着理解再次齐读课题。
11、亡羊补牢的意思是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说明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还来得及,避免了以后继续受损失的道理。揠苗助长的意思是把禾苗拔高,帮助其成长,最后导致禾苗枯萎,说明了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只会事与愿违的道理。
12、(道理)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不算迟;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发音)wángyángbǔláo(释义)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造句)1学习中出现问题我们要及时补救,亡羊补牢,为时不晚。2你现在亡羊补牢,还不算太晚。3桌子虽然被虫咬了,但只要及时补,就能做到亡羊补牢。4这次试验没有成功,我们应该亡羊补牢,认真总结教训。5这次是小测验,没考好没关系,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13、(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14、师:想想你在生活中还见过谁叼着什么?
15、师:二则就是两篇,如果是两篇新闻我们还可以说?
16、生:“亡”就是“丢了”。
17、这个故事适合每一位人,大到国家,小到个人,不管你是做什么的,如果你由于错误的出现,而选择退缩,或者是一意孤行的前进,那么你就会失败;但是,如果说你不灰心,你选择认真地重新考虑,找出问题出在哪,并且从这个错误中吸取教训,那么你就是成功的,因为从头开始还为时不晚。错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要尽可能的减少错误的发生。如果你只知道享乐,不付出行动,那么你的结果一定是失败的。
18、(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生字。
19、(5)说说:如果养羊人再不修羊圈会有什么后果?
20、《亡羊补牢》,讲述的是有个人在羊圈破了个洞被狼叼走一只羊之后,不去补洞,因为他觉得已经丢失的羊,补住洞口也无济于事了。但是后来在又丢失一只羊的代价下,和邻居的劝告中,他及时补住洞口,以后再也没丢失过羊的故事.......
四、亡羊补牢的道理10字
1、师:和你的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一个当热心劝说的邻居,一个当得过且过的养羊人。
2、师:老师把这个句子做了一丁儿改动,你们发现没有?仔细读一读,这一字之差,到底有什么不同?(感受“劝”的意思:讲道理、劝告,语重心长,语气不一样)
3、专注教学设计20年,小学教学设计2020年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4、“陈老师下周一检查《非常课堂》!”姚同学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几个大字,正在夸夸其谈自我陶醉的我下意识地往黑板瞟了一眼。“神马情况?”唉呀,我猛地惊了一下,才只做到第二讲,这下该怎么办。我赶紧追问姚同学到底应该做到哪里,他说检查第四讲是否做完。我心里顿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每一讲的题量都很大,何况还有两讲等着呢。我静静地坐了好一会儿,以平抚我那颗“受伤”的心。
5、师:(出示甲骨文“牢”)在古代,“牢”就是指圈养牲畜的围栏,在这个故事里指的就是?
6、谁来读一读这个词?(寓言)
7、欢迎垂询,欢迎订阅,2020我们继续携手同行!
8、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9、“圈”还有一个读音是?谁会组词?
10、师:孙悟空不知道这个字怎么读,谁想帮帮他正确的读一读这个句子?
11、师:像这样在有趣的小故事中藏着大道理,我们就把它们称为“寓言故事”。
12、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才想起去找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其实用的时候有2个意思,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然后把圈补起来。以前习惯接,为时未晚,表示知错就改,还不晚。现在用,有时候会接,为时晚矣,表示已经损失了,再改过也已经晚了。亡羊补牢,成语,释义: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羊补牢,犹未迟也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13、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洞,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洞堵上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多此一举。”
14、《亡羊补牢》是古人用经验和智慧告诉我们的人生道理,让我们在成长中少走弯路,错误虽然是人人都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要努力读书,吸取古人的教训和经验,学习古人的聪明才智,尽可能的减少错误出现的机会.......
15、大家好,今天更新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寓言二则》的学案和练习题。
16、师:看来这些字难不倒大家。你看,字宝宝放进词语里,你还会读吗?自由读一读。
17、(评析:读寓言故事,一步就是要理解故事的题目,这一环节结合生字的教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验以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识字,在实战教学中,落实一学段识字教学目标,“字理、文本、生活”三境联动,科学、趣味识字。最后回归故事题目的理解,整合提取到的信息,进行表达训练。)
18、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从新开始!
19、师:“牢”是什么意思呢?联系课文想一想:是补什么呢?(羊圈)所以,是羊圈的意思。
20、以下是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五、亡羊补牢的道理是什么较佳答案
1、农夫接受邻居的建议,他立即找来一些木材,将羊圈的窟窿修补好,修补后的羊圈比以前更结实更坚固了。羊圈里的羊再也没有丢失过了。
2、师:(板贴:羊丢了)那羊丢了几次?用手势告诉我。
3、师:你很会读书。这个词你们会读吗?(出示词卡:窟窿,指名、开火车读),这两个字都是穴字头的字,穴字头大多和洞有关。谁能上来指一指,窟窿在哪里呢。
4、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
5、《亡羊补牢》这个典故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如果做了错事,我们应该勇于承认错误,并且倾尽全力去挽救、去改正。例如一个事业家,因错误估计了事情的发展,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是如果他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做错了没关系,错了,一段时间没明白也没关系,但一错再错不再改正是不对的。错误是人人都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错误出现的机会。
6、在两个“历史学家”的帮助下,明白了“臣”说的是庄辛自己,“闻”是听说。在我的帮助下明白了“鄙语”是俗语,谚语。
7、1)依次观察并指名说说两个字重点部件和重点笔画的点位。
8、亡羊补牢出自于《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丢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迟。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9、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白话文:看见兔子才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10、一天早上,下起大雨。雨水把羊圈冲坏了,羊圈上出了一个窟窿。农夫发现后没有立即动手修补羊圈,他想等那天有空时再补吧。
1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力目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3、德育目标: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字,学写“亡、补、叼”。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12、创编“见兔顾犬”的故事,讲述“未为晚也”的道理。
13、亡羊补牢,成语,释义: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寓意:一个人犯了错误,只要能吸取教训,就能避免重犯错误,知错就改,就不算晚。
14、师:这节课我们有两个多音字。“钻”还有一个读音是?谁会组词?
15、(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16、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7、第二天早上,农户准备去放羊,刚走到羊圈,他发现羊圈上的窟窿更大了,羊也少了一只。他才突然意识到昨晚可能有狼进来把羊叼走了。农夫非常心痛自己丢失的羊,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羊。看到地上的血迹后,他才明白羊是被狼吃了。
18、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较佳方案是能预先发现羊圈已破损,就先补好,从而避免可能的损失。但是由于粗心或警惕性差而导致牢破羊亡的结果,那么后悔是没有用的,及时补牢从而杜绝后续损失才是当前最应当干的事。
19、师:(反馈)“牢、亡”这两字我们读课题的时候就写过,伸出手我们再写一遍。注意“牢”上窄下宽。
20、预习学案+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