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镜花缘小说
1、书中对封建制度加于妇女身上的压迫进行了尖锐的抨击。特别是第三十三回女儿国中,所有中国封建社会男子加给妇女的种种酷虐待遇,如穿耳、缠足等等,在这里都反过来由女子加之于男子,让男子也尝尝滋味。在第五十一回中,李汝珍还表明了自己反对纳妾的态度。他借一个女子之口说:“若要讨妾,必须替我先讨男妾,我才依哩!”这一观点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确实是相当大胆的。有人说李汝珍是中国最早提出妇女问题的人,他的《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正确的。

2、科新逢圣历,典旷立坤仪。
3、下面一起走进《镜花缘》的世界!
4、潮缴鲲扬鬣,涛掀鳄奋鳍。
5、嘲说工蟾吊,诙谐任蝶欺。
6、唐闺臣给大家说了泣红亭的碑文,众女子对“薄命谁言座上无”和“泣红亭”这三个字有异义,就请师兰言为大家解说一下,师兰言说,几个人的薄命是不能免的,泣红亭的泣字也是着实让人心酸,但是古人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对得起天地君亲就可俯仰无愧,众姊妹也就此进行了议论,不仅提到了左传中所说的。吉凶由人,易经中所说的。
7、抡才萦睿虑,制序费宸思。
8、李汝珍是清代出名小说家。少年时师从凌廷堪(约1755―1809)学习古代礼制、乐律、历算、疆域沿革,李汝珍对疆域沿革特别感兴趣。中年以后,他感到谋官无望,潜心钻研学问。自1795年起到1815年,用二十年时间写成可与《西游记》、《封神榜》媲美的《镜花缘》一书。
9、不仅如此,在对女性的称扬中,作品还展现了作者更进一步的思考。
10、比如劳民国与智佳国,人们的不同生活习惯和寿命长短之间关系,阐述了伯虑国人对睡觉问题惧怕的原因,旨在告诉人们不必过多忧思。同时用无继国,人们死后120年后活转,重新开始,国中人称死了为“睡觉”,活在世上的人叫“做梦”,用此种假设,来对比思考人的生死问题。
11、帝座咸推后,奎垣(kuíyuán)乃现雌。
12、仕途坎坷的苏东坡,想必也是看透了世事的繁华如梦,才会站在赤壁的残垣断壁上高呼:“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3、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赴京赶考,中得探花。此时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有奸人陷害唐敖说他与徐敬业有结拜之交,被革去功名,降为秀才。唐敖对仕途感到灰心丧气,便随妻兄林之洋出海经商、游历。
14、1726年的英国,出版了一部非常有趣的作品——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成为世界经典。作品中描述的“大人国”“小人国”深深地感染一代代读者。
15、谦虚都是行走世间的利器
16、公主道:“蜡梅本系冬花,此时得了雪气滋润,所以大放。至别的花卉,开放各有其时。此刻离春令虽近,天气甚寒,焉能都开呢?”武后道:“各花都是一样草木,蜡梅既不畏寒,与朕陶情,别的花卉自然也都讨朕欢喜。古人云:‘圣天子百灵相助。’我以妇人而登大宝,自古能有几人?将来真可上得《无双谱》的。此时朕又岂止百灵相助,这些花卉小事,安有不遂朕心所欲?即便朕要挽回造化,命他百花齐放,他又焉能违拗?你们且随朕去,只怕园内各花早已伺候开了。”公主再三谏阻,武后那里肯听,随即乘辇,命公主、上官婉儿同去赏花。
17、踏波生剖蚌,跨浪直剸骊。
18、《镜花缘》插画,图源站酷:刘明de画画本子
19、第三部分从后五十回开始,武则天开试女科,录取天下才女。唐闺臣等百名才女进京赴试,于宗伯府上展开宴会。小说最后写唐功臣后代举义兵勤王反周,攻克酒色财气四关,斩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于城下,天下复归李唐,中宗继位。
20、A、若选择大地为参照物,则水井应是静止的;故A错误,B正确;C、人之所以看到“井”会被“吹到篱笆外去”,说明说这句话的人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篱笆墙被风从井的一边吹到了另一边,如果以篱笆墙为参照物的话,会觉得是井从篱笆墙内跑到了篱笆墙的外面,所以选择的参照物应该是篱笆墙.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
二、镜花缘小说
1、秾妍鍾丽质,姽婳产边陲。
2、书中的“女儿国”部分,被胡适认为是全书最精彩的地方。因为这部分讲述了“要用文学的技术,诙谐的风味,极力描写女子所受的不平等的、残酷的,不人道的待遇。”甚至还说:“这个女儿国是李汝珍理想中给世间女子出气伸冤的城邦。”
3、《镜花缘》清代百回长篇小说,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辉璀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
4、《镜花缘》写唐武则天当政之后,诏令百花在冬天开放。众花神被迫遵令而被上天所谴,谪于人间。为首的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赴考得中探花,却被人告发与叛臣徐敬业结拜而被黜革。唐敖因此看破红尘,随妻兄林之洋和舵工多九公出海经商游历,经过四十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和社会景象,搭救结识了一些由花神转世的少女。后半部则写开武则天开科考试,由花神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全部考中。她们多次举行庆贺宴会,弹琴赋诗,行令论文,谈学论艺,显示各自的才学。末尾则叙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儿子起兵讨伐武则天,在仙人帮助下,打败了武氏兄弟设下的酒色财气四大迷魂阵,从而使唐中宗复位。
5、(图:《镜花缘》,李汝珍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8月版)
6、穿胸国,其人行为不正,渐渐心离本位,故胸前一大洞;
7、唐敖是百花仙子入凡尘后的父亲,科举不举的中年书生,官场失意后立志修仙。
8、寿阳梅碎骨,姑射镞攒肌。
9、秉烛从容劫,怀笺瞬息驰。
10、就在这样一个充满高压和苦闷的黑暗年代里,一些知识分子已具有初步的民主思想,李汝珍正是其中卓具才识的一个。《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有李汝珍的小传:
11、武后自从上林苑回宫,睡到黎明,宿酒已消,猛然想起昨日写诏之事,连忙起来,心内着实懊悔。酒后举动过于孟浪,倘群花竟不开放,将来传扬出去,这场羞愧如何遮掩?正在寻思,早有上林苑、群芳圃司花太监来报,各处群花大放。武后这一喜非同小可,登时把公主宣来,用过早膳,齐到上林苑。只见满园青翠萦目,红紫迎人,真是锦绣乾坤,花花世界。天时甚觉和暖,池沼都已解冻,陡然变成初春光景。正是:
12、全书可分为两部分,前五十四写主人公唐敖科举落弟,心存失落忧郁之感,既跟随妻弟林之洋出游海外,在船工多九公的导游之下,遍观海外四十多个国家的奇人异事,后入小蓬莱求仙不返。花神之首百花仙下凡托生为唐敖之女名小山。唐小山思父心切,就出海寻找,在小蓬莱意外得到“天书”一卷。后五十四写武则天首开女试,遭贬的百花之神皆及第,又在人间重聚。
13、众才女相聚“红文宴”,弹琴赋诗、论学说艺,各显其能。
14、在女儿国中,作者又提出女子的参政权。
15、以下数字为章回数,以此标记各专业所出现的章节。
16、武则天被尊为太后,她又下诏,来岁仍开女科,并命前科百名才女重赴“红文宴”。
17、《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李汝珍花了10年心血才完成的。《镜花缘》一书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18、这部小说里的世界,不是镜中花,水中月,是我们的生活,值得我们反思。
19、因此,我们无法单从小说艺术水准来看待此书,作者创作此部小说时,或许重点确实不在于记录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只是为我们开了一部小说形式的科普读物。过于诃责小说的艺术得失未免背离作者原意。
20、三人一路边做生意边游历。经历了很多奇幻地方和事物。
三、镜花缘小说简介
1、孝仪中学九年级(1)班李凤丽
2、这一点,在小说后五十回,表现更明显,完全小说外衣包裹下的学术论文,并且学术讨论范围覆盖很广。
3、俗话说:“言多必失!”
4、以下数字为章回数,以此标记游历的国家和风物出现章节。
5、耸身腾美侠,妙手吓纤儿。
6、紫芝受宝云的拜托去照应客人,他先到了双陆那桌,听了戴琼英讲,古人设计双陆就是劝人手足和睦的。又到了花湖那一桌,看到了廉锦枫等人在玩牌,尔后,又到了十湖桌旁听他们彼此说笑,再去看玩象棋的那几个人,还即兴编了小笑话,让大家笑声不断。
7、《镜花缘》的域外诸国,也充斥着不少肉体上变形的“人类”,这些变形人往往带出人性之劣。如写穿胸国人胸都穿通,只因他们行为不正,渐渐心离本位,胸无主宰。小人国里人最寡情,满口说的都是相反的话。作者用漫画式的手法,既是一幅幅活生生的人物社会相,又是对当时这种世态人情的讽喻和批判。
8、《格列佛游记》与《镜花缘》:所有的奇幻作品,都藏着不能说的现实
9、小读者们,你们喜欢《镜花缘》这本书吗?
10、《镜花缘》若出在当时,定会改变一些人的观点。这本书中,各种珍鸟奇草,各国的风俗习惯吸引力极大,但其中着重表现对女子的尊重,值得一读。在生活中,我们应学习‘黑齿国’人的好学上进,学习‘君子国’人的谦让有礼;同时杜绝‘淑土国’人的酸腐吝啬,‘无肠国’人的贪婪刻薄。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向上。
11、《镜花缘》清代李汝珍所作一部长篇神魔小说。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12、然而,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会变成一个巴掌,打在脸上或者手上。
13、写罢,分付太监拿去用了御宝,即发上林苑张挂,并命御膳房明早预备赏花酒宴。公主同上官婉儿听了,都不觉暗笑。武后酒醉难支,即带众人乘辇回宫。太监遵旨把金笺用了御宝,张挂上林苑内。
14、从故事中我们也发现章回小说每回开头以“话说”“且说”等起叙,每回末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收束语,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那么这个故事承得又是哪些内容?故事中提到的“武后心中忽然动了一动,倒像触起从前一件事来,再四寻思,却又无从捉摸”,这触起的究竟是从前的什么事呢?牡丹仙子最后有没有赶来呢?那个与麻姑仙子下棋误事的百花仙子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呢?如果,你也想探个究竟,就且捧书细阅,答案悉在书中静候呢!咱们下回见!
15、盘走珠勤拨,筹量算傎持。
16、镜花缘作者是清代出名小说家李汝珍(1763-1830年)《镜花缘》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辉璀灿、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李汝珍以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烂的天轮彩图。镜花缘共一百回,它的背景故事,交错着唐代武则天女皇的事迹,百花仙子的谴降人间,及秀才唐敖在海外遇的奇人怪事……种种经历写成。小说中,不得志的主角——唐敖——随着大舅子遍游海外诸国,其中到处所见都是奇风异俗,甚有劝世意义又富奇想,读来轻松风趣,使人能领略作者的用心。
17、一部《镜花缘》,让我看遍了人生百态,洞悉了当时的社会,也领略到了作者思想的深度。可以说这部作品是一部很精彩的值得阅读的小说,当然,作者的思想也有其消极一面,比如对女儿国的描写,过于突出了女权,而忽视了男女平等,但在当时那个时代中,其思想已经非常较新了,因此我们不能拿现在的眼光去评价它。
18、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有一个“百官行述”的桥段,“百官行述”掌握在八爷党下面的任伯安手里,任伯安以此为挟,引发很多故事,最后被血洗江夏。
19、《镜花缘》是由亦舒编写的一本穿越幻想小说。穿越幻想小说,讲述未来人从2083年,穿越回过去的幻想故事。
20、话说武后赏雪心欢、趁着酒兴,又同上官婉儿赌酒吟诗。上官婉儿每做雪兆丰年诗一首,武后即饮一杯。起初是一首诗一杯酒,后来从两首诗一杯酒,慢慢加到十首诗一杯酒。上官婉儿刚把诗机做的略略活了,诗兴还未一分,武后酒已十分。正饮得高兴,只觉阵阵清香扑鼻,武后朝外一望,原来庭前有几株蜡梅开了。不觉赞道:“这样寒天,腊梅忽然大放,岂非知朕饮酒,特来助兴?如此殷勤,自应懋赏!”分付挂红、赏。宫娥答应,登时俱挂红绫、。武后醉眼曚昽,又分付宫人道:“此地蜡梅既来伺候,想来园中各花,素知朕有爱花之癖,自然也都大放,较快备辇,朕同公主往群芳圃、上林苑赏花去。”众宫娥只得答应,传旨备辇。
四、镜花缘小说白话文
1、时代在变,生活在变,但美好的道德品格不会变,坚持自己的做人做事原则,游刃有余地行走时间,人生才会更从容。
2、鲁迅,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朝花夕拾》《故乡》《阿Q正传》。都是他的得意之作,他将自己的毕生都奉献给了中国文学,奉献给了自己的青春。他逝后,身边仍放着一本未完成的译著。
3、唐入小蓬莱山寻父不返,此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又起兵反周,攻破长安城外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关,拥立中宗复位,武则天仍被尊为“大圣皇帝”,她又下诏,仍开女科,并命前科百名才女重赴“红文宴”。《镜花缘》清代李汝珍所作的长篇小说,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4、唐对仕途灰心丧气,便随妻兄林之洋及舵公多九公一起出海游历。他们路经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结识了由十名花仙转世的女子。
5、潜搜嗟未遇,结伴感忘疲。
6、当然《镜花缘》也有不少落后陈腐的东西,主要是它对于封建制度的批判并不彻底,作者思想的核心依然是儒家思想。他仍把“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看做是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始终把求取功名和成仙得道当做人生较高追求目标。作品虽然写了一百位才女,在社会上也有一些活动,但归宿还是“镜花缘”“水月村”,终归于空虚。总之,《镜花缘》的局限性表现在作者并不能勇往直前地描绘出一个真正新的社会远景,而只是用了迂腐贫乏的想象来表达自己模糊的理想。这原因,从时代上说,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前的《镜花缘》不可能超越国内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的限度;而从作者方面来说,受封建士大夫教养和处在乾嘉文化氛围中的李汝珍在思想上自有他软弱和落后的一面。
7、他日投簪去,凭谁仗剑随?
8、朦胧嫌月姊,跋扈逞风姨。
9、学无止境,更不分男女。谦虚之人,总能让自己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成就更好的自己。一如苏格拉底所说:“我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
10、小人国的人不到一尺,寡情而无信;
11、瑟瑟葩俱发,萎萋蕊易萎。
12、含羞撕片叶,角胜夺枯萁。
13、其人形体面貌与人无异,惟耳垂至腰,行路时两手捧耳而行。虽是长耳,却从无寿享古稀之人。
14、倦每嗤休矣,哇恒鄙出而。
15、邃谷馨弥洁,层崖影自垂。
16、誓死捍卫尊严,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宁肯自刎乌江,也不愿渡江而去,东山再起。或许,他只是“无颜愧对”曾经对他信任有加的江东父老乡亲,或许,他已经厌倦了东奔西跑的征战生活,亦或许,他已经失去了“再来一次”的自信和勇气……但,不管怎样,他在自刎的乌江边留下了千古的佳话,也算是成就了自己不算圆满的人生。
17、看百花仙子说出这样的狠话之后,嫦娥也便无话可说了,事情到此结束了,大家继续向王母娘娘恭贺生辰。
18、他们家的墙是篱笆墙,实际上是风把篱笆吹离了原来的位置,以井为参照物,篱笆越过了井口,但是相对于篱笆而言,即以篱笆为参照物,井就“运动”到篱笆外去了。
19、看透生死,便能看透名利。
20、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苞苴盛行的现实社会。
五、镜花缘小说txt免费下载
1、嘉庆年间出现的《镜花缘》是继《红楼梦》之后比较出色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大约在1818年稍前写成。这时距离《儒林外史》的成书有六十九年,而距《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的排印(程甲本)已有二十七年,同时距鸦片战争的爆发还有二十二年。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规定了《镜花缘》的主要风貌——它的出色的所在和局限性。
2、作为中国最早提出女性问题的人,李汝珍这部《镜花缘》完全可以看成是一部女性话题的小说。他在书中极力描写了男女应该享受平等的待遇,应该享受平等的教育和选举制度等。
3、唐小山为找寻父亲,与舅父林之洋等再度出海,历经许多磨难,抵达小蓬莱。在镜花岭下收得唐敖书信,命小山改名唐闺臣,返国参加女科,以续后缘。
4、沥诚遥献表,抒捆密缄辞。
5、小说《镜花缘》的结局是:唐入小蓬莱山寻父不返。此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又起兵反周,攻破长安城外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关,拥立中宗复位,武则天仍被尊为“大圣皇帝”,她又下诏,仍开女科,并命前科百名才女重赴“红文宴”。
6、众女子子饭后散步,来到了古桐台,在古桐台上,尧蓂、尧春,舜英,素云,瑶芝五个人她们一起弹琴,那琴声真好听,声清韵雅,山虚水深,五琴齐奏,彩云欲停,师兰言称之为“绝调。尔后,众人又来到了牡丹亭吃点心,牡丹亭的周围开满了牡丹,姚黄魏紫,烂熳争妍,在亭中林书香谢文锦等八个人写了春上。又有燕紫琼和易紫菱手拈冷玉,息气凝神在下棋,真可谓是琴棋书画,风雅无比。
7、《镜花缘》小说里,也有这么一个“百花行述”的故事。情节发生在《镜花缘》第八十九回“阐元机历述新诗,溯旧迹质明往事”。借“长指仙姑”之口,叙述了这一百回的镜花水月之缘。
8、爨致焦桐惜,弦兴改缦悲。
9、成年人的世界里,“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成为很多人恪守的做事原则。所谓的“低调做人”,其实就是保持谦虚的品格,不攀比,不苛责,更不自满。
10、长篇小说。《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11、于是,李汝珍就把题材背景定位于公元690年至705年的“武周”时期。他花了近20年时间,才完成此书。
12、还有重要的一点是《镜花缘》对待女性的态度。
13、多九公是见识颇广的水手。
14、我们用三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会闭嘴。
15、其实,不仅仅只是李汝珍在书中专门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都不缺少才高八斗的女子。
16、林之洋是四处倒卖货物的商人。
17、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镜花缘》这本书的内容。《镜花缘》是由清代出名小说家李汝珍所创作的百回长篇小说,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齐名的作品。作者描绘出了一幅绚丽斑斓的天伦彩图,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整个故事主要描写了百花仙子因女皇武则天在严冬乘醉下诏要百花齐放,被罚贬到人世间,从而在人间发生了一些委婉曲折的故事。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18、在表演暂告一段落之后,嫦娥提议百鸟、百兽歌舞一番,助助兴,百鸟百兽二位大仙不敢懈怠,马上答应,来了一场十分壮观的表演。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这样的表演,比如百花仙子。
19、《镜花缘》一百回,故事是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傧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掀开了帷幕。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在海外三十余国游历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畅谈的情景。同时,维护李氏正统和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自始至终贯穿着整个文章。
20、作者李汝珍是清代出名小说家。少年时师从凌廷堪(约1755―1809)学习古代礼制、乐律、历算、疆域沿革。由于李汝珍对八股文不屑,导致他终生不达,较大的官做过河南县丞,但他学问渊博,并精通音韵,青少年时代就有著作《李氏音鉴》问世。他生性耿直,不阿权贵,不善钻营,始终没有谋到像样的官职。中年以后,他感到谋官无望,潜心钻研学问。自1795年起到1815年,用二十年时间写成可与《西游记》《封神榜》媲美的《镜花缘》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