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节屈原四句诗
1、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2、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九歌·湘君》
3、译:湘夫人降临到北沙洲,望而不见她使我发愁。万物不住摇,秋风吹拂,洞庭湖波涌,落叶纷飞。.
4、黑色幽默,就是指以嘲讽态度来表现社会环境和自我意识之间的互不协调,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的一种文学表现手法。
5、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6、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7、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8、第二节:屈原的贵族身世及写诗歌特长——我爸的钱财和周杰伦的三节棍(折射的是无知者的炫富观和其虚无缥缈的审美取向)。
9、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10、1目极千里兮,伤心悲。——屈原
11、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12、汨罗江畔喊声高,张网催舟难打捞。
13、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14、《屈原塔》苏轼(宋代)
15、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16、屈子幽魂在,世人良善崇。
17、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九歌.国殇》
18、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19、10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20、《端午即事》文天祥(宋代)
二、端午节屈原的诗
1、似曾留语存高远,一吐胸襟视野开。
2、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3、愿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鬼——屈原《楚辞》
4、汨罗江底葬贤良,岁岁端阳说国殇。
5、《端午》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同州端午》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清》樱桃桑椹与营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三首.其一》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6、译:老百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养习以为常。
7、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8、关于用韵,也是这首诗歌当中的一个亮点。通篇押“衣”韵,其中以第4节、第8节最为规矩。
9、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0、1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11、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屈原
12、2)青字缺乏替换,不是失替,失替指单句的246字声排列不协调,这个是大问题,基本原则。追字粘口,更是抒情诗所不该得,语句读来末尾向上飘,无力量,就没有了气势。
13、巧借端阳达我意,心随流水诉衷肠。
14、其实,我们都活在一网情深的世界里,不能独立不能思索,于不自觉的网络鸦片中不断地迷失和麻醉了自己。
15、屈原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zz家。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今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人,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16、18首优美的轻音乐,带给您夏日的清风
17、"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屈原《九歌》"
18、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兮?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兮。——屈原《招魂》
19、渐老偏生多感慨,得闲总叹少坚强。
20、10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屈原
三、端午节的屈原的诗句
1、10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屈原《离骚》
2、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3、酷寒兮已逝,春日光兮惶惶。且张目兮醒起,蕙心以余兮神朗。吾与舞翱兮蕊间,成秋实兮鲜芳。世乐兮灿灿,夫以冬蕴兮复将。
4、我认定为1),最后一句力拔千钧,赫然醒目,浓缩作者所用的精神寄托。无论那种,主题都鲜明,因为刻画的句句都是这个人,最后一句就不再是简单经论化、儒家框架里的人物精神,从而放大为人生的整个层面上,即最后一句不在是屈原一样特征的、屈原为典型代表的炎黄志气和风范,而是整个民族的精神风貌。
5、1)尝试接近性的意译:
6、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7、汨水起愁音,千古难禁。孤舟轻棹颂忠心.一曲离骚歌醒世,宠佞谁参?
8、经典轻音乐:《卡萨布兰卡》最深情的怀念
9、屈原的精神遗产爱国主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浪漫主义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10、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11、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12、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13、译:江水如果干净,可以洗我的帽带;江水如果脏了,可以洗我的脚。
14、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15、《湘君》既是一首祭歌,又是一首极美妙的抒情诗。它与后面的《湘夫人》《山鬼》《河伯》一样,在艺术表现上均采用了“代拟”方式。对于民间的祭祀活动,屈原当然是熟悉的。但祭祀背景的展现,迎神情节的构思,迎神巫者在特定场景中的情感表现,实皆出于诗人设身处地的虚拟。屈原以丰富的想象力,将对湘君的“望祀”活动,展开在沅湘、洞庭那横贯数百里的广阔空间,通过“望夫君兮未来”“驾飞龙兮北征”“横大江兮扬灵”等曲折情节的构思,代为迎神巫者抒发“久待”中的焦虑,“远迎”中的虔诚和失望,以及“不遇”神灵的哀怨之情。
16、译: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17、保持清白节操,为正直的信仰而死,这正是被古代圣贤所看重推许的。
18、黄钟,有3种主要解释,君王、帝王;音律,帝王、国家之乐,这里取一个。
19、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20、薄暮雷电,何以忧?厥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爰何云?荆勋作师,夫何长?悟过改更,我又何言?——屈原《天问》
四、屈原的端午节诗四句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3、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4、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渔父》
5、“思公子兮未敢言”写得颇为微妙:女主人公的怀思,本有千言万语埋藏心头,但要启齿倾吐,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所谓“未敢”,不是不敢,实在是难于为言呢。令人伤心的是,无论女主人公走到哪里,见到的依然只是浩渺烟波、“潺湲”流水,何尝有湘夫人的倩影!
6、老百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养习以为常。即使我被肢解也不变我的思想,又怎能挫败我远大志向。
7、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8、愿岁并谢,与长友兮。——屈原《楚辞》
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10、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11、“存仿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周围的事物似乎看不见了,可思潮的翻滚却剧烈得犹如沸汤。这诚如李白所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诗人的忧伤太深太久,冤结得太实太厚,想排遣也没有法子,只好强按珮衽,怅怅然、惘惘然继续前行。岁将尽,命将终,蘅枯离,芬芳消竭,而诗人的思心却不可改变。诗人宁肯投江以结束此哀。
12、有事找度娘,丧失的不仅是诗人的思维,丧失的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丧失的更是整个世界。
13、1世人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
14、作者安排的骨架太大,太明,受到了网络文学的影响,极尽铺陈造势,读者进去难有作为,震晕了,进而失去了欣赏的心境,好比习惯化的成联。
15、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楚辞》
16、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17、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8、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备之不立。
19、由于历史发展及世俗眼光等种种原因,端午文化中所蕴含的真善美因子,无一例外地被无知的人误解,甚至被曲解。如今,我们引以为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剩下吃吃喝喝,打打闹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0、屈子精神诚不朽,骚风犹劲千秋后。万国衣冠齐拜叩。魂归否?楚天晴旭无苍狗。
五、端午节的诗句屈原
1、山中人兮芳杜若。——屈原《九歌》
2、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5、鸟飞反故乡,孤死必首丘——屈原
6、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7、1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屈原《离骚》
8、屈原是春秋楚怀王时期的一位爱国贤臣,屈原力主联齐抗秦,后遭秦国“特务”张仪,的离间、收买。楚怀王听信了皇后郑袖的馋言被贬去职位,流放到沅、湘流域。后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9、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10、第四节:屈原死前的容颜威仪——如今的姐姐露脐(折射的是眼目色相的肉欲观)。
11、(13)远去西方投西皇。168至185共18行;
12、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13、6)“德比舜尧耀汨江”,是个不足,读来不什么通顺,首先是舜字该论为平,这个句式是15不论的。再者,作者对舜尧的引用模糊了,舜尧善于治理,知人善用,恰恰是屈原所希望的,但不是屈原所具备的。这里我们可以马虎地认为舜尧的德操比较好,因为是圣人,实际上未必,尽管有孝顺的成分在里面支撑,此二人深究起来未必如此。为何引申史学几句,为下面的词。
14、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5、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16、结构新奇,首尾反问相称,在浓重的含蓄中逐渐蔓延思想;线条刚直遒劲,触及思想的深层次,感染力强;暗起托物比兴(蕙草春兰、杜衡芳芷),承接自然(叶枯花谢、质变香残),保持了结构的稳定;景物对照人物转,为推开一层转或递进式前行转,结尾用问便是自然,可以承载更厚重的思想寄托,这既是习惯所成,也是安排所就。
17、河伯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灵何惟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屈原《楚辞》
18、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19、国应救民穷,神游玉宇中。
20、根据诗题“己酉端午”可知,此诗作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夏历五月初。诗人在端午节遇到风雨,天气昏暗,看到汨罗江上没有人祭奠屈原,有感而作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