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非子名言
1、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2、(感悟)要做成一件事,有时候需要先打破做成这件事的想法。或者这句话也可以解释成,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考虑让这件事失败的那些因素,只有避免这些失败的因素才能成事。

3、(感悟)出自《韩非子·显学》。这两句大意是:有严厉家长的家庭里没有凶悍暴戾的奴仆,而溺爱子女的慈母却惯坏了不肖的败家子。
4、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5、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
6、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7、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
8、(感悟)出自《韩非子·显学》。这两句大意是:冰块与炭火不能放在一个容器里,严寒与酷暑不能在同一个时间来到。
9、译文:君臣上下以怒对怨,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危机。
10、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11、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1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13、(感悟)自出《韩非子·说难》。这两句大意是:事情由于保守机密而成功,说话不慎、泄露机密会导致失败。
14、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撄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撄人主之鳞,则几矣。
15、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16、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17、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18、《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蜚鸟尽,赶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论衡·定贤》有“高鸟死,良弓戴,狡免得,良犬烹”,和这两句意思相似。
19、《史记》之中,另有几篇,也写到过韩非之死,如《秦始皇本纪》、《六国年表》和《韩世家》,但都是蜻蜓点水,片言只语,不足以构成一种完整的说法,最多只能说明,韩非的确是死于秦人之手
20、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二、二年级下册韩非子名言
1、如果这句话对一个年轻人说,可能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没有经历过人生五味。但是对于一个饱经世事的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说是不言自明的。看过庭前花开花落,望见天上云卷云舒,时间和生活总会让人明白,人生是很简单的。较大的利益是简朴、简单,较大的福气是平安、安定。
2、(解析)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被欲望吞噬永不满足的人,可能一生都会困于烦扰痛苦中,得不到解脱。
3、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如果千乘之君不防范,则必有百乘重臣窥隙候变,从而夺得臣民,改朝换代;如果万乘之君不防范,则必有千乘重臣鼾睡于侧,伺机篡国夺权)。
4、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6、译文:将便宜的东西放在幽静偏僻的地方,及时是曾参、史猷那样的高洁之士也有盗取的嫌疑,将百金悬挂在闹市,即使大盗也不会去抢夺。
7、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8、矜伪不长,盖虚不久。
9、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吹毛而求小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欲速则不达。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华而不实,虚而无用。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一手独拍,虽疾无声。慈母有败子。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凡治天下必因人情。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10、不使自恣,安得移并。
11、(感悟)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篇。冶强指的是国家太平强盛。弱乱就是国家纷乱衰弱。阿就是不公正,偏袒的意思。这两句话的大意是,国家太平强盛得力于法治,国家纷乱贫弱是由于执法的不公正。
12、韩非子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精华言论及著作。
13、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14、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15、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16、《韩非子》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
17、(感悟)自出《韩非子·显学》这几句大意是:听到某种说法,没有用事实进行验证就加以肯定的人,是愚蠢的人;不能够肯定的事情却引来作为依据,是欺世骗人。
18、(感悟)出自《韩非子·功名》。这几句的大意是:一个人右手画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19、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是回忆录式的线性叙事结构。线性依旧可以很好的说明故事的问题,而此处重要的是线性叙事的视角,不同的视角展现出不同的逻辑,得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理解。
20、不思八常想一二。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有些事情由于条件限制,可能我们一辈子的做不好,有些东西一辈子也得不到。这都是正常的。所以,面对这些要释怀。但这不能称为懒人的借口,放下、舍得必须是在经过一番努力和追求之后的觉悟,而非消极的逃避。
三、韩非子名言事情虽小但一定要说到做到
1、译:一个人右手面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2、私行胜,则少公功。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自见之谓明。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4、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5、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不然将适得其反。
6、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7、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8、(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蠡》篇。常可就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zz措施。
9、感悟:韩非子的同学李斯在其出名的《谏逐客书》写道“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和韩非子的话如出一辙,不知道是不是李斯抄袭的韩非子的,呵呵。
10、(解析)如果一个人是因为他人的话才对我友好,那他也一定会因为他人的话来怪罪我。
11、如果实行严刑峻法,那么人人畏法不敢犯事,故可以禁止暴乱,若实行儒家的厚德仁政,人就有恃无恐,则难以制止乱事。对法家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可以批判地继承。
12、山大,不易跨越,但正因为其大,困难多,人们重视,小心谨慎,所以能较为可靠通过。土堆小,易于跨越,但也正困为其小,不成其为困难,引不起人的注意,产生麻痹心理,所以往往反而被绊倒。
13、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14、这两个比喻说明,互相矛盾和敌对的学说,不能兼收并蓄,不能同时用来治理国家。后世形成“冰炭不相容”的成语,用来形容两种事物完全对立,矛盾尖锐,有你无我,不可并存。
15、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6、点上方蓝字关注世界名著每日读,陪你有品位阅读
17、译:火的形状威严可怕,人们害怕不敢接近,因此很少被火烧伤;水的样子绵软柔弱,人们喜欢游泳戏水,因此被淹溺的人很多。
18、是所谓道路以目,国人莫敢言。
19、浅薄而易见,漏泄而无藏,不能通群臣之语者,可亡也。
20、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四、小信诚则韩非子名言
1、恃人不如自恃也,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为人也。
2、就拿“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话来谈谈最近大火的电影——《看不见的客人》。
3、这两句体现了韩非主张变革的进取精神。如果头脑僵化,一味照搬过去的条条框框,而不思变革和创新,那是办不好事情的。
4、卷十七诡使第四十五而敦悫纯信,用心怯言,则谓之窭。守法固,听令审,则谓之愚。敬上畏罪,则谓之怯。言时节,行中适,则谓之不肖。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5、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
6、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
7、(解析)这世上并不存在牢不可破、永恒不变的关系,夫妻更是如此。相爱时就亲近,不爱就疏远。
8、(感悟)出自《韩非子·有度》。这两句大意是:惩罚有罪行的人,不能因是高官显宦而回避;奖赏有功劳的人,不能困是小民百姓而遗忘。
9、韩非用这两句话比喻国家制定的法令要为普通的百姓所懂,那些所谓高深的法令,连聪明的人也不懂,普通的百姓就更不懂了。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有过高的奢望。
10、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
11、(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蠡》篇。大意是:世道不同了,事物改变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
12、(解析)事情由于保守机密而成功,说话不慎、泄露机密会导致失败。俗话说:“勿多言,言多必失。”
13、陈轻货于幽隐,虽曾史可疑也。悬百金于市,虽大盗不取也。
14、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15、希望能帮助到你哈!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商君书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韩非子》
16、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17、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18、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19、“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出自《韩非子·大体》,大意是: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韩非子的同学李斯在其出名的《谏逐客书》写道“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和韩非子的话如出一辙,不知道是不是李斯抄袭的韩非子的。
20、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五、韩非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1、译文:防止奸邪的办法,较好是禁止产生奸邪之心,其次是禁止传播奸邪的言论,再次是禁止奸邪的行为。
2、比喻有所凭藉,事业容易成功。现在可用于比喻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可资凭借的条件越多越完备,事情就越容易做好。
3、过而不听于忠臣,而独行其意,择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4、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5、韩非在这里以用刮骨疗毒方法根治大病作比喻,说明了君主能听进逆耳之言,严于律己,改正错误,就能挽救危亡的国家,换来长治久安的政局。
6、(感悟)自出《韩非子·喻老》。这几句大意是:千丈长的大堤,因蝼蚁的洞而溃决;百尺高的房屋,因烟囱裂缝中迸出的火苗而焚毁。
7、1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2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3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4欲成其事,先败其事。(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5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8、译:因此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老子》说:“能够战胜自我,就叫做强。”
9、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10、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11、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
12、(感悟)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这两句大意是兔子死了,再也用不着猎狗,就把猎狗煮吃了;敌国灭亡了,谋臣再也用不着了,就把谋臣害死。
13、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14、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认为赏罚对官对民都应一样,不论上下贵贱都要一视同仁,该赏就赏,该罚就罚,赏罚得当,公正严明,这样才能取信于民,使百姓乐于奉公守法。
1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16、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没有制度、规则、法治的约束,没有人民的主权、治权,上下一日百战的戏会没完没了地上演)。
17、以目失镜就无法刮脸剃须为喻,说明身失道就不辨是非的道理,强调了立身行道的重要意义。
18、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
19、不知足者之忧,终身不解。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人无有不善——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