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蝉的诗句
1、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是托物咏怀的佳作。诗人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可谓借物咏怀的典型。

2、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3、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4、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
5、《雨霖铃·寒蝉凄切》(北宋·柳永)
6、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早蝉》
7、傍晚夕阳斜照,微风吹过湖面,蝉鸣不歇。夜晚降临,颗颗清露点缀在红莲之上,煞是可爱。稍作停留后便骑马赶赴即将开始的酒宴。
8、细听残韵在,回望旧声迟。
9、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
10、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早蝉白居易微月初三夜,新蝉一声。——六月三日夜闻蝉白居易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闻新蝉赠刘二十八白居易
11、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zz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四卷。
12、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13、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闻蝉》
14、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zz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四卷。
15、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16、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朝饮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在苍茫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它的这一生命规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蝉被带入诗词中成了意蕴丰富的诗歌意象。
17、《蝉》(唐·虞世南)
18、蝉(唐代李商隐诗作),古人有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19、(释义)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20、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二、有关蝉的诗句古诗大全
1、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2、这首诗是诗人身陷囹圄之作,当时他刚升为侍御史不久,却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用典自然,以蝉喻己,语多双关,最后以反问的形式把蝉与己、心与物联系在一起。正是这裂帛一问,才使《在狱咏蝉》这首诗成为唐诗的卓荦名篇,超然于初唐诸多宫体艳诗之上。
3、若问此心嗟叹否,天人不可怨而尤。
4、长榆落照尽,高柳暮蝉吟。——陈子良《夏晚寻于政世置酒赋韵》
5、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儒家私塾学堂
6、槐薰忽送清商怨,依稀正闻还歇.故苑愁深,危弦调苦,前梦蜕痕枯叶.伤情念别.是几度斜阳,几回残月.转眼西风,一襟幽恨向谁说.
7、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8、《蝉赋》(东汉·曹植)(节选)
9、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王昌龄《塞下曲·其一》
1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1、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12、10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唐代:许浑
13、相思蝉几处,偶坐蝶成群。——贾岛《寄贺兰朋吉》
14、夏至初丹,喜有蝉催,向遍桂洲。——屈大均《沁园春·荔枝》
15、每天一首古诗(18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这首诗是诗人泛舟若耶溪(在今绍兴境内)的所见所闻,也寓含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五六句通过蝉、鸟之鸣,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
17、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
18、言告离衿。何以叙怀,临水鸣琴。何以赠言,委顺浮沉。蝉(唐)罗邺才入新秋百感生,就中蝉噪最堪惊。
19、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六月三日夜闻蝉》
20、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三、有关蝉的诗句有哪些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常见的有关蝉的诗句:《蝉》唐雍陶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王沂孙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铜仙铅泪似洗,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漫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3、1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咏蝉/在狱咏蝉》唐代:骆宾王
4、千万考生的语文有效提分平台
5、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白居易《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尚书》
6、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这首词是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通过景物的描写,将凄凉的氛围营造出来。
7、袅袅迎来二月天,阡上农夫说丰年.
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9、唯有河边衰柳树,蝉声相送到扬州。——朱放《乱后经淮阴岸》
10、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秋日闻蝉(宋)陆游断角斜阳触处愁,长亭搔首晚悠悠。
11、秋后的蝉已接近生命尾声,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且夕。
12、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13、蝉鸣蝉鸣,幽畅乎而。肃肃尔庭,远近凉飔。言赴高柳,
14、蝉作者:虞世南垂蕊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芙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
16、“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是出自唐·白居易《宴散》。这两句大意是:残存的暑热被夏蝉的鸣声全部催走,清凉的新秋被南归的鸿雁带了回来。夏去秋来,是自然界的规律,这里却说残暑是蝉鸣声送走的,新秋是被归雁带来的,十分形象而富有感情色彩。可用于表现夏秋之交季节的变换。
17、现在无限的愁绪,就像白云覆盖城市,让人透不过气来。
18、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19、离别之酒请不要推辞,让我们开怀畅饮。入朝为官就像靠近玉炉中的熏香让人心中欢畅,只是至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欢聚一堂。
20、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
四、有关蝉的诗句和表达的情感
1、蝉躲在石楠树茂密的树叶里,在傍晚的时候叫上两三声。
2、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
3、永托于风。未见君子,我心忡忡。既见君子,乐且有融。
4、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5、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6、能催时节凋双鬓,愁到江山听一声。
7、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8、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9、上期答案:B.阳春白雪C.士人
10、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马戴《送僧归金山寺》
11、此处不堪听,萧条千古同。
12、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13、无事门多闭,偏知夏日长。早蝉声寂寞,新竹气清凉。——张籍《夏日闲居》
14、《初秋行圃》(南宋·杨万里)
15、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16、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其中,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
17、7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清代:袁枚
18、我们都知道曹植是曹操之子,其文学造诣非常高,七步成诗的典故人人熟知,谢灵运评价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这篇《蝉赋》是历代诗、赋作品中“蝉”出现最早的、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一篇。曹植以写蝉来感生世,他笔下蝉的命运就是他生世的生动写照。其中佳句尤以这里节选的两句较佳,我记得电视剧《琅琊榜》中朝堂辩论后周老先生与梅长苏长亭相见并问道:“不知足下可知黎兄佩戴此蝉的寓意?”梅长苏就引用了这两句话。
19、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蝉(唐)张乔先秋蝉一悲,长是客行时。
20、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蝉鸣一篇五章(唐)宋华蝉其鸣矣,于彼疏桐。庇影容迹,何所不容。嘒嘒其长,
五、有关蝉的诗句成语
1、斜阳挂高柳,落日淡遥城。
2、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3、农历六月初七的时候,江边树上的蝉开始鸣叫了。
4、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
5、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6、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
7、我听到了蝉在鸣叫,鹊扇动着翅膀的声音。我看到了明月高挂在天空,喜鹊在一支枯树上停留又飞走,在月光明亮的深夜里,树上停留着蝉。我感受到了风轻轻地吹过,万籁俱寂。
8、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9、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
10、本系列我们将带大家通过古代的诗词歌赋,穿越回古代,去看看古时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将看到古人们吟诗作赋、游山玩水、曲水流觞、斗茶焚香、琴棋书画、听歌观曲等有趣场景。
11、无过一杯酒,相劝数开眉。
12、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早蝉》
13、若使秦楼美人见,还应一为拔金钗。蝉(唐)雍陶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14、每天一首古诗(189)|《送友人》
15、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
16、都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以鸣蝉衬托山林的幽静。同时将蝉与其他生物结合在一起描写,显得生动,自然
17、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8、垂緌(ruí)指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诗人将蝉人格化。后两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19、相思夕上松台立,蛩思蝉声满耳秋。——白居易《题李十一东亭》
20、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