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洞庭湖的诗句
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作者简介:陈晨,笔名,四毛,湖南岳阳市人。大专文化,有书法根底和文学天赋。青年诗协会员,岳阳楹联会员。自1978年先后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消息,通讯。本人自认为功底不深,遗传基因占百分之

3、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4、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6、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7、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游洞庭湖五首·其二》,《游洞庭湖五首》是李白来到洞庭湖之后所写的一首组诗,其中一共有五首,今天我们说赏析的是第二首。仔细通读这首古诗,我们就会发现这首古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非常亮眼。
8、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9、猿声湘水静,草色洞庭宽。——贾岛《赴南巴留别苏台知己》
10、我想捡一截断砖扔向泥沙下的汉街就怕惊起一柱白浪枉作千年一叹从资水入湖口上溯雪峰山并非遥远烟雨中的镇江塔梗在老船工的号子中我从未独自划船来过只想把塔影当作一柄桨潮涨潮落在起航处归航
11、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巨大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以看到江上的钓鱼船。这就像江南洞庭湖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
12、诗人刘禹锡在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就写到了君山。前文提到,寄情洞庭山水,描写洞庭湖风光的诗作不在少数。
13、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孟浩然《经七里滩》
14、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15、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16、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17、如果说刘禹锡的这首洞庭湖诗歌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的话,我相信很多人会赞同这一观点的。因为在看似轻描淡写的诗句里,其实蕴含着诗人对洞庭湖风光浪漫唯美的描写,以及诗人寄寓在洞庭湖风光中的那一抹闲情逸致。
18、花的故乡文/四毛招蜂引蝶我不是花不是生长在花的季节寥寥无几的蜂盘旋在空中招蜂引蝶的花不是蜂的故乡来过的都是私奔没有感情基础的土壤打扰了蜂王的心招蜂引蝶的蜜不是天然之作来去几个回合酝酿在风中只甜不蜜的造化谈何纯朴又可歌可敬我愿在土生土长的阳光里还愿蝶恋花的故乡
19、接下来的诗句就是李白的想象了。“耐可乘流直上天”,之前洞庭湖的湖面应该经常有烟雾笼罩,这点点的烟雾就是诗人展开合理想象的基础,但是人可看来可以凭借着烟雾直达天界,去实现天空当中的遨游。
20、一座塔,立于河中,可以镇水
二、洞庭湖的诗句刘禹锡
1、穿城而过的酒肉香到这里是一个站点站直,反省淹没的时光和糊涂在水深处更加明显——每个朝代都有一个清晰的层面一座塔,装着小城人的祈和愿像说不透的一个空瓶灌风、飘雨、接人待物和光影......留下笔立天空的张望和该写点什么的诗情
2、没关系,你们写洞庭湖的秋日,我就写洞庭湖的秋夜。银盘一般的月亮,悬挂在岳阳楼的上空。天上有个月亮,水中有个月亮,哪一个更大?哪一个更圆?“潭面无风镜未磨”,唐朝时候没有玻璃镜,大家用的都是铜镜,磨得越光亮越好。这天上的月亮,就是磨到妥帖的铜镜;这水中的月影,因为有细细波纹荡漾,却像一面等待打磨的镜子。
3、在这首古诗的一开始,诗人点出了当时的季节,也写出了当时湖面的整体印象。“南湖秋水夜无烟”,在这个秋天的时候是来到了洞庭湖当中的南湖,秋风徐来,水波不兴,平摊的后面就像是一道镜子一般,上面也没有烟雾的笼罩。秋高气爽,带着后面当中更体现出水面的平静来。
4、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5、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唐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宋张孝祥《浣溪沙·洞庭》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元卢挚《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元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宋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先秦屈原《九歌·湘夫人》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唐李商隐《荆门西下》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唐方干《题君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唐杜甫《登岳阳楼》
6、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7、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8、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元稹《洞庭湖》
9、诗人用其丰富的想象,将秋月之下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尤其“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湖中的青山比喻成青螺,把湖面比喻成银盘,一白一青,色彩梦幻。如此举重若轻,淡然雅致,这一绝妙雅致的比喻不仅体现了诗人无穷的想象与情思,也体现出了他旷达不凡的气度。
10、小朋友,快来找找洞庭湖在地图的哪儿?
11、诗人眼中的君山与洞庭湖,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相得益彰,就如同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镶嵌在一只錾刻精美的泛着光华的白银盘里,十分惹人喜爱。
12、“和”字也将洞庭湖自然风光的美极尽可能地展现出来,天空中的月面和洞庭湖之间有着遥远的空间和距离,但是月光将两者勾连在一起。
13、美好的事物并不遥远,只要用心去感受,总会感觉到它的存在,因为洞庭湖就在诗人身边。诗人俯仰湖光秋月,远眺洞庭山水,这秋天的夜晚是有多美啊。
14、诗人刘禹锡用未经打磨抛光的铜镜来比喻洞庭湖的湖面,是说洞庭湖风平浪静,安宁温柔,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用来形容月夜下的湖光,真是恰如其分。
1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6、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7、对一座塔的顶礼膜拜,以至有了哀悼的气息
18、第四句中,“遥看”二字一转折,诗人的视线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中抽出,以更广阔的视角看被山围在中间的洞庭,在皓月银辉之下,愈发显得山色青翠,山水浑然一体,远远看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19、比如他笔下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如他笔下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都是精彩之语。而李白来到了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洞庭湖,更写出了水天一色的美景,让我们心生向往。
20、而后三句并非实写,但如此景色让诗人心生顺流上天的愿望,反而更衬托出月下湖景之美。后两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奇思妙想,洞庭湖中月影之美,让诗人都放弃了顺流上天的愿望,已经可谓高妙绝伦!
三、洞庭湖的诗句
1、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2、再来看李白笔下的洞庭湖:
3、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张谓《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4、所以刘禹锡如何巧妙地避开前人用过的体裁和语言,如何别出心裁地展现洞庭湖的风光,就很考验诗人的才情展现和艺术体现了。
5、杜甫的《登岳阳楼》乃是思亲忧国之作,始终对洞庭湖的描绘仅有一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先写湖东与湖南的吴楚地势如裂,后写天地日月浮动在湖水上,意境壮阔,气势极大,相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毫不逊色。而且从整首诗而言,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头重脚轻虎头蛇尾,杜甫的《登岳阳楼》浑然一体,由洞庭之景起兴到思亲忧国之情,深沉博大,更胜一筹。
6、在这一组五首描写洞庭湖月色之美的古诗当中,这一首古诗是最为精彩的。毕竟和在其中,李白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中所勾勒的唐诗境界和美丽的画面感更是让我们心生向往。
7、《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说。
8、为什么说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别开生面,很有特色呢?首先看一下标题和通俗易懂的诗歌内容就可以知道:说明诗人选择的角度是遥望,而且诗人选择的时间是夜晚,这样可以把广阔的洞庭湖风光尽收眼底。
9、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0、刘禹锡感叹道:“啊,这好像一面未经打磨的大镜子啊!”他越看越开心,趁着月色映照,睁大双眼朝远处望去。
11、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12、——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13、历史上的洞庭湖曾经是大淡水湖。因为现代的围湖造田,以及自然的泥沙淤积,洞庭湖面积由较大时的6000平方千米左右,骤减到1983年的2625平方千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洞庭湖被鄱阳湖超过而成为第二大淡水湖。近年来,为了加强洞庭湖泊区域的保护,实行退耕还湖政策。现在天然湖泊面积2625平方千米,蓄洪堤垸和单退堤垸高水还湖扩大湖泊面积1343平方千米,总共3968平方千米。
14、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5、第二句中,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此时的洞庭湖远远望去犹如一面未经打磨抛光的铜镜一样。
1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张谓《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17、滋养浩瀚的子民碧波唤醒禅心朝阳升起身形亦如锦鲤跃跃欲试似跃龙门之三洞庭牌电视机世界上只一台戏曲唱得生动至臻的美只因他有一根好天线
18、我没见过你听说你像笔杆像烟枪像天线像宝剑好像一切正直的都与你有关我想你是听不到赞美的你底下的鲜花会随波逐流而你依然巍然屹立我想你是听得到赞美的你底下的浪涛每天给你掌声而你依然巍然屹立
19、——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洞庭湖寄阎九》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潮连。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千百年来,“八百里洞庭”一年四季那动人的景致、承载着深厚人文记忆的岳阳楼、以及洞庭湖美丽的传说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文人墨客来到这里。
20、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极尽洞庭湖的动态之壮,而李白的“南湖秋水夜无烟”却写尽了洞庭湖的静态之美,让人望尘莫及。李白的另一首《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为同时期的作品,虽未直接描绘洞庭之景,但富有无穷的遐想空间。
四、刘禹锡描写洞庭湖的诗句
1、这一天,刘禹锡出门游玩,一直玩到了晚上。天上的月亮明亮无比,湖面上波光粼粼,天地之间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这时候,一丝微风也没有,湖面安安静静,平平稳稳,没有一点儿波纹。
2、我们通过阅读古典诗词,很容易发现不同的诗人对于不同的景色是有着不同的感悟的。就像苏轼最喜欢在西湖边写景抒情,在杜甫的唐诗当中多有长江的意象一样,李白对于祖国的壮丽山河也有独特的思考和品鉴。
3、在巴陵放眼远望洞庭的秋色,每日可见君山孤零零地飘浮在水上。我和你分别后就像难和神仙相遇一样,怀念的心绪如同这浩瀚的湖水一般悠远深长。
4、前有经典诗句,所以别出心裁地展现洞庭湖的风光,还真是需要匠心独运的,也是很具有挑战性的一项工作,要写得别开生面是十分不易的。
5、这首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6、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7、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8、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9、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1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1、翻译: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12、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他的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zz内容。《竹枝词》、《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是他的代表作。著有《刘梦得文集》。
13、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14、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15、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
16、忆昔与君同贬官,夜渡洞庭看斗柄。——韩愈《寒食日出游》
17、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白居易《轻肥》
18、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19、刘禹锡的《洞庭湖》诗句诗意: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20、(大诗兄说)俗话说得好:春洞庭不如秋洞庭,昼洞庭不如夜洞庭——这句俗话是大诗兄原创的。大家都来洞庭湖,李杜文章在前头,刘禹锡,只恨自己晚生了很多年,这压力山大啊。
五、李白描写洞庭湖的诗句
1、~~~~~~~~~~~~~~~~~~~~~~~~~~
2、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5、《木楼梨花》是一家集诗文、书画、摄影、评论等文艺作品为一体的网络微刊:设想一下,穿越到那个时光,看惯都市的烟花乱,突然素白的面,轻薄的裳,你站在村庄对面的山腰,当你手中的单反拉长镜头,拍到的必是一幅民俗风景画,这幅画没有桃花的妖,更不是牡丹的艳,恰是梨花白!
6、还有一点就是诗人着力描写洞庭湖的湖光和山色,将平静的洞庭湖比喻成白银盘,将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镶嵌在白银盘里的一枚青螺。诗人以一个收放自如、别出心裁的比喻,将洞庭美景呈现在人们眼前,非常具有艺术表现力。
7、云梦洞庭有莲花摇曳芦苇青青斗笠蓑衣渔翁小船轻行笑湖中的古塔象姜太公竖起的一根浮筒牵着渔线悠然百年不沉……
8、文赋有《岳阳楼记》,诗词更是数不胜数,今天咱们就来欣赏几首写在洞庭湖和岳阳楼的经典唐诗,一首便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10、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11、《望洞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12、在秋月皎洁、秋空明净的夜晚,洞庭湖以唯美的、浪漫的迷人身姿呈现在诗人眼前,这让诗人得到了美好的身心体验。
13、登高复送远,惆怅洞庭秋。——刘长卿《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
14、当古人背扛肩挑把你筑得高高总祈愿你能镇住苍龙镇住惊涛可你总是一味地一味地好逸恶劳与头顶的流云耳鬓厮磨与脚下的波涛打情骂俏你哪曾管过苍生的死活黎民的哀号也不曾镇住肆虐的洪涝凶残的狂飙
15、既然没有雾气,那还是老老实实的待着湖面上泛舟夜游吧。不过这和面上的月色,实在是太美了。没有风,没有烟雾,月华如水,全部呈现在湖面之中。就像是月光全部在湖水当中溶解,又像是着湖面纯粹是月华如水带给这平凡世界的馈赠。
16、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辛弃疾《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
17、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所描绘的与李白《游洞庭五首·其二》一样,也是秋夜月色下的洞庭湖之景。李白的诗句写景浓缩,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并结合自己的奇思妙想来衬托出洞庭月色之美,而刘禹锡这首诗则如工笔作画,描绘出一幅细腻的洞庭月下山水图。
18、有一年秋天,诗人刘禹锡赴和州担任刺史,途中经过洞庭湖,瞬间被洞庭湖美丽精致的景色所折服,于是写下了一首《望洞庭》,以表达自己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今天,洞庭湖依然是个热门的旅游景点,作为风景名胜区,洞庭湖千百年来依旧保留、延续着它生动的景致,给人们无限的美的享受。
19、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0、不知过了多少年巴陵城的坡度还是向洞庭湖倾斜候鸟的羽毛扇动老屋的灰尘吸允了滋润湖水的花絮人们倾注,求绝网放生挽留洞庭湖的碧波荡漾还没出生正在酝酿的青春洞庭南路的余辉未尽时刻衬托古董的效应古街,凭票入场大型载重车不许入内新人,凭票入场手握乾隆的手笔吕洞宾,凭票入场三醉岳阳人不识的风采新街,凭票入场朗吟飞过洞庭湖的神韵牵手慈氏塔贴近岳阳楼的心脏,心里的碧波正在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