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金陵渡
1、“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也格外撩人思绪,这到底是星光,还是渔火,还是灯火?这种缈远而朦胧的意象与斜月、夜江等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显得潇洒空灵。谢谢

2、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
3、《题金陵渡》(晚唐·张祜·七绝)
4、《题金陵渡》全诗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5、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6、高峰:览一诗文品牌创始人、发起人
7、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
8、扬桴上陇坂,勒骑下平原。——出自唐·虞世南《出塞》
9、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处。
10、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当时寄居之地。
11、《题金陵渡》作者:张祜。张祜(hù)(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12、"一宿行人自可愁"——宿:sù,过夜。一个夜宿的旅客(指作者自己),一夜不能入眠,心中自有无穷无尽的乡愁。
13、tíjīnlíngdù
14、⑷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
15、此诗前两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全诗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16、⑶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
17、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宁静之至。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情景如在目前。
18、这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很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19、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20、作者:张祜(原文)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注释)金陵:南京。津渡:渡口。瓜州:今江苏邗江县南边。(译文)在镇江附近金陵渡口的小山楼,我一夜不能入眠心中自有忧愁。月光西斜的时候江潮刚刚退落,隔岸几点星火闪烁可能是瓜州?(白话译文)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赏析)诗写偶见的江上清丽夜色。首句点题,次句抒发感慨;四句写因怀愁而难眠,推窗远望,斜月朦胧,江潮初落,隔江瓜州,星火闪烁。全诗画面清丽宜人,但却难免有孤寂之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作者至京求官不遂
二、题金陵渡古诗带拼音
1、古风泊客┃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2、「览一诗文」目标是创造具有人文内涵、教育意义的全新人文诗意生活方式。
3、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4、先从左边的台阶下去,然后向下方走,在左边高地的台阶下去后向左走,穿过一条头顶上有一石桥的走道后向左走,在台阶上上去后从另一台阶下去一直向前走,在有一记录点的地方向前走,即可引发剧情。另外,大渡口迷宫中有许多宝物,注意收集,在收集过程中要随时返回到叉路的起点。收起
5、jīnlíngjīndùxiǎoshānlóu,yīsùxíngrénzìkěchóu。
6、⑴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非指南京。
7、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wy会会长,龙世文化集团董事长。
8、题金陵渡作者: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译文注释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9、“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所以,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连。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迹,显得浑然。
10、此诗前两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
11、“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
12、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对岸为镇江市。
13、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
14、《唐诗鉴赏辞典》是国内文艺类鉴赏辞典的发轫制作。它的融文学赏析和工具书于一体的编写体例,已成为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的固有模式。《唐诗鉴赏辞典》一版于1983年出版,是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的一部。2013年的新一版《唐诗鉴赏辞典》共收唐代190多位诗人诗作1100余篇,由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古典文学专家撰写赏析文章。所收唐诗作品面广,各种艺术流派的诗篇兼收并蓄,较多方位地展现了唐诗绚丽多彩的艺术风姿。全书约190万字。另配有唐代诗人年表、唐诗书目、诗体诗律等多种附录,是文学爱好者的较好选择读物。
15、蝉声静空馆,雨色隔秋原。——出自唐·郎士元《送钱拾遗归兼寄刘校书》
16、《题金陵渡》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客愁杰作,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前两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全诗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17、“金陵津渡小山楼”,此“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首句点题,轻灵妥贴。
18、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19、“金陵津渡小山楼”,首句点题,轻灵妥贴。“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毫不费力。“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这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极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20、《江南文脉》诗词篇01张继《枫桥夜泊》
三、题金陵渡张祜拼音翻译
1、张祜: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译文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注释⑴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⑵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处。⑶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⑷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⑸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2、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出自唐·雍陶《晴诗》
3、“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伫立在小山楼上眺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好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这清楚地描述了行人那一宿羁愁旅意不曾成寐的情形。所以,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通。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痕,显得那么浑成无迹。
4、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非指南京。
5、「览一诗文」是以古代诗词为起点和纽带,连接人的诗意生活平台与人文艺术平台。以诗朗诵这种全新方式,连接过去,让古诗词进入大众视野和日常生活,为中国的大众打造和提供兼有“知识、审美和情感”三位一体的诗意生活内容与服务平台。
6、瓜洲: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7、(注释)金陵渡: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过江的渡口。唐时润州亦称金陵。津:菠水的地方。小山楼:张祜寄宿处。
8、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9、题金陵渡的作者叫张祜(zhānghù)。《题金陵渡》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客愁杰作,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前两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全诗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夜晚宿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远处几点星火闪烁的地方便是瓜洲。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
10、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出自唐·皇甫冉《登山歌》
11、⑵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当时寄居之地。
12、“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伫立在小山楼上眺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
13、题金陵渡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注)金陵津渡:指今江苏镇江的西津渡。瓜州:在江苏省刊江县南。(简析)羁旅、山楼、斜月、夜潮,加上两三星火,极具萧瑟清冷的意味,充盈着无穷的愁绪。张祜(约782~约852),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其诗或感伤时世,或歌咏从军,以乐府宫词著称。其宫词写宫女幽怨之情,有感而发,平易自然而不流于浅俗。年代:中唐。
14、cháoluòyèjiāngxiéyuèlǐ,liǎngsānxīnghuǒshìguāzhōu。
15、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
16、这首诗前两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全诗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17、这是张祜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
18、夜晚宿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19、(晚唐·张祜·七言绝句)
20、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
四、题金陵渡张祜读音
1、唐代诗人张祜曾经夜宿小山楼留下诗作题金陵渡。
2、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远处几点星火闪烁的地方便是瓜洲。
3、⑸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4、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脱口而出:“两三星火是瓜州。”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试看“两三星火”,用笔何其潇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
5、(解释)金陵渡口,静静的一座小楼,夜宿的远行人,孤独的乡愁;月亮西沉的时候,江潮已经退尽,火光点点闪烁,照亮的是对岸的瓜州。
6、那是什么地方?诗人用“是瓜洲”三字作了回答。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字还包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神情。
7、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表达了诗人孤独的羁旅愁思《题金陵渡》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客愁杰作,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前两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全诗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8、也想记录并分享你的精彩诵读吗?
9、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随口吟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试看“两三星火”,用笔何其萧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个地方“是瓜洲”。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字还蕴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情调。
10、《江南文脉》诗词篇02杜牧《江南春》
11、唐诗三百首|集灵台二首
12、览一诵读达人俱乐部持续招募中
13、全文: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14、参加览一诵读达人俱乐部+获取免费线下诗友会入场券
15、“金陵津渡小山楼”,此“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首句点题,开门见山。“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轻灵妥贴,“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这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很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16、“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轻灵妥贴,“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
17、⑸瓜洲: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区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18、日影元中合自然,奔雷走电入中原。——出自唐·吕岩《七言》
19、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
20、(解析)此诗写诗人的旅夜愁怀。
五、题金陵渡拼音版朗读
1、译文夜晚宿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远处几点星火闪烁的地方便是瓜洲。原文张祜〔唐代〕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赏析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2、题金陵渡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客愁杰作,入选《唐诗三百首》。全诗为: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3、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4、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5、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全诗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6、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原文如下:《题金陵渡》唐代:张祜译文:赏析: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随口吟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试看“两三星火”,用笔何其萧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个地方“是瓜洲”。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字还蕴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情调。
7、“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毫不费力。“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
8、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9、《题金陵渡》的诗意是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10、漆黑的夜江之上,诗人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是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透露出行人一宿不成寐的信息。
11、《题金陵渡》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客愁杰作。
12、《题金陵渡》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客愁杰作,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前两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情;
13、山楼”,此“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
14、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15、题金陵渡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注)金陵津渡:指今江苏镇江的西津渡。瓜州:在江苏省刊江县南。(简析)羁旅、山楼、斜月、夜潮,加上两三星火,极具萧瑟清冷的意味,充盈着无穷的愁绪。张祜(约782~约852),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其诗或感伤时世,或歌咏从军,以乐府宫词著称。其宫词写宫女幽怨之情,有感而发,平易自然而不流于浅俗。年代:中唐。
16、⑵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处。
17、tíjīnlíngdù题金陵渡jīnlíngjīndùxiǎoshānlóu,yīsùxíngrénzìkěchóu。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cháoluòyèjiāngxiéyuèlǐ,liǎngsānxīnghuǒshìguāzhōu。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18、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19、这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极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20、全诗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