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城子秦观
1、⑵“南来”句:此句仿南朝陈江总《东飞伯劳歌》“南非无却北飞鸿”句意,借喻久别重逢的友人。
2、世上欢愉无限只是难存朱颜
3、又牵我缕缕情丝斩不断世俗之见
4、译文我们就像从南飞来的燕子与向北而归的鸿雁,偶尔相逢,带着凄惨悲愁的面容。想当年都是黑发红颜,而此时重见却是两个衰朽的老翁。分别后世事悠悠您就不用问了,无限的事情,都在不言中。面前的珍珠美酒滴滴红,不用行色匆匆,尽管把酒斟满在金钟。这一阵饮酒之后,我们又要像落花流水一样各奔西东。以后的相聚不知道又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见江面烟雾腾腾,暮云叠叠重重。

5、⑹金钟:酒杯之美称。钟,酒器。
6、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7、实的是没有你要找的江城子,你看看这些如何?
8、⑶离忧:离别的忧思;离人的忧伤。
9、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10、淮海此词上片写由见春柔绿柳,勾起离忧,接以回忆当时之事,而感叹人事已非,水流依旧。表现了作者因物神伤感叹物是人非,韶光易逝的无奈而凄迷的心绪!两词都以比喻的手法以实物描抹虚的愁。而淮海此词结句又略有不同,他用双层比喻更把春水比作泪,水流不尽缘愁不尽。水泪互拟颇有小山《留春令》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的味道
11、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
12、过片“韶华”句为议论,道破人生真理,此理虽为常理常情,但由词人体味人生后道出则有极哀切的意蕴。“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这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才是“恨悠悠”的原因。此悠悠长恨,当然将词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伤感融注其间了。“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流”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13、厚道之人必是正直之人,他们有一套明确而且牢固的价值观,在小事大事面前都能作出合乎人情道理的判断。正直之人,遇事不会单纯根据利益作出判断,而是反复观察自己的良心,什么是可以容忍的,什么是不能原谅的。他们明辨是非,心中有一条界线,心头有一把尺子。一旦越过了这条界线,他们就马上警觉起来,采取行动维护自己的是非观。
14、⑸小槽:古时制酒器中的一个部件,酒由此缓缓流出。春酒:冬酿春熟之酒;亦称春酿秋冬始熟之酒。
15、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有才名,研习经史,喜读兵书。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游苏轼之门,人称“苏门四学士”。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及第。存《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词属婉约派,内容多写男女情爱,颇多伤感之作。词存九十首。
16、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释义: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小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在独自流淌)。
17、河水潺潺冲落我层层波纹
18、第九首:鹧鸪天
19、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20、本词体春物、抒春情,写物境的笔法细腻柔婉,应为秦观所长。词人用虚实相融、情景交合之法,营造出一种空灵缥缈的春情冷境,将破晓寒春之中的迷蒙愁情描摹得深邃而轻灵。
二、江城子秦观阅读答案
1、第六首:虞美人
2、绍圣元年(1094年)春,时值朝局大变、新旧d交替之际,秦观因被贬官而即将离开汴京,故作此词感旧伤怀。词作在追忆往昔盛况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现状的感叹和对前途的担忧。
3、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4、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5、此词抒写别恨,为怀人伤别之作,据词意可知作于某年的一个暮春,当为秦观前期的作品,具体作年难以考证。
6、冰轮峰始露,醉眼赏农庐。
7、厚道者必有厚福。“君子以厚德载物”。厚道之人,能约束自我,海纳百川,以德服人。人们都愿意与厚道之人交往,因为他们能让人感到放心,让人觉得可以信任。但纷繁世界,千人千面,各有品性。怎样看出一个人是厚道呢?如果一个人拥有以下这三种品质,那基本就是一个厚道之人了。
8、(注:嘉山位于河北省曲阳县境内)
9、此词写柳,妙“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全词结构布局极缜密。下片“飞絮落花”印上片“杨柳弄春柔”;“登楼”印“离忧”;“春江都是泪”印“泪难收”;“韶华不为少年留”总提全词命意,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
10、凭留些不系之舟徒增伤悲
11、而我只剩寸寸青丝落尽了尘霜年华逝去褪了颜色
12、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13、这一阵饮酒之后,我们又要像落花流水一样各奔西东。
14、此为少游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恨。
15、⑴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16、第八首:减字木兰花
17、新培椒叶碧,旧理豆秧疏。
18、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19、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秦词运用暗喻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运用了比喻、夸张的表现手法,用春天不断上涨的江水比喻泪水之多,忧愁之多,将抽象的伤感之情描述得具体可感,充分表达出作者无限感伤的情怀。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借春天不断上涨的江水表现泪水之多,忧愁之多,直接表达出作者无限感伤的情怀。
20、此词为少游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恨。感叹时光荏苒,韶华易逝。
三、江城子秦观
1、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2、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止?等到柳絮飘飞、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即使这满江春水都化作眼泪,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3、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元符三年四月,秦观被移诏衡州,苏轼也被获准内迁,这对饱经磨难的师生希望马上见面,共话别情。六月,师生会于康海。此次相会,秦观赋《江城子》以记之。
4、第三首:浣溪沙
5、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诗词文本从《秦观词集》
6、红缨:用红色的丝线或绳子做的装饰,常为帽子。
7、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8、⑹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9、不恨时光翩迁只怨柔情绵绵
10、第四首:踏莎行
11、此词作于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元符三年四月,秦观被移诏衡州,苏轼也被获准内迁,这对饱经磨难的师生希望马上见面,共话别情。六月,师生会于康海。此次相会,秦观赋《江城子》以记之。
12、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
13、——美诗团古诗词篇第五十一首
14、消磨容颜颓唐意志空留下解不开的缠绵
15、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6、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何时才到头?飘飞的柳絮,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即使江水都化作泪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17、⑺烟浪:雾霭苍茫的水面,同“烟波”。
18、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春风拂动,西域的杨柳百般柔美,让人不免想起曾经的温柔,以及无可奈何的离别,继而泪水夺眶,身不由己.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还记得当年在这柳树下为归来的你系上船绳,绿的田野,红的桥,一切都历历在目,可惜再也找不到你的影子.只有这里的水依旧流淌.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年少的人啊,浪费了多少美好时光,只知道无缘无故的哀叹惆怅.在柳絮漫天,花落缤纷的时候,登上高楼远眺,远处的一江春水流淌不息,如果用泪水可以排解忧愁,恐怕我需要流的,不止这一江春水....
19、厚道之人,必定心存善念。
20、茵茵柳叶染出河岸水波斑澜
四、江城子秦观拼音版
1、为了不让你失望,然后关闭答案,我努力自己翻译一下吧,翻译的不好请谅解:)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春风拂动,西域的杨柳百般柔美,让人不免想起曾经的温柔,以及无可奈何的离别,继而泪水夺眶,身不由己.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还记得当年在这柳树下为归来的你系上船绳,绿的田野,红的桥,一切都历历在目,可惜再也找不到你的影子.只有这里的水依旧流淌.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年少的人啊,浪费了多少美好时光,只知道无缘无故的哀叹惆怅.在柳絮漫天,花落缤纷的时候,登上高楼远眺,远处的一江春水流淌不息,如果用泪水可以排解忧愁,恐怕我需要流的,不止这一江春水....
2、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3、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众多,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4、秦观被贬郴州时,作此词以表达谪居寂寞之感,怀乡思归之意。明人沈际飞评此词曰“伤心”,确是表现了此篇感情的特点。从词的内容到词的音调,无不充满了凄苦哀伤的色彩。
5、这里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6、此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主要抒写别恨,为怀人伤别之作,据词意可知作于某年的一个暮春,当为秦观前期的作品。
7、面前的珍珠美酒滴滴红,不用行色匆匆,尽管把酒斟满在金钟。
8、(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出名词人。他的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由于zz上倾向于旧d,被视为元佑d人,绍圣后累遭贬谪。他是宋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他的词在内容上以艳情为主,在艺术表现上既吸取了花间小词和柳永长调的营养,又融入了苏轼所开拓的文人情怀,将从情词中提炼出的悲剧因素与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结合在一起,为婉约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代表作有《鹊桥仙》、《踏莎行》等,并有《淮海集》和《淮海词》传世。
9、春光还是以前的春光,桃花和李花依旧飘香,浅白深红的花争斗着自己新的妆颜。可我伤感那个爱惜花朵的人已经看不到了。我唱一首歌,留下数行的泪。
10、厚道之人,必定做事严谨。
11、(新朋友)可点击上面文章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古诗VS现代诗”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12、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13、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14、这首词是苏轼为悼亡爱妻王弗所作。上阕写实,抒发爱妻逝去后这十年来的相思。下阕由实及虚,回归主题,写作者的梦境。明月照着爱妻的孤坟,她一定也因思念自己而肝肠寸断。苏轼转换立场,写妻子思念丈夫,更反衬出自己悲痛不已、无法自抑的心情。作者虽长于豪放词,却也有情意婉转、哀怨凄沉的婉约词风,此词即为其中集大成者。
15、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
16、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17、晴朗的天气陶醉了外出游玩的少年郎。黄鹂和燕子都肆意地飞舞。车马和行人在大道上往来匆忙。还记得我们在垂柳下相逢,戴着雕刻的玉佩,穿着整齐精致的衣裳。
18、以后的相聚不知道又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见江面烟雾腾腾,暮云叠叠重重。
19、唯恨一副愁肠一往情深罢了
20、(老琴书法●观字悟理)
五、江城子秦观翻译及赏析
1、“西城杨柳弄春柔”写景背后寓含深意,“柳色”常使人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使人想到感春伤别。加之古代“柳”与“留”谐音,又有折柳送别之说,所以,因此本词“杨柳”象征离别之意,依依不舍之感。
2、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意思是西城的杨柳逗弄着春天的柔情,让我想起了离别时的忧伤,眼中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词的开篇便点明题旨,抒发别情。“弄”字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杨柳依依,牵动起词人无限离愁。
3、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宋·秦观
4、良辰美景总是能激发词人的创作热情,也会不自觉地回忆起美好的过往。这首词就是词人在春光烂漫的季节里,出游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5、登楼阁倚雕栏望春花叹流水
6、本词着重摹写思妇哀伤、孤凄的情感状态,词风清丽,而不乏情感的力度。悲苦的情感、细腻的意象,这种风格是秦观词最为常见的特征,也是婉约词最为常见的特征。词人通篇所写,都是愁苦、断尽回肠之辞,且以真切、主观的笔法写出,读之令人动容。
7、日出东山灿烂如许春花落泥来年依旧
8、第十名:画堂春
9、“飞絮”点出了暮春时节,又寓年华易逝,漂泊不定。因此,“杨柳”、“飞絮”在这词中特定的情境中的内涵应为:韶华易逝,伤春伤别,久别怀人之情。
10、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11、碧野茵草萋萋韶华追忆寥寥
12、只待我耗光了情洒尽了泪仍望见雕栏玉砌不曾改
13、“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释义:让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止不住的流)。
14、飞絮即柳絮,既表春景逝去,又表如柳絮一般漂泊无依,离愁别绪。《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此词为抒写暮春别恨之作。上片从“弄春柔”、“系归舟”的杨柳,勾起了对“当日事”的回忆,想起了两人在“碧野朱桥”相会的情景,产生眼前“人不见”的离愁;下片写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悠悠别恨,“便做”三句,表现了离愁的深长。全词于清丽淡雅中,含蕴着凄婉哀伤的情绪。
15、藏锋蓄睿。隐藏起锋芒,低调做人,暗自充实自己。做人切忌锋芒毕露,要懂得藏锋守拙。“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说的是锋芒毕露者的下场。那些为人张狂、锋芒毕露的人,难免会遭人嫉恨,遭人陷害。而善藏锋者能成大器。藏锋蓄睿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锋芒毕露才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16、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7、觅趣嘉山下,夕间秉小锄。
18、西城的杨柳逗弄着春天的柔情,让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止不住的流。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小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在独自流淌。
19、吟作白茶煮,抚琴绿蚁沽。
20、秦观和苏轼这对师生在落难中相会,却没有一丝相逢的喜悦。相向无言,愁容满面,两鬓苍苍。他们或许已经预感到“后会不知何处是”,也许今生无望!所以只有一再劝酒:“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词中弥漫着一股凄凉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