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古诗文鉴赏
1、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2、一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那时的钟声多是作为庆典音乐的体验,带给人们一种欢快、热烈的享受,如《诗经》开篇《关雎》中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4、如:“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踏纱行》贺铸)
5、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准确细腻地描写现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6、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7、古代隐逸诗人很多,陶潜被称为“隐逸之宗”,隋末唐初的王绩自号“东皋子”,唐初的王维、孟浩然进一步丰富了隐逸诗。王维的诗更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8、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9、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0、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zz热情和希望。
11、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1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3、不论贤士达人还是凡夫俗妇,对有生必有死的自然规律总是无能为力的。“亲戚”二句,道破人生真谛。家人亲眷因为跟死者有血缘,有感情,想到死者还会难过悲伤,而那些同自己关系不深的人则早已把死者淡忘,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
14、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张)
15、不着一字尽现风流
16、(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7、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18、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9、⑶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0、(步骤三)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二、古诗文鉴赏题目及答案解析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诗之所有为诗,是有要求和规则的,和现代诗的无下限相比,古诗词对于先做个人是有明确要求的。所以赏析古诗词,首先你得确定它是诗,再确定它是什么诗,然后再具体看内容意境。
3、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赵师秀
5、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6、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7、还有许多诗人都使用过这种具有佛教色彩的钟声意象。像李白的“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听蜀僧弹琴》)
8、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9、“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影孤别离月,衣破道路风。”踌躇满志地看尽了“长安花”,孟郊依然在凄清中苦苦等待。
1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地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11、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13、出色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1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5、24节气古诗词赏析精彩推荐
16、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17、从长安望终南山北景色秀美,远看岭上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18、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19、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20、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
1、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五:《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3、二是写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4、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5、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6、译文:想当年客居他乡,飘零江汉;与你异乡聚首,携手醉还。离别后如浮云飘忽不定,流水岁月,匆匆一晃就已过了十年。今日相见,欢笑融洽的情态一如从前,人已头发稀疏,两鬓斑白了。为何我不与故人同归去?因为淮上风景秀美的秋山。
7、⑴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8、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dao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9、以鸟的自由飞翔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渴望。“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这是生活在司马氏专权年代的嵇康的精神翱翔。
10、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11、再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1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以落花暗示繁华不再、盛世一去不返。
13、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1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较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5、如果你还能表达出来,那么就是一篇较佳的赏析文章了。
16、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17、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18、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19、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20、⑶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四、高考古诗文鉴赏
1、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2、朝雨:早晨下的雨。
3、从其他人分析当中你又多感悟到了什么是最主要的,挖出更深层次的知识,那才是真正的鉴赏。
4、王维的诗中的钟声,多回荡在远离尘嚣的山谷云雾、参天古木之中,传达的是一种隐遁山林、皈依佛门的空寂与恬淡。如“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
5、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6、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8、首先,可以通过诗词所抒意境来赏析。所谓“境”可理解为情景,即诗中所绘景色及所诉之事;所谓“意”则是诗人通过景色描写所要抒发的情感和所要表达的心意。你可以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色调来分析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其次,就是从表现手法上面分析。分析一下诗中所绘情与景的关系,看看是借景抒情呢(或称托物言志),还是融情于景呢,亦或是情景交融?其中还分为以乐景衬哀情,即反衬。哀景衬哀情为正衬~过去太久了,就记得这些了,希望能帮到你!
9、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10、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1、赏析:这是一篇题画之作。诗人借对六朝古都金陵的感慨,抒发对晚唐现实的忧虑。
12、从此,孟郊的老母亲再也不用总是倚门远望,目送儿子渐行渐远,日夜牵肠挂肚了,而是孝顺的儿子回家陪伴着母亲安度晚年,直到有一天,母亲从自己的世界离去,一去不返,不复相见。
13、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14、帮助学员取得语文高分!
15、要了解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做到知人论世。
16、你不必到出名的沃洲山福地,那可是人们最熟悉的去处。
17、欢迎加入一棵树初中语文教师群
18、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19、鉴赏中国古代诗词方法拙见:
20、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五、四年级下册古诗文鉴赏
1、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酒杯。此句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以催饮为宜。
3、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4、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5、最后二句语带诙谐,他回顾平生,俯仰无愧怍,毕生遗憾只在于家里太穷,嗜酒而不能常得。
6、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如下:
7、然而,在唐代,进士及第之后,不是马上可以授官的,只是具备做官的资格而已。需要等待官职空缺,然后通过吏部举行的诠选才能得到授缺。
8、(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9、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臻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10、“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11、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1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1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14、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15、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16、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17、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18、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9、再如:“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林景熙)
2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