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1、bùzhīmíngjìnglǐ,héchùdéqiūshuāng。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3、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4、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5、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
6、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明亮的镜子里,我的白发就像秋霜一样,不知怎么的会变成这个模样。
7、《秋浦歌》作于天宝末年,诗人忧国忧民,个人理想不能实现,并受到排挤。
8、tángdài:lǐbái
9、满头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只因为我的忧愁有那么长。
10、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11、báifàsānqiānzhàng,yuánchóusìgècháng。
12、明亮的镜子里,我的白发就像秋霜一样,不知怎么的会变成这个模样。
13、李白一生中多次游秋浦,这组五言诗大概是诗人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漫游至秋浦,逗留期间所写。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14、bùzhīmíngjìnglǐ,héchùdéqiūshuāng。
15、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16、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zz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17、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化为可以用量计算的物,使人感到不仅合情,甚至合理。
18、第二首诗与前一首一样,也是抒发客愁和对长安的思念,思归益切,愁绪愈来浓。“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19、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20、李宓率领十余万将士出征,在洱海边上战败。李宓跳海自杀,大唐兵将全军覆没。西南边境的祸患未除,长安城里又发生了大事。
二、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1、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2、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3、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4、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5、秋浦:在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西南。唐时是出名产铜、银的地方。
6、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7、李(lǐ)白(bái)〔唐(tánɡ)代(dài)〕
8、在山顶西望伏安,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
9、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10、天宝十三年是安史之乱的前一年,大唐王朝的上上下下丝毫没有预感到一场祸患马上就要降临。李白去安徽之前到过北方,他似乎已经预感到什么,于是把他的心事写到了《秋浦歌》中。
11、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
12、安禄山说杨国忠嫉妒他、陷害他。就这样,安禄山平安地离开了长安。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放虎归山。
13、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14、《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在这首诗里,李白采用极度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自己内心的愁苦。
15、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6、他预感到大唐王朝将会遭受“毁灭性”打击,他不是为自己发愁,而是为天下苍生发愁。一旦战乱爆发,兵戎四起,最苦的还是黎民百姓。
17、何年何月才能回家乡啊,想至此不觉在孤舟上潜然泪流。
18、桃波离这里只有一步地之遥,那里的人说话这里都听得清清楚楚。我在这里暗与山僧告别,遥向白云作揖而去。
19、缘:因为,指因为愁思有那么长。
20、熊熊的炉火映红天空和大地,红星在升腾的紫烟中飞溅,脸膛红彤彤的冶铁工人在月光皎洁的夜晚,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嘹亮的歌声使冰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三、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古诗带拼音
1、头上白发有三千丈长,因为愁绪满怀而来。照着镜子也不明白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像秋霜一样白。
2、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
3、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4、《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首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5、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6、出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秋浦歌》。
7、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站
8、《秋浦歌》是李白的组诗,白发三千丈出自第十五首。创作于唐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一说为天宝十二载)。李白出生于701年,所以是53岁时所写。
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出自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意思:白发三千丈,因为心中愁苦才会有这么长。不知明镜里,从何处染上了这一头白发?缘:因为。个:这样,这般。秋霜:指白发。把一头白发连接起来,长度就有三千丈;满怀的离愁,就像白发一样长。原诗是在极力描写离愁的深长。“白发三千丈”除了用来形容深长的离愁以外,当人为情所苦,或为事业烦心时,也常用这句诗来形容内心深深的痛苦。“白发三千丈”是李白的一种夸张手笔,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作为夸张笔法的典范。三千丈的白发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但在艺术上是可以为人接受的,因为它指的是诗人心中的忧愁,而且,它的涵意,也比一般的意象,显得具体而富于形象。
10、何不乘此舟直升云天去一览明月,一边看赏两岸的鲜花,一边在舱中饮酒呢?
11、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2、炉火隔彻天地,柴烟中红星乱闪。
13、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
14、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首诗。
15、这三千丈的白发,完全是内心愁苦的象征。“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通过对镜自问,进一步加强对“愁”的刻画,酣畅淋漓地表现自己的忧伤憔悴,表达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16、意思: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17、李白是屈原之后比较具有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18、秋浦:古代地名,今安徽贵池县西南一浦,产银产铜。
19、第十二首诗,写的是平天湖的夜景和诗人观赏夜景时的感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想象丰富,韵味无穷。
20、水如一匹静静的白练,此地之水即与天平。
四、秋浦歌白发三千丈赏析
1、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秋浦歌》
2、我想离开这里,但却因故而去不得;本来打算暂游此地,但却滞留此地而成了久游。
3、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4、以美丽著称的山鸡,见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边映照自己的华美的羽毛。
5、愁作秋浦之客,强看秋浦之花。
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7、巨石江祖耸立在清溪河畔,就像是直扫青天的一幅天然画屏。上面古人的题诗千年犹在,其在绿字之上长满了美丽的苔藓。
8、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9、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
10、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另说为天宝十二载,又说为天宝十四载)。
11、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2、透明的绿水中映着一轮素净的明月,一行白鹭在日光下飞行。
13、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14、(2)白发:白头发。亦指老年。
15、秋浦歌: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流寓秋浦时所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16、第七首诗可以说是这十七首诗的纲领,它真挚深切地抒发了诗人畅游秋浦时的心境。诗中以山简、宁戚、苏秦自况,抒发了自己抱负、境遇和不平。
17、看到自己的白发已经长到三千丈了,也只因为愁绪是这样长。我对着明亮的铜镜百思不得其解,真不知道这些像秋日寒霜一样雪白的头发是从哪儿得来的。
18、这首诗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抒发怀才不遇、老而无成的深沉感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9、秋浦歌:《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今天这首是其中的第十五首。
20、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五、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古诗意思
1、个:如此,这般。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2、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3、我头上的白发长达三千丈,只因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明亮的镜子中,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般模样?
4、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5、这个历史故事让我们知道,忧愁、焦虑肯定会促使白发迅速生长的。然而李白却用洒脱张扬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低沉无奈和愁苦,让我们感受到的完全是带有明显诗仙色彩的浪漫格调。
6、锦江滑腻峨眉秀,唐代出名女诗人薛涛
7、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8、天宝十三年的正月,安禄山入朝拜见天子。杨国忠曾经密奏,安禄山有谋反之心,皇帝可以试探他一下,宣召让他进京,看看他是否敢来。如果他不敢进京,那一定就是要造反了。
9、秋浦的山川就如剡县一样优美,而其风光却像长沙一带的潇湘之景。
10、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11、这首诗是李白客居秋浦(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南的水乡地区)时所写。他这时已经临近晚年,有感于自己的日益衰老而写下此诗。
12、●夫妻卖掉房产旅游,8年后竟赚2亿...
13、“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4、开句“白发三千丈”字字千钧,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如火山爆发,令人惊心动魄,匪夷所思。夸张得似乎不近情理:即便是身高丈二的个子,也根本不可能头顶三千丈的头发。然而当我们读到“缘愁似个长”时,才会为诗人离谱的说法找到答案: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有多长,白发就有多长。
15、qiūpǔgē秋浦歌tángdài:lǐbái唐代:李白báifàsānqiānzhàng,yuánchóusìgècháng。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bùzhīmíngjìnglǐ,héchùdéqiūshuāng。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译文满头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只因为我的忧愁有那么长。明亮的镜子里,我的白发就像秋霜一样,不知怎么的会变成这个模样。
16、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17、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18、《秋浦歌》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19、入了秋浦之境,一个早晨就愁白了我的双鬓。
20、满头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是因为忧愁才长得这样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