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杜牧简介
1、杜牧的诗现存二百余首,众体兼备,尤以七绝见长,如《秋夕》《寄扬州韩绰判官》《泊秦淮》《赤壁》等,皆为脍炙人口之作。亦有多篇文赋传世,包括大家熟悉的《阿房宫赋》,及《罪言》《窦列女传》等。其外甥裴延翰集其作品以为《樊川文集》,共二十卷。
2、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3、☞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笔记
4、又有清杨寿昌的景苏园影宋本,是杨守敬令书手从日本枫山官库藏本影摹的本子。此二本均可谓善本。通行本则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樊川文集》。
5、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6、而自由,面对困难能从容应对!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牧
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9、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10、大和九年(835年),杜牧三十三岁,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出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11、|诗词|美文|文史|经典|杂谈|
12、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亡国为戒,给本朝统治者敲了警钟。
13、那么到了晚唐,尽管唐朝的繁花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但是唐诗却是一直没有衰退,仍然保持了一个很高的创作水准,同样的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诗人,例如李商隐、韩愈、贾岛、刘禹锡、元稹、杜牧等等,这其中应当属李商隐和杜牧成就较高,他们两位也被后世称为“小李杜”。
14、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15、④轻罗小扇:用极薄的丝织品制的团扇。
16、同时代诗人对杜牧的评价也甚高,如张祜曾在《读池州杜员外杜秋诗》中称赞其“”,李商隐亦在《杜司勋》诗中高度评价杜牧的诗歌艺术水平道“”。杜牧在晚唐文坛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17、杜牧诗文多以军事zz为题,借古讽今,尤善作“翻案诗”,即通过对某种条件的假设,对历史事件的结局提出一种新的可能(罗时进《杜牧集》前言)。后人对此的评价褒贬不一。清代文学家赵翼曾在《瓯北诗话》中批评杜牧诗道“杜牧之作诗,恐流于平弱,故措辞必坳峭,立意必奇辟,多作翻案语,无一平正者……皆不度时事,图作异论,以炫人耳,其实非确论也”(《瓯北诗话》卷一一)。此语未免过于苛责。
18、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9、其诗英发俊爽,为文尤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20、撰稿|漱清觞主播|风眠后期|阿宝编辑|凌篁
二、杜牧简介及生平事迹
1、《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讲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括,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较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
2、上期回顾:李商隐《晚晴》
3、如果您觉得上面的内容不错,
4、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书上并无记载,杜牧自己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而李杜两家为世交,李德裕为何不喜欢杜牧,有人认为是杜牧为人倜傥,不拘小节,与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d争,杜牧与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认为是牛d。后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
5、诗歌创作是杜牧最特出的方面,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长篇如《郡斋独酌》,着重表现诗人"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拯物济世的抱负,直抒胸臆,感激淋漓。
6、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7、一年后,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8、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9、其三: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10、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出名诗人,和李商隐被称为“小李杜”,如果说李白和杜甫的“李杜”照亮了盛唐的诗坛,那么“小李杜”则是照亮了晚唐的诗坛。杜牧的诗中尤以七言绝句为佳,历来都备受赞誉。除此之外杜牧的律诗也是他诗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样有着极高的文学成就,明代杨慎云曾言:“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
11、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2、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13、3秒加星标,每日坚持古典诗词悦读!!
14、虽然杜牧是宰相之孙,但是由于10岁左右父亲就去世,家中并不宽裕,杜牧自己曾说“某幼孤贫”。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曾注解《孙子兵法》十三篇。
15、少年时期的杜牧已经开始展现他的文学才华和zz抱负。唐敬宗时写下了出名的讽刺时事的作品《阿房宫赋》。而在写给幽州节度使刘悟的《上昭义刘司徒书》中更是劝刘悟讨伐河朔三镇,以效忠朝廷,而不要居功自傲。
16、缔·结·高·校·诗·词·阵·营
1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牧
18、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扩展资料: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19、简介:横看成岭侧看峰,一笑一乐各不同。聚焦社会热点,解析时政话题,传递民众心声...以思想、趣味和实用为原则,每日推送有深度、广度和有趣事的文章,缔造知识微社区...
20、ID:jianhua88891
三、杜甫简介
1、☞曹植《洛神赋》有何艺术特色?
2、投稿:changanshishe@1com
3、前人论绝句尝谓:“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胡震亨《唐音癸签》),杜牧这首绝句,可谓深得其中奥妙。这首七绝用追忆的方法入手,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四两句固然是“遣怀”的本意,但首句“落魄江湖载酒行”却是所遣之怀的原因。前人评论此诗完全着眼于作者“繁华梦醒,忏悔艳游”,是不多方位的。诗人的“扬州梦”生活,是与他zz上不得志有关。因此这首诗除忏悔之意外,大有前尘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4、《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5、☞简述《聊斋》对传奇手法的超越
6、纵观杜牧的这首诗歌,写得非常的深沉,开篇便点明主题,意思非常明确,而且非常伤感,对于任何一个有送远大抱负和理想的人来说,面对这样的人生,那是无比的痛苦,也正是这一份痛苦,才使得杜牧的这首诗非常的忧伤,给人一种非常落魄的感觉,从而他的这首诗,也成为了落魄的代名词。
7、解释:映,映衬。全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注释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众多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赏析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8、杜牧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朝廷官员,家中藏书丰富,而且祖父还写过一本《通典》,详细记载了唐朝以前的经济、zz、立法等制度。在这样的熏陶下,杜牧通晓历史,写得一手好文章,尤其是咏史怀古的文章,被称为“怀古圣手”,写了《阿房宫赋》,名扬天下。杜牧顺利进入官场,在牛僧孺和杜牧爷爷朋友的帮助下,官场上顺风顺水。喜欢旅游,与扬州结下不解之缘,与扬州有关的名诗几乎都是他写的。后来杜牧被调回长安做官,牛李d争(牛僧孺和李德裕两个d派争斗几十年,轮流坐庄),杜牧三十九岁时,正赶上李德裕威高权重,惨遭贬官,后来牛d又上台,杜牧被贬官七年之后又被调回长安,但自己不感兴趣,请求外放,皇帝批准了,他还因此躲过一场血光之灾(甘露之变)。杜牧四十九岁那年的冬天离世。
9、开成二年(837年),由于弟弟在扬州病重,于是请假去看弟弟。由于弟弟眼疾沉重,为了照顾弟弟,杜牧辞去了官职。
10、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在26岁中进士,先后官至弘文馆校书郎,淮南节度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黄州、睦州刺史等职。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其为“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更多资料点击搜狗百科——杜牧
11、开成四年春,杜牧将弟弟安顿在江州堂兄处后,赴长安就任新职。至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会昌元年(841年)调任比部员外郎,二年春天,外放黄州刺史。
12、但是杜牧回赠李商隐的诗却找不到,可能没有作,也可能已经亡佚。
13、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编,宋以后人又辑有《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等。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据翻宋雕本影印。
14、秦淮河是六朝以来商旅的集散地,耸立着许多秦楼楚馆,热闹繁华。杜牧夜经此地,听到歌妓的唱词,感时伤世,悲从中来,写下这首传唱千古的名作。
15、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帮助,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16、知道诗名以后我们再来看这首诗,前两句其实写的便是云的无常,南北东西飘忽不定,而两个反问“那有碍”、“岂虚心”则是将云的飘逸和奔放的特点更为凸显。而紧接着两句“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则是通过时间和空间落笔,云早上还在洞庭湖上飘着,晚上便已经到了巫峡深处,可谓将云的飘忽不定用十分形象的景象描绘出来了。
17、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18、ID:jianhua7783
1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0、《长安秋望》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作者登上高楼鸟瞰整个长安,眺望终南山,描写长安周边秋高气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高蹈绝俗、明净开阔的襟怀。
四、杜牧简介20字
1、③画屏:有图画的屏风。
2、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3、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4、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5、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扩展资料:杜牧的个人作品:
6、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杜牧有zz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较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7、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8、开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
9、读者qq群:426340904
10、杜牧出生于“去天五尺”(《辛氏三秦记》)的京兆杜氏豪门,其高祖杜崇悫、曾祖杜希望均为名臣。祖父杜佑,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封齐国公。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惜早逝。其堂兄杜悰,亦官至宰相。然而,由于受到牛李d争的影响,才华横溢的杜牧空怀抱负,却难以青云直上。
11、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
12、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13、宣宗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认为,杜牧请求外放并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是不满意朝政,认为自己无法在朝中有所作为。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凭吊前贤,结识诗友,作了不少诗。一年后,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
14、长按关注,阅文品字,轻松生活...
15、杜牧到长安后,又赶上皇帝主持的制举考试,杜牧应考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结果被录取。
16、杜牧生平很佩服韩愈、柳宗元,曾写诗“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虽然不知道杜牧是否与他们有过交往,但是杜牧的古文和长篇五言古诗明显受韩愈的影响。
17、而“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则是刻画的云的虚无缥缈,随着鸟飘动,在山川林木之间阻隔着猿吟,似乎随着鸟影和猿猴的跃动,云也在跟着变动位置。“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最后两句则是化用典故,在这里其实是为了凸显云的实用性,可以化为甘霖滋润枯苗。
18、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19、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
20、唐诗一直从初唐走来,一直走到盛唐,使得唐诗成为了唐朝的代名词,相信大部分的人,只要一提起唐朝,那必然是会想到那些灿若星辰的诗人,以及他们所写下的众多优美的诗篇。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时代,那个时代各个方面都影响了世界。
五、杜牧简介100字
1、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关注长安诗社。缔结高校诗词阵营,打造传统文化旗舰。长安电台每周六如约等你~
2、大和九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出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3、杜牧的诗文都收录在《樊川文集》。樊川是杜牧家族在长安南别墅旁小河的名字,杜牧一生都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不仅自己的诗文集叫做《樊川文集》,其号也是“樊川”。
4、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5、初读此诗是不是觉得不知所云?其实看了这首诗的标题就会有种恍然大悟之感,这首诗的标题就一个字——《云》。
6、而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首五言律诗,正是来自于杜牧,不过杜牧的这首诗更像是一个谜语,倘若不看标题,对于诗人写的什么还得想一会才能明白,但是等想明白看完标题以后不由让人竖起大拇指,杜牧之才令人钦佩。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这首诗。
7、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8、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9、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zz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
10、会昌五年(845年),七月,武宗下诏禁毁佛教。杜牧对于这一措施是很赞同的,后来他在宣宗大中年间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记》,详细叙述武宗禁毁佛教事。
11、会昌四年(844年),杜牧迁池州刺史。会昌六年(846年),杜牧迁睦州刺史。杜牧任司勋员外郎不到一年,就因为京官俸禄低,而难以养家请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是没有批准。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
12、说起杜牧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对他都不会陌生,他的一首《清明》,可谓是写尽了一个落魄之人的孤寂,以及对于人生的无奈。这首诗写得简单明了,朗朗上口,一读就能够明白其中意思。
13、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14、诗的前两句是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潦倒江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娇娃,过着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楚腰纤细掌中轻”,运用了“楚灵王好细腰”与“赵飞燕掌上舞”两个典故。”从字面看,这两个典故,都是夸赞扬州妓女之美,但“落魄”两字透露出,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因而他对昔日放荡生涯的追忆,并没有一种惬意的感觉。
15、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16、相信下面的公号也会对您有帮助!
17、这部校点本是以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为底本,并同景苏园影宋本对校,以《唐文粹》、《文苑英华》为参校,还参考了其他有关资料而成,本文以此为底本,所引用的杜牧诗文皆此本。
18、告别无聊,拒绝平庸,让生活有滋有味...
19、晚唐文人大多喜作律诗、绝句,不擅长于长篇五言古诗;但这正是杜牧最擅长的,他的长篇五言古诗气骨遒劲。晚唐的张为在《诗人主客图序》中将杜牧的诗归为“高古奥逸”类。杜牧也擅长七律,是晚唐时期最擅长七律的诗人之一。
20、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