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诗鬼
1、这些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伤感情绪的流露,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被人称为“诗鬼”,这除了是因为他的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意境独特之外,还有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诗中包含大量有关道教神仙鬼魅的题材。
2、古人对这首诗有评语说:“通首抑扬,首二句是狮子滚珠法。不感别处秋,来感长安秋,真令人心死。”此言乃是李贺知音。
3、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4、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贺
6、韩愈问他:告诉我你的梦想是什么?
7、《南园十三首·其五》这首诗,便是表达着李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于战场当中,用自己的满腔热血来报效国家。
8、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此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9、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扩展资料: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10、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幽冷之气,逼人肌骨。”这个评价非常恰当,体现了李贺的才情,也体现了李贺诗中那种驱不散的“悲伤”之感。
11、一路走来,李贺边走边看,入目之处,或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或是民间的百姓疾苦,李贺皆有所感叹。
12、在中国古诗的历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像李贺这般,对死亡和鬼魂的意象如此沉沦。
13、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14、在李贺的笔下,鬼虽为世界的异类,但却和人一样,也有属于鬼自己的感情。
15、满腹才华并且有韩愈大咖大力举荐,李贺考取进士没问题。可没想到竟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因为他父亲名字中有个“晋”字,与“进士”的“进”谐音,这就是犯了忌讳,终身不能考取进士!
16、唾地诗囊嗟骨瘦,餐冰鹤梦入云深。
17、而李贺的悲情一生,也就此正式拉开序幕。
18、这样新奇的写法和用词让韩愈不禁称奇,而结尾两句又是满满的正能量,“妥妥的奇才啊”!
19、家人问他:告诉我你的梦想是什么?
20、屡次干谒无果,在长安又目睹了唐朝腐朽的现实,让他的心情更加苦闷和绝望。他变得矛盾而冲动,时而崇仰神仙,时而又蔑视神仙;时而渴望建功立业,但是时而又蔑视帝王将相。
二、诗鬼李贺
1、但是由于父亲名“晋肃”,为避父亲名讳,他不得举进士。这对胸有大志的李贺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虽然韩愈为之写《讳辩》,但是迫于道德和舆论的压力,李贺落第,没能参加礼部考试。
2、李贺写诗十分用功,据李商隐《李贺小传》记载:李贺每日骑瘦马带小童,背着锦囊出游,每有佳句即顺笔写下,等到归家才整理修饰。每日如此,从未断绝。故而其母亲心疼地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可见,李贺呕心沥血,将身上所有的能量都倾注在诗文之中了。
3、据李商隐《李贺小传》记载,李贺身量瘦弱,手指细长,双眉几乎连在一起,形貌不可谓不奇异,而他的性格则是容易激动,躁动不安,并且容易悲观绝望。
4、在唐代灿烂的诗歌长河里,闪耀着的不仅有诗仙、诗圣,还有一个有着波涛诡谲诗风的诗鬼。
5、用现代的话来说,便是“阴风森森、鬼气森森”,魅力十分独特。
6、“不!那我两样都要做。立功,就要提枪上马安邦定国;立名,就要写人所未见的不世之诗,拿的科举头名。”
7、十八岁时,李贺的父亲去世,这对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李贺在这一年决定赴试,他参加了河南府试,并取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可是与其争名者却以其父李晋肃名与“进士”音近为由,阻止他参加科举。
8、韩愈大怒与他人争执,还发了条朋友圈:父亲名字有个“晋”字儿子就不能考进士,如果有个“仁”字,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9、可是细读却发现,他笔下的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鬼母因为儿子去世而哭泣,诗鬼唱着“长恨诗”诉苦。风格独特却情感饱满,让人们不禁惊叹,原来还有这种抒情方式!
10、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11、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2、因为长得实在太丑了。又黑又瘦,两道眉毛连城一条直线,一只鹰钩鼻突兀地耸在脸上,完全没有中原人方面大脸的气象。
13、王勃因篇文章而失意,而李贺则是因一次考试而沉沦。
14、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5、这是因为李贺非常擅长以“鬼”为题材的诗文。李贺自孩童时期开始便颇具盛名,他在七岁之时便已写出名扬京华的《高轩过》。待成长十八岁时,李贺已经诗名远播。但是才情在外的李贺却没能顺利参加进士考试,李贺也因此创作了许多抒愤之诗。后来直到811年的时候李贺才在宗人的举荐以及韩愈的推奖之下进入官场。进入官场之后,李贺对当时的zz局势以及社会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而这些了解则为他提供了诸多创作灵感。
16、没办法选择怎么生,也没办法选择怎么死。
17、26岁那年,李贺做出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努力。
18、以上所写是金铜仙人的“观感”。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三辅故事》),异常雄伟。魏明帝景初元年(233年),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习凿齿《汉晋春秋》说:“金狄或泣,因留霸城。”李贺故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三国志》注引《魏略》)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传说加以发挥,并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体,从而幻化出美丽动人的艺术境界来。
19、在诗作当中,李贺可以尽情地放松自我,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壮志未酬的情感表达出来。
20、其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三、诗鬼指的是谁
1、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2、南宋严羽评价李贺之诗说“鬼仙之词”,即李贺既写鬼,也写仙,既有阴森凌厉的百鬼狰狞,也有雄奇绚丽的仙界幻象。但是,李贺更多着眼于“鬼”,即便在诗中,他自己的形象也似人似鬼,充满阴冷的色调。比如,在《伤心行》中,李贺写自己“病骨伤幽素”,青灯吐着鬼火,“灯轻兰膏歇”,“古壁生凝尘”,而他自己则是“羁魂梦中语”,作者坠入虚无的幻象,虚无将他吞噬,也将他埋葬。
3、南纪连铜柱,西江接锦城。
4、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5、那一年,李贺悲伤地回到故乡,但回到家中的李贺,却只看到日渐败落的家庭。
6、孩子一出世,就吓了他一跳。
7、李贺擅长写神仙鬼魅,曾有人统计,李贺留诗二百三十首,其中涉及神仙鬼魅的共四十篇,而以鬼为主的就有二十七篇。
8、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9、小李贺挠挠头,想了又想却说道:
10、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11、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等到李贺这一代的时候,他这个“宗室王孙”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了,李贺后来的仕途也是诸多不顺。
12、诗人李商隐在《李贺小传》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李贺的外貌:“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13、“不以乐中取诗,唯以苦中作诗。”
1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5、其实说起来,李贺性格孤傲、不擅交往,现实中往来的朋友也较少,但这些为数不多的朋友,却对李贺诗集和声名影响的扩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6、其十一: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17、这世上也有属于你的不寻常之路,或许艰辛坎坷,却能波澜壮阔,在芸芸众生中留下不一样的耀眼轨迹。
18、两句诗作一气呵成,节奏轻快,与诗人迫切的心情十分契合。
19、也正是因为这个缘由,后世的人便将李贺称为“诗鬼”。
20、其十二: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四、诗鬼李贺简介
1、李贺是一个伤心人,其作亦是苦心诗。
2、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3、关于李贺及其父亲的流言一时兴起,在街头巷尾也传得如火如荼。
4、避名讳,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特殊传统。
5、诗人李商隐在《李贺小传》中将此时作为事实引述,并说这件事情,是李贺的姐姐亲口所言。
6、离开长安的驿路上,他沮丧地写下了《金铜仙人辞汉歌》。
7、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8、然而等到入京备战之时,李贺却遇到了一桩麻烦事。
9、但是李贺的鬼神之作,和《离骚》《九歌》的寄托君臣理乱,感怨刺怼不同。李贺更多的是沉浸于幻象之中,是情绪的发泄。
10、李贺的先祖是唐高宗李渊的叔父,属于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的那一脉后人。
11、他的诗中,充斥着大量关于人间与鬼蜮的结构,他不断的否则仙界,不断的探索鬼蜮,或许正是他对生命的思考。
12、都说是笑一笑,十年少。乐观豁达的人总是可以更积极面对生活,可以更加洒脱快乐。而李贺就像贾谊一样,郁郁寡欢,除了写诗之外找不到人生乐趣,自然无法长寿。
13、因为真正成功的人生,只有一种定义:那就是按自己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14、李贺少年白发,体弱病衰,可他真的衰老了吗?回望他的一生,他执着于开辟自己与众不同的诗,他知道自己最想要走的道路,他将所有的精力投入自己所爱,呕心沥血。
15、再后来,韩愈得知此诗词的作者居然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娃娃,便约了好友一同登门求证。
16、李贺诗中多仙境鬼域,一方面是因为他极度坎坷的人生有时令他极度的迷茫苦闷,然而更多的是体现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17、刘禹锡一生坎坷,但其所做诗歌总是给人绝处逢生的豪气之干。
18、其十六: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19、李贺入仕之时正值唐宪宗执政时期,这一时期的唐朝国力已大不如前,各种社会弊端接二连三地出现。与此同时,唐宪宗这位皇帝又分外痴迷于求仙问道。在这种大环境下,李贺自身的个人生活以及仕途也不尽人意。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李贺常常在诗作中加入仙境鬼域的描写,借此来抒发个人的苦闷以及表达对唐宪宗“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不满。
20、李贺深知此时的自己将时日无多了,便开始每日都在整理自己的诗作,然后将诗作都交给了一位叫做沈子明的朋友。
五、诗鬼的诗人是谁
1、这首诗写生命的脆弱与生存的焦虑,体现了李贺诗歌的“鬼气”与“伤感”。
2、河南学子纷纷献诗自荐,韩愈花了老半天,却看得直打瞌睡。
3、▲《李贺画像》1986年范曾作
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5、在这个九品芝麻官的位置上,李贺一干就是三年。
6、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7、“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而后又紧接着“收取关山五十州”,两句诗下来犹如飞瀑悬流从高处落下,显得气势磅礴。
8、需要指出的是,唐朝以“道教”为国教,求仙慕道,崇神信鬼,是当时盛行的风气,李贺在此种环境中,虽未必信仰鬼神,但必然熏陶出浓厚的道教色彩。因此,李贺沉迷于神鬼之境,其实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9、诗鬼。唐代诗人辈出,但能以鲜明特色和巨大成就而自成一派的,寥寥无几。最出名的仅有四人:“诗佛”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能与王、李、杜三人并列,说明李贺的诗歌不仅成就高,而且极富个人特点,别开生面。
10、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1、回想7岁生日那天,自己立下文成武就的两个志愿,李贺感慨万千:
12、韩愈说:要不你考取进士,当个国家公务员?同样可以为国贡献。
13、第二年的一个黄昏时分,高烧致幻的李贺,依稀看见一位红衣仙子骑着赤龙从天而降。
14、奉礼郎的业务主要是掌管朝会、祭祀时君臣的次序和赞导跪拜礼仪,在这里,李贺见识了全套的出殡程序。
15、待到李贺十岁上下,白天的时候,李贺便在家里埋头苦读,创作诗文。
16、元和十年(815),李贺游历江浙,次年北还,不久病逝,享年二十七岁。据说李贺将死之时曾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如太古篆文者,这人对他说:“当召长吉。”李贺看板书所文并不识得,于是下榻叩头,言说家中老人年迈,不愿前往。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李贺哭泣,少倾,气绝。
17、其十: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18、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鬼、诗佛、诗魔、诗骨、诗杰又分别是谁?
19、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20、此间,韩愈曾与另一位大咖、自己的学生皇甫湜一起特地看望李贺,并以《高轩过》为题现场考验李贺是否是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