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
1、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2、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鱼家傲》
3、(释义)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
4、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5、(答案)A。解析:“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出自刘禹锡的《竞渡曲》,记叙的是一次赛龙舟的活动,形容的是赛舟情节热闹。“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描写的是清明节的情况;“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描写的是中秋节的情况;“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竞废眠”描写的是春节的情况。所以答案选A。
6、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忄欠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范成大《如梦令》
7、竞渡歌(唐代:张建封)
8、(释义)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9、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陈子龙《五日》
10、——宋刘克庄《乙卯端午》其一
11、有关‘鲸落’的文艺美句
12、——宋黄公绍《潇湘神端午竞渡棹歌》十首录三
13、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14、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15、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16、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17、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棹歌才发,漠漠一川烟雨。——郭应祥《传言玉女》
18、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19、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唐代殷尧藩《同州端午》
20、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二、端午节的古诗有什么
1、《端午即事》(宋)文天祥
2、任正非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伤痕累累的伊尔华为愈战愈勇,愈挫愈强的精神写照。有感而作:
3、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4、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5、内容来源:一天一首古诗词
6、南歌子•游赏(宋•苏轼)
7、端午节纪念的是屈原,因而古人的“端午诗”许多都是以悼念屈原为主题。在端午的时候,诗人都是用哪些诗句来描写这个节日的呢?以下分享关于端午的诗句古诗,供大家参考。
8、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9、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刘禹锡《竞渡曲》
10、——宋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1、——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12、(释义)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
13、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14、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15、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16、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7、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明代: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18、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宋代·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9、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20、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三、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古诗苏轼
1、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如下:
2、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张榘《念奴娇》
3、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4、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5、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6、——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7、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8、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9、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10、端阳采撷(宋许文通)
11、生为薛城君,死作汨罗鬼。
12、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13、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14、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15、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16、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17、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18、——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19、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20、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四、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古诗(三年级下册)
1、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2、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4、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5、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6、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7、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8、翻译: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
9、龙舟节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10、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
11、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
12、A.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13、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4、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15、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16、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17、——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8、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19、——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20、独写昌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五、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古诗四句
1、——唐殷尧潘《端午日》
2、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出自明代边贡的《午日观竞渡》
3、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4、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130)
5、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6、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7、——宋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8、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9、端午也称端“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午”就如称“初五”,端午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故称重也称重午。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来历,说法众多。如: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等。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香囊,悬艾叶菖蒲,喝雄黄等。
10、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11、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12、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
1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14、(释义)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15、——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6、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17、B.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18、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19、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20、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