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冬至谚语
1、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
2、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
3、冬至无雨一冬晴(皖、鲁、川)
4、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5、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
6、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7、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后悔没有火炉。
8、◇冬至有霜年有雪。(苏、鄂、川)
9、释义:冬至这天若是阴云密布,那么春节一定晴空万里。
10、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冬至南风百日阴。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冬至不割禾,一夜脱一箩。冬至定果,年节定瓜,正月十五定棉花。冬至天气晴,来年果木成;冬至天气爽,来年果木广。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冬至不冷,夏至不热。
11、出自《孟子》的50个成语
12、春雨贵如油,说明来年是一个丰收年!
13、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14、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15、冬至谚语,有的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未来天气走向,如“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晴冬至,年必雨”“冬至南风百日阴”“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冬至下雨星不明,大雪纷飞步难行”“阴过冬至晴过年”“冬至下场雪,夏到水满江”“冬至打霜来年旱”“冬至毛毛雨,来年涨大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这些冬至谚语通俗自然,明白如话,是人们在长期生活生产实践中,通过不断观察气象得出的经验总结,对冬至之后的天气情况有一定的预示作用。当然,天气本来就是风云变幻的,但人们从生产实践中善于通过谚语把握天气大致的走向,也足见其不凡的智慧。
16、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桂)
17、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18、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19、这句谚语意思比较简单,是说在冬至节气当天有霜,那么在年前的时候会有降雪。这同样是古人多年观察后的经验总结。类似的说法还有“冬至有霜,腊雪有望(浙)”,其意思是冬至当天有霜,在腊月份就有雨雪,而这个时候降雪是很好的,瑞雪兆丰年。
20、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晋、鲁)
二、冬至谚语大全的意思
1、◇晴冬至,年必雨。(鄂)
2、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若是能用上黑糯米,那就更好了,黑糯米有助于产妇滋补产后造成的身体虚弱,有利于增加乳汁,哺乳婴儿。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3、释义:这句谚语是说,冬至这天如果天气晴朗,那么新年的时候一定会下雨。这句谚语多流传于南方地区。而北方估计就不会下雨而是下雪了。
4、在农村,这句谚语的含义是说,如果冬至这一天应了节气,天冷有霜冻,那么这个腊月的雪肯定少不了,丰收也就有了盼头!
5、◇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6、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
7、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
8、(新河县)“春打六九头,卖了皮袄买个牛。”
9、泠风永昼猜和岁,冬至阳生淑气回。
10、从冬至开始,寒冷的冬天真正开始了。要开始注意饮食,特别是一些体寒的女性,除了注意穿着保暖之外,也要注意饮食中,多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提高自身能量来抵御风寒,快乐过冬。
11、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专家指出,吃羊肉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
12、早时在民间,冬至九九歌也是口口相传,甚为流行,如今会的人也不多了,在北京,《冬至九九歌》流传了几百年了。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13、冬至一阳生。冬至萝卜夏至姜。冬至不割禾,一夜脱一箩。冬至定果,年节定瓜,正月十五定棉花。冬至出日头,过年冷死牛。冬至天气晴,来年果木成;冬至天气爽,来年果木广。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冬至不冷,夏至不热。
14、冬至无雨一冬晴。(皖、鲁、川)
15、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16、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台湾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17、释义: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冬至这天都会吃一顿饺子,喻义团团圆圆。而夏至的时候则要选择吃一顿面条,预示着风调雨顺。
18、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19、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20、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三、冬至谚语手抄报
1、12月22日是今年的冬至,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个冬至的小视频,与您一起了解中国重要节日:冬至。
2、七九路上行人把衣担
3、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冻死鬼。
4、◇冬至晴,明年阴雨多。(桂)
5、释义:冬至这天要是在冬月的上旬,一年最冷的天气很快就会过去,冬至过后,天气开始逐渐回暖,在开春后农民也要开始忙于春种了,这时候天气暖和是不用再盖着厚厚的棉被了,最需要的就是能耕地的老牛了,谁家要是没钱买不起牛,就真的要用棉被换钱了,当然这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6、◇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7、北方的“九九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家里做饭地里吃。”
8、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皖)
9、冬至有霜,腊雪有望。(浙)
10、最让人意乱情迷的40首诗句!
11、冬至有霜年有雪。
12、1)冬至月初,大寒冷夜交;冬至在月中,天气寒冷不结霜;冬至是月末,严寒是二月。(2)冬至黑,新年稀;冬至稀,新年黑。(3)冬至冷暖直到三月中旬;冬至寒,春暖早。
13、潮州的冬至谚语有: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14、冬至暖,烤火到小满。
15、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冬至这天如果是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阴天,甚至下雪。冬至马上就来了,大家不信的,可以记下来验证一下哦!冬至有雪,九九有雪。(陕)这句谚语是说,如有冬至有降雪的话,那么冬至起,每到一个“九”就有一场雪!这也寄托了农民对来年丰收的期望!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这句谚语是说冬至节气当天的风向也对后期的天气有影响。如果冬至当天刮的是西北风,那预示着来年春季的雨水比较少。而在湘、桂、云等地还有着“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的说法,意思是指在冬至节气的北风比较大,那就有可能出现倒春寒,需要放置霜冻情况。冬至有霜年有雪。
16、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因为冬至总在冬月,冬月建子,为周正农历的一个月。
17、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18、一年雨水看冬至。
19、谚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冬至作为我国重要的节气之关于冬至的谚语自然也不少。冬至的谚语饱含着劳动人民长久以来对农事的观察与总结,一起看看关于冬至的谚语:
20、释义:冬至这一天如果是月初(农历),则一直到大寒节气会寒冷无比。冬至这天若是月中(农历),那么大寒时节则会暖和,如果冬至这天在月末(农历),则来年一定会冷到初春。
四、冬至谚语饺子
1、冬至天气睛,来年百果生。
2、冬至不冷,夏至不热。
3、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耕牛遍地走。
4、释义:冬至这天如果刮北风,则预示着未来几天一定奇冷无比,所以要防霜防冻,多添衣服防止受凉。
5、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冬至有雪,九九有雪。(陕)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冬至有霜年有雪冬至有霜,腊雪有望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
6、麦盖三层被,头枕馍馍睡。
7、冬至晴,春节阴。
8、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
9、冬至雨,小寒见霜冻。(湘、桂)
10、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冬至这天如果是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阴天,甚至下雪。冬至马上就来了,大家不信的,可以记下来验证一下哦!
11、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12、冬在头,卖了被置头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晴冬至,年必雨。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黑,指下雨)。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后悔没有火炉。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冬至南风百日阴。阴过冬至晴过年。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13、释义:冬至日如果刮南风,那么未来则会是很长的阴雨天气。
14、从道理上讲,冬至日是“阴极之日”,昼至短,夜至长,应该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刻,实际上尽是寒冷的开始。谚语说:“冷在三九”,有的地方的“九九歌”中存“三九四冻死猫狗”。三四九常在农历腊月初,所以又有“进了腊月门,冻死一家人”、“腊七腊出门冻煞”的说法。
15、冬至(Winter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
16、冬至晴,春节阴。(辽)
17、◇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粤)
18、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黑,指下雨)
19、◇冬至无雨一冬晴。(皖、鲁、川)
20、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五、冬至谚语大全俗语
1、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2、◇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桂)
3、118个三字成语,言简意丰,涨知识了!(附出处释义)
4、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兜。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这是二句关于冬至在月头的谚语。这里的"月″,是指农历冬月,也就是农历十一月。这两句谚语意思是,公历12月22日冬至如果对应的农历是在冬月(十一月)月初,那么在农历新年到来之前(大年三十年关)会很寒冷,春节开始逐渐变暖。
5、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6、我老家冬至那天一定要吃饺子,否则会冻耳朵。那天如果要去饺子馆吃饭的话一定要提前去,否则不光没座位,就算有座位的也要等很久的。
7、村上春树最美56句话,第几句打动了你
8、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黑,指下雨)释义:这里的黑指的是阴雨天,疏指的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冬至是一个下雨天,那过年的时候就是晴天,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过年的时候可能会多云多雨。
9、◇一年雨水看冬至。(浙)
10、这句谚语意思是说冬至日如果天气晴朗、干燥,过年就会阴雨连绵或大雪纷飞,满路泥泞。反之亦然。有的地方还有“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的谚语,是一个道理。
11、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
12、◇冬至在月中,无雪又无霜;冬至在月底,寒冷正二月。(苏)
13、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14、晴冬至,年必雨。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黑,指下雨)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后悔没有火炉。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冬至南风百日阴。阴过冬至晴过年。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
15、冬至阴天,来年春旱。
16、阴过冬至晴过年。(浙)
17、◇冬至有雪,九九有雪。(陕)
18、冬至农事谚语立冬农事谚语(1)立冬暗,禾谷倒田坎(赣)立冬无雨一冬睛(苏、浙、湘等九省)立冬无雨多晴天(闽)立冬日子晴,就有一冬晴(赣)立冬逢晴少雨雪(湘)
19、冬至到,吃水饺.解释:到了冬至这一天,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娇耳”,吃水饺成为一种习惯。十月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解释:公历十月一日是冬至节气到了的时间,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包饺子过来吃。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解释:东汉的张仲景辞官回家后,发现白河两岸的亲民因寒冷坏了耳朵。他命徒弟取锅熬至一些羊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然后将这些东西煮熟后捞出剁碎,用面包成如同耳朵一样的“娇耳”,让大家喝汤吃面,这样身上暖和,冻过的地方也渐渐痊愈。人们感谢张仲景的善良,学着他的样子做成了“娇耳”来治病,慢慢的谐音成了“饺子”,然后就流传出“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样的谚语。
20、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