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山水田园诗句
1、(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2、以动衬静:是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以明衬暗是指用光亮来反衬环境的幽深。比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二句以“响”衬“寂”,空谷传音,愈见空山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四句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3、(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山水田园诗)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你点的“赞”和“在看”,云上君都喜欢
6、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鉴赏手法:借景抒情、动静结合
8、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9、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较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10、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1、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12、(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13、住处名愚谷,何烦问是非。
14、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15、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那么,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呢?咱们请看颔联:
16、(2)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17、“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新的一天开始了,而刚刚开始的新生活不也正如这旭日一般灿烂?这两句是全诗传神的点睛,是乐章的主旋律,是生活的最强音。
18、C、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以小见大,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比兴手法的运用。
1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0、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二、山水田园诗句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4、(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3分)
5、(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分析。(3分)答:
6、才华横溢的王维虽然笃信佛教,向往隐逸生活,但他还是无法脱离中国古代文人的入世思想,在入世与超世中间徘徊的他,只能把梦想寄托在诗词之间。五柳:虽是典故,但对王维说来,模仿陶渊明笔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门之外,无可厚非。
7、答:(1)答: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8、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9、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10、“婷婷唱古文”和《婷婷诗教》创始人,
11、(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1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3、(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4、“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我看这两句都应该倒过来理解:“为了罕见人事,我才来到野外,为着免于酬酢,我才住进了僻巷”。须知,这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主观的选择啊。诗人从官场退居到“野外”,从“野外”退处到“穷巷”,“白日掩荆扉”,又冥坐室中,“对酒绝尘想”。层层防范,躲避尘世唯恐不远,屏绝交游唯恐不及,屏弃俗虑唯恐不尽。诗人是不是太孤寂了,以至有些不近人情呢?不,诗人仿佛要有意消除人们这种错觉,而为我们展开了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15、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16、(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17、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18、王维田园诗特色:淡雅优美、意境清远,代表作《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19、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0、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三、山水田园诗诗句
1、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2、各地高考试题中,山水田园诗是重中之重,复习时,应作为重点。
3、——“山涧清且浅,遇以濯我足。”
4、人事1)参加必要的会议及培训;2)保障部门内部良好的沟通交流、人际关系以及团队合作精神3)执行部门会议及大堂经理决定的活动计划4)坚持在人员的着装、卫生、制服和仪容仪表上的高标准和原则;产品及服务质量1)对刚到的客人推销、登记并分配房间,保障登记单填写完整,按规定为离店客人办理离店手续;2)通知其他部门客人的到店,换房,退房及为团队客人做的特殊安排;3)在交班本上记录所发生的异常及重要的事情以备下一班跟进;4)利用客人反馈的意见及建议来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5)将所有的建议或者投诉上报给上级,以尽快解决、实施;。。
5、(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6、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7、④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8、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9、柴车驾羸牸,草屩牧豪豨。
10、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1、(小结)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12、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1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4、《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15、“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词因景设,意随词转,暗暗传出心境的微妙变化,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足当“行云流水”之誉。
16、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17、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来看,诗人显然已经抹去了笼罩心头的不快的阴云。酒以陈为美,而“新熟酒”一词,一是说明家无余财,二也在点明诗人此刻“喝酒如狂”的迫切心情。这不禁使我想起诗人所著《晋故征西大将军孟府君传》一文中那段有趣的对答:
18、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19、(2)“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20、唐代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四、山水田园诗句段
1、《乡村四月》翁卷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从八卦岭派出所走约330米到八卦二路站乘坐352路(坐24站)到金龙华广场站转乘M354路(坐26站)到山水田园农庄站下。往前走约330米到观澜山水田园旅游文化园
4、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5、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云、山、落日、鸟秋、原林、月
6、《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7、一别武功山,何时复更还.
8、襄阳诗人孟浩然,开元中颇为王右丞所知。句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者。右丞吟咏之,常击节不已。维待诏金銮殿,一旦,召之商风雅,忽闻上幸维所,浩然错愕伏床下,维不敢隐,因之奏闻。上欣然曰:“朕素闻其人。”因得诏见。上曰:“卿将得诗来耶?”浩然奏闻:“臣偶不赍所业。”上即命吟。浩然奏诏,拜舞念诗曰:“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上闻之抚然曰:“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因命放归南山,终身不仕。
9、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
10、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11、《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12、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13、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14、《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6、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17、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8、(3)“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19、(20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田园诗)
20、什么是渲染手法呢?它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以突出形象。比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作者从形态、声音的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
五、山水田园诗句五年级
1、答:(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答:(1)答:桃花流水鳜鱼肥。
3、常景、真情、至理、易字,这就是渊明的艺术情趣,这就是渊明一生的艺术写照。
4、(2)答: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5、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6、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7、(2)山水田园诗常见意象:
8、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山水田园诗一般鉴赏方法是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境是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去把握诗歌情感,鉴赏手法,体悟语言风格。把握意象: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分析意境:
10、(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1、《诗经》和《楚辞》作为秦汉前汉族诗歌的两座高峰,虽有大量自然景象描写,如“关睢”、“桃花”(《诗经》)“薄荷”“挚鸟”(楚辞)等,它们或者是作为比兴之媒介,或是作为比德之物,本身并不具审美的价值。诸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样的写景佳句,也只是作为人事活动的一种背景而出现,起得是艺术媒介的作用,自身还不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
1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3、品味语言:平淡朴实
14、(2010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问题。
15、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16、(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17、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18、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19、(2013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20、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