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关系
1、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提供了许多科学的观察和记载,不过这些著作里也有一些奇怪的错误。举例而言,在《动物史》一书里亚里士多德主张雄性动物比雌性拥有更多牙齿。同样的,伽利略·伽利莱也指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重物体掉落速度快于轻物体的主张是错误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关系)。
2、不同流派对法律本质定义的看法——法律应该是什么
3、或许最令人感兴趣的部分是苏格拉底是依赖于一种他所听到的“征兆”声音来判断他是否犯下错误。也是这种征兆一直阻止苏格拉底进入政界。在《斐德罗篇》里的记载告诉我们,苏格拉底将这视为是一种“天神的错乱”,而这种错乱则是天神赐与的礼物,赋予了我们有关诗歌、神秘、爱、甚至是哲学本身的各种灵感。这种征兆通常属于我们称之为“直觉”的形式,然而,苏格拉底将这种现象描述为“恶魔”,显示了它是起源于天神、神秘,而且是不受他自己的思想所控制的。
4、(2)两者都是在对颁布的法典进行解释的基础上产生的,法典的颁布是产生律学与法学的前提条件。
5、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圣徒和殉道者,至今,没有哪位哲学家像他那样痴迷于过一种正义的生活。他把一个人的生命充分活了出来,从他一生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启发,体认人生总是会面临各种遭遇,会有得意失意,即使面对不义时,都要坦然接受。
6、有关国家和统治者,柏拉图也做出了有趣的论点。举例而言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有缺陷的民主制度与一个由暴君统治的国家,哪个比较理想。他主张由一个恶劣的暴君统治反而更好(因为只有一个人能从事恶劣的行径),而不该采取有缺陷的民主制度(因为所有人都可能做出那样的行径)。
7、三人是一脉相承的师生关系,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8、事物性质说法国学者孟德斯鸠认为: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事物的性质”就是法的精神
9、其实,师徒不仅可以一起去取经,还可以一起去搞教育哦,就像他们三个一样。
10、苏格拉底对于西方思想最重要的贡献或许应该是他的辩证法(用一个问题回答一个问题)来提出问题,这被称为苏格拉底教学法或诘问法,苏格拉底将其运用于探讨如神和正义等许多重要的道德议题上。这最早的记载是出自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对话录上,苏格拉底通常被视为是西方zz哲学和伦理学或道德哲学的奠基之父,也是西方哲学的主要思想根源之一。
11、柏拉图追求理想化的精英统治,而亚里士多德虽未完全放弃贵族的统治方式,但他更加诉诸多数人的较温和的民主统治。
12、许多其他被认为是柏拉图自己意见的对话内容都是以苏格拉底为角色表达的,但并没有夹带苏格拉底对于人类和zz美德的理想。在那些柏拉图所崇佩并喜爱的对话录中,苏格拉底被描绘为具有独特的人格,他身旁也都有朋友及敌人的角色出现。而在其他柏拉图并不欣赏的对话录中,苏格拉底只是作为一个没有独特性格的发言人罢了。这些对话有的包含了他个人的独特智慧,但有的则没有。许多被认为是柏拉图自己撰写的形而上学对话,不但缺乏阅读的人情味,而且非常的抽象,只有专家才能理解其涵义。
13、柏拉图思想通常被与他最知名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相对比,亚里士多德的名声在中世纪早期时完全被柏拉图所掩盖。
14、柏拉图才思敏捷,研究广泛,著述颇丰。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15、依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自然哲学”一词表示对于自然世界的研究,这包括了运动、光、物理定律。在许多世纪之后这些领域成为了现代科学的根基,被以科学方法加以研究。在现代,“哲学”这一词通常仅被用于形容形而上学的领域,而非那些以物理科学方式观察自然世界的研究。相较之下,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哲学”一词包含了所有人类知识的层面。
16、柏拉图是第一个建立了完整体系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囊括了“天上、地下”,不仅是哲学史上的第一座丰碑,也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个巨大的门柱。
17、在下面的列表中的对话录若标示为(1)则表示学者们对柏拉图是否为作者尚没有共识,而标示为(2)的则是学者们通常同意柏拉图并非作者的对话录。没有标示的作品则通常被认为是柏拉图撰写的。
18、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理想国》里所建构的理想国家,如同苏格拉底所定义的,是要由检验一个城邦的正义与不正义的层面来决定的(《理想国》372e)。依据苏格拉底的说法,一个“真实”而“健康”的城邦应该是依据《理想国》第二卷里369c-372d所描述的,包含农夫、工匠、商人、以及挣工资的员工,但没有进行统治的哲学家国王阶层,也没有其他例如“香水、香料、娼妓、糕饼”等优雅的东西,同时也没有绘画、黄金、象牙、睡椅、和其他许多行业如诗人、猎人、以及战士。
19、苏格拉底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实在”中,但有些人认识不到自己逻辑上的错误,因此有各种错误的想法。苏格拉底用一系列的问题协助一个人或一群人来判断他们的信念,例如神或正义是否存在的问题,指出他们的回答中的漏洞,借此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逻辑和认识上的错误。这种方法是属于假说消除的被动方法,随着受测者承认更进一步的假说,在消除之前的假说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矛盾。这种方法是用于逼使一个人检视他自己的信念和这种信念的真实性。
20、亚里士多德主张幸福并不能只依靠快乐感、或是单纯的名声和荣誉而获得。在“研究了人类的各种特定功能后”,亚里士多德终于找出他认为幸福的来源。他分析人的心灵并且将其画分为三个部分:营养的心灵(包含农作物、田地、和人类)、知觉的心灵(动物和人类)、以及理性的心灵(只有人类)。也因此,一个人类的功能就是去做人类应该做的事情去、做那些让人类之所以特殊的事情:使用理性的能力。作出这样事情的人类就会快乐,因为他们达成了属于理性心灵的目标或本质。取决于人们追求理性心灵的程度,亚里士多德将人类划分为四种等级:道德的、自制的、不自制的、以及邪恶的。
21、柏拉图争论说有着并非特定事物的一部分的某些普遍形式。例如,有可能没有特例的好人存在,但“好人”仍是一个真正的普遍性形式。伯特兰·罗素是赞成柏拉图的“未示例的普遍性”的当代哲学家。
22、苏格拉底的学生是柏拉图,他开创了柏拉图学园。而柏拉图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他开创了吕克昂学园,因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时期并称“希腊三贤”,是二代师生关系。苏格拉底,出身雅典手工艺家庭,自学成才。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一生并没有留下任何著作。
23、柏拉图则是将他的哲学定义为“理念的科学”,理念指的是所有现象的基础原理。师徒两人都认为哲学是研究宇宙的科学,不过,亚里士多德是透过研究各种特定事物的实质来研究宇宙,而柏拉图则认为宇宙与其他特定事物都没有相连,在柏拉图来看那些事物都只是宇宙竖立的样本或模型罢了。
24、A项:文段论述的是两者的区别,“关系”在文中没有提到。B项:文段论述的是“实践”,“实际”偷换了概念,且“联系”在文中没有提到。D项:“理论对实践的提炼”只是理论区别于实践的一部分,不够全面。
25、地址:牡丹江市东安区东小三条路景福街(景福小学西)
26、柏拉图的哲学王统治重视统治者对智慧的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浸透着对法律的推崇。但二者都是都是强调理性的作用,只是通过不同的治理手段而达到理性的目的而已。
27、除了荷马之外,柏拉图也受到许多那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响,包括了毕达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谐"概念,以及阿那克萨戈拉教导苏格拉底应该将心灵或理性作为判断任何事情的根据;巴门尼德提出的连结所有事物的理论也可能影响了柏拉图对于灵魂的概念。
28、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三类: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第一哲学——行而上学);实践的科学(论理学、zz学、经济学、战略学、修辞学);创造的科学(诗学)。另外,他认为分析学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
29、英国的LewisCampbell是第一个率先使用文体学(stylometry)证明以时期来分类柏拉图著作是可行的学者。
30、在柏拉图记载的对话中,苏格拉底似乎经常显示出他神秘的一面,探讨转世以及神秘宗教等议题;不过这通常被视为是柏拉图自己添加的记载。无论如何,这并不能排除一切的可能性,因为我们也不能确保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两人间的真实差异为何;除此之外,色诺芬的记载也显示出一些类似的结果。当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在柏拉图《会饮篇》和《理想国》里的讨论,苏格拉底说到一个人前往美丽之海凝视至善的理型,如此才能获得智慧,整段过程几乎类似于神秘的神示经验(这段对话出自《会饮篇》里,苏格拉底对学生演讲描述他的导师—女祭司狄奥提玛探索哲学的历程,当时狄奥提玛甚至还担心苏格拉底没有能力达到神秘的最高境界)。而在《美诺篇》里,苏格拉底则提起了厄琉息斯秘仪,告诉美诺若要更彻底理解苏格拉底的答案,他必须加入下周的入会仪式。
31、鲶鱼效应最开始说的是捕鱼时,沙丁鱼非常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大部分沙丁鱼中途因窒息而亡。后来,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就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32、柏拉图——他的重大贡献在于他把哲学与现实结合起来,理念不是停留于个人思想中的概念,而是被用于改造社会。他创作的城邦zz学说的早期论著《理想国》、《zz家》、《法律篇》。
33、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34、 就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即从亚历山大出发远征的前一年到亚历山大去世的那一年。在这段时间里,虽然马其顿在军事和zz上控制了雅典,但那里的反马其顿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可能肩负有说服雅典人服从马其顿的zz使命。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zz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助。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在学园里,有当时第一流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等。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派”。据说,亚历山大为他的老师提供的研究费用,为八百金塔兰(每塔兰重合黄金六十磅)。亚历山大还为他的老师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他的部下为亚里士多德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其他资料。
35、亚里士多德在这个问题上不赞同柏拉图,他论说所有普遍者都是有示例的。亚里士多德争论说没有不能联系于存在事物的普遍者。遵照亚里士多德,如果普遍者存在,它要么作为一个特定者要么作为一种关系,那么在过去、现在或未来,必定有可以断定为这个普遍者的某个事物。作为结论,遵照亚里士多德,如果某个普遍者无法被断定为存在于某个时期的一个客体,那么它不存在。
36、马太效应说的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能不能形容自律的人更自律,懒惰的人更懒惰这样的社会现象呢?)
37、古希腊哲学大抵分为三个时期:自然哲学时期(又称前苏格拉底时期)、苏格拉底时期、后苏格拉底时期。
38、后来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表示他的哲学思想几乎完全来自于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和道德原则也被一些现代哲学家如艾茵·兰德所吸收和发扬。
39、(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古代教育家及其观点。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阶段,主张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家。C项正确。
40、柏拉图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他开创了吕克昂学园。
41、柏拉图构思的是由哲学王实行人治的理想国家;亚里士多德则倾向于由中产阶级实行法治的国家。
42、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将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而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永恒的;提出人的灵魂先于肉体存在于理念世界中,“投胎”为人时,暂时失去了对最高理念的认识和记忆,因此,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主张“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
43、柏拉图的著作(其中大多数都是对话录)曾经被以好几种不同方式出版过;因此对于柏拉图著作的命名和引用也有数种不同的方式。有独立条目的柏拉图对话录介绍可以在Category:柏拉图对话录找到。
44、在自然哲学阶段,哲学家们不满足于神话创世的观念,转而将自然界中的物质和元素定为万物的起源。哲学之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源。他的学生阿纳克西曼德将他的思想抽象化,认为存在才是世界的本源。阿纳克西美尼则认为空气是万物的本源。毕达哥拉斯酷爱数学,推断“数”是一切的本源。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并且认为存在像火一样,永远在变。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的本源由原子和虚空组成——这被认为是最早的原子论。
45、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406号华图教育
46、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具体体现在立法、执法、守法的各个环节之中。国家的执政人员要严格实行法律,要加强对公民守法观念的培养和训练。他在《zz学》中对比和权衡了法治和人治的利弊,认为法治优于人治的地方在于:法律是经过众人的经验审慎考虑后制定的;2,法律没有感情不会偏私,有公正性;法律具有稳定性;法律借助规范形式具有明确性5,人治容易误国家大事6,时代要求实行法治。
47、亚里士多德指出两种原因关系的模型:传统的(既有的)原因关系、以及意外的(改变的)原因关系。所有的原因,无论是传统的或意外的,都可以被当作潜在的、或实际的、特定的、或一般的性质。这也可以套用至原因关系的影响上,一般的影响可以归类为一般的原因、特定的影响可以归类为特定的原因、行动的影响可以归类为实际的原因。在实质上,原因关系并不代表原因和结果两者之间必然存有时间性的互动关系。
48、这导致的是两种不同的法律传统:中华法系重刑轻民,而罗马法系的民法却很发达。中华法系从其源头开始就走的是一条专制色彩很浓的路,而古罗马时代虽然也有专制的时期,但是民主的精神一直没有湮灭,近代以来,更成为西方世界法治的主要理论滥觞。此外,就魏晋南北朝律学与古罗马法学本身而言,前者只是一种附庸之学,后者却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49、柏拉图生于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亚里斯东(Ariston)、母亲是培里克琼(Perictione),他在家中排行第四。他的家庭据传是古雅典国王的后裔,他也是当时雅典知名的zz家克里提亚斯的侄子。依据后来罗马作家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说法,柏拉图的原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后来因为他强壮的身躯而被称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有“平坦、宽阔”的意思)。但第欧根尼也提起了其他的说法,柏拉图这个名字也可能是来自他流畅宽广(platutês)的口才、或因为他拥有宽广的前额。由于柏拉图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其他才华,古希腊人还称赞他为阿波罗之子,并称在柏拉图还是婴儿的时候曾有蜜蜂停留在他的嘴唇上,才会使他口才如此甜蜜流畅。
50、在哲学家的圈子里,带着我的钦佩和崇敬,我看见了柏拉图,也看见了苏格拉底他就站在离柏拉图旁边最近的位置。
51、有关亚里士多德作品的下落,斯特拉博曾经在他的《地理学》和《普鲁塔克传》书里提起,依据他的说法,作品的原稿在亚里士多德死后被传给他的学生泰奥弗拉斯托斯,泰奥弗拉斯托斯又把原稿交给弟子纳留(Neleus),纳留接着将它们从雅典带回瑟柏雪(Scepsis),在纳留去世后他的家人们将原稿收在地窖里,使得原稿逐渐腐烂。原稿直到前1世纪才被来自提奥斯的收藏家阿佩利孔(Apellicon)发现并买下,将它们带回雅典。依据这个说法,阿佩利孔试着修复一些原稿在地窖存放期间蒙受的损害,但也使得一些文字产生错误。当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在公元前86年占领雅典时,他将阿佩利孔的原稿带至罗马,原稿在前60年被文法家第勒尼昂(Tyrranion)出版,接着又被逍遥学派的哲学家安德罗尼克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