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人士
1、遇见这种情况,不妨问一问:他所归因的事实是否可靠、确切?连接事实与观点的逻辑是否严密?他所讲的,是否是「正确的废话」?是否对多数人都适用?是否有反例?是否能够复制?是否具备可操作性?是否为玄学?
2、成功人士在看到某种现象或者某些问题时,通常会比其他人多一些问号,多想一下为什么或如何解决?因此,对于成功者来讲,执着和穷追不舍以及想方设法解开这些问号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
3、主人请他坐在自己身边,亲切地和他谈话,盛情款待他。辛巴达酒足饭饱之后,又赞美了安拉一番,站起来洗了手,恭敬地谢了主人。
4、很多人并没有真正地了解自己,甚至含糊到连自己的血型、喜好、身高、体重等最为普通的个人信息都无法确切了解,更谈不上了解个人的价值观、性格和方向。
5、霍先生不只一次对人说,无论是从政还是做生意,无论你属于哪个行业,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就是做人。霍英东早年在和一个合作者共同开发新项目时,对方公司突然出现危机,急需现金,霍先生主动并巧妙地将利润重新划分,不仅不露声色地帮助对方渡过了难关,还保护了对方的尊严。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当年的合作者及他的后代都将霍先生看做最值得信任的朋友。霍英东是香港超级富商中唯一一个敢不带保镖独行的人。数十年来,市民们常常能看见霍先生独自一人散步、爬山,沿途还不时和热情的市民们打着招呼。
6、霍先生一生历险无数,尝遍人情冷暖却从未放弃,靠的就是这股不服输,不低头的血性精神。霍先生,是顶天立地的血性男儿!
7、如果你没有看到你想要的结果,很可能你还是不愿意尽一切努力,为获得这个结果竭尽所能。
8、顶级成功人士只关注最重要的事情。他们不允许电子邮件、社交媒体、新闻或流行的新应用程序使他们失去焦点。
9、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十分自然和顺理成章。时刻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10、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身处逆境时,我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条件,正因我勤力,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誉。
11、我发现,大众对于成功的概念是这样的:穿着拉夫·劳伦服装,在一幅光鲜亮丽的宣传照旁边附上自己的成就介绍:上较好的私立预科学校,考入常青藤联盟的名牌大学,能答对所有的考试题。其实这是对真正成功人士生活的误读。
12、这些顶尖人物知道,他们的休息和身体健康水平是使他们有可能出人头地的引擎。
13、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问道:“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啊!”
14、用著名演员威尔·史密斯(WillSmith)的话说:
15、目标是你真的想实现的东西,而欲望是你想要但会阻碍你实现目标的东西。我之前解释过,欲望一般是一级效应。例如,假设目标是身体健康,欲望就是吃可口但不健康的食物,这个是一级效应。这种结果不利于你实现健康这一目标。所以单从结果来看,目标是好的,欲望是不好的。
16、最后一个警告: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针对个人的“成功必读”清单,针对公司的“赢家必读”指南也无法避免。一个主要原因是时代在改变、世界在演变,技术在革新。所以大多数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在商业方面,淘汰的速度会更快。举个列子,当吉姆·柯林斯和他的团队开始为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进行研究时,他们选择了几家“卓越”的公司,并将其与相似但未达到同等增长的公司进行了比较。遗憾的是,在该书销售了数百万本后,大多数“卓越”的公司也陷入了困境。早期畅销书《追求卓越》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世界不断变化,成功的秘密也在不断变化。
17、如果你想获得世界级的表现,你需要使用一个世界级的引擎。
18、1982年,麦肯锡雇员汤姆·彼得斯写了一本书,叫做《追求卓越》。书中通过对43家优秀企业案例的分析,提出了8条「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19、狼族从来不会单独作战,因为他们明白,在面对强敌的时候,自己的力量远远无法超过了敌人。所以面对一次次地竞争,狼族都能团结一致,共同战斗,共度难关!
20、一个好的企业领导者习惯于架构关系。他们知道,关系已成为人际社会中个人成长、企业成事的重要条件与资源。关系就如同网络,构架起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为了企业的发展,任何一个领导者都缺少不了“关系管理”。西方国家的大企业常常邀请其它大企业的管理者加入自己的董事会,不仅拓宽了眼界,而且在经营管理中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助力。
21、史蒂夫·乔布斯曾向跨国大集团惠普公司的CEO申请一份暑期工,当时他只有12岁。后来,他还旅居至印度追寻灵感的启迪。21岁那年,他辍学并建立了苹果公司。
22、要想有所成就并全面地完善自己的意识,就必须有一个适当而又现实的自我意识伴随着自己,就必须能接受自己,并有健全的自尊心,必须信任自己,必须不断地强化和肯定自我价值,必须有创造性地表现自己,而不是把自我隐藏起来,必须有与现实相适应的自我,以便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23、早晨是人一天当中最安静的时候,也是制定计划的较好时间。早晨是思维最清晰的时候,适合用来计划事情的轻重缓急。同时早晨你也可以不受打扰地做计划。做计划的时候,不要忘记精神健康。想吃得更健康?较好也在行事历上记上一笔,晚上准备几个有营养的小点心,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吃。
24、当我们投入自己热爱的工作,挑战自己的能力时,就会进入神驰状态。这种浑然忘我就是工作时的最大激励。
25、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的一层的房间给了一们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七层,可是他每天仍是快快乐乐的。
26、成功人士均能与其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心灵友好相处。他们相信自己的直觉,因为直觉通常都是正确的,他们似乎比他人运气更好。他们发现了一个伟大的成功秘密:当你相信非理性意识时,它就会帮你解决问题并产生解决方案。
27、熟悉林丹的人都知道,林丹有过当兵的背景,曾在八一队待过,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次当兵并不是林丹自愿的,而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28、但顶尖的成功人士总是会不惜一切代价来获得他们希望得到的东西。
29、“是啊!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力气;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的花儿,种一畦一畦的菜,这些乐趣啊,数之不尽啊!”苏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说。
30、我不是说拥有更多不好,但对我来说,当金钱积累达到某个临界点后,增加再多,也就不会明显提升那些我认为人生最棒的东西:有意义的工作,有意义的人脉,有趣的经历,吃得好睡得好,听歌,各种新点子,性等其他基本需求和令人愉悦之物。
31、后来黄光裕又承包下了北京某报纸的广告版面,有了广告宣传,国美电器的生意越来越火爆,到了1999年国美电器已经从北京走向了全国,黄光裕本人还多次登上过全国首富。
32、达到什么样的物质条件算是成功人士?英国一项调查显示,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成功人士的标志也在发生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拥有车载电话、洗碗机等物件,发展到现今需坐拥高级轿车、名家设计的高级手表、带泳池的住宅,等等。
33、深圳万科总裁王石1992年,针对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低于40%的利润不做的暴利心态,提出万科“高于25%的利润不做”的口号,如今万科还健康地活着,当年众多追逐暴利的企业则大部分已死掉。
34、顶级成功者知道,与其他成就者在一起会使成就者更加成功,而与那些标准较低的人在一起会使他们更加糟糕。
35、台湾著名企业家张忠谋在黑金横行的社会大环境下依然从来不走后门、不走政商关系,更拒绝钻法律漏洞,赢得企业界和民众的极大尊重,官员也因此从来不敢故意刁难他的企业。
36、2007年,在理解一家美国媒体的采访时,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这样解释自己当时的创业动机,“如果你出生在教室里,那么你以后就能够在那里读书,如果你过去是一个农民,那么就一向会是农民,而我不想一向当农民,我要想一切办法跳跃龙门。”
37、我认为,在遵循宇宙规律,在有利于进化的基础上追寻个人目标,就会获得奖赏。看看所有现存的物种吧:它们不断维护自身利益,同其它生物共生进化,却不知道它们这种自利行为也推动了进化。
38、推荐理由:本书的每一个项都是按照”PRM“的结构来设计的。P:现象呈现;R:原因和原理分析阐述;M:解决方案(传道、授业、解惑)。另外,本书从“实战、实效”的角度出发,用ADDIE模式完整阐释整个课程开发流程,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培训师需要修炼的技能。
39、李嘉诚的机会最之后临。1945年,二战结束后的某天,他所在工厂的老板亟需发信,但是书记员请假,李嘉诚因好学被推荐帮忙。出色的表现使得老板对他另眼相待,将其从杂役小工调至做货仓管理员,继而成为了业绩很棒的推销员,再升到经理,19岁更成为总经理。李嘉诚也从中学到了更多的关于货品的进出、价格、以及货品管理,推销等技巧。
40、比尔盖茨15岁开始创业,做交通监控的软件开发,赚了两万美元。他毕业时参加满分为1600分的SAT考试取得了1590分。22岁时他建立了微软。
41、伊莎贝拉曾向哥伦布许诺,他可以做他所发现的任何陆地的总督。但是作为一个行政官他是不称职的,最后被撤职,带着镣铐被遣送回西班牙。在西班牙他很快就得到了释放,但是没有再让他担当任何官职。但直到去世时,他都相当富裕。
42、大自然的一条根本定律是,要想进化,就要突破极限,承受痛苦,方能获得成长,举重也好,直面难题也好,都不外乎如此。大自然赋予我们痛苦,其实是让我们感受到离目标越来越近,或已在某方面超越了自己的极限。
43、当你工作的时候,你是100%全身心投入;当你不工作的时候,你是100%完全放松。
44、如果主人一开始就按照鹰的方式来饲养这只小鹰,结果自然不同。
45、"当你对你生活中的一切负起全部责任的时候,,你就拥有了改变生活的力量。"
46、美国前总统里根是一个出名的放任主义者,他只关注最重要的事情,将其它事情交给手下得力的人去负责,自己因此可以经常去打球、度假,但并不妨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47、“上帝并不会偏爱谁,连蓝鲸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不例外。”父亲又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好莱坞着名影星奥黛丽?赫本童年时,由于家庭贫困,经常忍饥挨饿,甚至一度只能依靠郁金香球茎及由烘草做成的‘绿色面包’充饥,并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长期的营养不良,使她身材特别瘦削。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练习她最爱的芭蕾舞。听说她梦想要当一个电影明星时,所有的同学都嘲笑她白日做梦,说一阵风就可以把她刮走。面对大家的冷嘲热讽,赫本从不气馁,终于成功扮演了《罗马假日》中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假如,她当初因为自己过于消瘦而放弃理想,就不可能成为世界级的影星。”
48、断断续续,整理完近百份材料,慢慢的终于梳理出一些头绪。
49、同样,对大多数人来说,幸福感取决于同自身期望值的关联度,而非个体条件的绝对水平。例如,一个亿万富翁输了两亿美金,他可能会不开心,但如果另一个身价一万美元的人意外获得了两千美金,那他可就乐开了花。这条基本原则说明,通往幸福之路有两条:1)期望值高,努力超越;2)降低期望值,符合或低于自身客观条件。大家一般都会选第一条路,也意味着想幸福,就得不断成长。
50、父亲鼓励她说:“你看,无论是一头巨鲸,还是国际影星,都有不完美的一面。这就好像你数学功课差一点儿,手工却是最棒的,说明你心灵手巧。做自己喜欢的事,坚持下去。”
51、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52、只见这座房子巍峨堂皇、华丽无比,屋内充满欢乐、庄严和和谐和气氛。席上座着的,好像都是些达官显贵,席间摆满各种各样的奇珍异果、醇香美酒和山珍海味,各种花卉扑鼻的馨香,与各种食品的美味混合在一起,令人陶醉,乐师艺人手持乐器,纵情地吹拉弹唱。坐在首席的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一看便知是个养尊处优的享福人。
53、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结果,那次数学考试,马云考了79分。历经千辛万苦,马云终于考上了大学。
54、埃隆·马斯克12岁时编写了电子游戏Blaster,赚了500美元。他出生在南非,但在他17岁的时候,他决定要去美国,于是他先独自飞去加拿大。人生地不熟,他只能靠在农场做苦力,清理锅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他19岁的时候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修了经济学和物理双学位。
55、我们不是天生就会做出明智的决策,是通过学习才拥有这种能力的。我们从小都是和大人一起成长,尤其是父母,他们指导我们的生活,但日渐长大后我们就要靠自己做选择了。我们选择追寻什么样的目标影响着我们成长的方向。
56、每一次的失败、每一次的泪水和汗水总是在不断的折腾着我们,因此让我们的发展道路充满荆棘,但经过无数次的折腾才会让我们从中深刻的体会到生活的真谛,我们试问自己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经得起折腾吗?当经历无数次的折腾后,我们还能坚持吗?
57、持续地遵循例行常规会产生生理能量峰值。如果你为心流状态腾出时间,你会越来越多地进入这种状态,并成为常规。
58、通俗地说,心流是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件事情中的一种状态,比如自媒体人在写作,程序员在编码,或者设计师在制作图片等等。当人们处于这种状态时,他们往往不希望被打扰,也就是说,他们抗拒中断。
59、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60、要让自己花更多的时间与那些能提高你的思维和能量的人在一起。你需要和这类的人在一起。你也需要成为这样的人,这样别人就会因为在你身边而变得更好。
61、也许正因为有了父亲的鼓励,从此以后,她不但喜欢做手工,还常常动手搞些小发明。几块木板钉在一起,加上铁丝和螺丝钉,就是一个小巧的板凳。听到母亲抱怨衣架不好用,她略加改造,让它可以自由变换长度,成了一个“万能衣架”,简单又实用。甚至,在父亲的帮助下,她还将家里的两辆旧自行车拼到一起,变成了一辆双人自行车。
62、实现目标的征途中,会遇到大量选择,而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产生其结果,生活质量取决于我们所作的抉择的质量。我们每个人一生大概会做出百万次选择,最终的结果累加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63、你对平庸的容忍度越高,你的生活就越偏离轨道。
64、持久的成功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自律是指你必须制定规则并严格遵守。如复利一样,这个主题可能会稍显枯燥,但长久来看,它的效果是可观的。
65、之后10年间,靠作坊式生产出的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鲁冠球艰难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1978年春,鲁冠球的工厂门口已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等多块牌子,员工也到达了300多人。由于看到中国汽车市场开始起步,鲁冠球调整公司方法,集中力量生产专业化汽车万向节。当年秋天,他将工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即这天万向集团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