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赋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位
1、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汉赋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位)。
2、张衡17岁时离开家乡,出外游历,访师求学,到达当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西汉故都长安,后来又在京师洛阳居住六年。沿途的山川风物、历史古迹,以及参观京城太学和结交文人学友,大大丰富了他的阅历、开拓了他的视野,为之后创作《二京赋》打下基础。东汉永初元年(107年),29岁的张衡“精思博会,十年乃成”《东京赋》和《西京赋》,总称《二京赋》。《二京赋》在模拟班固《两都赋》的基础上,注入新鲜内容,特别对封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进行了讽刺,警告统治者不要乐极生悲,不要结怨于民,牢记“水所以载舟,水所以覆舟”。此外,张衡的小赋具有抒情的特点,打破了汉赋敷陈描写的老一套,将汉赋从长篇大论的堆砌文字转变为抒发心灵的短小篇章,为后来魏晋抒情小赋的大量出现打下了基础。
3、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
4、当时欧阳修误将苏东坡当作曾巩,曾巩他有一个好朋友叫王安石。曾巩也曾经向欧阳修推荐过王安石的文章,受到欧阳修的赞美,对王安石的名声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5、A.《子虚赋》、《上林赋》都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
6、苏东坡对司马光的评价: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自少及老,语未尝妄,其好学如饥之嗜食,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诚心自然,天下信之。
7、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作。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大都作于东汉末年。南朝萧统将其合为一组,收入《文选》。形式都用五言体,语言朴素自然,内容多写夫妇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文人的失意之感,充满了感伤情调。
8、班固:有《两都赋》闻名天下。著有《班兰台集》。完成了《汉书》,不仅为后世同类史书奠定了规模,而且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中的独特地位。班固除给后世留下巨著《汉书》以外,他还写了大量的典引、诗赋、铭、颂等文章,在范晔(刘宋)写《后汉书》时尚存41篇,除《后汉书》中保留的三篇外,其余大多散失。班固的地理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汉书》中,尤其是《汉书·地理志》中。
9、大賦的作者以巨大的时空意识,在赋作中浑厚雄伟的铺陈描写,正是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历经春秋战国的战乱,秦王朝短期速亡,而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历史时代之际,那种征服客观世界的恢弘气度,洋溢着令后人不断惊叹回首的大汉气象。要说汉大赋道德主题的价值,应该说正表现在这些方面。
10、李璜,学者,中国青年d创始人,1895年生于四川成都,1991年11月15日去世。
11、扬雄,汉赋四大家之一。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为如同夕阳黄昏的大汉王朝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故后世有“扬马”之称。扬雄在赋这方面有着模仿大师之称,杜甫自比扬雄,就是说他各种风格都能写,是谓全才也。
12、左思风力:这是钟嵘《诗品》对左思创作风格的评价。左思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借咏史抒发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感慨深沉、情调激昂,笔力矫健,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13、 贫曰:“唯唯。主人见逐,多言益嗤。心有所怀,愿得尽辞。昔我乃祖,宣其明德,克佐帝尧,誓为典则。土阶茅茨,匪雕匪饰。爰及季世,纵其昏惑。饕餮之群,贪富苟得。鄙我先人,乃傲乃骄。瑶台琼榭,室屋崇高;流酒为池,积肉为崤。是用鹄逝,不践其朝。三省吾身,谓予无諐。处君之家,福禄如山。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堪寒能暑,少而习焉;寒暑不忒,等寿神仙。桀跖不顾,贪类不干。人皆重蔽,予独露居;人皆怵惕,予独无虞!”言辞既磬,色厉目张,摄齐而兴,降阶下堂。“誓将去汝,适彼首阳。孤竹二子,与我连行。”
14、班固自幼聪明早慧,年九岁,能写文章,诵读诗赋。所著《汉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中为司马相如、扬雄等赋家立有专传。史家之外,班固也是汉朝一位重要的赋家和赋论家,其赋今存有《两都赋》、《幽通赋》、《竹扇赋》等,赋论主要体现于《两都赋序》及《汉书》有关赋家的传论中。
15、《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一组抒情诗,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等十一篇作品。它保存了民歌原有的精神情韵,有独特的艺术风姿,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语言清新秀媚,情味幽深。
16、张衡(78—139)东汉伟大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县石板桥镇)人。生于官僚世家,父早亡,祖父张堪曾任蜀郡太守。永和四年(139),积劳成疾而卒。
17、严君平,思想家,因势导之以善,蜀人爱敬,代表作品有《老子指归》等。公元前86年生于成都,公元前10年去世。
18、 因为口吃,扬雄更喜欢深思熟虑,写出的辞赋往往技惊四座。正因如此,他身兼文学家、思想家两种是身份,以辞赋闻名,被称为汉赋“四大家”之成为西汉末年一代大儒。写下《逐贫赋》的时候,他已步入晚年。
19、王翰亦愿与杜甫结为近邻,可见也是认为杜甫是一位极有才华的人,毕竟人以群分。
20、春秋笔法: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手法。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浅显平实,表现出修辞学的发展,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严格倾向性,也产生了消极作用。
21、诸葛尚,将军,绵竹关外大败魏军,244年2月生于四川成都,263年11月去世。
22、天子游猎之余,于摩天高台张乐,其中巴渝妙舞、宋蔡名讴、淮南干遮、辽西新咏、荆吴郑卫之声……汇集了诸多地方各民族美轮美奂的乐舞艺术,表现出来的是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大一统的zz气象,让应运而生的汉大赋自然成为天下一统的文化符号。
23、《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集,刘宋刘义庆撰,今本三卷,分三十六篇。内容为汉末至东晋名士们的遗闻轶事、清谈玄理、疏放举动的记录。在刻画人物和语言使用上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代小说和小品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24、赵禼,1026年生于四川成都邛崃市,1090年去世。
25、变文:唐五代时与俗讲同时流行的民间说唱伎艺称为“转变”。转变,就是说唱变文。变文,或简称“变”,乃“转变”的底本。其特点是说唱相间,散韵组合演述故事,或辅以图画。
26、后来公布出来才知道是苏东坡。他与苏东坡交流时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经过欧阳修的点评,苏轼名动天下。这样算下来欧阳修算是苏东坡的知遇之人,伯乐。
27、司马光和王安石年龄相仿,他们后来相遇之后成了好朋友,这里面还包括包拯,就是民间流传的那个包青天。
28、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宝鸡市)人。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修撰《汉书》,是“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是“汉赋四大家”之《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作为经学理论家,所编《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将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29、于是事变物化,目骇耳回,盖天子穆然,珍台闲馆,琁题玉英,蟮蜎蠖濩之中。惟夫所以澄心清魂,储精垂恩,感动天地,逆厘三神者。乃搜逑索耦。皋、伊之徒,冠伦魁能,函甘棠之惠,挟东征之意,相与齐虖阳灵之宫。靡薜荔而为席兮,折琼枝以为芳。噏清云之流瑕兮,饮若木之露英。集虖礼神之囿,登乎颂只之堂。建光燿之长旓兮,昭华覆之威威。攀琁玑而下视兮,行游月虖三危。陈众车于东阬兮,肆玉钛而下驰;漂龙渊而还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风傱傱而扶辖兮,鸾凤纷其御蕤。梁弱水之濎濴兮,蹑不周之逶蛇。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虙妃。玉女无所眺其清卢兮,虙妃曾不得施其峨眉。方擥道德之精刚兮,侔神明与之为资。
30、国学经典|心灵美文|诗词歌赋|历史趣闻|风雅玩物
31、C.班固《两都赋》中的“两都”指开封和长安
32、宋玉:是屈原之后最重要的楚辞作家。宋玉作品篇目争议很大,大致可信的有《九辩》、《风赋》、《神女赋》等。这些作品除《九辩》外,多是赋作,是汉赋的源头。《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但对楚辞体也有新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