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备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
1、据《云别传》记载,赵云初见刘备时,就立下了自己的zz誓言——终不背德也。这是赵云一生的zz追求,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后来关于赵云义拒赵范、退还民田、谏主东征的典故,都能看出他具有不谋私,识大局的美德。因此很多史学家都评价赵云不单单是一个名将,而是具备贤德之风的古大臣。现在总有人说,赵云是因为直谏惹恼了刘备,所以不给他升官,不让他领兵打仗。这种说法既不懂历史常识,也不懂官职制度,纯属凭空意淫。
2、其一便是赵云个人的性格所致,我们知道赵云是一个非常忠心的人,且又是一个武将,而类人身上往往有一个共性,那便是“直”。为表忠心,直言进谏,这种性格要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是相当之难的。据史料记载,刘备当年拿下成都后为了笼络手下官员及地方降将,准备将成都城内外的房屋田产进行分配,而赵云则直言进谏,引霍去病的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毫无疑问,此举无疑必遭其他将领所忌恨。而刘备初定益州,首要之事自然是稳定内外人心,赵云虽然说得对,但此举确实是不合时宜,赵云不懂官场之道,刘备自然也难给予其高职。
3、这是当时刘备集团中最重要的团队了,可以说在刘备和刘璋开战之前,荆州之地是刘备的重中之重。既然荆州如此重要,为什么刘备不安排诸葛亮和赵云回援?之后刘备和刘璋翻脸,孙权又来插一脚,派吕蒙攻略荆南四郡,除了零陵之外其他三郡都望风而降,荆南是刘备的补给基地,荆南一丢则刘备不止失去了后方补给,连荆州屁股都要漏出来给孙权看了。危急关头,刘备和孙权讲和,割江夏、长沙、桂阳三郡给孙权,双方和解,再调张飞、赵云、诸葛亮入蜀,尽快拿下四川。
4、不过,刘备确实是不怎么相信和重用赵云,这个是真的。
5、第三件事是赵云在关羽失荆州被孙权杀害后,劝谏刘备不要发动对孙权的战争,要以大局为重,但这次刘备并没有听从赵云的劝谏。
6、孙权手下的张昭、周瑜、鲁肃、陆逊无一不是出自世家大族,唯有刘备打着皇亲的旗号,行屌丝之实。
7、北伐之初,魏延曾献上子午谷奇谋,想要兵出子午谷,突袭长安,但是诸葛亮用兵谨慎,没有同意魏延的计划。诸葛亮的计划是这样的:赵云、邓芝率一支军马作为疑兵,由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的形势,吸引魏军,然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向祁山发起进攻。由于魏国一致认为蜀汉没啥实力了,所以对蜀汉的防备非常松懈,陇右三郡很快望风而降,只有两个郡还在坚守待援,这可吓坏了魏国,连忙命令大军前去增援。(刘备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
8、相比其他四位五虎将,赵云的才能更多的体现在军师方面。单论武力值,赵云肯定是所向披靡的,但要说到排兵布阵与统帅能力,赵云显然是不及其他虎将。还有就是赵云没有赶上好的时机,关于赵云生卒年,史料中不是很清晰。有学者认为赵云年龄要比刘备大,在他年轻之时,刘备四处奔波,基本是无兵可用。等到刘备兵强马壮之时,赵云早已习惯护卫长一职,没有获得统兵经验,再加上其年龄已大,自然就不会得到统兵机会。赵云没有被重用的说法显然不客观。
9、平定益州之后,许多人主张把成都城中的房舍及田地分赐给诸位将领。
10、不能说刘备只能同患难,但刘备在取得荆、益之后,的确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丢弃了初心,致使部分将士失望。这份情绪又加剧了刘备一意孤行,这是刘备最终客死白帝城,不能实现自己夙愿的原因之一吧。
11、有几件事能显示出赵云的正直和仁义,第一件是赵云拒绝了桂阳太守赵范将他的寡嫂樊氏献给赵云,赵云不愿意与赵范这样的投机小人成为亲戚;
12、赵云又是不懂zz了,当时连诸葛亮都明白,刘备伐吴是势在必得,而且是迫不得及的行为,刘备考虑问题是从zz上考虑的,东吴杀你大将,夺你城池,你刘备还能忍住不发兵,这在天下人面前就失了形象,没有了形象,蜀汉拿什么作招牌?
13、赵云之所以不受重用还因为他不懂刘备的心思,而不能揣摩上位者的内心想法,事事跟老板对着干,如何能有机会被重用。当年关羽遇害后,刘备想要报仇发兵东吴,可是赵云却出面阻止。赵云自然有大义有理由,此时攻打东吴,只会让魏国坐享渔翁之利。
14、赵云以“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后世广为传颂,他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儒将,被许多的演义爱好者认为是三国时的完美男人,“常山赵子龙”之名号是如雷贯耳。就这么一位响当当的名将,在刘备时期却只被授予个翊军将军职位,而他一生的主要功绩却是在刘备时期获得的。在演义故事中,赵云的角色更像是护卫长。
15、赵云又是不懂zz了,当时连诸葛亮都明白,刘备伐吴是势在必得,而且是迫不得及的行为,刘备集团中的骨干都是荆州人,荆州被夺,这些人就成为无根之水,包括诸葛亮在内的所有荆州派人士,都是赞同刘备伐吴的,要不然故乡只能成为敌占区,宗庙、祖坟都在敌占区,古人可是非常看重这个的,刘备不夺回来,如何向蜀汉群臣交待?如何安稳人心?
16、再说啦,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过,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刘备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
17、刘备白帝城托孤,主要对三类人讲了话,一是以诸葛亮为首的文官集团,二是以赵云为首的武将集团,三是以刘永、刘理(刘禅在成都)为首的刘家子孙。其间还有个小插曲,就是问诸葛亮马谡能力怎么样?
18、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赵云都是蜀汉响当当的猛将,虽然很多人说赵云只是一个“保镖”,能力不强,但是在《三国志》中,陈寿直接把赵云和黄忠一同比作刘备的爪牙,这说明在当时人的心目中,赵云是一个相当厉害的猛将,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弱!赵云一生忠勇,结果在蜀汉第一次北伐后,很快就去世了,令人遗憾,而遗憾之际,我们不禁也要好奇了,为何强悍的赵云在北伐过后突然就去世了呢?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19、我仔细查阅了《三国志·先主刘备传》,在刘备给献帝的上表中,提到“马超、许靖、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法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以上提议刘备为汉中王,但不见赵云的名字。
20、常山郡本属于冀州刺史部管辖,在赵云投奔公孙瓒的时候,幽州刺史公孙瓒就问赵云:“听说冀州的人都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归返呢?”
21、刘备没有用赵云吧,刘禅这个小混蛋也没有重用赵云,真实一个忘恩负义的关系。
22、这个时候赵云看出了刘备的野心,对刘备的做法有点看不起了。两个人说不到一起去,作为将军的赵云,当然不会被刘备重用了。
23、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和门阀制度有关,到了东汉的末期,门阀制度,尤其强烈,比如说袁绍就是四世三公,所以说他虽然本人的才能并不怎么样却能够担任18路诸侯的盟主。而曹操对门阀制度最看最不看重,他讲的是唯才是举。
24、因为之前刘备曾让关羽张飞照看自己的家室,结果这两人先后让他失望,张飞丢了徐州以及刘备的家室,这让刘备一下子就陷入了被动。而后来关羽也步张飞后尘,带着刘备的妻子投降了曹操。之后刘备将照看妻儿的任务交给了赵子龙,而赵子龙不负众望,将这艰巨的任务给完成了。
25、赵云的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而刘备也是知人善用的。
26、有人是看赵云实在是太完美了,所以,来了一个移花接木、“马冠赵戴”,把马谡的过错完全给安到了赵云的头上。甚至,还煞有介事的说,因为赵云箕谷之战失利,才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只能说,这个伪造太拙劣了,都不如那个所谓的“莫须有”来的更直接、更实在。
27、再来看赵云的官职,是不是觉得征南将军、镇东将军,远远低于四方的前后左右将军,没错,是的。但是,中护军可就不是了。
28、刘备所谓的人和,就是刘关张铁三角,谁也插不进去,这样的小集团能走多远哪?
29、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赵云并不适合当官。这是因为赵云的性格。赵云应该是刘备最相信的将领,因为刘备在临死之时告诉诸葛亮,如果刘婵不懂事,那他是可以自己当皇帝的。这里面表明了刘备不认同刘婵的能力,不相信刘婵可以统治好国家。要不,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怎么来的。但如果大家观看真实的历史,那么就会发现一件让大家惊讶的事情,那就是刘婵实际上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并不是我们理解上的废物。如果不是因为他接受蜀汉的时候,蜀国的力量已经不如以前,他是完全有可能统一中国的。
30、而且赵云为人处世的方式,也与众不同。他不是像张飞那样直来直去,而是用另一种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存在。他用短暂的时间,斩了敌人的将领回来,既给了马超以警示,也不失马超的面子。从这一点来说,赵云的为人处世之道更令马超敬重。也正是有了张飞、赵云这样的将领,马超才会安心留在刘备的阵营,让他有找到明主的感觉。
31、将自己老小的性命都交给赵云守护,这是刘备对赵云的绝对信任,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时,赵云虽然劝阻过刘备,但刘备仍然将赵云安排二线的位置,刘备在夷陵战败,还是赵云第一个赶到前线救了刘备,这就是信任,虽然有政见不同,但从来不代表刘备不信任赵云。
32、而魏延则是一位能堪大用的将领,可惜诸葛亮不喜欢他,不放心把权力交给他。既然诸葛亮那么看好马谡,自然想重点培养他,让他到战场上历练历练。
33、在和曹军在赤壁交战结束后,当时有一位投降的将军将自己的嫂嫂有意献给赵云,可能是想拉他下水,也可能是想和他攀关系,赵云没同意。最终,这位降将果然是有目的,自己逃走了。
34、从此,战云追随刘备近三十年,身经百战,为刘备占据荆州,平定西川,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两次救护幼主刘禅,被刘备称为“子龙一身是胆也”。
35、之所以有这个说法,可能来源于汉中太守的任命上。
36、而赵云刚是镇守东部边境江州的将领,与张飞算是同等地位,虽然算不上绝对的重用,但并不是轻用,同样是人尽其才。
37、实际上这个人就是曹魏的曹真了,这个曹真可不得了,他是曹操的养子,军事素养非常高,一生罕有失败,连诸葛亮在他手上都曾吃过亏。站在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赵云败给他,似乎并非多大的耻辱,但是当时的人不这么看啊,赵云身经百战,到老了却遭受了这么一次战败,心里肯定是过意不去的,而且从诸葛亮的话语来看,似乎他对此也非常不满。注意那句“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这话一出,谁受得了?赵云作为刘备时期的老将,哪里受得了这种刺激?
38、即便是诸葛亮,刘备也没有放手使用,仅仅是最后没办法的办法,才托孤于他。
39、赵云在这一次中的表现出众,可以说是立有大功的。仅仅这一次战役,赵云封个将军应该不成问题吧!
40、马超历史上记载,他在蜀汉羁旅归国,常怀危惧。这种处境,自然是由于刘备对他的不信任造成的。这也是彭羕找马超,鼓动马超谋反的原因。但是马超却告密揭发了彭羕,这也是马超的无奈之举。这样一来,刘备对马超的信任也没有增加,而其他人对马超就更加敬而远之了。在这种环境中,马超自然更加抑郁,在他四十七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
41、这时刘备的得力谋士法正出来献计说:“天下最有名无实的人,就是许靖这号人。但许靖的虚名已传播天,你要是不重用他,天下人会说主公不善待人才。您还不如对他表示崇敬,这是在效法古代燕昭王厚待郭隗的作法呀。”刘备听了法正的建议,厚待许靖。刘备称汉中王时,拜许靖为太傅,在《立汉中王上表汉帝》中,将许靖的位置排到第二。等刘备称帝时,拜许靖为三公之一的司徒,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蜀汉末年杨戏曾作《季汉辅臣赞》,里面的人物排名可以看做蜀汉的官员的综合地位排名,许靖还是排名第第一是丞相诸葛亮。
42、曹魏以主力张郃部去对付诸葛亮的主力,而只是派曹真的一部分兵力去应付赵云。赵云和曹真的作战失利,被迫撤退。虽然兵力没有很大的损失,但是依诸葛亮之言,赵云兵力超过曹真,但是还是因为“不戒之失”而战败。战后,赵云也自请处分。
43、对刘备来说,荆州现在只是一个战略要地,自然不需要过多的保护了,有关羽、麋芳、傅士仁、关平、廖化、赵累等人驻守,防备曹操和孙权即可。只不过刘备没想到关羽居然会去包围襄樊,更想不到还给他打出了“威震华夏”的战绩,逼得曹孙两家联手夺取荆州。
44、赵云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啊”。
45、诸葛亮在刘备阵营中,和赵云的关系较好。因为赵云曾经在荆州南部和诸葛亮一起共过事。而且在入川时,两者并肩作战过。因此,在诸葛亮接受托孤后,赵云就成为了他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46、赵云跟随在刘备身边多年,主要的责任是负责刘备及刘备家人的人身安全,他的角色更像是刘备的贴身侍卫。赵云在这方面确实也做得很尽心尽力,从长坂坡不顾个人性命拼尽全力救出刘备的妻儿中,就能看到赵云对刘备的忠心而刘备也是非常信任赵云的,所以才把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都交给了赵云。刘备到哪里,赵云就跟随到哪里。
47、刘备并不关系谁是汉贼,他只关心他利益的最大化。
48、结果赵云这么一说,刘备就不好意思封赏,而那些等着封赏的各级官吏,对赵云可谓是恨之入骨,赵云个人就陷入了孤立,至少在刘备手下,赵云已经成为不受其他人待见了,在zz上陷入孤立,但这就是赵云的高风亮节,在某些方面,赵云的正直超过了诸葛亮,但是正因为赵云如此,所以他不是zz家,而只是一个正直的武将。
49、纵观历史,赵云一直都很低调,从来都是不争不抢,忠心耿耿又胸怀大局,说起来就两个字:可靠。
50、赵云刚跟着刘备时,就被任命为主骑,掌管骑兵。后来又称为牙门将军、留营司马,负责刘备和其家人的安全工作。如果不是对赵云非常信任,刘备又怎么可能让赵云出任这种职务。
51、张飞是刘关张铁三角的兄弟,占据了荆州,关羽做了荆州的首脑;攻下成都,刘备自领益州牧;现在取得了汉中,该轮到张飞去做老板啦。
52、赵云在三国乱世中是被本郡百姓推举为带兵首领,最早是跟随公孙瓒,因为公孙瓒过于残暴,不是追求仁政的赵云所期待的,所以在不久之后,赵云以家兄病逝离开公孙瓒。
53、马谡说到:“南中不毛之地,土著反复无常,今天击败了他,明天他还会造反。目前我们要集中力量北伐,要想南蛮不在后方捣乱,我们应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以此才能使南蛮宾服”。
54、曹操挥师南下时,刘备选择了避其锋芒,带着众人离开了。在逃跑时,刘备丢下了两位夫人和孩子,最终是赵云将孩子救了回来。
55、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领衔的则是马超,因为他是马援的后代,也算是名门望族了。
56、当然了,重用与信任是有不同含义的,你信任一个人,未必重用他,比如刘备信任糜竺,糜竺是刘备的最大投资人和幕后金主,但由于糜竺能力不突出,刘备只给了和许靖一样的虚职。
57、正因为是这样,赵云就没有有机会参与到前线领兵作战中。虽然赵云的个人武艺在三国具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作为将领来说,除了个人的武艺,更重要的是排兵布阵的能力和领兵的经验,才能更好的带领士兵打胜战。因为面对敌方,即使个人武艺再强,也不可能靠将领一个人和敌军对打。
58、在汉水之战中,赵云表现优秀,于是刘备评价赵云是“子龙一身是胆也”,并给赵云了一个“虎威将军”的称号!看这个名字挺吓人,但其实只是三国时期的一个杂号将军,通常封给在战斗中,作战勇猛的武将!也就是说,别看赵云名声很大,但实际上最多只是一个杂号将军(有人评价,连杂号将军都不如)!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有三个要点,很能说明赵云的地位。
59、荆州、益州之所以能够割据一方,人才济济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60、所以很多网友由此推断,刘备不重视不信任赵云,觉得赵云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故意不给他表现的机会,因此得出刘备不重用赵云的结论。让赵云担任保镖角色,也算是另一种信任,毕竟能当保镖的往往是主公的心腹之人。
61、赵云是刘备的得力爪牙,他勇冠三军。但是,从赵云的经历来看,赵云很少担任独当一面的任务。他当过侍从,当过内卫,当过文职,当过从将,但是就没有担任过独当一面的大将。这不是说刘备不重用他,而是量才而用。在刘备的使用下,赵云干得十分出色。但是,刘备死后,赵云的处境发生了变化。诸葛亮在刘备阵营中,和赵云的关系较好。因为赵云曾经在荆州南部和诸葛亮一起共过事。而且在入川时,两者并肩作战过。因此,在诸葛亮接受托孤后,赵云就成为了他最信任的将领之一。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对赵云委以重任。他给赵云一支人马单独行动,出居斜谷,扬言要进攻眉县,以伪装主力,吸引曹魏军的注意。
62、魏延早在刘备称汉中王时,被刘备封为汉中太守,镇远将军,作为镇守益州北边边境汉中的将领,魏延的任务就是镇守汉中,防御曹魏。
63、魏延出身低微,是刘备的部曲,相当于私人财产,但刘备发现了魏延的才能,一路将魏延提拔为与关羽同等地位的汉中太守和镇远将军,如果说唯才是举,恐怕刘备的力度远大于曹操,刘备才真正做到了不看出身,只看才能。
64、赵云受到常山郡的推举,率领本郡自愿参加的吏兵加入了白马将军公孙瓒的“白马义从”。
65、此类人才在刘备账下典型的人物是魏延与黄忠。“唯才是举”这是曹操的名言,《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说曹操“知人善察,难弦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在世家垄断官场的东汉末年,曹操能提出这一说法,足以证明他的伟大。刘备虽然没提出这样的zz口号,但他也是这样做的。
66、文中没有说这时是否埋伏了刀斧手,但描写了诸葛亮听了这话全身冷汗,连连磕头,说自已要鞠躬尽瘁辅佐小主等等。诸葛亮可是老油条的人,不会轻易被刘备试探出来,要是他当场答应了,可能身首异处。虽然刘备在《三国演义》中是仁慈的人,但”伴君如伴虎“的警惕性不能缺失。
67、由此可见,赵云的实力肯定是有的,做事情也靠谱,最重要的是刘备对他非常信任。
68、再比如说法正精于奇谋,但为人睚眦必报,所以刘备只用法正的奇谋,将法正带在身边作为首席参谋,而没有让法正参与内政,还有许靖,是个大名士,但没有具体的才能,所以刘备把许靖供奉起来给予高位,而没有实际权力。
69、这一点刘备知道,但是哪边轻哪边重还是能够分出来的,既然是处在战乱的社会,手下的将领一样是重要的,一直东征西讨需要奖赏和安抚,不然将士们就不愿意给自己卖命了。
70、张飞、关羽、刘备这三人当时桃园三结义,然而在张飞与关羽在遇害之后,刘备也意识到了自己活不了多久了,而这个时候的蜀国,也到了特别危险的一个地步,有很多元老级别的将领也都死的没有多少了,赵云作为五虎上将之中仅剩的最后一位,也作为所剩下不多的将领之中最受刘备信任的一个人。那么,刘备为何在临死之前还会对诸葛亮说不让重用赵云呢?
71、魏延同于禁、乐进一样,都是出身行伍。他最早作为刘备的私人武装,跟随刘备入蜀。刘备占领汉中后,准备选派一位名将担任汉中太守,当时所有人都以为是张飞,谁知咱们的皇叔却钦定了魏延。一个无名无势的兵油子瞬间变成了军区司令,从中可以看出刘备的用人魄力。难怪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据《三国志》记载:一军尽惊。魏延的确没辜负刘备的期望,他以“实兵错守诸围”的办法守备汉中,使汉中城固若烫金,易守难攻。后来王平抵御曹爽,也是学习魏延的方法。
72、赵云真的不受重用吗?其实不然,这个我稍后解释。我们先来看看赵云不受“重用”的原因,这其中主要在两方面。
73、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刘备临死之前,还真交代过诸葛亮,有一个人不可重用。但是,刘备所说的这个人并不是赵云,而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被孔明委以重任,却因纸上谈兵,丢了街亭的马谡。史料原文是:
74、最后一点,其实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个时期的蜀汉已经面临人才凋零,无人可用的局面。刘备的“五虎将”已经故去四位,仅剩下的赵云年龄也偏大,并且真实的历史上赵云并不太被重用,也就是刘备的警卫队长。
75、三国政权中也唯有蜀汉政权算是草根出身,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等等,基本上都是社会低层出身,刘备之所以能维持这么一个草根政权,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用人。
76、而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特地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在刘备看来,马谡就是一个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无用之辈,诸葛亮既然接受了刘备的托孤,又为何违反刘备的遗诏,非要重用马谡呢?
77、接下来我们再看汉晋春秋的记载,更加能确定,赵云在箕谷一战,表现确实不佳。
78、关羽义薄云天,赵云忠肝义胆,但对待汉家朝廷上也是不含糊的。
79、赵云的特长是正直与仁义,还有绝对的忠心,所以刘备把赵云视为自已的贴身近臣,除了为刘备作战之外,赵云在刘备时代最大的作用就是作为刘备的近臣守护刘备的家小。
80、刘备去世后,蜀汉动荡,国内混乱,于是在曹魏和东吴看来,蜀汉似乎已经没有发展前途了,很难再恢复巅峰实力。曹魏上下更是一致认为,东吴才是最大的目标,集结重兵对阵东吴。不过令众人都没想到的是,诸葛亮的能力竟然能有这么强,短短几年时间,不仅平定内乱,稳定了蜀汉,还为蜀汉拉死了一支强军,更甚者,诸葛亮还主动北伐,进攻曹魏!
81、在古代,不孝有无后为大,从刘备的角度来说,建国立业即使事业开创得再大,还是要传给自已的儿子,也就是刘禅,刘备最重要的亲人就是他的儿子刘禅,而这个最重要的亲人的安全问题,刘备从头到尾都交给一个外人来守护,如果不是刘备信任赵云,也实在没有其他理由了。
82、刘备当时刚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小妹。刘备这是把自己的家眷,包括老婆,全部都托付给了赵云呀。古代为什么有太监,就是怕被戴绿帽子,但是刘备从来不怀疑赵云。刘备跟赵云,这才是真正的“老铁”呀。由此,也可见赵云的德行之优秀。
83、刘备在三国时期的用人水平不亚于曹操和孙权,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曹操与孙权,比如说曹操提倡的“唯才是举、不论出身”,可是如果我问曹操提拔哪一个出身低微的人才,你会发现并没有。
84、之所以赵云得不到重用,是因为赵云是保皇派,这个跟关羽的处境有些相似。
85、说白了赵云从始至终都是不赞同蜀国和魏国闹掰的。
86、但是,关于赵云的任用,刘备则没有说。不过,赵云在刘备的手下,确实没有太多的表现。他主要是刘备的保镖,管理刘备的内务。在这方面,赵云表现出色。他保护刘备,在长坂坡救出刘禅母子。后来在刘备和孙权妹妹结婚,因为赵云沉稳威重,让赵云管理家事。赵云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孙夫人企图携带刘禅去东吴的时候,赵云拦江截回刘禅,保住了刘备的后嗣。
87、在他的眼中,大丈夫应该心系家国,怎可被儿女情长缠身。
88、当刘备得知关羽死去的消息后,他心中怒火难以平息,有了出兵征讨孙权的想法。看到如此失去理智的刘备,赵云多次告诫,说到了眼下最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刘备当时根本听不进去,一心就想着带兵攻打东吴。
89、像五虎上将另外四个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都比赵云杀伐果断,有主见,在战场上能独当一面之人。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吼断长板桥、马超将曹操杀的割须弃袍、黄忠阵斩夏侯渊。刘备过江迎娶孙尚香、赤壁之战接应诸葛亮等,赵云都是扮演着保镖的角色。赵云在刘备身边的角色,就像典韦许褚两人在曹操身边一样,都是最忠诚、最听话的保镖,不会背后放冷枪。
90、且不说题主是不是张冠李戴了,但就赵云在刘备死后的职位而言,足见刘备是并没有让后人大力提拔赵云的,结合赵云一生的境遇,不少朋友认为刘备不重用赵云确实是在情理之中。那么刘备为何要如此对待赵云呢?这就得说说赵云其人和这背后隐藏的帝王权术之道了。
91、首先,武将在汉朝时的官职级别大致如下,(1)大将军,(2)骠骑、卫将军、车骑等封号,(3)前、后、左、右将军,(4)护军、武卫、诸四品等杂号将军,(5)“虎威将军”等彻底的杂号将军。
92、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93、夷陵之战前的两个月,刘备刚刚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要知道自从东汉开始,就已经废除了丞相的职位,东汉末年第一个称丞相的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刘备这么做,足可见对诸葛亮的信任。
94、赵云从公元200年开始跟随刘备,一直到229年去世,差不多近30年,在蜀汉集团中跟随刘备的时间仅次关羽、张飞,忠诚度仅次于关羽、张飞,但是在蜀汉集团的地位却差远了。
95、此类人才在刘备账下典型的人物是许靖与马超,许靖何许人也?汉末大评论家许劭的从兄,他们兄弟两人在汝南开展“月旦评”的自媒体,畅论天下,褒贬人物。谁要被他们赞了,就身价百倍,世俗流传,曹操就是因为许劭的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才挤进了上层名流圈。但谁要是被他们踩了,管你名气再大,官位再高,基本就在自己的圈子里混不下了。甚至可以说,当时的媒体不姓刘,而是姓许。
96、如果说刘备“用名”许靖时还需要法正提醒,那么“用名”马超时,已经将这门绝技驾驭的炉火纯青了。马超在投降刘备时候的官职已经是汉朝的征西将军、并州牧,官爵与刘备都不相上下,这样一个吉祥物来投奔自己,估计刘备做梦都能笑出声。虽然马超投降刘备后基本都退居二线了,但刘备还是将马超高高的供着,封他为平西将军都亭侯。前面我们说过,在《立汉中王上表汉帝》中许靖排名第排名第一的正是马超。
97、当然幸好赵云还算是寿终正寝的,并没有在战场上横死。
98、赵云的特长是正直与仁义,还有绝对的忠心,所以刘备把赵云视为自已的贴身近臣,除了为刘备作战之外,赵云在刘备时代最大的作用就是作为刘备的近臣守护刘备的家小。
99、其刘备的主观感情用人。赵云当时在汉水之滨大破曹军,为蜀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尽管如此,赵云依然只是一员偏将。在刘备心目中,他还是情不自禁的以情感为主导,更加偏爱于关羽、张飞,当他进取益州的时候,他将荆州交给关羽,没有考虑过任何人。刘备的这个决策很明显情感占了主导地位,而没有做到唯才是用。
100、虽然刘备一直都很信任赵云,但是没有太重用赵云,因为赵云没有手段,太过于耿直。在刚刚占领成都的时候,刘备封地,他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他认为人民应该放在第一位,老百姓是最重要的,当官的分地说不过去。
101、如果说刘备用马超是“用名”,用黄忠是“用才”,那么用赵云就是“用德”。前面也提过,赵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品德。关于赵云在蜀汉的地位,陈寿早就给我们定位了,他在《三国志》中,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并为一传,说的不就是这五位将军具备同等的地位与荣耀吗?
102、正史上的赵云军事实力并不突出,但是为人正直,一生追求仁政是整个三国无人可比的。
103、刘备一死,刘禅刚继位,就给赵云升官,封侯。这分明就是固定套路,留给下一代使用的大臣,先压制着,等下一任继位了再加恩。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刘备托孤,刘禅的人身安全,完全托付给了赵云,而朝堂的制衡,则交给了李严与诸葛亮。所以,赵云在刘备时期,虽然没有很显赫的官职,并不代表刘备不看中赵云,不想重用赵云。
104、在汉中太守的任命上,大家都以为应该由张飞出任,张飞也觉得非自己莫属,没想到刘备任命的是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