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简介
1、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分别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这四大悲剧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很多人在写剧本的时候都会去模仿莎士比亚的风格。所以说莎士比亚虽然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是对于我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如果你想学习有关于剧本的知识,你就可以去看一看莎士比亚。并且这四大悲剧其实蕴含的意味是很多的,我们可以从悲剧中看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如果你已经看透了悲剧,那么你就可以从悲剧中获得一些感悟,体会到一些喜剧的效果。除了这四大悲剧,莎士比亚还有四大喜剧,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下。
2、在艺术上,悲剧是莎剧中成就最高的。首先,多线索手法的运用体现了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如《哈》剧中安排三条复仇线索,以王子复仇为主线,另两条线索穿插糅合其间。《李》剧中也有两条平行交错的线索。
3、奥赛罗正直却不能分辨谗言、勇猛却懦弱、骄傲自负同时却也自卑、爱他的妻子同时也嫉妒、怀疑、不信任自己的妻子,他对自己的容貌、种族、肤色很在意,因此心里的不信任一旦被激发出来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酿成了惨剧。感觉是奥赛罗的疑心和自卑不配得的心态是导致悲剧发生的主因。
4、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是其作品中最光辉绚烂的一笔,剧中的人物大多以死亡为结局,表现出悲沉雄浑和震撼人心的气势。“四大悲剧”指得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这些作品着力塑造了一批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的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
5、《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分别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4部作品中的故事内容均来源于当时欧洲的历史传说。
6、“除了忧郁,还是忧郁:王子的忧郁、癫狂与复仇”
7、他的偏执自大和刚愎自用,最终毁了他的国土,也毁了他的亲情。这是李尔王的故事。莎翁在这场喜剧中,描写了双线,另一条线与李尔王互成镜像,是同尊贵大臣与野心儿子的,那位大臣被野心小儿子陷害,被挖了双目在旷野中哭嚎,陪在他身边的就是自己听信谗言而放逐的大儿子,装成乞丐,疯疯癫癫,他听不出来。当大儿子对他坦露身份,他喜极而泣,死在了大儿子的怀里。
8、▲CokeSmyth《哈姆雷特误杀了波洛涅斯》
9、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10、DanielMaclise(1806-1870),爱尔兰画家。该画主要描绘马伏里奥和伯爵小姐两个角色。剧中马伏里奥是伯爵小姐奥丽维娅家中的大管家,因为得罪伯爵小姐的叔父而遭到戏弄,被诓骗着穿着令人厌恶的黄色长袜,并向伯爵小姐求爱,结果丑态百出。
11、而这种不信任又转变为对苔丝狄梦娜白人身份的嫉妒,对仰慕者白人身份的嫉妒。
12、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都能够在地球的另一侧引发风暴。
13、后来,戏剧往前发展,开始由真人登上舞台。演出一幕幕悲欢离合。
14、▲JohnEverettMillais《凯特·多兰扮演的鲍西亚》
15、冯小刚以前拍过一个叫做《夜宴》的电影,剧本就是根据《哈姆雷特》改的。不过,《夜宴》并不算一个好电影,因为原著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命运悲剧没有得到体现。
16、 《皆大欢喜》主要剧情描述被流放的公爵的女儿罗瑟琳到森林寻父和她的爱情故事。
17、不要借钱给别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钱给别人会让你人财两失,向别人借钱会让你挥霍无度。
18、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上遇到三个女巫。女巫说他将进爵为王但无子嗣继承,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
19、(2)《李尔王》描写一个专制独裁的昏君,由于刚愎自用,遭受到一场悲惨的结局。悲剧的目的同样在于揭露原始积累时期的利已主义,批判对于权势、财富的贪欲。悲剧还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流离失所的英国现实。在第三幕第四场里,李尔被两个女儿驱逐出门以后,跑到暴风雨的荒野,诅咒女儿忘恩负义。在雷电交加中,李尔对穷苦的人们喊道:“衣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都得忍受着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这里,莎士比亚通过李尔的口表达了他对无家可归的农民的同情,同时也是对当代现实的揭露。但是,紧接着上面那段话之后,李尔说道:“安享荣华的人们呵,睁开你们的眼睛来,到外面来体味一下穷人所忍受的苦,分一些你们享用不了的福泽给他们,让上天知道你们不是全无心肝的人吧!?这种求助于剥削阶级发善心以解决社会矛盾的想法,正是一种调和阶级矛盾的人道主义思想。
20、我可用语言的利剑来刺戳她,但决不用真刃。(Iwillspeakdaggerstoher,butusenone.)
21、最后按照仙王的旨意,魔力得以解除,情人终成眷属,仙界、人间复归太平。
22、▲夏塞里奥《麦克白和班柯第一次遇到三个女巫》
23、《奥赛罗》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黑人将军奥赛罗与美丽善良的苔丝狄蒙娜相爱而秘密成婚。旗官伊阿古因所求之职被奥赛罗给了凯西奥而怀恨并决意报复。他设计使凯西奥触犯军纪被撤职,又鼓动苔丝狄蒙娜向奥赛罗求情,致使奥赛罗因怀疑爱妻与凯西奥有染而妒火中烧并亲手将其掐死。当伊阿古的妻子揭穿阴谋时,奥赛罗拔剑自刎,倒在苔丝狄蒙娜的尸体上……
24、《李尔王》以英国的一个古老的传说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国王李尔王寻求真爱的故事。本应颐养天年的李尔王将土地分给阿谀奉承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却不相信小女儿的心意。当他在大女儿和二女儿那里受到了难以想象的折磨时,离家出走却又经历了许多难以想象的苦难的故事。
25、哈姆莱特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出身王室,却在当时新文化中心的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他出身上层统治阶级,却接近人民,他痛心周围社会的丑恶现实,抱有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的崇高理想,同时对“人”抱有美好的看法。在鬼魂出现之后,他知道父亲是谁害死的,并立志复仇。对于哈姆莱特来说,复仇既是自己作为儿子的责任,又因为凶手是当今的国王,是专制王朝的代表,推翻了国王,也就扭转了这混乱的局面,拯救了这濒于崩溃的国家,因而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还是关系到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问题。他勇敢地承担了这一责任,同时也深感这一责任的重大:“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这一方面表达了他作为王子要为父复仇的坚定决心和作为人文主义者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的气魄;另一方面,表现了他面对黑暗现实,对所负重任的悲愁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哈姆莱特的装疯说疯话,一方面适应了内心的忧郁,一方面针对外界的罪恶社会现象。
26、看到这个故事,我自然就想到明末清初的将军吴三桂。他引清兵入关,葬送了明朝。
27、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
28、主要剧情描述被流放的公爵的女儿罗瑟琳到森林寻父和她的爱情故事。剧名《皆大欢喜》表明剧中受迫害的好人全都得到好报,恶人受到感化,有情人双双喜结良缘。这反映了莎士比亚理想中的以善胜恶的美好境界。
29、▲FrancisWheatley《第十二夜》1771–1772年
30、年迈的李尔王想要退位,希望把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竭尽全力赞美国王而获得全部封地,小女儿考狄利娅因表达了自己朴实而真挚的感情被李尔驱逐。
31、Tobeornottobe,thisisaquestion.
32、通过这一斗争,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暗的封建现实之间的矛盾,揭露了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行径。
33、“有些人品性上有一点小小的瑕疵,或者是天生的,或者由于某一种特殊的气质过分发展到超出了理性的范围……这些人就带了一种缺点的烙印,使他们的另外品质不免在一般的非议中沾染了这个缺点的溃烂症。一点点毛病往往就抵消了一切高贵的品质,害得人声名狼藉。”
34、汉武帝看皮影戏是因为思念李夫人,而这出戏,演的也是李夫人。可见戏剧来源于生活,表现的也是生活。
35、两个男青年拉山德、狄米特律斯同时爱上了郝米娅,而郝米娅恋着拉山德,她的好友海丽娜又恋着狄米特律斯。
36、看这种悲剧非常令人抗拒,面对人性当中的那些黑暗面非常难,但它确真实存在,时时警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
37、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精神代表,而他的叔叔却与之相反,是害死自己哥哥的阴谋家。这正是人文思想与反人文思想的对立,一方面是真善美,一方面却是假丑恶。
38、莎士比亚在创作《麦克白》的过程中,对《编年史》中的记载作了较大的改动:把年轻的邓肯改为年老仁慈的君主,让国王在毫无提防的睡梦中被杀害,把班柯描写为天性善良、诚实的大将,以突出麦克白的阴险狡诈和残忍,而原书中的班柯是同谋犯。
39、奥赛罗的故事大概是四大悲剧中最被人们习以为常的故事,有很多类似的故事都出现在我们生活中。
40、WilliamMulready(1786-1863),爱尔兰画家。《人生七阶》出自《皆大欢喜》的第二幕第七场,莎士比亚借杰奎斯这个角色提出人生分为婴孩到老叟再回归孩提的七个阶段:全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他的表演可以分为七个时期。
41、▲ArthurBoydHoughton《托比·贝尔奇协助安德鲁》1854年
42、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公认的人类文化瑰宝,他是一位空前而且也可说绝后的伟大戏剧诗人。而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一位非常了不得的人物,他就是在1616年7月29日这天与世长辞、几乎与莎士比亚同处一个历史阶段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
43、FrancisWheatley(1747–1801),英国肖像、风景画家。这幅画表现了薇奥拉和安德鲁决斗的场面。
44、莎士比亚借丹麦八世纪的历史,反映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
45、《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创作的终结。这部作品描写一对失散孪生兄妹所遇到的故事,以抒情、浪漫的笔调表现了生活之美和爱情之美。
46、这跟《哈姆雷特》的悲剧深刻性倒是关系不大,主要是由于莎士比亚在撰写这部悲剧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展现悲情色彩等艺术手法,展现出了相当高超的创造性成就——也正是因为《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才博得了当时文坛的万众瞩目。
47、麦克白本来是一个屡建奇功的英雄,却因为潜伏于胸的野心,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48、WalterDeverell(1827–1854),英国画家。剧中罗瑟琳在观看奥兰多与武士查尔斯比武时对他一见钟情,逃亡到亚登森林又与奥兰多不期而遇,最后两个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49、他本是一个黑人将军,但是他爱上了贵族元老的女儿。
50、 《仲夏夜之梦》是一部富有浪漫色彩的喜剧,讲述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51、亚历山大·卡巴内尔(1823-1889年),法国学院派画家。这幅画同样表现奥菲莉亚落水的场景,画面优美悲伤,少女无力无助的神情令人叹息。
52、《李尔王》的故事来源于英国的古代传说,年迈的李尔王听信谗言,将小女儿远嫁他国,并将国土平分给了两个虚伪的女儿。岂料,达成目的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很快露出了真面目,将老父亲赶出城堡,令他在暴风雨肆虐的荒原上陷入了疯狂。另一方面,生为私生子的爱德蒙通过一封伪造的信件,成功让自己的父亲相信长子欲谋害自己并取而代之。在他的筹划下,长子与父亲之间的误会一再加深,终致其离家出逃。事情败露后,爱德蒙终于在一场决斗中被杀。
53、《麦》剧写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受女巫诱惑,在野心和夫人的驱使下,杀君自立,后终日被噩梦纠缠,神思恍惚。其妻也发狂自杀而死。最后王子率兵讨伐,麦克白兵败而死。
54、一个中文系毕业六年半的人,对莎士比亚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外国文学史》中对莎翁的简介,想想挺可悲的。被新冠病毒困在家里,每天带娃的间歇把莎翁四大悲剧仔细看了,才知道莎翁的伟大!木心的评价实至名归!
55、《李尔王》中的李尔王无疑是这个悲剧的主角。他是一个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形象。他的致命的错误是虚荣心。作为一个长期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的国王来说,总是被人赞赏常会导致虚荣心,他听惯了赞美的话,听惯了甜言蜜语,必然不习惯于小女儿的诚实和拙于言语。可以说小女儿的诚实是对他虚荣心的极大讽刺,长期习惯于生活在虚荣中的人必然不习惯于这种诚实,也不喜欢这种诚实,所以他才会如此恼怒,才会把小女儿赶出家门。最后李尔王流落荒郊,饱尝暴风雨袭击的苦楚,随着地位的改变,他不由联想起成千上万无家可归的穷人。他激动地说:“衣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都得忍受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小女儿考狄利娅是一个悲剧的形象。她在剧中可以说是完美和正义的化身。当被父王问及有多爱父亲时,她诚实地把心中地想法表达出来;当得知父亲被姐姐抛弃时,她又毅然为自己得父亲讨回公道。正是她在父亲颠沛流离之时期兵讨伐两个不孝的姐姐,但是悲剧总是这样,把美好的事情毁灭给人看,小女儿最终失败自缢而死,老王也因此而悲痛去世。
56、《威尼斯商人》约作于1596-1597年,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剧中塑造了犹太商人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
57、《长生殿》是洪昇的作品,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杨玉环的故事。既有写到马嵬坡杨贵妃被迫自缢,又有写到唐明皇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怀念。
58、例如《奥赛罗》中,军官奥赛罗本是家庭和睦美满,在战场上屡屡建功立业,又赢得美貌温柔,活泼开朗,多才多艺的年轻女郎苔丝狄蒙娜的芳心和爱侣这一经典西式悲剧人物的命运,随后境况便急转直下,一连串的阴谋计谋,都被奥塞罗一步步落入卑鄙小人伊阿古的圈套之中,以至最终悲剧的发生。
59、悲剧能让人的精神变得高尚,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
60、“莎士比亚碰不得。研究莎士比亚的书早已成了图书馆,永远发掘不完。其实真正伟大的作品,没有什么好评论的,评论不过是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