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原作品中的名句
1、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2、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3、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4、归来兮!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5、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6、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屈原作品中的名句)。
7、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屈原作品中的名句)。
8、愿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鬼——屈原《楚辞》
9、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屈原的千古名句
10、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屈原的千古名句
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2、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13、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14、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
15、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屈原《楚辞》
16、因此,他宣称他决不妥协:“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修德立行,忠心耿耿,原想导君于尧舜之治,可是怀王竟然不识,反而信谗疏远:“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怒。”
17、《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18、这是诗人屈原自己乘龙驾马,去寻古帝重华(帝舜)同游于天上,以至于可以和天地日月一样亘古永存。
1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屈原
20、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屈原的千古名句
21、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屈原的千古名句
22、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23、当然今天所欣赏的只是《离骚》这篇长诗当中的两小段,欣赏了他的写作特点,我们尤其感受到了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里面最有名的话,能够把它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
24、释义:道路窄窄的漫长无际,我要非常的仔细地分辨清楚。
25、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
26、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
27、释义:只要是符合我心中美好的理想,就算死了九次我也不会懊丧。
28、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放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2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30、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31、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屈原
3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楚辞·卜居》
3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屈原的千古名句
34、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3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6、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37、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屈原屈原诗词名句2《祠南夕望》杜甫
38、正深刻地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的楚国zz情况。屈原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挽救楚国的危亡,坚决地起来斗争。
39、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杳杳,孔静幽默。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九章之五怀沙》年代: 先秦 作者: 屈原
40、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4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2、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楚辞》
43、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
44、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楚辞》
45、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
46、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
47、仿佛听见美人在呼唤着我,我要立刻驾着飞腾的马车和她一起远走高飞。(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屈原《湘夫人》
4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的千古名句
49、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50、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还是作于屈原被流放时。《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被楚怀王疏远。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51、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52、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楚辞》
53、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54、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
55、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
56、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57、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5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59、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60、释义:这句诗出自《楚辞.九章》。我要与天地啊同寿,我要和日月啊同样光明。天地万古长存,日月万古长明,跳脱出世俗的羁绊才有可能伟大。
61、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62、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的千古名句
63、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64、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65、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楚辞》
66、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67、释义:这句诗出自《离骚》。想起草木的凋零衰败,不禁担忧美人终有一天也会衰老。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把握好当下,将来才不会有遗憾。
68、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屈原的千古名句
69、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屈原的千古名句
70、这两句后用以指伟大的精神品格具有永恒的价值。
71、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即《离骚》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是屈原根据楚国的zz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创作出的一首zz抒情诗;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太忠实于史实,也是有可能的。
72、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7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74、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去归来兮,哀江南。——屈原《招魂》
75、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屈原《九章·怀沙》
76、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77、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屈原名句
78、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兮?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兮。——屈原《招魂》
79、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80、屈原,生活在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我们一般都称他为屈原。屈原是楚国三闾大夫,著名的zz家、文学家。屈原一生主张联齐抗秦,主张美政,但却遭受了奸臣的陷害。《离骚》就是他的忧愁、忧思之作。全诗两千多字,三百七十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部分。
8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8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屈原的千古名句
83、屈原为了追求美好的事物,九死未悔。他那么执着,那么坚韧,也许有人会产生一个疑问:屈原这样以死抗争,这样执着一念,值得吗?这是一个带有冲击力的问题。如果我们结合中国的文学历史,从整体上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文人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文人在遇到挫折、坎坷、打击的时候能放得开,比如像苏东坡,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有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是很旷达的,没有看上去那么执于一念,这是以苏东坡为代表的这一类诗人。另一类诗人,我们引用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表现出一种执着的信念、一种至死不变的追求,这样的人的用情用到了极点。这两种人,我们如果去追根溯源,好像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像苏东坡这一类比较旷达的人,可能是源于庄子,是老庄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而另一类人——“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这一类文人,他们可能是受了屈原的影响。这两类人他们在作品里面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明显不同的,当然这两类人并没有高下之分,他们的作品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