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行是什么意思
1、光禄大夫阮裕在剡县的时候,曾经有过一辆很好的车,不管谁向他借车,没有不借的。有个人要葬母亲,心想借车,可是不敢开口。阮裕后来听说这件事,叹息说:“我有车,可是让别人不敢借,还要车子做什么呢!”就把车子烧了。
2、(75)王阳明:《大学问》,见同上(下册),第970页。
3、检视西方诠释传统,与孔子的诠释理念最为相近的是亚里士多德和伽达默尔,他们的共同点是从“实践智慧”出发思考德行的诠释问题。与中国诠释传统侧重于对“德行”概念的描述性的阐发不同,古希腊学者的用力之处是概念的分析与推演,是从“实践智慧”中推导出“德行”。这种分析性的论证过程,有助于我们清晰地理解“德行”概念,厘清两者之异同。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智慧”与“德行”是不可分割的,惟有依据实践智慧才能成其为“德行”(arete,Tugend)。(23)他最终将“沉思”确立为最高的“德行”,因为神的活动、福祉就在于沉思,人惟在“沉思”这一点上与神最为近似。“沉思”会使人获得智慧(Weise),有智慧的人是神所喜爱的,被神所喜爱的当然是最幸福的人。(24)以是观之,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沉思之所以被视为最高的德行,乃因为沉思是属神的,或者说,是人身上最具有神性的东西。如果说,亚里士多德对于德行的思考具有一种价值的(以神意为取向的)考量的话,那么在伽达默尔诠释学那里,却未能充分关注诠释的价值向度,他阐明了此在形成于理解,却未能进一步指出我们的理解所应取的方向,亦即我们的理解应当向着那种基于社会共同体之共识的价值理念而展开,以此为依据来塑造自身。我们不仅要知道,何以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而且更应知道,我们为何而“理解”?虽然伽达默尔诠释学止步于此,但是他所揭橥的“实践智慧”(Phronesis)却为我们指出了推动现代诠释学继续前行的方向。对实践智慧的深入考察,使我们重新关注古希腊的“德行”概念。综观中、西古典诠释理论,我们不难看出“德行”乃是此二者的交汇点。依我之见,亚里士多德、特别是孔子关于德行的思想,对于解决诠释理论中关于理解的价值取向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德行”之“德”是诠释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使得我们的诠释活动具有了价值的规范性和导向性。在此意义上,诠释旨在“立德”;“德行”之“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唯在行中,才能体悟“德”,成就“德”。就此而言,诠释与理解之要在于“履德”。在“德”与“行”之间表现出一种意义的循环,“德”在“行”中呈现出来,被主体所领悟;主体的践履复又依德而行。正是在此一循环中,作为整体的“德行”得以不断地深化、升华,与时偕行。“德行”的诠释学意蕴便在于它真正实现了诠释活动中的理论与实践之互动互摄与统一。由此可见,中国的诠释传统在源头上与古希腊的确有着重要的相似之处:它们都以道德层面的思考为重心,也都重视合乎道德的践行,且将“德”与“行”融为一体。但是,若我们深究这两个概念,会发现此二者仍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区别,并由此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思想与古代希腊的“德行”理论的不同旨趣与风貌。(德行是什么意思)。
4、我们现在就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但是不一定要影响在位者,如果能影响在位者呢,更好,君子的这两个意义的重合,那当然更好。如果没有孔子说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君子,也都是可以有影响的,都可以有“德风”这种的意义。也就是说他的作用就像风一样。他的作用也可以像一个在位者一样。(德行是什么意思)。
5、 一个人在外面胡作非为,就会给父母带来耻辱,甚至连累父母承担责任,这就是危害父母的行为,也是不孝的行为。一个人因刑事犯罪而入狱服刑,不仅丧失了为父母尽孝的机会,同时也给父母带来很大的痛苦。我们要时时检视进入我们思想中的一切事物,亲近仁爱、喜乐、和平、良善,远离色情、暴力、赌博、毒品,趋利避害。以道德、温和、礼让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人,不要无端招惹是非。让自己活出有意义的人生,才能使父母安心生活,安度晚年。
6、正所谓“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往往比较关注仕途升迁、官级大小,而对立德、立言、立行则漠不关心。殊不知,身居高位而德不配位,位在要津而无所作为,不仅会伤害公共利益、贻误发展机会,最终也会殃及自己。尤其是,相比于普通人,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更要时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谦诚态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实践中把做人与做官统一起来,把学习与改造统一起来,把“立言”与“立行”统一起来,把做人的过程看作是完善自我人格、夯实从政基础的过程,把做官的过程看作是提升政德境界、践行为民宗旨的过程。
7、《法华经序品》曰:“常修梵行,皆为法师。”
8、那颜渊还要去做皇帝么?还要去做宰相么?每一个人都可以做皇帝宰相么?不可能的,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君子!所以本来是皇帝宰相的事,现在变成道德的事,这个就叫做孔子的大手笔!
9、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10、在我看来,将伽达默尔的诠释学视为现代诠释学研究的最高形态是毋庸置疑的。我也很赞同将实践智慧作为诠释学的核心范畴,并以此作为所从出发的起点,推动诠释学的进一步发展。准此,我们的诠释学思考就应当以一种建设性的态度来审视伽达默尔理论的缺憾。正是出于对“实践智慧”的深入思考,我才把目光逐渐从西方诠释学转向了中国诠释传统。若以实践智慧作为我们的思维进路来审视中国诠释传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怎样一种新型的诠释学呢?
11、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八岁,箸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12、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13、(41)Gadamer:“HermeneutikalstheoretischeundpraktischeAufgabe”(作为理论与实践的任务的诠释学),inGadamer,GesammelteWerke(伽达默尔著作集),J.C.B.Mohr(PaulSiebeck)Tübingen1986,Bd.S.316-3
14、伽达默尔理论的立足点是社会生活,我们生活于由我们的习俗、信念、价值理念所构成的鲜活的关系之中,实践哲学就是对社会生活的关系之反思。实践哲学的反思基于现实的生活,为其所制约,同时又探索着突破这种制约。突破原有的观念之动力,来自于我们的生活世界的变化与发展,它使我们得以从一种新的视角、亦即从“典型的一般性”(typischerAllgemeinheit)来理解“善”的观念。(42)从中我们所获得的依然是一种哲学“知识”,只是并非“中性”的知识,而是具有价值的规范性与导向性,这种理解且随着生活世界变迁而变化。准此,在实践哲学的框架中讨论“实践智慧”等范畴,也必然打上了实践哲学的深刻烙印。但是,实践哲学本身并非“Phronesis”(实践智慧),质言之,实践哲学所指向的是“知识”,而实践智慧则直接引导实践。
15、固然,《周易》的每一卦都可以基于“德”来解,但就孔子所倡言的“九德”而言,与之直接相关有九卦。《周易》以此九卦来界说“九德”:“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後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系辞下》)(16)朱熹在其《周易本义》将这一段话解释为:“履,礼也,上天下泽,定分不易,必谨乎此,然后其德有以为基而立也。谦者,自卑而尊人,又为礼者之所当执持而不可失者也。九卦皆反身修德以处忧患之事也,而有序焉。基所以立;柄所以持;复者,心不外而善端存;恒者,守不变而常且久;惩忿窒欲以修身;迁善改过以长善;困以自验其力;井以不变其所;然后能巽顺于理,以制事变也。”(17)看来,诸家对这一段文字的解释大同小异。耐人寻味的是,“履”何以被视为九德之首?固然,从《周易》卦序来看,在与九德相关的九卦中,“履卦”最先出现。但真正能使其成为九德之首的,当是它被定位为“德之基”。何谓“履”?据王弼:“履者,礼也”直解“履”为“礼”。在许慎《说文解字》中释“履”为“足所依也”(今人谓之“鞋”)。后延申为“践履”:“履,践也。言践履之道……”。(19)以此观之,“履”含有两义,即“礼”与“践行”。在整体上观照此两义,一言以蔽之:依循“礼”而践行。由此,“履”作为“德之基”就具有了双重的规定性:一方面表明了“礼必在践履”“礼”须经践履才能成就其“德”,将道德的规范性转化为人的德行;另一方面,要求人的践行须遵循“礼”的规范,是故“君子以非礼弗履”(《周易·大壮》),以将“礼”落于实处。此谓“践履为实,有实行,然后德可积而崇也。故曰:履,德之基也。”(21)
16、2, 个人修养基本不看外表,主要看个人的内在德行。包括德,即品德,是内在的东西,是个人修养的主要内涵行,是由内在品德素质决定的外在表现。这两样构成了个人修养。
17、号称“孙悟空”般狡猾的王涛同学是学校600分培养对象,其它科很厉害,唯独数学不好。高二州统测数学只考了43分。高三李老师接手时便他极其关注,课外经常找他个别辅导,但他总是推推要么不去,要么去了也不用心,不动脑思考,总找借口说“自己从小学起就没有认真学过数学,基础太差,不会做题”。但李老师没有放弃,为激起他学数学的兴趣,找回自信心,老师总让王涛同学去黑板讲题,但王涛同学总是敷衍了事,同学们听不懂,李老师总要帮他补充,一来二去,他不耐烦了,竟当堂顶撞了李老师说“我不讲了”。李老师什么都没说,继续上课。晚上王涛同学把一封道歉信放在李老师的办公桌上,“老师对不起,请原谅我今早的行为,我昨天回家,没见到我妈妈,因为她生病了,我心情不好,顶撞了您,我会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好好上课,努力学数学,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学校争光”。几天后,李老师问“谁愿意去思考这到压轴题,后一节课来黑板上给同学讲讲”,他竟然举手了,老师在想,课外他来问,要好好教他一下,以防他在课堂上出丑,然而他竟只是来找老师对答案,说他会了。上黑板讲题时,他用最简洁的方法做出了这到导函数压轴题,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树立了自信;从此到黑板上讲解难题经常有他的身影。他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月考已能稳在90分以上,模拟考在100--120左右,最终数学从短板变成了优势,高考数学考了113分,被东北林业大学录取。
18、5,一个人办事大圆满顺利就会有人出来诽谤他,一个人德行太高尚就容易招来别人的非议。
19、书写法师:能书写经文或偈颂,广为流通之人。
20、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中国传统文化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范仲淹先忧后乐、张载民胞物与,讲的都是为政之德。这种对政德的强调,一直延续至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始终是我们d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德行高低始终是人们观察评判干部的直观印象。焦裕禄“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遍兰考大地,百姓赞叹“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谷文昌苦战十余载终将荒岛变成绿洲,百姓自发“先祭谷公,再祭祖宗”。杨善洲、沈浩、廖俊波……这些人民公仆之德,堪称“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较好呈现。
21、 《孝经·感应章》中提到:“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对祖宗能够“致敬”,最重要的是自己“修身慎行”。“修身”就是把身上的错误、毛病、习气修正过来,断恶修善,成就自己的德行,这就叫修身。“慎行”是还没有犯错误时要非常地谨慎、小心,不可去犯。每天都以恭敬、谨慎之心做事,哪怕是细节上的行为,都不可以疏忽,不可以放逸。一个真正有孝心的人,他就会处处想到自己一言一行是否辱没了父母声誉,所以他能够修身慎行。
22、(43)Gadamer,WahrheitundMethode(真理与方法),inGadamer,GesammelteWerke(伽达默尔著作集),J.C.B.Mohr(PaulSiebeck)Tübingen1990,Bd.S.30
23、有人问陈季方说:“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担负了天下如此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的父亲就好像是生长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树,上面是万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深不可测的深渊;树顶被甘露沾湿,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所以我不知道我父亲有什么功德。”
24、显赫声誉成就于同僚朋友之中,道德品行确立在自己的意志里。
25、(54)郑玄:《周易郑康成注•易赞》,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6、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有杰出的才能,他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事业和品德,两人争执不下,便去问祖父太丘长陈寔。陈寔说:“元方很难当哥哥,季方也很难当弟弟。”
27、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28、学校围绕中华美德把对“德行”的理解通过通俗易懂的校园文化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形式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不谋而合。
29、(16)对所引文字详细的考据与解释,可参见杨庆中:《周易解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69-471页。
30、将“易简”视为“易”之三义之首,并称其“配至德”,其思维进路显然是着眼于“行”。正如《周易》所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55)(《系辞上》)是故,在程颐看来,“天下之理”、“乾坤之道,易简而已。”(56)正因“易简”而人皆可知(“易知”)、皆可从(“易从”),而后才能“有亲”、“有功”,成就贤人之德与贤人之业。不知不从者,非不能也,而是不为也。
31、7, 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与追求美的理想这两者常常统一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
32、 这则报道一经刊出,马上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对待这件事情上,大多数人还是很冷静的。有些人在赞美,说她这是一种孝心,但是很多学者都撰文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不当的行为。她这种行为确实也是出于至诚之心,是一个女儿对父亲由衷的爱意。在父亲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她要用自己的身体来救自己的父亲,从心经上看是一种至孝的行为,但她的死却会给父母带来用就的悲伤。如果就像她所期待的那样,用她的肝脏救活了父亲,那么她的父亲即使得到了生命,但是留给他的也是无尽的哀伤和悲痛。如何做到一个女儿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孝呢?想想看,父母大半辈子的养育和栽培,难道是为了让她付出健康生命的代价来换取自己的命吗?这可能是对父母最大的伤害和打击。所以,行孝还需要智慧,尤其要考虑到父母的感受,否则可能事与愿违,达不到行孝的愿望,还让父母伤心难过。
33、(19)(宋)朱震:《汉上易传》,卷一。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4、第一句:「男子有德便是才」!这话是希望一个有为的男人,要以德行为主,以才干为辅的意思。为什么要以德行为主呢?
35、李苹波老师不但担负着数学学科教学教研任务,更一直担任着高中班主任工作。
36、仲雄说:“和峤虽然礼仪周到,精神状态没有受到损伤;王戎虽然礼仪不周,可是伤心过度,伤了身体,骨瘦如柴。臣认为和峤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应为和峤担扰,而应该为王戎担忧。”梁王和赵王是皇帝的近亲,贵极一时。中书令裴楷请求他们两个封国每年拨出赋税钱几百万来周济皇亲国戚中那些贫穷的人。有人指责他说:“为什么向人讨钱来做好事?”裴楷说:“破费有馀的来补助欠缺的,这是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