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李白的故事
1、有一天,李白去一个地方。突然,一只老虎看见了三个人,把其中一人吃掉了,正要吃掉俩个人。这时李白跳出来,和老虎大战了几回,终于把老虎打趴下了。李白问:“你们还好吗?”俩人说:“我们很好。”“我送你们回家”,说着李白把他们较为可靠的送到了家。
2、李白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于是就搁笔不写了。
3、据史料记载,李白是训养禽鸟的高手。李白20岁时,曾隐居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除读书练剑外,还驯鸟。
4、李白游世外桃源
5、到华阴时,醉醺醺地想登山,走过华阴县衙门口却没有下驴。县令不认识李白,见一个小百姓竟敢骑驴闯县衙,大怒,吩咐把李白抓到大堂之上叱问他:“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无礼?”李白当时接笔写下一纸奇怪的供状,上面没写姓名籍贯,只写着:“曾经用皇上的手帕抹嘴;皇帝亲自为我调制羹汤;杨国忠为我捧砚;高力士替我脱靴;天子的门前我尚能骑马,华阴县门口却骑不得驴。”县令又惊讶又羞愧,忙向李白作揖拜谢道:“不知翰林到此,失敬,失敬!”
6、一天,李白有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河边。
7、李白说:“我知道!”父亲走后,李白拿起一卷《老子》读起来。读着,读着,感到读不懂,头脑发胀,便跑到外面去玩了。到了外面一看,啊,天地是那么宽阔,空气是那样的新鲜,树木花草是那么葱绿茂盛,鸟儿飞来飞去、自由自在。哈!这比整天关在屋子里面读书快活多了。
8、李白倒写过“捶碎黄鹤楼”的诗句,为此还引起了一场风波。
9、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剡中(今浙江省嵊州)。
10、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11、有一天,他在江岸徘徊,路过一间茅舍,见一位两鬓全白的老人家微笑,请他进屋。进门,老人跪拜:“感谢大恩人!”“我姓纪,老家幽州,那年遭灾荒,我和老伴带着孩子上山剥树皮。忽然大虎扑来,把老伴吃了,我和孩子吓得魂不附体。多亏先生正飞起一箭,连射两虎,我俩才死里逃生。”李白记起,扶老汉说:“算不了什么。”老汉说为了报恩,他一直在暗地里跟着李白,捕鱼,打柴。李白热泪盈眶,问:“孩子哩?”“在酒店里帮工。”老人从屋里抱出一大坛子酒,“来,仙人,请开怀大饮吧!”老人拍拍胸,“往后,你喝的酒,全由我这老头子包啦!”李白等不得老人拿菜,端起杯来一饮而尽,醉了,出门望江。眯着醉眼叫人拿笔,老人赶快递上笔墨纸张,李白遥望滚滚的大江,提笔挥就:
12、《李白的故事》指李白经过很多努力才来到唐玄宗身边,但因醉酒后,让贵妃研磨,力士为他脱靴,而得罪权贵,至两年时间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无异于是体面的贬谪,这对李白来说无疑是zz上的失败,但他并没有消极沉沦,而是仰天大笑出门去,充满自信的高唱我辈岂是蓬蒿人。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后,他寄情山水,吟诗作赋,“酒入豪肠,气氛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袖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最终成为流芳百世的诗仙,在盛唐诗坛绽放出一朵最耀眼的牡丹花。
13、历代文人歌咏黄鹤楼的诗篇,最着名的当数唐朝崔颢那首七律《黄鹤楼》。因为有了这首诗,诗仙李白也不得不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在《李太白全集》中找不到黄鹤楼。
14、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谒宰相张说,并结识其子张垍。
15、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由于郁不得志,他的一部分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逃避现实等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7、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中途不念了。
18、女人怀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时生。
19、李白在汪伦家小住了几天,汪伦利用这几天的时间给李白当导游,带着李白游山玩水,李白这几天开心极了。时间飞逝,可是到了走的时候,却冷清清的,李白有些纳闷,也有些失落,他想着几天前汪伦还跟他玩得那么好,可是到了走的时候却没有人来送他,他失落地走上了小船。这时汪伦和村民们冲了出来,有的弹着胡琴,有的唱着歌,还有的给李白送来了好吃的,还有的围着李白跳起了舞……
20、李白是我们古代有名的诗人,也被称作“诗仙”!但他小时候可也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在私塾上学的时候就会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溜出去玩。
二、李白的故事英文
1、舟人都惊倒,须臾苏醒。只见李学士坐于鲸背,音乐前导,腾空而去。明日将此事告于当涂县令李阳冰,阳冰具表奏闻。天子敕建李滴仙词于千石山上,春秋二祭。
2、李欣然至,汪伦款留数日,临别赠以汪伦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并踏歌送行,李白感其意作《赠汪伦》诗。
3、这天碰巧是冬月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
4、豆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挂,
5、李白气的正要走,空然汪伦抓住李白的手说:“嘿,朋友您别生气,这是桃花潭,这个酒店的老板姓万,所以叫万家酒店。”李白哈哈的大笑了起来。“哈哈哈,原来是这样!”
6、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极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风光,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这位伟大的诗人小时候就很聪明,不过却很贪玩,不爱学习,常常趁老师不注意,溜出学堂,四处捣蛋。
7、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8、老妇人认真地说:“不,不是开玩笑。只要坚持不断地磨,总会越来越细。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啊!”
9、李白的故事很多。有李白醉酒戏权贵。李白斗酒诗百篇。电影猫妖传中李白为杨贵妃写的一首词也耐人寻味。云想衣裳花想容。等等。
10、李白高声笑着,骑上他的驴继续浪迹天涯。
11、早在唐朝的时候,中国各地都布满了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
12、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13、父亲听了,乐呵呵地笑着说:“好,你既然有这样的抱负,那就出去闯闯吧!”
14、铁杵成针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有一天,李白偷偷地逃出学堂去玩。他走到小溪边,看到有位婆婆拿着大铁杵在磨。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上前问:“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呀?”老婆婆说:“我要把这个铁杵磨成针。”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每天坚持磨,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李白听后,十分羞愧,赶紧跑回学堂读书。
15、李白这位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诗人,“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诗),犹如历史长河里最璀璨的星辰,永远照耀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李白天赋异禀洒脱不凡,犹如一位笑傲江湖的非常侠客。李白的人侠义,诗侠气,以诗为剑,“不屈己,不干人”,用一身磊落风骨,传递着中国千古文人侠客梦。
16、李白有善良之心吗?你知道李白的更多剑术之法的话,请你找我!:)
17、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皆先为高力士所决。十月,玄宗驾幸洛阳。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
18、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润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润州,李白遇见了崔成甫。
19、片刻工夫,小二就带来一个衣裳褴褛的中年人,手上还提着一把破旧的二胡。李白仔细打量着他,虽然他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穷酸,可从他的眼神里诗人看到了闪烁的才气。
20、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李白之《送别》)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孔子《治学篇》)
三、李白的故事300字
1、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2、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3、杨玉环很奇怪地问:“他一个翰林学士,怎么能使我恨他到这个地步呢?”
4、于是李白逐渐遭到了排挤,而李白早就厌烦了这种无聊的生活,便离开长安,去了洛阳。
5、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7、杨国忠和高力士哪儿能忍下这口气,伺机报复。
8、李白摸了摸脑袋想,老奶奶说得对啊!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读书不也是这样吗?不下功夫,怎么能学到丰富的知识呢?于是,他立刻跑回家,读起书来。
9、故事就是故事,不要问是真是假。传说就是传说,任凭怎么说。
10、李白的故事: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11、这天李白乘船经过嘉州时,刚在船舱睡醒的李白觉得有点闷热,便掀开船舱的布帘,来到船头。由于久居深宫,李白很久没有欣赏到山野乡村的自然风光了,更别说呼吸这傍晚时分的湖光山色了。他就象孩子一样,大口大口地呼吸着从水面飘来的略带鱼腥味的江风,那感觉仿佛是吃着山珍海味一样舒畅。
12、这段路真长,李白在水上漂流了十五个月还没有到,这时忽然接到圣旨,说要大赦天下。这下可高兴坏了李白,他立刻乘着一叶小舟,这时的李白心情无比畅快,那些面熟的小猴们还在和自己打招呼呢!李白越来越高兴,这时的李白同学似乎已经忘了之前的经历,还想再轰轰烈烈地做一番大事呢!
13、还有他的妈妈作了一个梦,梦见了太白金星,还梦见李白变成仙人上太空了,所以又叫他的字太白。
14、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15、原来,那里的人都是早期发生战乱的时候逃到那里来避难的,他们在那里住下来繁衍后代,那里原来是片荒地,无遮无挡,那里
16、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zz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
17、“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18、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19、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20、李白开心极了,他高兴的跳了起来,仿佛已经到了!他飞快的划着小船,比划快艇还快,不一会儿就到了。可他没有看到什么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呀?他又气又惊,这时汪伦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
四、李白的故事100字
1、他决心为国家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就对父亲说:“孩儿打算离家到外面去长长见识。”
2、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
3、李白终于病倒了,不能外出。他让人扶他坐起来,拿过纸笔,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临终歌》三个字,又歇息了一会儿,才慢慢写起来。
4、过了两天,杨玉环一个人唱那几支清平调玩的时候,高力士乘机说:“我还以为娘娘对李白恨之入骨呢,怎么您会唱他的词?”
5、金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和番书”,而且一面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面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
6、有一天,他跑到一条河边,看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一根大铁棒。李白觉得奇怪,不由得停下脚步。只见老妇人在石头上洒了一些水,然后不停地磨呀,磨呀,石头都磨得成一个月牙形了。李白不禁好奇地问:“老人家,您磨大铁棒干什么?”老妇人告诉他:“我想把它磨成一根针。”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8、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9、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10、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11、他以笔为剑,挥洒自如,千百年来鲜有人能与他比肩,“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起舞莲花剑,行歌明月弓。”“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12、虽然小时候调皮,但他后来的成就和他从小就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
13、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唐玄宗巡幸洛阳。二月,秦州(今甘肃天水县西南)地震,房屋倒塌,崩坏殆尽,压死者四千余人。
14、一天,贺知章去找玉真公主,路上主看见了李白。可贺知章不认识李白是谁,但看李白的样子,长得很不一般,而且特别像仙人。贺知章也气质非凡,就跟这个人聊一会儿天,聊这聊那的。
15、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是一个不畏权力,藐视权贵,却高自期许。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一起看看李白的故事。
16、唐玄宗刚宠杨玉环时,李白结识了贺知章。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
17、李隆基看了十分高兴,便叫宫中乐师李龟年演奏,自己吹笛,宫女们演唱,其中一句“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1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9、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
20、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五、李白的故事20字
1、李白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而出:
2、明朝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载其事:
3、当他到李白家旁时,忘了自己的岁数,大步流星的走近了李白的家里。李白正摇头晃脑的读书呢。李白见贺之章来了,很高兴,但他俩还不认识呢!李白给他沏了一杯茶,他们说了会话,了解了对方后,贺知章想到了正事,就问:“请问可否把你写的诗给我看一看呢?”李白笑咪咪的从柜子里抽出《蜀道难》这首诗给贺知章看,他越看越兴奋,一拍腿说:“好,一个谪仙人啊!写出的诗果真是与众不同,李一次见这么好的诗!”李白虚心地说:“哪里,哪里!”
4、(李白的故事二)关于梦想的句子
5、李白听了老妇人的话,仔细想了想,觉得老妇人的话很有道理。学习不也是这样吗?只要天天认真学习,就会不断进步。他告别了老妇人,决心从今以后认真读书。
6、唐天宝三年,李白因zz失意离开长安,沿黄河东下漫游,在洛阳与杜甫相遇,后又在梁园遇到同样怀才不遇的高适。三位伟大诗人相遇,意气盎然,觥筹交错,谈古论今,披肝沥胆,挥斥方遒。豪情风发的李白胸中意气涌起,笔走龙蛇,在墙上题诗一首,即出名的《梁园吟》。李白离开后,梁园的僧侣不满于好好的白壁竟被写满了诗,打算清除墙上文字。
7、李白与孟浩然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也就李白这种人能喝得起,一斗酒能换来一百篇诗,把诗折成稿费差不多能把酒钱折完。但以长安之富庶,货产之丰富,李白下的这个馆子,即使不到一斗酒十千,相信价格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9、“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10、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哪想到这时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呢。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11、要我说咱们小李同学的情商,也就二十分吧!主要因为去参加也不打听清楚点,但是咱小李同学就这样,随着他性子来吧!
12、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
13、但皇上都答应了,他不敢争辩,只好忍着气,强装笑脸,慢慢研起墨来。
14、这些动人心魄的诗句在中国文学史里永远闪烁着光芒,也引得众多人对李白的剑术充满了遐想。
15、除此之外,他还加紧读课文的书籍,终于把古代诸子百家的经书都读完了。后来李白到戴天山中的大明寺去读书,写了一首《访戴天道士不遇》的诗,成为他早期出名诗篇之当时他只有十几岁。由于李白的勤奋努力,终于使他成为一位出名的大诗人,人称“诗仙”。
16、李白想:“那些小鱼穿着金色的鳞片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们的美丽会不会引来坏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怜。”瞧,李白开始陷入他自己编织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师看见李白愣愣的模样,知道他没有认真听课,就停下课来,很生气的说:“李白,你站起来重复一遍我刚才讲的话。”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同学们都在笑话我吧!”李白的脸刷的红了,他感到难为情极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李白还在生自己的气呢。
17、汪伦,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泾县志》记载,是住在桃花潭岸边的隐士,是个不图仕途的文人。
18、几个星期前李白认识了一位诗人。这位诗人是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贺知章了!那为什么贺知章会和李白有交往呢?来听听下面的故事吧!
19、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20、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