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春日古诗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no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众多的空间落笔。
7、风光美好的日子里,在泗水河畔游赏美景,无限的风光景物都焕然一新。随便什么地方都能看出春天的面貌,眼前这万紫千红的景象,都是春天的美景。
8、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9、古诗,简洁优美,意蕴绵长。希望古诗能够种在孩子们的心里,温暖他们的整个生命,启迪智慧,丰富情感,滋养气质。
10、朱熹(115—1200.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1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2、春日古诗的诗意是:这是一首游春诗,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原文:《春日》作者: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翻译: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3、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14、13(古诗欣赏)送别诗——别董大
15、9(古诗欣赏)送别诗——渡荆门送别
16、25(古诗词古诗)虞美人
17、no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18、no.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1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0、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
二、春日古诗拼音
1、《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词人所作。
2、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3、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
4、春日(宋)朱熹shèngrìxúnfāngsìshuǐbīn胜日寻芳泗水滨,wúbiānguāngjǐngyīshíxīn无边光景一时新。děngxiánshídédōngfēngmiàn等闲识得东风面,wànzǐqiānhóngzǒngshìchūn万紫千红总是春。
5、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6、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较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9、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0、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当然,如果读者全不理会那些哲理,只把它当作一首游春诗来欣赏,那也是读者的权利,朱熹是无可奈何的。
11、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一字仲晦,又号晦翁,别称紫阳。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长于建州。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等。
12、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众多,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13、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1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6、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17、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8、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
19、(译文)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20、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春日古诗配画
1、10(古诗欣赏)送别诗——送灵澈上人
2、此诗是宋朝诗人朱熹的古诗作品《春日》,全文如下:
3、春日作者: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乡村四月作者: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作者: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no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
6、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任意一首即可)
7、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8、春的脚步悄然而至,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古诗《春日》描写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向往和歌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9、泗(sì)水:河名,在山东省。
1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1、no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3、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绾,逗落到“春日”上。
1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5、26(故事故事)黄鹤楼
16、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1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8、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19、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0、《春日》古诗很多,宋代朱熹的《春日》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的最后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诗人是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四、春日古诗王安石
1、SHANGHAILITTLELOTUS
2、春去春来,窗外的梅花落了,池边的春笋长起来了。耳边响起泉水潺潺的声音,顿时联想到它飞溅时的汹涌,云来了,始知高山在旁,顿生飘渺之感。
3、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4、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5、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7、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萧谷夕阳间。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9、chūnrìzhūxī春日(朱熹)(宋)shângrìxúnfāngsìshuǐbīn,wúbiānguāngjǐngyīshíxīn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děngxiánshídãdōngfēngmiàn,wànzǐqiānhïngzǒngshìchūn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望采纳!
10、朱熹(农历115—1200.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出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为朱子。
11、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3、17(古诗故事)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14、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5、《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16、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17、没有南塘春日古诗,应该是《和南塘赋东轩春日即事》宋代:卫宗武十分春过半,稚绿已侵花。又见拳抽蕨,相将舌吐茶。川原美如画,卉木烂成霞。红旆思行乐,黄紬忆放衙。榆年许憔悴,芳景自纷华。但有书为圃,不妨涵圣涯。卫宗武,自号九山,嘉兴华亭人。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宗武著有《秋声集》八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18、19(古诗故事)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9、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0、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
五、春日古诗视频动画
1、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2、《春日》古诗里作者踏青游春是在山东省的泗水(河名).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注释春日:春天。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寻芳:游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河边。无边:无边无际。光景:风光风景。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东风:春风。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5、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注释春日:春天。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寻芳:春游赏花。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滨:水边;河...
6、选自《淮海集》。秦观(1049~1100),宋代文学家,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7、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8、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作者: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9、春暖花开,人间四月,在这明媚的春光里,我们迎来了23世界读书日,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号召小朋友们一起朗读经典古诗。
10、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1、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游春观感诗,但如果细究就会发现寻芳的地点“泗水滨”,那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1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4、3(古诗欣赏)元日王安石
1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6、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7、嫩黄初染绿初描,倚春娇,索春饶。
18、④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总是:都是。
19、18(古诗欣赏)山中送别
20、古诗《春日》的作者是宋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