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两小儿辩日的翻译
1、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2、师:说得非常好,就是我们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从而就能够做到疏通文意。课前,大家已经进行预学,现在请大家小组之间简单交流,一会儿我们进行预学汇报。
3、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4、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5、陈太丘与友期行·刘义庆
6、(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7、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8、四季之美·清少纳言(翻译:卞立强、周作人)
9、课内篇目(按作品音序排列)
10、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11、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全文以孔子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先写两个小孩分别就太阳距离人的远近鲜明地提出看法,引人思考。接着又分别摆出根据。两人互不相让,都使用反问句式,扣住了题目中的“辩”字,增强了论辩性。最后两小节写两小儿讥笑在他们争论面前“不能决”的孔子。
12、师:好,哪个小组能和我们汇报一下字音,读好这篇文章?
1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14、生:大的时候像车盖一样。
15、描述: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
16、●致远朗读|读席慕容《七里香》,听周杰伦《七里香》
17、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18、三片面地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也告诉我们要用多方位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19、是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两小儿辩日的依据是一个是依据远近,一个是依据冷热
20、师:所以找到文章中的话,就是——
二、两小儿辩日的翻译
1、点击蓝色字关注“猪小侠教案”
2、●致远朗读|《我知道,你叫护士》——献给12国际护士节
3、师:感受到当中的节奏了吗?所以长句子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停顿来找一找节奏。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5、●致远朗读|敬老院一群老人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维克多·雨果
8、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9、师:但是,在后面的记载中,孔子也面临过这样的情况,我们一起来读——
10、(1)游:游学,游历。(2)辩斗:辩论,争论。(3)故:原因,缘故。(4)以:以为,认为。(5)去:离。(6)日中:中午。(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8)及:到了。(9)则:就。(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11)为:是。(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14)决:裁决,判断。(15)孰:谁,哪个。(16)汝:你。
11、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1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1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14、师:非常好,这里就借助了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好,带着我们理解再来读一遍,这里读的时候,你可要读出车盖和盘盂,沧沧凉凉和探汤的区别了。
15、两小儿辩日的道理是: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小男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小女孩却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小男孩又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小女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决。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16、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17、冷热问题:与温度有关的是辐射,可以简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由物理学公式可知辐射携带能量越多,他的波长越短,太阳温度很高,太阳辐射携带大量能量因而波长很短。投射到地球的太阳辐射要透过厚厚的大气,但由于是短波辐射,所以仅有少部分被吸收和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反射。大地吸收太阳辐射升温,但温度毕竟不高,地面辐射波长较长,所以能被近地面大气大量吸收,然后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向上传递热量。所以,气温的升高与直射斜射关系不大,是辐射转换影响了近地面温度,辐射转换需要时间,故而早晨较冷,中午较热。
18、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19、知:zhì,通假字。“知”通“智”聪明、智慧。
20、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三、两小儿辩日的翻译文和原文
1、师:所以这就是我们知道的汉语文字的简约之美。第二个问题,两小儿辩什么?我想地球人都知道了,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着说一说吗?
2、●致远朗读|你就是奇迹
3、孔子不能确定谁是谁非。
4、生:鲁迅先生说,路都是走出来的,所以我们祖先也是在不断尝试中的,有尝试才能得出结论,虽然他们的结论都不对,但是要在尝试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5、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6、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7、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
8、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9、(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0、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1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1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13、《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列子及其弟子所编著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文题是后人所加。此文记录的是春秋时期,两小孩与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的故事。
14、生3:我从前面同学的发言,我觉得孔子非常崇尚因材施教。
15、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16、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7、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18、原因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19、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
20、为:同“谓”,说,认为。
四、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的翻译
1、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2、生1:了解古文的字和现代字有很多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我们还要知道这篇文章的主体是什么,还要一些通假字的读音,我们也要读准。
3、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4、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
5、初升的太阳看上去比中午的大,是因为早晨阳光进入大气层折射角比较大,我们看到的是被放大了的太阳的像,看上去比中午的太阳大很多。看起来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这在物理学上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比中午时大些的原因。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
6、译文:”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7、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8、生:当时科学不好,他们肯定想不到那么复杂,所以对他们来说都是有道理的。
9、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10、师:同学们没有,那老师要来纠正一个地方了,大家看一下最后一句话怎么读?
11、师:用文章中的字表述就是,一个是日初,一个是日中。好,下一个问题,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12、郭致远,2010年12月生,辽宁沈阳人,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wy会会员。热爱朗诵,喜欢学习诵读古今中外名家名篇。近年来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朗读比赛,均取得较好成绩。其中,2016年参加中国语文朗读评选活动,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辽宁省特等奖;2017年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获得全国网络赛区总决赛出色奖;2018年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的我听·我读全国少儿读者朗诵大赛,朗诵作品《梦里老家古樟香》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所有参赛作品全国人气总排名第二名。
13、一个小孩子说:“我觉得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离人比较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14、师:接下来,哪一组给我们汇报一下注释呢?好,请旁边这一组。
15、其:指示代词,“那”。
16、师:发现了吗?这些句子都出自同一本书——
17、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
18、今义:食物加热煮熟后的汁液。
19、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20、师:好,时间有限,我们请已经完成的同学来说一说。
五、两小儿辩日的翻译视频
1、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20字
2、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3、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4、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
5、再塑生命的人(节选)·海伦·凯勒
6、《两小儿辩日》朗读节奏划分如下图所示:上图的《两小儿辩日》朗读节奏划分主要是根据语义和语气来进行节奏停顿划分,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古文朗读节奏划分注意事项:划分诗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果是相连的诗句,还要考虑到上下句中词语的对仗,上下两句的节奏应该保持一致。如果是较长的一句话,则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意义是否相对完整,不读破句就可以。
7、别了,“不列颠尼亚”•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
8、我为什么而活着·(英)罗素
9、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10、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11、师:今年啊,是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先来读一读上面的句子,子曰——
1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13、古义:距离,离、相离。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15、(3)故:原因,缘故。
16、《两小儿辩日》中的辩是争论、说明是非、真假的意思。《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
17、宇宙无限大,知识也是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满腹经纶的孔子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呢,因此我们更要我们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当我们在探索大自然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不要不懂装懂。
18、词语解释(1)游:游学,游历。(2)辩斗:辩论,争论。(3)故:原因,缘故。(4)以:以为,认为。(5)去:离。(6)日中:中午。(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8)及:到了。(9)则:就。(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11)为:是。(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14)决:裁决,判断。(15)孰:谁,哪个。(16)汝:你。
19、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20、未选择的路·罗伯特·弗罗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