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曹植七步诗
1、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呢。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操去世后,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曹植很有才华,精通治国理家,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处处苦苦相逼。这时,一些大臣借机阿谀奉承,谣言惑众:朝中一日有曹植,一日不得安宁,不如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2、本自同根生,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3、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完了此事。
4、(作者:鞠德章诗人,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理事,《青岛当代文学》诗歌编辑)
5、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6、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
7、《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出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以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8、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个是对的,预知详细情况,可以到弈城围棋网三国帮派请教高手。我听过,可惜没记清。
9、你的一次转发、有可能会帮助众多人……
10、但对于这首诗的内容和它的艺术性却是从来没有争论的。在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骨肉相残、人人自危是很常见的现象,往往一方跋扈嚣张、另一方或几方沉郁愤激也就很自然了。这首诗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把这样的现实表现得极为生动,又极为贴切,恐怕再也找不到与之媲美的比喻了,因而流传甚广,人人能诵。这首诗的语言不事雕琢,几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1、(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12、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13、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
14、全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放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其它诗作不一致,因为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欣赏。
15、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16、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就想方设法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17、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18、曹植自幼聪明,深得曹操宠爱。在曹丕称帝以后,担心曹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便以没有及时吊唁先父为由将他招入宫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做不出来就治他的罪。曹植知道曹丕故意刁难,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七步诗》是由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所写。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强烈不满,以及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1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一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原文)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是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杀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曹丕听了,被驳得无话可说。
二、曹植七步诗内容
1、文帝尝令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2、反之,跳出百度,只要略懂历史就算会明白,在当时的语境当中,曹植的七步诗中,每一个字满满的都是求生欲。
3、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的可怜。春秋时期的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4、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
5、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6、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7、原诗是指作羹的全过程。后人《三国志》、《三国魏》所改为四句,煮豆做什么,没说清楚。
8、这首诗虽然救了曹植一命,但是,他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魏国仍是奉行对宗室严格限制的政策,曹植在郁郁寡欢中慢慢死去。
9、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10、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继承当上了曹操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因为曹丕担心留曹植和曹熊(第四子)会有后患,所以便以在其父亡故时没来看望为由,追问逼迫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可是心中的贪念却依然让他理智不清,于是他将曹植软禁了起来,最终,曹植在哥哥的软禁下忧郁而死。作品赏析
11、“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七步诗》是由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所写。表达了曹植对哥哥曹丕的强烈不满,以及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曹植自幼聪明,深得曹操宠爱,曹丕称帝后,担心曹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便以没有及时吊唁先父为由将他招入宫中命令他在七步内作诗一首,做不出来就治他的罪,曹植心知曹丕故意刁难,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七步诗》总共六句,经过后世删改,现今只留下四句。其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更是成为劝诫兄弟和睦的经典名句。
12、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13、曹植七步诗古诗带拼音版qībùshī七步诗liǎnghàn:cáozhí两汉:曹植版本一zhǔdòurándòuqí,dòuzàifǔzhōngqì。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běnshìtónggēnshēng,xiāngjiānhétàij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4、我俩本是亲兄弟,为什么相互残害呢这么急呢?兄弟之间手足情深不应互相猜忌,应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兄弟之间不要互相残杀
15、这首诗,很多同学应该都听过吧?而这首诗的作者也非同一般,他就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曹植。曹植,字子建,是沛国谯人,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亳州市人。他是三国曹魏出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大家可能都知道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知道他是个有名的将领,但其实曹操父子也是文采斐然的大家呢。曹植和他的父亲曹操、哥哥曹丕合称为“三曹”,其中天资聪颖的曹植,文学造诣更是了得,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就有过“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古代的一石是十斗,可见这个评价有多高。
16、曹丕的一些措施体现了他在zz上的才能,然而在军事才华上他远不能和父亲曹操相比,几次率百万大军南下伐吴均无功而返,但曹丕在位期间坚守防御性战略,击退东吴入侵。后期则向北方开拓疆域,征服漠北鲜卑、高句丽等部落,使得魏朝疆域远达蒙古高原和朝鲜半岛,这是曹丕军事上的重要建树。
17、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18、曹丕可是跟曹操、曹植一起并列为当时最的文学家,拥有非常高的诗词造诣,因此曹植的七步诗之中,如果有一丝让曹丕隐约感觉到了曹植的不满或者怨恨,能对老婆痛下杀手的曹丕,分分钟就会让曹植下去跟曹操黄泉相会。
19、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20、(像吃布丁一样品诗词)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
三、曹植七步诗两个版本
1、曹植是魏文帝曹丕的亲弟弟,三国时期出名的文学家。曹植的才华很受曹丕的妒忌,于是曹丕想设法除掉他。一次,曹丕在大殿上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合乎韵律的诗歌,写不出就处死。曹植悲愤满腔,一股难抑的不平之气激发了他的灵感:一步、两步、三步……当走到第五步时便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愤懑、哀怨的诗句立刻使许多大臣发出一片同情的唏嘘声,连曹丕也为之动容,不得已放过了曹植。。
2、这首诗是以必兴的手法,语言浅显,直抒平铺,寓意明显,没有过多的暗喻赘述,感情也是直接表达没有过多的描述。
3、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4、qízàifǔxiàrán,dòuzàifǔzhōngqì。
5、不得不说,如果曹植写诗或者曹丕读诗要靠百度百科,那么曹植恐怕早就被曹丕砍了。
6、七步诗的真假一直有待商榷,有的人说这是有历史依据的事件,而且这么多代人口口相传不会有错,有的人说这是后人因为同情曹植而臆造出来的一个故事,如果曹丕想要除掉曹植,有很多的理由和机会,根本不用故意用七步诗来刁难。
7、曹丕正好如偿所愿,借文武百官之口,决意趁早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假控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曹丕道:“弟弟有所不知,据我朝重臣之意,闻今日事件起谋者你也。是与其于你所作为?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谋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如此罪行令吾何以担当?望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你在七步内作出一首咏颂吾与你的情分之词,但词内不可见兄弟二字。不矣,休怪吾大义灭亲了!”“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你既言如此,吾们一言为定!”
8、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自幼就才华出众,极受父亲的疼宠。曹操死后,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担心曹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就想设计谋害他。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朗声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因为限制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另有别本《七步诗》为四句,以《三国演义》为代表,诗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其实,我们今天看到的曹植虽然有很多光环,但当时的他远没有这么风光。相反,在当时,他在zz上是极为不顺的。但这样的经历,却客观上促进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其实人生也是如此,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而能不能抓住机会,就要看我们自己的努力了。
10、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而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11、曹丕听信了谗言,决定今日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认定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众人道:“宫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听说了吧,吾登皇位你怀恨在心,这事是否你主使的?”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造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这罪行可不敢担当,请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体现兄弟感情的诗,但是全诗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不然,休怪我大义灭亲了。”“好办好办,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爽快!爽快!咱俩一言为定。”
12、煮豆持作羹,漉菽(豉)以为汁。
13、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14、而有了这个历史背景,我们再来看这个被百度百科说成“对曹丕的强烈不满”七步诗。
15、就是哭泣的意思《七步诗》的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16、(像吃布丁一样品诗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18、(诗词漫画)清明时节雨纷纷
1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zhǔdòuchízuògēng,lùshū(chǐ)yǐwéizhī。
四、曹植七步诗到底是哪首
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出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2、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协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3、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
4、(9)本:原本,本来。
5、后来在《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中,这首诗又改为了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于是必然有说长道短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二者各有短长:“繁简二本并佳。多二语,便觉淋漓似乐府;少二语,简切似古诗。”(《采菽堂古诗选》卷六)可谓持平中肯之论;不过如果从文献角度着眼,则自当以六句本为基准。
6、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7、(像吃布丁一样品诗词)《大风歌》
8、可以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非常天才曹植在百度百度里面,简直是脑子进水故意找死。
9、譬如魏国重臣,曹氏亲族的曹洪因为早年不借给曹丕钱,等曹丕上位后,找了个借口就想要将其处死,丝毫不顾曹洪是曹魏政权创业的原始一大股东;也不估计曹洪曾多次舍命相救自己亲爹曹操,逼迫汉献帝退位,是曹魏政权较大的大功臣(没有之一);还不顾及曹洪家族与颍川家族的紧密联姻关系;更丝毫不顾及曹魏刚刚篡汉,曹洪作为曹氏宗族一号人物,直接影响了曹丕政权最为倚重的曹氏宗室的态度。
10、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11、(秦汉魏晋南北朝)《垓下歌》与《和垓下歌》
12、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13、《七步诗》原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4、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原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5、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zz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16、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17、知道了曹丕连曹氏宗族中最为倚重的曹洪都敢杀,连自家老婆都能下得去手,就会明白真性情的曹丕根本不考虑后面可能引发的一系列洪水滔天。
18、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19、原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在山东聊城市莘县人,一说生于山东菏泽市鄄城。191年(初平二年)曹操为东郡太守,治所在东武阳(今聊城市莘县朝城镇),眷属随之,192年曹植就出生在这里。三国曹魏出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20、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其它诗作不一致,因为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欣赏。
五、曹植七步诗创作背景
1、曹植的《七步诗》的名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七步诗作者: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七步诗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3、“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持,意思是用来。漉,就是过滤,菽指的是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这一句诗时,我们好像能想象到曹植闻到煮豆味儿,灵感迸发的时刻,而真正的心声就在后面的诗句中。
4、曹植七步诗古诗赏析
5、算。曹丕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曹植的“七步诗”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zz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勿用说,这是曹植向其兄曹丕的控诉书。
6、注释漉豉以为汁: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本:原本,本来。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7、又譬如甄氏,就是那个当年曹丕从曹操手中抢到的妹子,也是曹丕儿子魏明帝曹睿的亲妈。可就因为不得宠而在诗中流露出一些怨恨,便被曹丕遣使赐死,死后还将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根本不顾及甄氏背后河北大族们的态度,以及河北河南门阀之间的制衡,甚至都不顾及宝贝储君儿子曹睿怎么想。
8、上世纪80年代末,由曾国藩編辑的《唐宋八大家古诗》一书,让人大饱眼福乐开怀,见证了古人的千秋大作。其中曹植的七步诗格外醒目: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zz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10、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1、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12、(作者)曹植(朝代)三国·魏
13、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
14、原文: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15、作品原文: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白话译文: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扩展资料创作背景: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zz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参考资料来源:
16、曹植是三国时期出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7、持:用来。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过滤。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燃:燃烧泣:小声哭本:原本,本来。煎:煎熬,这里指迫害。何:何必。
18、作者:曹植朗读者:柳莺
19、曹植七步诗古诗带拼音版
20、持:使用,用来。羹也:用肉或菜做成糊状食物。漉:过滤。其意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通常称作粥。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即豆秸。釜:锅也。燃:燃烧。煎:煎熬。本: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