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孟郊登科后
1、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不会看得很清楚。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比喻观察事物或了解情况不深入细致。
2、《游子吟》、《征妇怨》、《感怀》、《伤春》、《结爱》、《杀气不在边》、《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
3、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4、诗的前两句把困顿的往昔和得意的今天对比,一吐心中郁积多年的烦闷。此时的诗人是扬眉吐气、得意洋洋。后两句真切地描绘出诗人考中后的得意之情。高中后的诗人纵马长安,觉得一切都无限美好,连路边美丽的花朵都无心细看了。"一日看尽长安花"仿佛说自己在这一天赏尽了世间美景,使充满豪气的诗有了明朗轻快的结尾。在这首诗里,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随,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酐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快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流传后世。
5、明·陆时雍《唐诗镜》:末二句似古诗语,不类绝句常调。
6、⑵龌龊(wòchuò):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7、(1)登科:又称为登第,及第,是指参加科举考试的应考人被录取。隋唐时期,“登科”,特指考中进士。
8、⑴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经吏部复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
9、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这就是登科前的生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登科的喜悦心情
10、这首诗是孟郊第二次落第后写的,相比一首,这首诗虽然字少却更情愁,一晚上起来九次,嗟叹不已,连梦都做不成。两次来到长安应试,却只能泪别长安花,什么也没得到。
11、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赏析此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12、郊岛是中唐诗人孟郊、贾岛的合称。孟郊比贾岛大28岁,是贾岛的前辈诗人。但他们都是遭际不遇,官职卑微,一生穷困,一生苦吟。
13、每一节课程都是精心挑选
14、孟郊被称为“诗囚”,他在《夜感自遣》里这样说:“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他作诗日夜苦吟,似乎要将毕生的苦难都倾注在笔墨间,透骨钻心的愁让他在写诗时刻意追求痩硬、艰涩、奇险的语句,执着营造一种生冷、枯槁、荒寂的意境。
15、✦龌龊(wòchuò):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不足夸:不值得提起。✦放荡(dà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思无涯:兴致高涨。
16、孟郊(公元751~814年),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早年隐居嵩山,与韩愈结为至交。贞元进士,任溧阳县尉。终生穷困潦倒。诗多倾诉个人孤愁寒苦,间有不平于贫富悬殊,感情真挚。
17、前两句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用“今朝”的“放荡”(摆脱拘束、畅快自由)与“昔日”的“龌龊”(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拘谨局促)形成鲜明的对比;流露出考中科举进士后的兴奋和得意。
18、此诗前两句将作者过去失意落拓的处境和现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进行今昔对比,突现今朝跃入新天地时的思绪沸腾;后两句说他在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表现出极度欢快的心情。
19、孟郊的《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现的成语是:(成语):春风得意
20、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二、孟郊登科后图片
1、唐代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2、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第659—660页。
3、后两句说他在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表现出极度欢快的心情。全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在“思苦奇涩”的孟诗中别具一格。
4、✦龌龊(wòchuò):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5、明·瞿佑《归田诗话》:东野诗如"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大地宽?"……气象如此,宜其一生局蹐也。惟《登第》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颇放绳墨。然长安花,一日岂能看尽?此亦谶其不至远大之兆。
6、终于金榜题名了!终于飞黄腾达了!穷途末路的往昔和青云直上的今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的人生命运就此改写,内心中有掩饰不住的狂喜。有人就此讥讽他说:“……余谓郊偶不遂志,至于屡泣,非能委顺者,年五十始得一第,而放荡无涯,哦诗夸咏,非能自持者,其不至远大,宜哉。”(宋·葛立方《韵语阳秋》)说孟郊偶尔不得志,就哭天抹泪,不是个和顺的人,快五十岁了才中了进士,便放荡无涯,哦诗夸咏,也不是个自持的人,这样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的。诚然如是,孟郊确非是个心思深沉之人,也不是心怀天下的圣人,他会囿于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被压抑得苦了,久了,突然间变了,瞬间爆发出来的喜悦让他情难自已,不过,也正是他的率性耿直才把这首诗写得酣畅淋漓,发自肺腑。
7、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余尝读孟东野下第诗云:"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及登弟,则自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第之得失,喜忧至于如此,宜其虽得之而不能享也。
8、✦放荡(dà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思无涯:兴致高涨。
9、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
10、这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情与景会,意到笔随,明快畅达又别具情韵,说尽了诗人的得意之态,得意之情,也道出了多少人在枯木逢春,苦尽甘来后的沸腾飞扬的情思。
11、迎着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
12、宋·黄彻《巩溪诗话》:乐天及第后,阳觐留别同年云:"擢第未为贵,拜亲方始荣。"此毛义得檄而与之意也。论者以"春风得意马蹄疾"决非孟郊语,其气格亦不类。而白公亦有"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疾,春日阳乡情"。此又不可晓也。
13、⑶放荡(dà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思无涯:兴致高涨。
14、此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15、孟郊登科前还有两首落第诗,只知他春风得意,却不知他昔日龌龊!
16、《再下第》孟郊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17、四句的诗歌形象之脍炙人口,除了它正面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一时间的欢快情绪外,也是与它同时具有的象征意味分不开的。所谓"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诗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适宜的zz气候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有考中进士以后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平生所愿,进而展望前程的踌躇满志。因而诗歌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就不仅仅限于考中进士以后在春风骀荡中策马疾驰于长安道上的孟郊本人,而且也是、长驱在理想道路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了。这样,个别与一般、明快与含蓄,就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统使诗作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艺术容量,既具体生动,又不乏概括性,既明朗畅达而又别具情韵。
18、〖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主任公就是孟郊
19、宋·国材:失意处牢骚幽愤过甚,得意后便尔骄穉放荡,何语未免寒态。
20、他卫道、行道的思想和行动,与韩愈所倡导的“道”相近,而其生活准则正好是韩愈的“道”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孟郊不仅在生活中惜守古道,而且在创作中亦以宣扬这种“道”为目的。
三、孟郊登科后是中状元吗
1、孟郊,字东野,是唐代出名诗人,他生性孤僻耿介,一生穷蹇潦倒,再加上他屡试不第,仕途不顺,中年丧子……多舛的命运,落魄的生活,让他的诗歌里充满了人间疾苦,世态炎凉。
2、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3、细细品味文字间的那一份感触
4、✦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经吏部复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
5、昔日的局促不值得再谈,今天无拘无束畅想无边。
6、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两个成语。
7、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和煦,春花烂漫,诗人策马奔驰于宽阔的长安城,人逢喜事精神爽,顿感马蹄似乎格外轻盈,不知不觉间竟然把长安的春花都看完了。
9、此诗前两句将作者过去失意落拓的处境和现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进行今昔对比,突现今朝跃入新天地时的思绪沸腾;
10、《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11、点上方绿标收听唐诗宋词朗读者
1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3、来唤醒你那最真挚的情缘
14、孟郊:登科后(啸天说诗))
15、走马观花,意思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其结构为连动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状语、宾语,含贬义。
16、登科后(唐)孟郊xīrìwòchuòbùzúkuā昔日龌龊不足夸,jīnzhāofàngdàngsīwúyá今朝放荡思无涯。chūnfēngdéyìmǎtíjí春风得意马蹄疾,yīrìkànjìnchángānhuā一日看尽长安花
17、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18、孟郊的《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现的2个成语是:(成语):春风得意(拼音):chūnfēngdéyì(解释):得意:扬扬自得的样子。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举例造句):在这些“伸手”派心目中,新社会也不过是一个猎场,可以任由他们在其中践踏一切,呼朋引类,春风得意,纵马狩猎。★秦牧《手莫伸》�(近义词):春风满面、眉飞色舞、趾高气扬(反义词):愁眉不展、愁眉苦脸、灰心丧气(灯谜):二月作诗诗有情;酒助诗兴情更浓(用法):作谓语、定
19、孟郊四十六岁中举,五十一岁被任命为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漂泊潦倒的生活,他也把母亲接到此地。溧阳在今江苏,在唐代,县尉是县级地方行政官员的官名,在县令、县丞下,负责处理一些具体庶务的小官,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局长,但孟郊是一个文人,他不善于掌管治安捕盗的事务,颇不得意,于是他常吟诗作赋,抒写心中不平之气,导致公务废弛。县令对他颇为不满,于是请求上级令派一人来代替他做县尉的事务,同时,把他的俸禄分出一半,这导致孟郊又陷入穷困之中。时间一长,他便辞去了溧阳县尉一职。
20、公元796年(唐贞元十二年),年届46岁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登上了进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胜,当即写下了生平一首快诗《登科后》。
四、孟郊登科后教案
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感谢老板赞赏,么么哒!
3、⑷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疾:飞快。
4、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
5、《登科后》是唐代诗人孟郊于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及第时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将作者过去失意落拓的处境和现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进行今昔对比,突现今朝跃入新天地时的思绪沸腾;后两句说他在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表现出极度欢快的心情。全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在"思苦奇涩"的孟诗中别具一格。
6、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7、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8、诗的前两句把困顿的往昔和得意的今天对比,一吐心中郁积多年的烦闷。此时的诗人是扬眉吐气、得意洋洋。后两句真切地描绘出诗人考中后的得意之情。高中后的诗人纵马长安,觉得一切都无限美好,连路边美丽的花朵都无心细看了。“一日看尽长安花”仿佛说自己在这一天赏尽了世间美景,使充满豪气的诗有了明朗轻快的结尾。在这首诗里,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随,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酐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快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流传后世。
9、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孟郊早年家境贫寒,生活困窘,且屡试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时才得中进士,五十岁被任命为溧阳尉。孟郊擅写古诗,五百多首存诗中以短篇五言古诗最多,无一首律诗。孟诗题材多样,有表达关心人民疾苦的作品,有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也有表现骨肉亲情或描画自然山水的。孟郊的诗作或明白淡素,工于白描,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他以苦吟著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是苦吟诗人的代表。其作品集录于《孟东野诗集》。。
10、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孟郊《落第》诗曰:"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刃伤。"《再下第》诗曰:"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下第东南行》曰:"江蓠伴我泣,海月投人惊。"愁有余矣。……《诗意投刘侍御》云:"离娄岂不明,子野岂不聪,至宝非眼别,至音非耳通。"《叹命》云:"题诗怨还怨,问易蒙复蒙。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怨有余矣。至《登科后》诗,则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议者以此诗验郊非远器。余谓郊偶不遂志,至于屡泣,非能委顺者,年五十始得一第,而放荡无涯,哦诗夸咏,非能自持者,其不至远大,宜哉。
11、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12、他是一位复古思潮的杰出代表。因此他在中唐这个复古之风很浓的时代里得到了在后来不可能有的赞誉。
13、再下第和登科后反映了孟郊从极度失落和痛苦到狂喜的天壤之别的变化。
14、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15、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故友人时称"平昌孟东野"。生性孤直,一生潦倒,友人私谥贞曜先生。诗名甚籍,尤长五古,愤世嫉俗,但情绪低沉,语多苦涩,苏轼将其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有《孟东野诗集》。
16、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17、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
18、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19、孟郊“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送卢郎中汀》);贾岛“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相传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魏泰《临汉隐居诗话》)。
20、此诗前两句将作者过去失意落拓的处境和现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进行今昔对比,突现今朝跃入新天地时的思绪沸腾;后两句说他在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表现出极度欢快的心情。全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在“思苦奇涩”的孟诗中别具一格。
五、孟郊登科后创作背景
1、公元796年(唐贞元十二年),年届46岁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登上了进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胜,当即写下了生平一首快诗《登科后》。《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2、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3、考中进士的时候,孟郊已经四十六岁了,年过半百,终于考取功名,有说不尽的得意,当然,诗句中也流露出了难言的辛酸。
4、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5、(2)龌龊:原意是肮脏,不干净,这里是指不如意的处境,生活上的困顿潦倒和思想上的局促不安。
6、“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曾经在生活上种种的不如意,身心上种种的不顺畅,现在都不值一提,过去的一切随着今日金榜题名都可以一股脑儿地抛到九霄云外,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恣意张扬,心神舒展到无限大,仿佛偌大的天地任他驰骋奔腾。
7、《登科后》是唐代诗人孟郊于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及第时所作的一首七绝。
8、(3)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9、孟郊以短篇五言古诗最多。孟诗艺术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词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作。他和贾岛齐名苏轼称“郊寒岛瘦”。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10、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11、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
12、《落第》孟郊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13、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不会看得很清楚。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比喻观察事物或了解情况不深入细致。
14、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15、他们又都是韩愈的诗友。韩愈对他们的诗也都很赞赏,说孟郊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荐士》),贾岛诗“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但重视郊较过于岛。
16、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
17、《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所作的一首诗歌,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18、孟郊·登科后(蒙曼简短解读)
19、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20、(拼音):chūnfēngdéy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