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破阵子辛弃疾
1、下片前两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作”,与下面的“如”字是一个意思。“的卢”,古代一种烈性的快马。
2、“梦回”不是梦中回到,虽然单独在这个句子里也能说通,但是辛弃疾的词里用到“梦回”的地方很多,应该是梦醒。一梦醒来,到处听到吹角连营的号角之声,辛弃疾仿佛又回到昔日的战场上。正因为杀敌报国心切,所以连梦寐中都想着杀敌报国,想着回到战场上去。
3、五句写许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
4、小佛今天读到了辛弃疾的另一首《破阵子》,想必很多人一定没有读过,其实这首词还是有点意思,是一首劝勉词,这种题材在辛弃疾的作品中挺少见的。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破阵子是词牌名,下面是辛弃疾的一首词,注音版如下: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8、辛弃疾〔宋代〕
9、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句子很好解释,但是却使得这首词在结构程式上,成为了所有古往今来的词当中最特色的一首词。原因是什么呢?本来词分上下两片,五代、宋代的小令词,多半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有一个层次感,上下两片自然分为两段。但这首词不是,前后十句,前面九句都是忆旧,回忆战场的生活,回忆过去那个叱咤风云的岁月,但是到最后,“可怜白发生”,一下子跌落到现实、跌落到眼前、跌落到现在,自己老了却一事无成。
10、zuìlǐtiǎodēngkànjiàn,mènghuíchuījiǎoliányíng。bābǎilǐfēnhuīxiàzhì,wǔshíxiánfānsàiwàishēng。shāchǎngqiūdiǎnbīng。
11、辛弃疾宋代出名的爱国词人。昨天的词看起来像一个婉约的才子,而今天的词就格外的意气风发,简短的几句话体现了一个爱国人士无比坚定的信念和立业建功的决心。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
12、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13、回复“2”可以查看收听“睡前故事”
14、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熟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博得天下身前死后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15、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16、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7、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翻译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熟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18、“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则重在描写战斗场面,这虽然是词人的想象和其豪迈内心的投射,但战斗场面的本身是客观的,而且描写的对象也是士兵。
19、经典咏流传: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0、根据小序的介绍,这是辛弃疾借给范南伯祝寿的机会写给其的一首劝勉词,鼓励他及时前往泸溪上任。范南伯是何许人也?辛弃疾会给他如此待遇?根据资料显示,范南伯其实是辛弃疾老婆的兄长,古人称之为“内兄”,我们现在喊作“大舅哥”。为了达到劝阻大舅哥的效果,辛弃疾连用6个典故,可谓用心良苦。
二、破阵子辛弃疾翻译
1、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2、当我再睁开眼,却发现自己趴在野地上。我站起身来,感受到这寒冷的空气。然而当我看向远处,却怔住了——大宋的士兵正在营地烤火。一个士兵作揖后递给我军印和铁甲:”将军,您回来了。”我握着梦寐以久的军印,大笑起来。这才是大丈夫该干的事啊!我终于重返军营了。
3、经典咏流传:杜甫《蜀相》
4、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5、顾随《稼轩词说》:“一首词,前后片共是十句。前九句,真是海上蜃楼突起,若者为城郭,若者为楼阁,若者为塔寺,为庐屋,使见者目不暇接。待到‘可怜白发生’,又如大风陡起,巨浪掀天,向之所谓城郭、楼阁、塔寺、庐屋也者,俱归于幻灭,无影无踪,此又何等腕力?谓之为率,又不可也。复次,稼轩自题是‘壮词’,而词中也是金戈铁马,大戟长枪,像煞是豪放,但结尾一句,却说:‘可怜白发生’。夫此白发之生,是在事之了却、名之赢得之前乎?还是在之后乎?这又是千古人生的悲剧。所以一部《稼轩长短句》,无论说是看花饮酒,或临水登山,无论是慷慨悲歌,还是委婉细腻,也总笼罩在这悲哀的阴影之中。”
6、淳熙八年,辛弃疾在江西安抚使任上,又一次被劾罢官,于是不得已在上饶闲居达20年之久。《破阵子》是辛弃疾寄给好朋友陈亮的一首词。
7、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博得天下身前死后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发人。给分!!!!!!!!!!!!!!!!
8、经典咏流传: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9、我认准了敌人头领,猛拉缰绳,战马飞奔,我拉弓如满月,一支箭划破天际,如霹雳般射中他们的头领。金人大乱,我挥剑斩金人于马下,热血沸腾,正憧憬着英雄流芳百世之际,我眼前一花。
10、所以我们说,对于辛弃疾来讲,他从来都不甘心在这样一个乡村之地写乡村之词,这不是他自己内心的理想。他较大的理想是收复中原。可是现实呢又不允许这样。刚才我们说了,由于非常复杂的原因,也由于辛弃疾本人的个性和当时南宋很多的士大夫在谋事议事等很多的方面契合度不够,所以当时诟病他的人还很多。很多人不理解、不认同他,这就为他实现自己的志向又增加了难度。
11、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12、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3、醉里挑灯看剑⑶,梦回吹角连营⑷。八百里分麾下炙⑸,五十弦翻塞外声⑹。沙场秋点兵⑺。
14、翌日清晨,苍穹之下。我们全副武装,准备迎战金军,我检阅军队后,挥起手中宝剑,对士兵们说:“兄弟们,十年磨一剑,霜刀未曾拭,那些蛮子们霸占大宋的江山,蹂躏百姓,劫掠财物,让这片土地寸草不生。今天,我们要一雪前耻,替死去的百姓和将士们讨回公道!”
15、⑽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16、辛弃疾《破阵子》中两句都能体现豪放派的风格。但论最能体现的则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7、下片继续针对范南伯迟迟不愿去上任,连用四个典故进行劝勉。
18、大家別忘了,他这首词写在什么时候?这首词并没有写在抗金前线,而是作者在宋孝宗淳熙八年之后被罢官,闲居在江西上饶的带湖时候写的。再说得尖刻一点,作者写这词的时候,只是个田舍翁啊。农田里的老头子,就像前面那首词说的一样,“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白发老头子,写得这么首词。“可怜白发生”啊,我这都是空想。现在我头发都白成一大把了,所有这些都没能实现了。
19、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辛弃疾不仅是词人,还是一个爱国的将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和诬陷。
2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三、破阵子辛弃疾赏析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⑾赢得:博得。身后:死后。
3、“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辛弃疾承认,泸溪的确是个小地方,甚至极有可能处处被人掣肘,毕竟当年南朝宋大将军宗悫晚年为豫州刺史都被人怠慢受气,何况大舅哥没有宗悫那样的背景,遇到被人为难也是正常,但是这地方仍然可以去试一试啊,不妨当一次牛刀,杀一杀鸡(用了论语中的“杀鸡无需用牛刀的典故),把泸溪治理好来显示自己的能力。
4、经典咏流传: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二范的名字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就在于立功万里,为君王为社稷分忧。意在劝勉范南伯做千古英雄人物,不要轻易放弃建功立业(虽然只是到泸溪这个小地方做官)的机会,要时时想着大宋的三百州江山啊。
6、经典咏流传:荆轲《易水歌》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8、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了却君王天下事”,对辛弃疾来讲,当今圣上,当今国家一等的“天下事”就是收复中原,一雪靖康之耻,赢得生前和身后的美名啊。整个这首词啊,一共十句,前九句,说的是因为喝醉了把灯挑亮了,看这宝剑,想起以前的英雄壮举和自己的毕生壮志,真是热血沸腾啊!可是最后一句呢,回到现实了,“可怜白发生。”我这都是想什么呢?
10、辛弃疾的《破阵子》运用典故:从侧面衬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从形、声两方面着笔,侧面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11、pòzhènziwèichéntóngfǔfùzhuàngcíyǐjì
12、破阵子只是一个词牌名。通俗来讲就是一个格式。你能不能问得再具体点,要有作者。我给你列几篇比较有名的。《破阵子》辛弃疾其一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cháng)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破阵子赠行辛弃疾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后歌。可怜白发多。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我定思君拚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将息呵。
13、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
14、马作的卢(dì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15、(小序)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以勉之。
16、经典咏流传:卢纶《塞下曲·其二》
17、我率领军队与金军会战。号角连营,鼓声震天。将士们奋勇争先,大破金贼。战争惨烈,但我们坚持了下来并取得优势。
18、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19、“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作者写作时的拟名。所以题名应该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个都要。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杭州图书馆
20、mǎzuòdìlúfēikuài,gōngrúpīlìxiánjīng。liǎoquèjūnwángtiānxiàshì,yíngdeshēngqiánshēnhòumíng。kěliánbáifàshēng。
四、破阵子辛弃疾翻译及赏析
1、经典咏流传:赵秉文《抚州二首·其二》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不知过了多久,我眼前逐渐模糊起来。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回复“666”可以获得故事大全
6、深夜,我大醉后来到了房间,心中按捺不住豪情壮志。我披上战袍,在油灯下看着我珍藏的宝剑,我用手抚摸它的纹路,刀光射入我的眼睛,射疼了我灰冷又沸腾的心。
7、好在辛弃疾是一个伟大的词人,他把他的理想,和因为理想不能实现而满腔的欲愤都倾注到了词中,使得几百年之后的我们,能够很地体会到这样一个伟大的英雄和文学家的内心情怀,让我们地理解到一个爱国主义诗人深刻的思想内涵,对我们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的内心世界。
8、“挑灯看剑”,把灯头挑亮一些,把宝剑拔出来看看,看剑的目的,希望剑能发挥抗敌、杀敌报国的这种作用,可是剑徒然生锈,没有施展用武的机会。
9、“八百里”是一种牛,用今天的话可能就是一种菜牛,有的牛是专门养了吃肉的,也有一些是老牛,到最后跑不动了干不了什么事了,就只能杀了吃肉。“分麾下炙”就是把牛肉分给部下。
10、经典咏流传:《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展现老一辈不灭的浪漫与乐观
11、赏析: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角”,古代军队的乐器,如同今天的军号,有竹、铜、牛角等制品。五句写许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古代有一种牛名叫“八百里驳”。“八百里”,这里代指牛。“麾下”,即部下。“炙”,这里是指烤熟的牛肉。古代的一种瑟有五十弦,这里的“五十弦”,代指各种军乐器。
12、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13、谢谢赞赏,多少都是支持
14、“的卢”是刘备的马,应当是一匹很好的马,但是也有人说,这个马对主人是有害的。有一次刘备从酒席上逃出来,后面敌人的追兵追来,前面要过一个小溪叫檀溪,这个马到了溪边好像有点过不去。刘备就对马说,人家都说你要妨主,今天果真到这个檀溪你过不去。认知这马突然一跃就跃过去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跃檀溪”。
15、经典咏流传:林则徐《百川千仞》
1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7、⑸八百里:牛名。《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麾:军中大旗。炙:切碎的熟肉
18、经典咏流传: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9、回复“1”可以查看收听“国学诗词”
2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为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较高点。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较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
五、破阵子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角”,古代军队的乐器,如同今天的军号,有竹、铜、牛角等制品。
2、全词一开篇就连用两个典故,“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范增除掉刘邦的意见,没有对刘邦痛下杀手,使得刘邦有机会溜走,张良代表刘邦送玉斗给范增,气得范增将玉斗摔在地上;春秋末年,越国兵败给吴国,范蠡将西施献给吴王,后吴国兵败,范蠡带着西施远离越国朝堂,乘舟而去。辛弃疾使用这两个典故可以说是非常含蓄,没有直接提范增和范蠡,却希望范南伯能够像这两个同姓前辈一样,为君王分忧。
3、我梦想着为国君分忧,大破金贼,收复失地,建功立业。
4、回复“3”可以查看收听“名人故事”
5、大家可能觉得奇怪,写得这么惊天动地,怎么最后这么消沉呐?而又为什么这首词寄给陈同甫,也就是陈亮呢?这说来话长了!作者自从罢官之后,闲居江西上饶的带湖,到了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当时的太上皇宋高宗赵构就病逝了。宋高宗的去世,给当时主张抗金的人似乎带来了一些希望。因为高宗是主张议和的。特別是辛弃疾的好朋友,出名的政论家、学者兼词人陈亮,赵构去世之后,抗金的期待啊就更大了。陈亮,浙江人字同甫。
6、“八百里分麾下炎”这“八百里”啊,指的是牛的代称,据《世说新语》里边记载,东晋的大贵族王恺有一头爱牛,叫“八百里驳”。什么意思啊?就说这牛跑的快啊,日行八百里。”驳指的是什么呢?指它身上这颜色是黑白相间。“麾下”“麾”本来是军中的大旗,“麾下”指的是部下。这个“炙”啊,指的是烤肉、熟肉。“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什么呢?指的是把这个烤牛肉、熟牛肉分给部下。大家注意啊,这地方一定不能理解错了,不能理解为烤牛肉陈列了八百里长,那就全错了,这“八百里”指的是牛啊。
7、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8、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9、经典咏流传:《侠客行》李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10、搞清豪放的本质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这些都是豪放的外部形式,而其内部的本质就是主体(而非客观事物)的豪迈,简单一点说就是是词人内心的豪迈才是“豪放派”的本质,所以就决定了词的选材、用词等这些外部的形式。
1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13、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14、古代有一种牛名叫“八百里驳”。“八百里”,这里代指牛。“麾(huī)下”,即部下。“炙”(zhì),这里是指烤熟的牛肉。古代的一种瑟有五十弦,这里的“五十弦”,代指各种军乐器。
15、马作的卢飞快⑻,弓如霹雳弦惊⑼。了却君王天下事⑽,赢得生前身后名⑾。可怜白发生⑿!
16、这首词的题目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为陈同甫赋壮词”,我专门为老陈,为陈亮写了这首壮词,然后寄给他。陈亮啊,力主抗金恢复中原。宋高宗驾崩了,陈亮认为恢复中原再现生机,于是亲往建康,上疏宋孝宗,纵论恢复中原之势。他认为朝廷应该用非常之人,建非常之功啊,谁是非常之人?陈亮认为就是像朱嘉,像辛弃疾,这都属于非常之人。所以陈亮还给朱熹写信,鼓励他出来做官,担当囯家大事,
17、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18、霹雳(pī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19、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20、“弓如霹雳弦惊”啊,什么意思?:霹雲"本来是打雷的声音,这地方说的是拉弓弦,嘣嘣作响,好像打雷一样,好像霹雳的声音一样。这你想想啊,太厉害了!“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的卢马,快如闪电,弓弦响处如霹雳。这么厉害的部队,这么英雄的部队,这都是辛弃疾原来经历过的呀!干嘛这么大的阵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