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夸父逐日翻译
1、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2、生2:他吐字清晰,读音准确。师:下面同学们试着读出节奏。
3、追逐太阳的巨人夸父就这样死去了,死在了追逐太阳的路上。他死后,身体变成了一座绵延千里的山脉,他扔出去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这片桃林枝繁叶茂,果实累累,长途跋涉的人经过那里,摘一个桃子吃,立刻满口生津,浑身有劲。
4、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曹操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从这句诗里,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曹操的胸怀之博大。那么,夸父能吞吐江河之水,你感受到了什么?
5、想成为百万富翁吗?来加入百万大富翁计划吧!
6、精卫填海是古代神话。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变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想把东海填平。旧时用以比喻有深仇大恨,积极设法报复。后用以比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夸父逐日是古代神话。《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个叫夸父的人,为了征服太阳,一路追赶它,直至口渴而死。临死时扔出他的手杖,化为一片树林,名曰邓林。逐:追赶。
7、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8、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④河,渭:黄河,渭水。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⑧未至:没有赶到。⑨渴:他感到口渴。⑩弃:遗弃。
9、相传帝舜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禹部落联盟进攻共工氏部落联盟(今河南嵩县北黄河附近)的作战。原始社会晚期,中原地区生活着黄帝族系的部落联盟(今山西南部),舜为首领。当时,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祸及人民,舜命禹治水。炎帝族系的共工氏部落联盟,长期与舜领导的部落联盟争夺生存地域,并为治水发生冲突。于是,禹率领本部落联盟进攻共工氏,将其击败并驱离治水地区,以便治水。从此共工氏再也无力与黄帝族系部落联盟抗衡。
10、师:品到这里,我想大家对夸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大家在小组内说说夸父带给你的启示。
11、点击"立体教学长征行"关注我们
12、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欲,想要
13、探究夸父形象,理解人生哲理
14、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15、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老师们加油:奔跑吧,老师!为你的同学加油:奔跑吧,兄弟姐妹!最后,我送大家一句话:奔跑吧,同学们!
16、(投影显示: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不懈努力!)
17、于:到。(饮于河、渭中的于,应译为到,介词)
18、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的这场大战,皆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一方面说明了水火相克的原理,即水火天生不睦;另一方面说明了有些事物是自然界的基本本能,非人力所能干扰。纵观远古时代水神和火神的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没有什么所谓正义和公理,只有大自然的力量在搏击。而败阵的水神共工因恼怒去撞不周山,女娲补天算是拯救了自然世界。
19、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
20、水神、火神相争,水火不容。夸父逐日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已不仅仅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而它积极的意义在于,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实现自己美好的追求。
二、山海经夸父逐日翻译
1、(投影)文言文知识梳理
2、逐走:竞跑,赛跑。
3、在追的过程中,他的心理、动作会是怎样?
4、典故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5、逐:追赶欲:想要弃:丢弃饮:喝全文意思:夸父和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部能满足他,到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丢弃自己的手杖,变化成为一片桃林。
6、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7、生9:他被太阳炙烤,又热又渴又累。
8、生4:夸父想知道太阳去哪里了,他想知道太阳的家在哪里。
9、逐走:竞跑,赛跑。逐:竞争。走:跑。
10、师:我们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学会系统整理每一课的文言文知识,比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成语出处和典故等等,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文言文知识体系,一旦这个知识体系形成,终生有用。这一课都有哪些需要系统整理和积累的文言文知识呢?请同学们迅速梳理一下。
11、师:“河、渭不足”,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喝。这又说明什么?
12、那时候大地荒凉,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使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13、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14、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但是,他没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15、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6、生5:夸父胆子很大,他想和太阳比比看谁跑得快。
17、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8、古义:跑。今义:行走。
19、生14:他死得不甘心,他希望有人能捡到他的手杖,继续他的事业。
20、夸父没有追到太阳,但他仍然是个英雄,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令人钦佩不已。即使死后,夸父也为后来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财富,一片可以帮助人们养精蓄锐、继续前进的桃林。
三、夸父逐日翻译成白话文300字
1、师:同学们,神话是比较具有想象力的故事。让我们发挥想象力,展开想象的翅膀,品味研读词句,感受夸父的形象。
2、师:请大家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利用工具书,尝试翻译课文,看谁译得快、译得准。如有困难,可同桌商量,也可前后四人小组合作翻译,也可找老师帮助。翻译完的同学请举手示意我。
3、生17:桃子可以解渴。夸父是口渴而死的。
4、夸父逐日(kuāfùzhúrì)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拚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5、生6:感受到了夸父很累,但他还是在跑。
6、走啊走啊,也不知道走了多远,还是看不到北方那个大湖泊的影子。他太渴了,也太累了,再也坚持不住了。他回过头,深情地望了一眼温暖的太阳,用力把手杖扔了出去,不甘心地倒下了,砸得大地抖了三抖。
7、自主译文,梳理知识
8、生18:夸父死而不已,造福人类。
9、师:“弃”的本义是扔掉新生的婴儿,一个家庭到了“弃婴”的程度,说明肯定是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不得不遗弃,是在生活的困境中无奈的选择,但哪个母亲愿意“弃”掉自己的骨肉啊!所以在“弃”的同时还抱着非常大的希望,婴儿本来也是希望的化身。那么,夸父在“遗弃”他宝贵的手杖时,他希望什么呢?
10、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1、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渴:感到口渴。
12、师:你感受到了他的坚强与坚持不懈。
13、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猜神话。
14、师:看看屏幕上老师提供的“参考译文”,对照自己的翻译,然后做出修正,努力做到信、达、雅。
15、师:“杨林”或“柳林”也很美,但是都不如这春风里桃林美如画啊。
16、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很渴,想要喝水,在黄河、渭水边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就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丢弃了他的手杖,手杖化作了一片桃林。
17、邓林:地名,在现在大别山附近
18、刘向死后,继承父业。哀帝时,刘歆负责总校群书,在刘向撰的《别录》基础上,修订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河平年间(前28年—前25年),皇帝令刘歆与其父一同负责整理校订国家收藏的书籍,这使刘歆有机会接触到当时的皇家的各种稀见之书。
19、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0、夸父为何要去追赶太阳?杨公骥先生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记得的寓意.它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杨先生这一观点被编入《中国文学》一书,受到许多同志的赞同.
四、夸父逐日翻译成英文
1、逐:竞争。走:跑。
2、河、渭:即黄河,渭河。
3、师:“入日”说明什么?
4、(板书:探索自然、征服自然、志向宏大)
5、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6、夸父是上古神话人物,善于奔跑。记载于《山海经海外北经》中,对于夸父逐日的理解向来“褒贬”不有人说夸父追赶太阳,他不畏艰险、有雄心壮志、敢于追求;也有人说,他与太阳赛跑,是不自量力,最后太阳依然长存,他却死了……一起来学习夸父逐日,再说说你的想法吧!
7、生20:夸父启示我要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8、神话与封建迷信都是人类意识的体现神话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寄托、向往,例如精卫填海与夸父逐日体现了当时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甚至期望征服自然;封建迷信则多是当时人类对大自然的茫然而产生的一种畏惧心理等,常寄托于巫婆等……
9、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口渴,想要喝水,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还没有到达,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丢弃的手杖,化作了桃林。
10、北饮大泽:大湖。北: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方,向北面。
11、逐日:追逐太阳。
12、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首领,(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13、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夸父也煮饭。他用三块石头架锅,这三块石头,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几千米高。
14、典故2: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列子·汤问》
15、这是我国最早的出名神话之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湖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16、古今异义:夸父与日逐走。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饮于河、渭。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所有河流。
17、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8、lexuehsuyuan1
19、说明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一种为民众利益现身的精神。真诚为您解答,请您给个(好评),谢谢。
20、师:那是的。他是一个巨人,头顶天,脚踏地。
五、夸父逐日翻译注解
1、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万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2、生13:“北饮大泽”说明他不懈追求、锲而不舍。
3、生19:桃是美好的象征。
4、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北: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方,向北面。
5、(生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6、主题:深圳市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初中语文组)
7、一词多义:饮:①欲得饮。饮:名词,饮食,食物和水。②饮于河、渭。饮:动词,喝。
8、师:是的。桃花象征着春天、爱情,桃是最常见的长寿象征,给老人祝寿便用寿桃。一些人在厅堂中常挂着一幅画有三个桃和五只蝙蝠的画,表示“三桃五福”。
9、地点:深圳市宝安区宝安实验学校
10、师:是的。夸父希望别人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把“逐日”进行到底,完成整个人类所寄予自己的梦想。于是把手杖扔出去,变化为桃林而生长在春风中。
11、《夸父逐日》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故事出自于《山海经·海外北经》。
12、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翻译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喝干了黄河、渭水的水却仍不能解渴,便想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丢弃的手杖,化作一片桃林。
13、在追太阳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什么?
14、成语典故:夸父逐日,意思是夸父拼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15、师:品得真好。夸父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气吞山河,气魄、胸怀巨大,不懈追求、锲而不舍。
16、师:是的。夸父胆大、勇敢,他居然要挑战太阳,征服自然。
17、生10:他翻越了一座座山,趟过了一条又一条河流。他已经面黄肌瘦,衣服破破烂烂了。
18、2019暑假书单重要来袭(中学篇)
19、夸父逐日动机与夸父之死
20、刘歆作为西汉末期的出名学者,他曾对西汉中叶以来盛极一时的今文经学进行过尖锐批评。他认为今文经学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根本无法达到用日少而畜德多,以对人民进行道德教化的目的,因此他要求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尽快结束那种一经说至百余万言的烦琐的章句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