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望天门山诗配画
1、家长:天门山将江水阻断了,滔滔的江水在这里遇到大山的阻挡,只好折往北而流。所以称“回”。
2、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出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李璘的幕僚。
3、诵读专家:鲍远明(合肥广播电视研究院主任播音员)
4、一周一诗|囧囧陪你古诗游《风》
5、(引出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听诗、读诗、背诗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爱的教育,也是我们华夏民族流传千年的教育方式。给孩子早期的诗歌启蒙,不仅可以让他们领略中国文字和古诗词的音节之美,更可以锻炼孩子的吐字、用气,提升他们的语音语感,对这个时期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7、大砍:蓝蓝的天上飘着雪花,漂亮的皮鞋露着脚丫。你我相识是个神话,请你温柔给个回答。美媚:春眠不觉晓,聊天心情好。夜来美媚声,作梦心情好。
8、审校:孙梦霞/美编:李悦
9、所选篇目,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代表性作品,尽量涵盖各种体裁、各个朝代和各类题材。同时,入选的诗歌都通俗易懂,易于孩子们理解。
10、意思: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出现,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慢慢飘来。
11、家长:天门山,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也因天门洞而蜚声世界,被誉为“湘西一神山”、“武陵之魂”和“张家界之魂”。
12、接着画出一左一右两座山峰,还要画出长江、太阳、小舟。
13、新浪微博:@jonjon囧囧
14、小主播:雅雅宝贝五周半岁
15、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6、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
17、该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18、绘画对象:少儿、青少年
19、景云元年(710年)开始,李白开始读诸子史籍,开元三年(715年)——喜好作赋、剑术、奇书、神仙。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开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写《长短经》的赵蕤为师,学习一年有余,这段时期的学习对李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望天门山》是唐代李白于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二、望天门山诗配画三年级
1、在画面的右上角写出《望天门山》整首诗,然后在左边画上险峻的高山,山顶上有树木。在右下角也画上一座山峰,在山峰上画上树木,然后用绿色给山上的树木涂上颜色。
2、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
3、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李白在浔阳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4、(作者)李白(朝代)唐
5、目标:帮助那些没有时间,不知道读哪些诗,如何讲诗的家长提供工具,帮助孩子更好、更快掌握经典;
6、家长:是的,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
7、我使用了彩铅来画出一点层次。
8、截稿日期:2017年10月19日下午6:00
9、最后给湖水涂上青色,天空涂上蓝色的背景色,一份简单漂亮的望天门山诗配画就完成啦!
10、宝贝:青山、孤帆、红日
11、绘画工具:素描纸、针管笔、水彩笔、硬头马克笔、彩铅
12、25岁的时候,为了早日实现理想,李白离开家乡四川,沿长江远游。经过一年多,他来到天门山。在路上,他听说皇帝要求全国各地的文武百官举荐青年俊才。离天门山只有几十里水路的南京,文武百官们正忙着寻找这样的人才。全诗描写了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李白此时的通过望天门山表达自己一展抱负的想法。
13、每首诗若虹妈妈都精心选定主题,插画师用心绘制,180首古诗,180张浓郁中国风的绘画,整套书“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配合相得益彰。如果孩子有兴趣,还可以让孩子边看边画,学习古诗的同时,陶冶性情,也能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1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15、让孩子们在年幼时就接触诗歌、爱上诗歌,是若虹妈妈编写这套书的初衷。为了较好地达到这个目的,若虹妈妈对书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16、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17、宝贝: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18、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19、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问李白说:“我朝与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门,国由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儿市瓜,不择香味,惟拣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听后大笑不止。
20、家长:作者就是乘帆从日边而来,远远看山,渐渐观山,细细赏山的,所以李白为这首诗取名“望天门山”。诗中却无一个望字,这才是李白作诗的所在
三、望天门山诗配画简单又好看一等奖
1、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2、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3、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4、铅笔稿完成后,可使用针管笔、记号笔、
5、山水互为映衬、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6、《望天门山》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7、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8、一叶孤舟缓缓地从太阳旁漂来。
9、主要上色工具有马克笔、水彩、水粉、油画棒、
10、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1、“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12、长江好像大斧子劈开了天门山,
13、手机太差,画面相当模糊。看着象是几个人在冶炼。秋浦歌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14、出:突出,出现。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15、出版方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非常重视这本书的出版,力求把《给孩子们说古诗》锻造成文化精品,选用较好的128克无光铜版纸印刷,臻美还原插画的色彩,印刷更是精益求精,每一个细节都臻美呈现,用纸厚实孩子翻页不会破,书页不反光,内页文字很大,排版松阔,能较大程度的保护孩子娇嫩的双眼。装帧考究,200×285mm的大开本更能让孩子融入到诗的情景中,特别适合孩子使用。
16、水彩笔勾线,勾线完成后擦除铅笔稿。
17、想让你家宝贝对古诗感兴趣吗?想让你家宝贝读的古诗在我们的平台上展示吗?欢迎大家把宝贝的录音按下面方式发给我们,我们将进行筛选每周挑出一位声音好听、韵律感好的宝贝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也会为宝贝的古诗配上优美的音乐哦~~
18、今天的推送是李白的《望天门山》
19、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囧囧陪你学古诗音频
20、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四、望天门山诗配画三年级上册
1、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2、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3、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4、彩铅等,要注意的是水彩笔不宜作为上色工具
5、使命:让每个家庭弥漫诗香,滋养诗意童年;
6、宝贝:被山挡住了去路。
7、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仿佛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8、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9、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10、这套书是中小学生的语文好伴侣,本书涵盖60首中小学生必读、必背的经典古诗。在高考改革、语文在高考中分量越来越重的当下,本书能极大程度上提升孩子的语文能力。通读本书,孩子对古典诗歌、古代文化常识的认知水平,必将有一个质的飞越,在语文考试中大放异彩。
11、家长:后两句诗写了几种景物?
1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13、因为李白不但是诗仙,还是剑仙和酒仙。
14、望洞庭(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代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注释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15、希望树2021级半年制幼小衔接招生
16、主体人物完成之后,我们开始画出近景。
17、这首诗都用白描,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见其构思高妙。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诗人通过短短四句诗,描绘了天门山矗立江岸,对峙如门的英姿,写出了长江碧水东流,孤帆远来的美景,同时,借助于笔下一派雄丽的景色,也将诗人宽阔的胸襟、奔放不羁的情思和盘托出。如下图:
18、2022年诗社公益:为每一首诗配PPT,打造父母最喜欢的古诗词PPT课件,欢迎更多的父母给我们提出改进建议和献计献策,以便更好地优化这首诗。
19、作者:李白朗诵:张筠英
20、(引出诗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五、望天门山诗配画一等奖
1、家长: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吗?
2、我先要画出李白的形象,画人物的时候,都是从头部开始画起,
3、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4、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5、一周一诗|囧囧陪你学古诗《中秋月》
6、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7、若虹妈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针对孩子的理解能力、兴趣点、思维方式总结出完整的教育方法,故事化、口语化、趣味化的表达,孩子看这本书就像与若虹妈妈对话交流,既有趣又有益,再加上每首古诗都有若虹妈妈的配乐讲解,孩子们一定会爱上学古诗。
8、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9、第三句是正面刻划天门山的山势。“两岸”指出了天门山与长江的关系。“相对”二字,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天门山隔江兀立、崖峭如削、对峙如门、巧夺天工的雄姿,给人以只可仰观的高峻感。一个“出”字,出神入化,化静为动,令人感到郁郁葱葱的天门山生机盎然,更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感。
10、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11、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12、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两句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13、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14、开元六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读书。据《旧唐书》记载,青年时期的李白显示了超凡的才能,并且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其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15、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16、家长:瞧,一行诗是通过写山好像是断了,让我们感受水的气势汹涌;这一行又是明明写水回,我们感受到的是山的奇险。短短两行,却蕴涵丰富,令人遐思无限,这便是古诗的精妙所在。
17、家长:宝贝,知道天门山在哪里吗?为什么叫天门山吗?
18、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19、在这首七言绝句中,诗人用“孤帆一片日边来”,这样传神地诗句,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欣然目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青山似有情,张开臂膀将客迎;远客自多情,乘舟御风破浪行,阳光洒在江面上,若融金,似铺银,驶入天门山,眼界顿时开阔,心胸更加壮阔!这样意境开阔,气象雄伟,气魄豪迈,动静虚实,相映成趣的诗作不愧为古诗中的瑰宝。
20、绘画顺序:铅笔打稿、勾线、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