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贺知章的资料
1、高鼎资料: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著作有《拙吾诗稿》等。贺知章资料:贺知章,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2、考中状元的贺知章随即起身到长安任职,一待便是50年。在贺知章为官的50年间,他从正七品的“国子四门博士”到“太常博士”再到“礼部侍郎”、“工部侍郎”,后来更是成为了“太子宾客”、正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一路青云直上,受皇帝重用,百官敬仰,与众多官运多舛的诗人相比,可谓顺风顺水,堪称人生赢家。
3、贺知章也是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为“诗狂”。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并称“饮中八仙”,而且是一位,李白还排在后面。
4、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5、唐朝。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出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6、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7、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8、主人哪,不要发愁去买酒,口袋鼓囊囊,不缺打酒钱。
9、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10、其次,他当过一种叫“兵曹”的官。
11、其实诗人并不都是命运多舛。贺知章,就是一位命很好的诗人。
12、●40岁王心凌翻红,评论区击中众多人:一个时代,轰然而去
13、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最早著录此诗的是宋人孔延之所编《会稽掇英总集》(以下简称《总集》)。是书卷二有“贺监”一条,此条下首列唐玄宗赠诗,接着列举李适之等三十七人送贺知章归乡诗,然后引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二作“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面毛腮。家童相见不相识,却问客从何处来。”
14、从此之后,“谪仙人”之名便相伴李白左右。一直到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一说“谪仙人”指的还是李白。
15、贺知章的诗歌以绝句见长,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从容不迫,淡而有味。由于他生逢盛世,仕途顺利的人生际遇和旷达洒脱的个性,所以他的诗中没有愤世嫉俗、身世悲凉的哀叹,即使有惆怅,基调也是乐观豁达的,风格气度雍容,清新潇洒。
16、这些足以让别的诗人羡慕不已。
17、爱上古诗:贺知章·回乡偶书
18、诗词丨人生本过客,何必惹尘埃
19、▷知足,天地宽;知止,心自欢
20、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出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二、贺知章的资料,回乡偶书
1、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出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2、▷陕西咸阳王鹏飞家暴事件,我的几点看法
3、一说起诗人,很多人的一印象就是,诗写得好,但是命就没有那么好了。
4、贺知章,处于初唐和盛唐之间,他是浙江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少小离家,86岁才辞官回家、衣锦还乡,写了《回乡偶书》,他和张九龄就是初唐和盛唐诗歌承上启下的那个人。
5、▷年轻人的痛点:不只是快,还要好
6、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而其中“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衰”字的读音和释义历来聚讼纷纷。直至前些年,北京大学孙玉文教授撰写《解读唐诗“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一文(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对此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可为此桩诗案做一了结。然而最近,笔者读到盛大林先生《“鬓毛衰”诗案:“衰”的论争源于韵书删改》一文(见《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9日12版),发现盛先生重提此案,观点颖异。因此笔者草成此文,以期与盛先生商榷,同时也借此对《回乡偶书》做一番梳理。
7、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8、比如说诗圣杜甫,前半生还好,后半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穷愁而终。诗仙李白虽然生活上没有杜甫那样糟糕,但是仕途坎坷,终其一生,也没有受到重用。
9、一是两人都爱喝酒,都出现在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里
10、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11、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12、也许正是因为爱喝酒,加之性格使然,所以贺知章人缘特别好。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苏晋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王维等人组团“仙宗十友”,堪称成团狂魔。
13、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14、他还有一曲更有名叫《玉树后庭花》,因陈朝断送在陈叔宝手里而成为后世皇帝的警钟。两首曲子都是清丽悦耳的传世佳作。
15、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16、作者说的很对,盛唐诗歌虽然是中国文学的,但它不是窜天猴,不能“噌”一下就上去,需要初唐诗人的尝试探索,也需要贺知章这样的人的承上启下。
17、其他是“吴中四士”之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
18、(宋)宋祁、欧阳修著:《新唐书·贺知章传》,公版书,2015年。
19、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20、“家童”,一般指私人家中的仆人。我们从两《唐书》本传中知道,贺知章于天宝三载(744)上疏求为道士并还乡里,又舍家乡旧宅为道观,玄宗皆许之。如此看来,则诗中所云正是贺知章回到故乡旧宅,与家中仆人见面时的一段场景。
三、贺知章的资料文字
1、作为一个扬州人,他一定众多次站在长江边上,甚至可能在江中沐浴过。他一定在夜晚的什么高处,在一轮明月的朗照中望向长江的流水,或者在睡不着的晚上想着一泻千里的江水,那时明月也在窥窗,窥看着他浩茫的心事。
2、贺知章生于初唐,却在盛唐中大放异彩。有人说,他是唐朝诗人中较好的赢家,在最恰当的时间,全身而退。我想知进退,或许就是贺知章一生不倒的重要原因。
3、其“儿童”。《总集》中的“家童”指贺知章旧宅中的仆人,贺知章是主动辞官,天子同僚饯行轰动一时,其还乡乃归老安养之计,本无过多伤感。“家童”与贺知章相见不相识,虽有物是人非之感慨,但亦不无些许诙谐意味。
4、原来小时候学过的课文,是长大后才读懂的人生
5、除了《春江花月夜》外的另一首《代答闺梦还》,风格接近齐梁体,水平不超过一般初唐诗。
6、第贺知章一生的仕途很顺利,做了大概五十年左右的官。而一直是当时皇帝身边的红人。唐玄宗李隆基,遇到事情,都要向他征询意见。
7、早读丨愿人生,好友相伴,知己同行
8、一千三百多年前,有个叫张若虚的江南书生写了篇题为《春江花月夜》的歌行。
9、奔流的江水淘尽众多风流人物,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在一代代人的诵读里,一直留传。闻一多赞誉这首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10、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号石窗,晚年号四明狂客,唐代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出名诗人。三国时东吴名将贺齐的十八世孙。惟流传下来的诗不多,收录于《全唐诗》中的只有二十首,出名的有《咏柳》、《回乡偶书》等。
11、▷《时光深处,岁月向暖》一辑梦回水乡:故乡的味道
12、▷骗色可以商量,骗钱不行
13、胡婷婷唱古文: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除祭神乐章。属于盛唐前期诗人,迁太常博士,唐朝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作品大多散佚,旋逝、应制诗外。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为人旷达不羁,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秘书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太子宾客等职贺知章编辑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其写景,晚年尤纵,现仅存二十首,出名的《咏柳》,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自号“四明狂客”,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后历任礼部侍郎,授予国子四门博士,汉族,少时就以诗文有名、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有“清谈风流”之誉,又是出名书法家,字季真
15、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出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有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出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出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16、唐代的大诗人太多,致使我教了这么多年书,贺知章这个大诗人,在我心里没有那么大的存在感。
17、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18、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9、由于《侯鲭录》的这一误记,导致原本与辞官还乡密切相关的《回乡偶书》,变成了后人抒发羁旅飘零、思乡倦游的公共文本。
20、▷魔都淫魔赵富强,比你想象的更黑恶
四、贺知章的资料简介
1、据两《唐书》本传记载,贺知章性格狂放不羁,自然不屑于推敲炼字,亦不屑于“刊饬”诗作,导致其身后并无文集传世。从贺知章现存的诗作来看,除了应和诗之外,大多平白如话,不用典故,“乡音难改面毛腮”的语言风格完全符合贺知章的个性。然而“䰄”字生僻,似乎在入宋之后普遍被认作“思”的分别字,其含义亦古奥,对此诗来说,远不如“腮”字更加符合贺知章“醉后属词”“文不加点”的才性。
2、李白当年初入长安,贺知章作为前辈,闻名相见。他对李白大为叹赏!在读完李白的《蜀道难》后,贺知章惊讶道:“看来,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仙呀!”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这两段资料中透露出4个信息:
5、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6、好是好,可用五绝要写尽春夜里的春江、春花、春月、思妇之美实在太难,不如改用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那样的七言歌行,何必分二首三首,一篇之内辗转腾挪,一贯到底,岂不痛快!
7、笔者认为,《总集》中所记录的《回乡偶书》,无论在押韵上还是在释义上都无任何问题,且与贺知章的事迹相合,应该是其诗作的原貌。
8、贺知章的诗很好,但存世的只有十九题共二十首(包括断句一则)。除了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与《咏柳》外,其他的写景抒情之作,也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9、衰(cui):现一些教材版本读“shuā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10、中国诗坛,星光熠熠。唐代诗人无疑是最为耀眼的那一片星光。但“慧极必伤”,诗人多命短。细数唐朝诗人,神童王勃只活了27岁,“诗鬼”李贺,也是27岁,其他我们知道的大诗人,李商隐46岁,孟浩然52岁,杜甫59岁。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活到70岁确实很难,毕竟唐朝的人均寿命不过才30岁。然而就这样,仍然有一位诗人活到了86岁高龄,他就是贺知章。
11、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12、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13、甚至在贺知章退休的时候,唐玄宗还带着百官相送。贺知章去世后,后来的唐肃宗,认为给他的官不太大,还追封他为更大的官。
14、另一处在《旧唐书·艺文志·贺知章传》中,字数更少,统共只有6个字而已,还是介绍贺知章时附带的,即“若虚,兖州兵曹”。
15、第他传世的诗歌只有两首而已。
16、●小富婆爱上外卖小哥,遭遇出轨骗财又骗色。
17、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18、●扒一扒几位女星的恋爱史,看看你们最服谁?
19、▷她能不能嫁出去,关你啥事?
20、>>扫码查看更多编辑|奉娟
五、贺知章的资料简介20字
1、此诗第二句“乡音难改面毛腮”之“腮”字,为“顋”之俗体字,在《广韵》中属咍韵,与第四句韵脚“来”同一韵部,而一句末字“回”为灰韵,与咍韵同用。因此,“回”“腮”“来”三字押韵,并无任何问题。“面毛”即胡须,“腮”即两颊下部,此句是说乡音未改但是两腮已经生须。
2、“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
3、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4、据史料记载,“兵曹”即“兵曹参军”的简称,是唐代州府中掌管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
5、宋代郭茂倩所编纂的《乐府诗集》中收了七首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诗,张若虚之前有隋炀帝、诸葛颖,差不多同时代有张子容,而之后则有温庭筠。
6、●刘德华奥迪抄袭事件后续:这画风,让多少流量明星眼红
7、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8、▷刘墉:把重要的东西都教给孩子
9、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10、光明文学遗产由光明日报社教育部主办、北京语言大学协办,以“跟踪学术前沿、引领学术风气、回应社会关切、促进学术发展”为宗旨,为中华出色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
1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12、贺知章是诗狂。贺知章,字季真。唐代诗人、书法家。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13、赵令畤于此诗后有一小注云“一说云黄拱作”。笔者推测,此黄拱或是引用贺诗之人。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五代时黄损离家出走多年,归来后题壁书《回乡偶书》一首,稍改数字以应其事。明代瞿佑在《归田诗话》中记载元末黄德广客居大都多年后返乡,亦颂贺知章《回乡偶书》第二首以寓慨叹。
14、▷新年扫新房,更要扫心房
15、赞赏是一种美德,赞赏成就辉煌
16、手捧诗集,张若虚不禁操着老家的吴地方言轻声吟诵出来:
17、指鬓发稀疏、斑白。
18、▷大多数烦恼都是自寻烦恼,“二字诀”分享给你,助你自净其意!
19、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少时即以诗文有名。唐证圣元年(695)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开元十三年(725)擢礼部侍郎,官至秘书监。故人称,“贺秘监”,又简称“贺监”。天宝三年(744)辞官还乡为道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出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现存诗19首。
20、然而如果我们检查词韵,会发现支(包括脂、之二韵)、微、齐、灰(一部分韵字,包括“回”,但不包括“来”)四韵已经通押,这说明在宋代,“衰”已经与“回”字押韵。同时,我们在宋诗中发现不少押灰韵的作品仅在一句末尾用“衰”字,比如杨万里《卧治斋盆池》“旧来菰叶已全衰,旋买新荷带藕栽”。我们知道七言律绝和律诗的首句句尾多选择邻韵的字,这似乎说明,宋代“衰”字的读音也已经与“来”非常接近了。到元代以后,“衰”(shuai1)已经在“皆来”韵中,与“来”字属于一个韵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