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勾践
1、春秋,吴灭越,越王勾践入臣于吴。吴王病,勾践用范蠡计,入宫问疾,尝吴王粪以诊病情,吴王喜,勾践遂得赦归越。
2、当时齐国、楚国等主要诸侯国都集中在北方,而越国的都城在会稽,偏居南方滨海一隅,鞭长莫及,要实现他的荣耀必须得迁都。”而根据《吴越春秋》记载,勾践迁都是因为一座“怪山”出现。
3、所以从zz的角度来说,越王勾践是个有抱负的君王,还是个能以民为本的君王,当然他的以民为本还是没能跳出他当时那个历史的范畴,是狭义的以民为本,不过这点还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4、藉此,列位看官可以看出,勾践身边臣子尽是栋梁之才,特别是文种与范蠡,都为复国大业费尽了心思作出了牺牲。经过一番努力,勾践在吴为奴三年后(公元前491),终于被夫差释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励精图治,重用贤臣。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在蒙蔽吴国的前提下,使越国之羽翼日益丰满。时至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携精锐而出,留下太子和弱军守国,越王勾践趁机出师攻吴,大败吴师,并将吴太子杀害。此后,吴国屡战不利一蹶不振,开始走向覆灭之路。至公元前473年夫差被勾践困于姑胥山,无奈自尽。至此,勾践灭吴位列,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5、需要说明的是,这三人虽然都是异姓王,但长沙王吴芮是汉高祖所封的八大异姓王之一(也是八大异姓王中较好善终的);而无诸和驺摇只是附属国国王,两者并不相同。
6、勾践与夫差的恩怨告一段落。那么,范蠡深爱的西施到哪去了?两种说法。其勾践曰红颜祸水,遂将其斩杀,沉于江底。其功成身还,与范蠡从此归隐,二人驾扁舟游历五湖。诚然,我们多么希望结局是第二种。但是,发自内心问一句:你到底信哪一种?范蠡曾劝文种一同归隐,而文种对勾践为人并不了解,便付之一笑。之后,勾践以意图作乱为由赐文种“属屡”剑,曰:大夫有七术,寡人用其三而灭吴。今尚余其卿可用之,至地府为寡人破吴人阴魂。遂文种自刎。恰如范蠡所言: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7、因此,勾践迁都的琅琊,应该是在今天沭水流域,确切地说就在连云港。至于勾践之子鹿郢降生在青岛的说法,更多的是以讹传讹、伪造历史。就算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吧。
8、吴越争夺愈演愈烈。吴国本可以灭了越国,但吴王夫差一念之慈,放了越王勾践。以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巧施美人计,最终灭了吴国,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9、在漫长的煎熬中,勾践准备好了一切,就等夫差来上门送命,以牙还牙了。一次天下诸侯开会,夫差带领全国大部分兵力去参加会议,并且让勾践带兵去助威。勾践当机立断,假装同意,领着3000精兵一举拿下了吴国国都,杀了吴国太子,然后在半路上设伏直接将夫差活擒。夫差此时懊悔不跌没有听从伍子胥的话,养虎成患,一朝要了自己的性命。临死前,他哀求勾践不要伤害吴国的百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山不容二虎,敌我双方如果都是意志能力强大的人,必须要有一个退出竞争舞台。
10、他身着粗布,顿顿粝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勾践夫人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勾践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11、越王勾践,提到他,一印象“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堪称历史人物一励志典范!然而,他却因灭吴兴越后,立刻对两位曾经辅佐他图谋大业,日夜不计劳苦跟随鞍前马后的肱骨重臣范蠡与文种,大起杀心。好在范蠡识趣洞察人性,跑得快了点幸免于难,而优柔寡断,甚至说压根就没有多大危机意识的文种,却并不那么幸运,直接作了勾践杀戮功臣的“练手菜”。此事,令人唏嘘不已,原来,勾践这位令人膜拜的“神人”也有自身的“硬伤”!越王勾践,在每日靠“尝食苦胆”修习忍辱后,终于借机会“咸鱼翻身”灭掉吴国,得以复国兴越而为一方位列。这样的历史逆转之大胜局,除了勾践本人的忍辱功夫十分了得外,还得益于两位重要臣子
12、勾践是坚韧的,隐忍的,强悍的,但同时他也是忘恩负义的。人是复杂的,很难说清楚。正如扑朔迷离的历史,等待着人们的探究。
13、吴越两国的历史都非常悠久,两国相邻,本没有什么仇恨。但在春秋末期,吴国第24代君主吴王阖闾(夫差的父亲)志向远大,他想位列江淮,成为一代霸主。在打败楚国之后,阖闾把矛头对准了临近的越国,没想到的是,刚刚继位的越王勾践不仅挡住了阖闾的进攻,还让阖闾身受重伤。阖闾回到吴国后病逝,让儿子夫差不忘杀父之仇。就这样,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结下了“深仇大恨”。
14、而在这两个版本中:卧薪尝胆的勾践,与仁义之师的宋襄公,分别是其中的笑话——他们背后的国,配不上他们的霸王之名!
15、功成名就的勾践,早已忘却卧薪尝胆的艰辛,也没有正视越国的实际国力。迫害范蠡、文种之后,勾践一生再无出彩事迹,越国之君再无一人扬名天下。浩浩荡荡20年的卧薪尝胆,换来的只是史书上寥寥几笔:
16、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倒霉的是阖闾这次出兵竟然被越国勾践领军打败。阖闾因此受了重伤不治而亡,在临死前他命令伍子胥等人给吴国挑选继承人。伍子胥对夫差是情有独钟,就推选夫差当了吴王。
17、因此,越王就把“筑城立郭,分设里闾”的重任委托给了范蠡。于是,范蠡“乃观天文,拟法于紫宫(紫微星所在的星系)”,筑作小城,并把外城墙的西北角空缺,表示对吴国俯首称臣。因为西北是《易经》乾卦,是天门,象征帝王,西北缺角代表国家缺少帝王,只有臣民,以此示好吴王夫差,让其放松对越国的警惕。
18、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勾践是夏朝开国君主夏禹的后裔,夏朝君主少康庶子无余的直系子孙。无余受封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以掌管看守供奉夏禹的祭祀。此后经历二十多代,传到勾践的父亲允常。允常在位时,与吴国君主阖闾多次作战。允常死后,勾践继任越王之位。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夫差为报仇雪恨,养精蓄锐,誓取越国。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前473年迫使夫差自尽,灭吴国位列,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19、我们所熟知的“春秋五霸”有两个版本:
20、说起根源,在于他zz文化的落后。
二、勾践灭吴
1、这样的意志力和行动力,又能是几个常人能做到的呢?勾践身上这些坚韧的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然而勾践较大的缺点是很多统治者作为权力顶端都会所犯下的错,鸟尽弓藏,残忍自私。勾践对于在困难时一直帮助他辅佐他,可以说是有恩于他的人,并没有报答,反而是加以迫害。勾践的自私忘恩负义,纵观史实并没有冤枉他。
2、原来,当年越王勾践去世之后,越国虽然强盛,但接下来三代人都发生了弑君事件,《越人歌》称之为“越人三弑其君”,国力逐渐衰弱,到了越王勾践的第七世孙越王无疆时期,越国被楚国所灭,越王无疆被楚王所杀,从此,越国王子王孙分崩离析。其中,无诸是越王无疆的儿子王子玉的后代,而驺摇是越王无疆的儿子王子蹄的后代。《史记》云:
3、勾践之所以位列“春秋五霸”,不是因为越国变强了。而是因为吴王夫差,胁迫齐国黄池会盟,彰显了吴国的强大。
4、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
5、不寿的儿子朱勾是始作俑者。他武功高强,好斗成性,野心勃勃,在父亲还未宣布继承人,就直接将其杀害。
6、一个版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7、世间所有美好都藏在古诗词里。
8、勾践(?-前464年),姒姓,本名鸠浅(越国与中原各国语言不同,音译为勾践),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史记索隐》引《纪年》作菼执,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前496年-前464年),春秋五霸之一。
9、勾践那个时代,没有照相机,也没有手机。绘画的人都很少。所以关于他的容貌,基本上是后人按照文字描述大致勾勒出来的。
10、这四个人都不简单,英布后来成为了吴芮的女婿,因为英勇好看,先后被项羽和刘邦封为异姓王。梅鋗也是西汉名将,出名的“梅岭”就和他有关。另外两个人无诸、驺摇就很特殊,《史记·东越列传》曾记载:
11、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历史探寻大全
12、一位是雄霸天下的帝王、一位是闻名天下的圣人,二者风云际会将是怎样的壮观场面,还是留给读者们去想象吧。我们先明确这样一个问题,勾践迁都的琅琊是否就是青岛的胶南地区呢?
13、直到有一天,越王剑被勾践抽出,扔给文种时。为越国操碎了心的文种,才茫然问道:“我文种为大王治理越国20年!如今两鬓已然斑白,我何害于越、何危于王,为何非要以死相逼”?
14、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秦二世执行更加残暴的政策,次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轰动整个秦朝。一个月后,远在江西的吴芮举起义旗,成为一个响应陈胜吴广的秦朝官吏。作为吴王夫差的第十一世孙,吴芮的举动创造了历史。
15、勾践灭吴之后,继续开凿邗沟,水陆两军并进,兵锋直指淮河流域,具体地说越国的势力版图已经到了今天的江苏北部地带,和楚国、鲁国、齐国都已经接壤了,地盘大了,勾践就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迁都琅琊。
16、卧薪尝胆是十年。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17、后来勾践趁夫差北上离开吴国时,攻入吴国,杀了吴国太子,夫差回来后向勾践求和。后来,勾践再次攻打吴国,吴王被困,不得不自杀。之后,勾践灭吴国位列,成为一代霸主。
18、后来,吴王赫鲁去进攻越国,受了伤死了。河路的儿子夫差当上了吴国的国王,发誓要为他的父亲报仇。
19、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20、春秋末期,位于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纷争不断,诞生了许多出名的历史典故。作为两国的核心人物,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二人斗了23年之久,最终勾践通过卧薪尝胆灭掉了吴国,吴王夫差含恨自刎。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在200多年后,勾践和夫差的后代握手言和,共同反抗秦朝,协助刘邦建立了巍巍汉朝。
三、勾践怎么样玩夫差夫人
1、在吴越会稽之战中,越国被吴国打败了,越王勾践为了洗刷耻辱就卧薪尝胆,实施强国战略,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举措就是积极鼓励生育,增加国内人口。据《国语•越语》记载,越国当时对孕妇实行了“公费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女人生产时只要通知政府,医生就会赶到产妇家里助产。如果产妇生的是男孩子,那么就奖励两壶好酒,一条狗;如果生的是女孩,那么就奖励两壶好酒,一头小猪;如果生的是双胞胎,那么政府就会安排免费保姆;如果是三胞胎,政府则安排免费奶妈,换句话来说,就是由国家来抚养。结果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2、因此灭吴之后,勾践却守不住吴国辽阔的面积,最终割让大半给了周围邻国。
3、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4、主要内容: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勾践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
5、春秋末期,大国纷纷进行变法,对落后的zz制度进行改革,越国恰恰没有跟上这个节奏。继续延续腐朽的分封制,zz进化停滞。分封制,本质上是经济落后,部落为王的zz体现。
6、从《史记》、《越绝书》来看,朱勾夺取王位之后,多次发动战争。太子翳登基,不顾国力衰竭,依然发动对外战争,直接拖垮了越国的经济。
7、越王勾践获得吴国地盘的同时也受到了楚国的威胁,所以勾践明智地出让这片土地,分给了宋国、鲁国和楚国,并换取了春秋盟主的地位。他让宋国和鲁国牵制了强楚,于公元前468年,勾践迁都琅琊。
8、勾践回答道:“先生可还记得,当年夫差围困会稽之事?
9、勾践忍辱负重,到吴国做奴隶,向夫差效忠。有一次,夫差病了,勾践亲自尝粪以示忠诚。夫差很感动,就放了他,把他送回了越国。
10、勾践又采用大臣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问政事,杀害伍子胥。
11、夫差先是攻打齐国,赢了!得了地盘、但精锐有损失;
12、勾践又采用大臣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问政事,杀害伍子胥。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勾践是病逝的。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在夫椒被吴军打败,被迫向吴王求和。在为吴王放牛牧羊三年后,返回越国。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重用文种、范蠡,使越国渐渐强大。勾践是一个没有忘记耻辱,刻苦努力,完善自己,隐忍而不发,誓死强国报复羞辱自己的人。
13、之后夫差连连与齐国、晋国开战,吴军精锐都死在了北方;
14、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弊甚矣”。他先讲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
15、“卧薪尝胆”在中国是一个有名度较高的成语,这个成语的背后衍生出了许多历史典故,比如“鸟尽弓藏”“功成身退”等等,作为“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位霸主越王勾践也因此名扬天下,但网上有这么一种说法:勾践的儿子鹿郢出生在了青岛,这是怎么回事?
16、吴国三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
17、勾践(约520年-465年以前),姓司,名鸽浅,古文译名为他,又名谭,夏禹后裔,作王之子常,春秋时期晚期及越王。
18、越国后来被楚国所灭,越国王室子孙纷纷向南迁徙到浙南、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建立许多小邦国,史称“百越”,均奉勾践为其祖先。越南人的祖先骆越人自称百越后裔,所以越南人也认为勾践是他们的祖先。但是,今天的越语与百越后裔的壮、傣族的语言有很大差异,所以骆越人可能不属于百越系统,但他们的统治者可能是外来的百越人。
19、因此,所有老师都告诉我们,卧薪尝胆的勾践是大毅力的胜利者。
20、虽然秦始皇统一六国,废除了越国王号,设为闽中郡,越国不复存在,但是越王仍有子嗣后代延续血统。越王后代无诸,在秦二世在位期间,先后于项羽、刘邦门下为门客。无诸帮助
四、勾践剑
1、及诸侯畔秦,无诸、摇率越归鄱阳令吴芮。
2、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3、春秋末越国国君(前497—前465)在位。又名菼执。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强国。公元前473年灭吴。
4、猪胆,越王勾践战败后,杀了一只猪,将猪胆取出,悬挂在屋梁之上,每天吃晚饭后睡在茅草上,舔猪胆。如果是蛇胆,蛇能去哪里找呢?即使找到了,当时的勾践连一个侍从都没有,自己去抓会被咬伤。当时的勾践正伤心,怎样抓鱼,若是钓鱼,勾践哪有这种心情?当时勾践那里只有猪,所以就杀了一只。请相信我,我学过这篇课文的,课文名叫《卧薪尝胆》。
5、在勾践发展壮大,逐渐扭转局势的过程中,范蠡、文种二人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出谋划策、帮助勾践治理国家,立下了不世之功,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6、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在太湖大战。军力较强的吴国大败越军,越王勾践被迫带着妻子和大臣范蠡去吴国做人质。在吴国期间,越王勾践忍辱偷生,取得了吴王的信任,三年后被放回了越国。勾践念念不忘在吴国所受的屈辱,一面卧薪尝胆,磨练意志,一面在国内发展生产。他还在太湖中秘密训练军队,储备作战物资。勾践还将越国的两名美女西施和郑旦献给吴王夫差,使夫差整日荒淫无度,沉湎于美色之中,不理朝政。五年后,越王勾践亲率大军征伐吴国,打败了吴军主力。又过了四年,越军终于攻下了吴国的都域,杀死了夫差,灭了吴国。
7、经过多年的训练,夫差终于打败了越国。他投降,买一个傅奴才嚭,让他说傅的存在。夫差没有听伍子胥的劝告,放了勾践,勾践却来做马奴,为自己服务。
8、当吴王夫差自尽,越国吞并半个吴国,成为一方小霸后。勾践不仅没能继续卧薪尝胆,坚持勤zz国,反而权力之心益重,猜忌起了昔日共患难的范蠡、文种。
9、但是,功成名就后的范蠡选择远走他方,并写信告诫文种说,越王勾践“只可共患难不能共享乐”,建议文种也尽快离开。文种对范蠡的建议不以为然,后来果然被勾践赐死。
10、话还要从吴越争夺说起,勾践率领群臣在吴国为奴将近三年,回越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恢复发展的措施,比如奖励生娃、恢复户籍耕作等,越国很快恢复并且超越了战前水平。
11、春秋时期,酒为上层贵族所专用,君王是牧养子民的,为了表示关心子民,常常赐酒于民,以酒对子民进行感情投资。
12、264年的光阴流转,吴越两国的深仇大恨或许早已被时间冲淡,此时,他们有了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反抗秦朝。
13、勾践回到越国后卧薪尝胆,发誓要消灭吴国,一雪前耻。在越国,重用文种、范蠡等人,励精图治,增强兵力。向吴国进宫煮熟的种子,造成吴国第二年饥荒,削弱了实力。
14、勾践兵败后向夫差俯首称臣,服侍夫差鞍前马后。甚至在夫差生病时亲自尝粪看病。这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忍辱负重。后来回到越国富国强兵,又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励精图治。最终击败吴国成就霸业。他上演的绝地反击的故事,几千年依然被世人所称颂。蒲松龄就曾撰写一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大有气吞山河之势。由此可见,越王勾践是一位合格的励志君主。而这样的故事是何等的鼓舞人心,在众多的历史典故里显得那样的熠熠生辉。
15、勾践继承王位之后,吴王夫差的父亲派兵攻打越国,大败给越军,其父重伤而死。夫差即位后,准备为父报仇,勾践不听手下劝告,执意要先出兵攻打吴国,结果大败,被困在会稽山。在范蠡的建议下,送上美女西施,并以重金贿赂吴国宰辅伯嚭,在伯嚭的劝说下,夫差同意议和,要求勾践去吴国当人质。勾践下完罪己诏,就跟着吴王去了吴国,在吴国饱受羞辱:给夫差当脚垫踩,给夫差拉马,亲尝大粪,甚至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夫人被污辱最终骗得吴王的信任,被释放回国。
16、随着国家的建立,分封制度分散国力、内耗严重,难以适应激烈的国家相互呑并。所以中央集权是国家zz发展的必由之路。
17、勾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无彊立。
18、也就是说,无诸(闽越王)、驺摇(越东海王)二人都是越王勾践的后代。
19、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勾践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他身着粗布,顿顿粝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勾践夫人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勾践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20、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
五、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1、越王勾践。图源/电视剧《卧薪尝胆》剧照
2、几年后,刘邦和项羽成为灭秦的主角,吴芮先投奔项羽,后来听从张良的劝告,改为支持刘邦,帮刘邦安定南方四郡(面积相当于现在的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省)。刘邦称帝后,封吴芮为长沙王,封无诸为闽越王,封驺摇为东瓯王。
3、同时,范蠡在内城却布了一个吞并吴国的局,“而吴不知也”。由此可见,勾践和范蠡兴建新城的目的就是通过风水布局,谋划复国灭吴的大阴谋。
4、等到无疆登基的时候,国家已经经过了多次的内乱,和对外战争的消耗。
5、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6、勾践七年,越王问范蠡,说:“我忍辱负重多年,本来应该死的,但在您的帮助下返回故乡,现在想定国建城,但是人口不足,国力不行,还不足以建立千秋功业,怎么办啊?”范蠡说:“尧舜卜地,夏殷封国,古公营城周雒,威折万里,德致八极,岂直欲破强敌收邻国乎?
7、有一次,荆轲游历到了赵国邯郸,和一位名叫鲁勾践的剑术名家玩起棋来。不多时,两人为争棋路发生争执,鲁勾践棋德不太好,对荆轲发火喝骂,而荆轲呢,却一声不响地溜走了,不再出现。鲁勾践听人说起荆轲刺秦的事后,暗地对手下说道:“唉,可惜他不讲究刺剑的技术啊!我以前太不了解他呵斥过他,他便不把我当作同道中人了。”
8、但南返后勾践却发现,越国守不住淮河以北的土地,于是就有了这次大规模割地。淮河上游给了楚国;淮河以北还给了宋国;泗水以东百里之地给了鲁国。
9、越王勾践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外示弱求和于吴,内取十年生聚、富国强兵之策。并利用夫差的弱点,献出西施。勾践卧薪尝胆,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报国,终于灭掉了吴国。
10、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1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前473年夫差被迫自尽,灭吴国位列,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11、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君主。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12、越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有史料显示,早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舜因为禹治理水患看出了他是一个值得托福江山的人才,于是将头领的位置禅让了出来。但是后来禹传位给儿子夏,改“禅让制”为“世袭制”,夏朝建立。等到姒少康即位时,他封庶子无余为诸侯,把他派遣到会稽(今天浙江绍兴)去主持禹王陵宗庙祭祀工作,号“禹越”又称作“于越”,这个姒无余便是越国的先祖,而越国大约就是在今天浙江绍兴为中心的地区。
13、勾践被俘。图源/电视剧《卧薪尝胆》剧照
14、勾践夫人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勾践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15、因此,越国能击败吴国,是越人个个善战,而不是人口众多。而且勾践卧薪尝胆20年,击败的是夫差穷兵黩武的吴国:
16、限时“买1得4”,只要299元
17、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勾践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他身着粗布,顿顿粝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
18、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19、勾践卧薪尝胆多年。图源/电视剧《卧薪尝胆》截图
20、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