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叔孙武叔
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2、子曰:“较新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较新。”
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4、叔孙氏作战也比季孙氏孟孙氏勇敢
5、难道叔孙氏的人傻钱多@傅新营 (偷笑)
6、本章陈子禽的捧杀,则更类似于崇拜者的黄袍加身式追捧,未必存毁人之心,却与恶意捧杀殊途同归。无论什么样的捧杀,子贡都是一以贯之地清醒,绝不上当,良知良能过人,是富而好礼者也。
7、@孙福万 顺便自己也越来越高(偷笑)
8、这句和下句,都是用了一个比喻句来说孔子的伟大,而不是直接说主人您错了
9、@温海明 他终于领悟出来了,原来孔门心法不是看,而是爬楼梯(偷笑)(偷笑)(偷笑)
10、李贽对夫子和子贡都是佩服的~
11、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子服景伯把这一番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叔孙武叔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吗?”
12、子贡是四科中的言语科。
13、@傅新营 所以叔孙这样讲是话里有话
14、晨读主持人:陈志雄、张小军、徐俐
15、噢,后来再不见圣人了是因子贡这句话。子贡真的高手,看门高手(偷笑)@傅新营
16、@何善蒙 狂人李贽说子贡为“可人”,是赞扬他呢,还是批评他?
17、@傅新营 从叔孙的角度看,子贡通情达理,长袖善舞,是个好政客,而孔子是个任性的刺头
18、所以子贡在听到敬爱的宗主批评自己老师的时候,纠结了,最后反击了
19、@傅新营 所以他们对夫子是羡慕嫉妒恨(偷笑)
20、(1)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名州仇,三桓之一。
二、叔孙武叔为什么毁仲尼
1、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2、@傅新营 孔子批评当政者是斗梢之人。
3、@孙福万 被神话的圣人,离生活越来越远,被吹捧的越来越高,那是个历史过程的结果。
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译文:
5、@傅新营 领导一个都不能得罪(呲牙)
6、作为学生,我们是这么对自己老师的,可是作为老师,学生不一定这么对待我们(流泪)
7、@何善蒙 您看我都这么高了,还是没法看清啊(呲牙)领导,你跟我一样看不清,很正常啊
8、底下仰视看楼的都很晕眩(流泪)
9、子贡能力强,又听话,多好啊
10、傻大胆叔孙氏的一生(偷笑)
11、所以,我们只能另外想办法,打开另外一扇门了...
12、刘宝楠说:孔子殁后,世人皆以有若似圣人,子夏疑夫子,而叔孙武叔、陈子禽皆以子贡贤于仲尼,可见子贡晚年……超贤入圣矣
13、试题答案: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4、@傅新营 所以找不到论语入门那就是花时间找白富美去了(呲牙)
15、有点外交辞令,所以很多人读了这段话不得其门而入(呲牙)
16、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zz思想的精华。
17、但问题是,这些准则需要让人们以一种理性的态度生活,也就是放弃短期利益和冲动,而这是对每一个人都很困难的事情,需要他人的激励,情感的熏陶等等团体生活。换句话说,儒门虽然不是宗教,但确实有对教团生活的需求存在,因此需要有团体的象征被创造出来,而被神化的孔子确实就是自然的象征,这象征化的过程就是神化的过程。
18、难道子贡又被孔子批评了?这个坏脾气的老头(呲牙)
19、可是子贡不看门了(流泪)
20、@温海明 子贡被傻大胆吓坏了(偷笑)
三、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1、首先,儒门为什么能够人才辈出呢?这大概要从儒门人才养成的路径去找原因。
2、“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意思是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子张》。
3、天天都头晕目眩的(流泪)
4、孙老师把子贡的把戏戳穿了
5、@温海明 子贡对颜渊说,你眼神真好……(偷笑)
6、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因为尊敬吧,,仲尼难道真比您还贤能吗?”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现他的智识,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我们老师的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我们老师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就会像人们说的那样,教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要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顺;动员百姓,百姓就会齐心协力。我们老师活着时是十分荣耀的,他死了是极其可惜的。我怎么能赶得上他呢?”
7、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8、(偷笑)(偷笑)(偷笑)
9、子贡捍卫孔子,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孔子的高明、伟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国学经典语句含意的题目,此类题目的前提是正确翻译,通晓文意:孟子说:"文王的园林七十里见方,割草砍柴的可以去,捕鸟猎兽的可以去,是与百姓共同享用的,百姓认为太小,不也是应该的吗?我初到齐国边境时,问明了齐国重要的禁令,这才敢入境.我听说国都郊区之内有个园林四十里见方,杀了其中的麋鹿,就如同犯了杀人罪:这就像是在国内设下了一个四十里见方的陷阱,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是应该的吗?"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何善蒙 因人开批,因材施教(强)
11、《论语.子张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12、不论如何,儒门都讲究学仕合或者说知行合养成具有zz实操经验和历史、艺术、文明举止的人文品格,加上论语中孔子自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圣人无常师”留下的人格楷模,更带来出色的践行者能够古今贯通,学行一体,文质彬彬。
13、子贡意思是说,你看不见是对的,因为夫子家的门墙太高了……门墙太高了,不是在暗说夫子不好么,搞得太高,不给人看啊(偷笑)(偷笑)(偷笑)
14、大家好!论语快讲解完了,我相信很多群友们还是不得其门而入,觉得是的请举手(表情)一下吧(呲牙)
15、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6、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人^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7、(3)宫墙:宫也是墙。围墙,不是房屋的墙。
18、季孙氏孟孙氏都没有那么傻
19、没有对叔孙氏进行人身攻击
20、子贡的才能有目共睹,但是他的学派不如子张、子夏那么兴盛,更不如后来的田子方,可见子贡在学问方面也许差一点点。各有所长
四、叔孙武叔毁仲尼原文翻译
1、@何善蒙 这一章留个活口,不要看了,可以爬(呲牙)
2、(4)仞:音rèn,古时七尺为仞,一说八尺为仞,一说五尺六寸为仞。
3、子貢曰:“譬之宫牆,賜之牆也及肩,窥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4、@温海明 于是孔子成为了空前绝后,生民未有……
5、@温海明 这正是子贡厉害的地方,所以,当时好多人都会认为子贡贤于夫子
6、遇其门者或少矣夫子之云尚宜矣
7、自己火天大有境界上去了(流泪)
8、件事出自《论语子张》全文下: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得其门而入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亦宜乎叔孙武叔想借提高子贡来贬低孔子由子贡亲自辩驳能更好证明叔孙武叔诽谤荒谬反驳形式上运用了对称表现手法内容上运用了类比修辞手法孔子才能与自己才能对比比拟成宫墙之间关系使说理生动形象让人更好理解
9、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子服景伯把这一番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足以看见家室的美好。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叔孙武叔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吗?”叔孙武叔诋毁仲尼。子贡说:“没有用的啊!仲尼不可诋毁啊。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啊,还可超越啊;仲尼,(是)太阳月亮啊,无可去超越的呀。有人即使要自绝于日月,又怎么能损伤到日月呢?只见到他的不自量啊。”
10、醉的一定不是你@何善蒙 听你们上课,我们被醉了(呲牙)(呲牙)(呲牙)
11、其次,为什么儒门需要神化孔子呢?或者说,如果子贡不神化孔子,会怎么样呢?
12、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馬曰:「魯大夫叔孫州仇。武,諡。」)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闚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包曰:「七尺曰仞。」)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包曰:「夫子,謂武叔。」)
13、要想知道所有水果的味道,都咬一口...
14、叔孙武叔还未进孔子之门,因此看不到孔子的高深,所以他说出子贡比孔子更胜一筹的话也是很自然的。
15、@傅新营 非常微妙,可以理解为他入了门,也可以说没有(微笑)
16、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更贤能。”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用房舍的围墙作个比喻吧,我的围墙,只够到肩膀那么高,人们都能窥见房屋的美好。我老师的围墙有几丈高,找不到门,无法进去,看不到宗庙的美好和各个房舍的丰富多彩。
17、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贤明。”子服景伯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子贡。子贡说:“用房舍的围墙作个比喻吧,我的围墙,只到肩膀高,人们都能看见房屋的美好。我老师的围墙有几丈高,找不到门,无法进去,看不到宗庙的美好和各个房舍的丰富多彩。能找到门进去的人还很少呢。他那样说不也是很自然的吗!”
18、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19、这件事出自《论语子张》,全文如下: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想借提高子贡来贬低孔子,由子贡亲自辩驳能更好的证明叔孙武叔诽谤的荒谬。反驳在形式上运用了对称的表现手法,在内容上运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将孔子的才能与自己的才能对比比拟成宫墙之间的关系,使说理生动形象,让人可以更好的理解。
20、子贡爱老师,维护老师,是笃定的!
五、叔孙武叔是谁
1、看不明白,只能自己去践行了
2、《论语》既是语录体又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绝不是一个人的手笔。《论语》一书,篇幅不多,却出现了不少次的重复的章节。
3、我想停止不学了也不可能,已经用尽我的才力,而夫子的道依然卓立在我的面前,我想再追从上去,但总感到无路可追从上去。”
4、子贡说,你肯定是喝醉了,没有找到门(偷笑)
5、但神化的孔子,就带来了论语的僵化,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多数人不敢越雷池一步。
6、@何善蒙 子贡突然好同情颜渊……天天睁着眼睛看老师,怎么那么高耸入云,可就是实在看不清呢(流泪)
7、@温海明 子贡那么能说,其实他可以想出来的(偷笑)(偷笑)(偷笑)
8、试题答案:小题1:孔子叔孙武叔小题2:表现了子贡对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尊重老师的严正态度,斥责了叔孙武叔的诋毁,讽刺了其浅薄无知。
9、@温海明 嗯,子贡能说话啊,不愧言语第二啊
10、子贡见识过圣人之道又富又美的境界(呲牙)
11、@郑静 不但看门,而且堵着门(呲牙)
12、@何善蒙 说得多么委婉巧妙啊
13、对古典的学习(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古代的生活虽然已经不再存在,今人的理想确实承袭古人理想而来,古人的理想还代代相传,从未变色。
14、可是摩天大楼一阶就很高,子贡说自己也没有看到多少,大部分人都看不到的
15、@温海明 子贡好不容易爬上台阶了,当然厉害啊(偷笑)(偷笑)(偷笑)
16、傅新营: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17、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18、@何善蒙 其实孔夫子是有些情绪化。。。
19、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译文:
20、@傅新营 我一直觉得能说会道的宰我、子贡一定深深“伤害”过夫子,不然夫子不会对巧言这件事情那么深恶痛绝(偷笑)